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

沅陵城東,官軍正在操練。三百身穿蠻人衣着的士兵有的手持刀盾,有的手丈八長矛,有的端一截木頭,佈陣操練。

又有三百士兵習弩,本是郡裡的軍戶。又有兩百氐兵,在彎弓射箭,這些氐兵是諸葛邪花了一百五十匹絲綢、五十兩黃金從南浦蠻王那裡買來的。

還有一百餘氐兵交給劉猛,正在做“山賊”。

羅漢寨已經被燒成白地,當然是劉猛自己放的火,只爲掩人耳目。

秋收將至,水賊依舊按兵不動,鍾節並未吐露“山賊”與官軍勾結之事。

水寨之中,獨眼龍稟報霸洞庭:“大王,那霸荊南又殺了我五人,這次倒沒能擄人,不過搶了縣令家的馬。在下追之不及,被他逃出漢壽地界。”

諸葛邪叫劉猛不再綁人,只趁賊兵少時偷襲,殺了人便跑,以寒其心。至於搶周縣令的馬,不過是掩人耳目。漢壽百姓少了稅賦、徭役,能安居樂業,非亡命之徒誰願跟霸洞庭去過刀頭舔血的日子?此乃諸葛邪釜底抽薪之計。

霸洞庭攥緊拳頭:“什麼,連縣令都敢搶?”站起身來,說道:“怎能任其來去自如?該兵出漢壽,前去攻打。”

幄瓏先生說:“眼下不知那班山賊藏身於何處,怎麼攻打?”

霸洞庭問:“難道就此作罷?”

幄瓏先生也沒良方,說道:“山賊每每得逞,勝在有弓箭,然而其箭終有耗損,又從何處得以補充?”

鍾節一聽,心想:“不消問,定是得自官軍。”

獨眼龍說:“先生的意思是?”

幄瓏先生搖扇說:“去臨沅刺探,看誰家給人造箭,也好按圖索驥。”

獨眼龍說:“有道理。”

幄瓏先生又說:“如今官軍每日操練,只怕有所圖謀,正好藉機探探其虛實。”

獨眼龍說:“這次由我去。”

霸洞庭看他少了一隻眼睛,心想:“你去還不被人認出來?”說道:“龍賢弟性情急躁,我看還是由水鬼鍾前去。”

鍾節拱手稱是,心想:“殺了那班山賊,一了百了!”

獨眼龍看了鍾節一眼,說道:“怎麼又是他,大王未免有失偏頗。”

霸洞庭身爲首領自然應當不偏不倚,朝幄瓏先生看了一眼。

幄瓏先生會意,說道:“衆兄弟之中以龍兄最善用兵,我本有意讓你設伏,擒殺那霸荊南。既然龍兄想去臨沅,我看就由水鬼鍾來領兵。”

獨眼龍一聽,忙說:“軍師何不早說?還是讓鍾賢弟去臨沅,我來領兵。”

屠子張問:“那我呢?”

幄瓏先生說:“你隨我操練士兵。”

鍾節帶着手下,扮作漁夫,來到臨沅城南的市集。他們和其他漁民一樣,都未攜兵刃,免得惹人注意。

鍾節看城上有幾名蠻兵把守,心想:“官府有武溪王相助,水寨時運不利。”讓手下分頭打探,自己帶上斗笠,抹了些泥在臉上,入城去。

看到一些江湖中人進了大雅居,也跟着進去。但凡魚龍混雜之地,總能探到一些消息。

堂倌看鐘節坐在角落,也不取下斗笠。江湖中人稀奇古怪,堂倌以爲他戴斗笠是爲了防範仇家,這種人最是惹不得。小心翼翼的上前,問道:“客官要些什麼?”

鍾節說道:“來一斤酒,一隻燒雞。”

堂倌點頭答應,往廚下報菜。過了一會兒,送來酒罈、酒杯。

鍾節一邊飲酒,一邊側耳傾聽,背後就有一個衙役。

衙役笑道:“諸葛夫人將生,郡守夢見降龍羅漢,說夫人腹中乃是個男嬰。”

一個馬伕說道:“那孩兒尚未降生,又怎知是男是女?”

這馬伕尚未娶妻,不知皇甫家診脈能辨識男嬰女嬰。

衙役說:“郡守許下大願,若果真是個男孩,就爲佛像貼金。”

馬伕說:“哦,諸葛郡守有此誠心,夫人定能誕下麟兒。”

鍾節心想:“原來郡守求子心切。”

馬伕問衙役:“兄臺可曾聽聞,那霸荊南搶了漢壽縣令的馬。”身爲趕腳的馬伕,他手裡的馬可是命根子。

衙役說:“哦,這倒不知,那霸荊南莫非吃了熊心豹子膽?”

鍾節心想:“哼,官府不過是賊喊捉賊。”

馬伕問:“官軍何不出兵征剿山賊?”

衙役說:“那山賊神出鬼沒,不知藏身何處,怎麼征剿?”

馬伕說道:“山賊也是人,終歸要吃飯,只需在官道盤查,看誰人運送糧食。”

衙役說:“說的倒沒錯,不過既然是賊,想必糧食都是搶來的,何必再運送?”

馬伕說:“我只聽那山賊搶財帛、馬匹,還擄人,卻從未聽過其搶糧。”

衙役眉開眼笑,說道:“妙,這事我自當稟報郡守!”似乎能得賞賜。

鍾節一聽,心想:“這馬伕也有幄瓏之才。”

吃罷酒菜,鍾節往城東去。他心中有數,既然山賊與官軍勾結,那也不必費心去打聽,相較於山賊,官軍威脅更大。

爬在一個大樹上,望見官軍操練,鍾節喃喃自語:“果然有蠻兵。”又見一些“蠻兵”手裡端着木頭,莫名其妙,心想:“莫不是將木頭當作弩用?”蠻人常常捕獵,所以使用弓箭也不稀奇,反而這弩造來複雜,並不多見。

看“蠻兵”之外的官軍也多習弓弩,鍾節心想:“回去稟告大王,該多造大盾纔是。”

又估估人數,觀望了一陣,爬下樹來,原路返回。路上遇見一輛馬車,馱了糧食,往東去。糧食上面的幾個布袋被扎破,露出箭矢來。

鍾節立時起了心,跟在後面,來到一個小山下,山前一片池塘,兩隻水牛泡在塘裡。又見不少草廬,有蠻人在放羊。

蠻人雖多居於崇山峻嶺之中,不過也有散佈平原的,只是人數遠比漢人要少。

鍾節心想:“若以山羊換糧食倒也不奇怪,但蠻人哪需用這麼多箭矢?”悄悄的摸過去,見馬車在屋前平地上停下來。屋裡出來好些蠻人,開始卸貨。又有一個魁梧漢子出屋來,叉腰旁觀,貌似首領。

鍾節看他們開口說話,又聽不清楚。摘了惹眼的斗笠,弓背沿着池塘邊的草叢,藉着樹木的遮掩,靠近前去。

已能看清楚那首領樣貌,一臉兇惡,衝着運糧來馬伕責備道:“早叫送些酒過來,怎麼沒有啊?”

馬伕說:“這次所馱的糧食、箭矢多了,那酒罈沒地方放。”

首領“哼”一聲,說道:“何必託口?找一匹馬,馱幾壇酒來就是,你家難道缺馬麼?”

馬伕是嫌麻煩,賠着笑臉說:“是,是,下次一定送來,還望大王莫怪!”

鍾節心想:“大王,哪來的大王?”

這“大王”不是別人,正是劉猛。這些蠻人當然是氐兵,扮作蠻人好掩人耳目。聽馬伕叫他“大王”,嘿嘿一笑,說道:“下次再不送來,將你的頭砍了。”

馬伕摸了摸脖子,笑道:“不敢,不敢。那麼,錢呢?”又要起錢來。

劉猛呵斥道:“你家公子在此,哪輪得到你多嘴?”

馬伕問道:“哦,公子也在?”四下張望,朝鐘節這邊望過來。

鍾節趕緊埋下頭,卻感覺鋒芒在背。慢慢回過頭來,見一個人站在兩丈外,正兩眼盯着他。鍾節寒毛直豎,也不知他幾時站在背後。那人面色白皙,正是周公子。

鍾節藏不住,奪路想逃。卻見周公子揮掌劈來,不得已與他相鬥。

兩人都沒攜兵刃,全憑空手。鍾節也認得周公子,自忖拳腳與之相當。“啪啪”,揮拳出去,被周公子手掌格擋。

鍾節看他出掌法度嚴謹,心想:“周公子幾時學會了掌法?”

“啪”,一掌拍在鍾節肩頭,後退一步。鍾節看他掌心發白,心下詫異。與人動手,血液涌至,掌心該當發紅纔是。

劉猛見有外人來,下令士兵擒拿。

鍾節見“蠻人”圍過來,哪及細想,揮拳直衝周公子面門。

周公子側身,右手拿其手腕,左手順勢拍在其肋下。

鍾節肋骨欲折,又見他腳踢來,連忙後退。未料乃是虛招,只見周公踏步上前,一掌拍其腹部,一掌拍其面門。

鍾節收腹躲閃,臉上卻捱了一掌,仰頭坐倒,鼻血流下來。

士兵將兩人團團圍住。

鍾節看難以脫身,腦筋急轉,忙給周公子磕頭,憋着嗓子道:“大俠饒命,大俠饒命!”

周公子看他臉上有泥有血,一時沒認出來,問道:“你是何人?”

鍾節低着頭說:“小人是漁夫,路過此地。”

周公子哪裡信他,“哼”一聲,說道:“你藏在草叢裡作甚?”

劉猛一聽,粗着嗓門說:“哦,細作?看我一刀砍了。”“嗆啷”,抽出刀來。

周公子止住他說:“且慢,拿水來!”

一個士兵遞上水囊。

周公子拔去塞子,將水澆在鍾節頭上,又對士兵道:“將他臉上的泥抹了。”

鍾節想要抵抗,被士兵一腳踹翻。氐兵可是野蠻得很,拿袖子在他臉上狠狠抹了幾下。鍾節鼻子生痛,眼淚都流出來了。

周公子看得真切,哈哈一笑:“我道是誰,原來是水鬼鍾。”

鍾節心忖將死,眼中露出兇光,切齒道:“要殺便殺!”

劉猛本賊人出身,如今披了官衣,反而對賊人毫不手軟,最愛蹂躪狠角色,說道:“你倒是條漢子!”一腳踏在他胸口,使勁踩了踩。

鍾節拿眼瞪着他,痛得冒出汗來。

周公子勸道:“哎,劉兄莫要了他性命,我還有話要問?”

劉猛想想也對,需留下舌頭,將腳從他身上挪開。

周公子一臉笑意,將鍾節扶起來,拍拍他胸口上的腳印,說道:“識時務者爲俊傑,鍾兄何必逞強,且說你此來所爲何事啊?”

鍾節黑着臉,說道:“你周家與山賊勾結,不怕官府問罪麼?”山賊勾結官軍,又怎麼會被問罪,鍾節不過是出言恐嚇。

周公子故作詫異,問道:“鍾兄何出此言啦?”

鍾節看了劉猛一眼,說道:“此人不就是霸荊南?”他從沒見過劉猛,只憑人描述相貌,再加上剛纔所聽見的,大膽猜測。

周公子“呵呵”兩聲,說道:“居然被你知道了!說,還有誰與你同來?”

鍾節怎會出賣手下?“呸”,一口唾沫吐他臉上。

周公子笑容不見,白皙的臉上顯出怒色。他自認容顏俊美,豈容玷污?“啪”的一掌,拍在鍾節胸口。

鍾節手捂胸口,連退兩步,瞪着周公子說:“你待如何?”

周公子見他未倒,上去又是一掌,擊在他額頭。

鍾節暈了過去,耳邊傳來周公子的話:“拿你試掌!”

原來周公子習了寒陰掌,只初窺門徑,火候當然欠佳。周家做官府的生意,城西蠻人的牛羊、茶葉都由其收購,穩賺不賠。且一旦得知漢壽的商路上有水賊剪道,就告知劉猛,讓“山賊”滅水賊。所以這些糧食、箭矢都是半賣半送,相當於僱用保鏢。

郡衙的大牢裡,鍾節端起碗喝了幾口苦藥。擡眼看着牢籠外的諸葛邪,見他官帽斜戴,不似正人君子。他被周公子打了,這苦藥是用來療傷用的。

諸葛邪負着手,說道:“你知道些什麼?”

鍾節放下碗,說道:“那些山賊就是官軍所扮,又與周家勾結。”他原本不敢肯定山賊是官軍所扮,入了大牢反看得清楚。

諸葛邪點頭說:“不錯,本官倒要謝你,先前未將此事告知霸洞庭。”

鍾節沒料想諸葛邪毫不遮掩,只是“山賊”還與周家勾結他今日才得知,說道:“鍾某非背恩之人,當初未稟報首領,卻有失大義。”大義堂中不義,鍾節內心其實苦悶。

諸葛邪說:“何來大義,水賊就是水賊。”

鍾節怒道:“哼,官府使人假扮山賊,這麼做與我水寨何異?”

諸葛邪說:“大爲不同。”

鍾節皺眉道:“哦,哪裡不同?”

諸葛邪說:“霸荊南殺的是賊,搶的是賊,於百姓秋毫無犯;霸洞庭殺的官兵,搶的是商旅,荼毒至深。”

鍾節說:“若非官府欺壓,哪來的霸洞庭?”

諸葛邪說:“官府不欺壓,就沒有霸洞庭麼?眼下漢壽百姓無有徭役,賦稅大減,爲賊者可有從善之心?佔水爲王,劫掠客商,也是官府欺壓所致?”

鍾節想了想,無本的買賣難以收手,辯解道:“官府今日免稅,明日徵稅,巧取豪奪,倘沒有霸洞庭,百姓可倚仗誰?” Wшw⊙ttКan⊙c ○

諸葛邪說:“敢問霸洞庭的軍糧從何而來?甲杖、戰船莫非從天而降,不也是民脂民膏麼?”

官府徵稅自古皆然,有天生的正當性。霸洞庭雖聲言是義軍,其實也免不了徵糧。所謂:“稅以足食,賦以足兵。”不然水寨無以爲生。賊軍未立政權,不具合法性,鍾節怎麼辯得過他?

見鍾節無言以對,諸葛邪說:“如今趙國勢衰,朝廷有北伐之心。我本有意招撫水賊,使百姓得以安居,壯士得以建功。不過,料想霸洞庭難捨眼前富貴,無意爲國爲民。”

鍾節說:“哼,任你花言巧語休想讓我等歸降!”

諸葛邪說:“興衰存亡皆有天數,我夜觀天象,見軫宿之側有一煞星,光芒暗淡,而青丘則星光明耀,料想霸洞庭將敗,而武陵必有將星出。”

鍾節自認是水鬼,相信命數,聽了諸葛邪的話,也不知是否當真,擔心水寨的興衰,因而愁眉不展。

這時,聽見吆喝聲響,只見兩個衙役押過來一個綁縛在身的囚徒。

鍾節看過去,正是自己帶來的手下,不知如何也被官府抓了。

見有鍾節刺探消息,官府自然四處盤查,尤其是城南、渡口。這名手下本想與鍾節在渡口會合,不想被官府逮個正着。

這囚徒上衣被鞭子抽得綻開,帶着血跡,定是方纔受了刑罰。聽衙役呵斥:“看見郡守,還不快跪下!”囚徒忙朝諸葛邪跪下。

諸葛邪問:“你方纔水鬼鍾所言你都聽見了?”

囚徒點頭:“聽見了。”往牢裡瞧了一眼。

鍾節大驚,方纔他承認未未據實稟報大王,有失忠義。這下才知中了諸葛邪的計,忿忿不平,不禁切齒咒罵:“你這狗官,狗官!”

衙役一聽,這還得了,敢罵郡守。衝牢裡叫喊:“惡賊,莫不是要嚐嚐鞭子!”

諸葛邪也曾被皇甫魚叫過“狗官”,不以爲意,止住衙役,反而衝鍾節笑道:“幄瓏先生在何處設下埋伏,想擒殺霸荊南?”

鍾節睜大眼睛,瞪着那名手下:“是你告訴他的?”

囚徒不敢看他眼睛,帶着哭腔說:“小人經受不住鞭子。”

鍾節大叫:“敗類,無恥之徒!”

諸葛邪卻將囚徒扶起來,說道:“義士,真乃義士也。”又對衙役說:“帶走,好生以酒肉相待!”

衙役拱手稱是,將那囚徒帶走。

諸葛邪回頭對鍾節說:“我有意將此人放了,好叫霸洞庭知道你有背叛之心。”

鍾節面如死灰,淡淡說道:“你殺了我吧。”

諸葛邪說:“不過,本官也非忘恩負義之人。看在你先前未將山賊的底細告知霸洞庭,那‘無恥之徒’我先囚着,今日將你放了。”

鍾節見峰迴路轉,莫名其妙,說道:“上次是因報恩才瞞着首領,今次卻不同。”意思是這回不再隱瞞。

諸葛邪說:“本官勸你不要助紂爲虐,你若據實稟告,必引得霸洞庭殺了周縣令,再攻臨沅城。那時朝廷發大軍前來,漢壽百信必然遭殃,爾等還能藏身於蠻疆麼?”

鍾節驚得滿臉發熱,問道:“聽你之意武溪王將不讓義軍入蠻疆躲避?”

諸葛邪說:“你不信?”

鍾節半信半疑:“武溪王與我水寨交好,想必不會爲難。”水寨送了許多財帛,自然能交好蠻王。武溪王不插手漢人間的紛爭,左右逢源纔是大智慧。

諸葛邪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天象如此,霸洞庭大限將至。你若不信,可問幄瓏先生,看我所說是與不是。”

鍾節心想:“你當幄瓏先生是諸葛孔明,也會觀天象、測命數。”

諸葛邪當然知道幄瓏先生不會天象,故意欺哄他罷了。他辯才雖比不過兄長,但詭詐卻遠勝之。

鍾節說:“果如郡守所言,我回水寨該如何稟報?”

諸葛邪說:“你只說周家以箭矢換了蠻人的牛羊,然而那夥蠻人乃山賊假扮。”

鍾節腦筋也是極快,說道:“郡守的意思是讓我稟報首領,周家並不知那蠻人就是山賊?”

諸葛邪笑道:“不錯。”

鍾節怕他使詐,問道:“郡守莫非想引我軍前來,設伏陷害?”

諸葛邪食指摸摸脣上鬍鬚,一本正經的說:“豈會?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官軍兵少,如何設伏?”

鍾節看他面容,愈發覺得奸詐,心想:“官軍雖兵少,卻足以設伏。”說道:“鍾某雖是草莽,但也知節義,還請郡守明言!”

諸葛邪說:“倘若官軍出戰,豈不讓霸洞庭師出有名,攻打郡縣?我定散了山賊,往後不再有霸荊南。貴軍前去,不過撲個空而已。”

鍾節想想也對,問道:“郡守此話當真?”

諸葛邪說:“本郡守何曾食言過?”果不食言,打開牢籠,放了鍾節離去。

鍾節會齊手下,也有人探到周家製造弓箭。他帶了手下返回水寨,入大義堂拜見霸洞庭。

霸洞庭問:“鍾賢弟此去可探到什麼?”

鍾節回稟:“大王,在下探到官軍與蠻兵同在城東操練。”

幄瓏先生問:“有多少蠻兵?”

鍾節說:“三百有餘。”

幄瓏先生搖扇道:“這就是了,那武溪王曾言,借諸葛邪三百兵,助其守城。”

霸洞庭問:“武溪王借兵給官府,豈不是與我爲敵?”

幄瓏先生說:“大王不必過慮,武溪王終歸是朝廷所封都督,借兵也是不得已而爲之。何況只三百兵,濟得什麼事?”

霸洞庭又問鍾節:“鍾賢弟可曾探到山賊的去處?”

鍾節說:“在下依先生所言,尋訪造箭之人,終於在臨沅城東一處山下,找到一夥蠻人,正是山賊所扮。”鍾節受制於諸葛邪,不敢據實稟報。

霸洞庭面露笑容:“啊哈,終於找到賊人。”他自己也是水賊,卻稱別人爲賊。

幄瓏先生問:“那麼是誰家造箭給山賊?”

鍾節心內如履薄冰,說道:“周家。”

霸洞庭一拍案几:“什麼?”

鍾節額上冒汗,生怕霸洞庭一怒之下,真將周縣令給殺了,那時想要轉圜也難。忙出口相勸:“大王息怒,周家並不知道那蠻人乃山賊所扮。”

霸洞庭稍稍息怒,說道:“哼,周家若敢勾結山賊,我叫他片帆不得下水。既然探知山賊所在,即刻出兵前去攻打!”

幄瓏先生說:“且慢,我大軍前去難保不被山賊所知,需趁夜襲之。”

霸洞庭點了點頭:“軍師言之有理。”

鍾節勸道:“大王,彼處靠近臨沅城,需防備官軍。”

霸洞庭說:“哼,官軍敢與我一戰?”

幄瓏先生說:“官軍怎知我幾時出兵?”

鍾節啞口無言。

幄瓏先生又說:“不日將是盂蘭盆會,那霸荊南自稱羅漢轉世,必然無有防備,不如就叫他當夜歸西。”

霸洞庭哈哈大笑:“妙哉,妙哉!”

盂蘭盆會,不早不晚,諸葛邪的兒子剛好降生。他愁眉苦臉,聽張一笑賀喜:“祝賀郡守喜得麟兒。”雖然諸葛邪臉上半點喜色沒有。

諸葛邪說:“這盂蘭盆會是祭拜亡人之日,何喜之有?”盂蘭盆會正逢道家中元節,又稱“鬼節”,是祭祀先人的日子。此時降子,是否晦氣?

張一笑說:“郡守不必在意,或許此子乃降龍羅漢轉世。”

諸葛邪看他似笑非笑,都要哭了,心道:“報應,報應。”

張三嘆說:“哎,郡守曾許諾,若誕下麟兒,將給佛像貼金,今次不會有假吧?”那降龍寺尚無銅鐘,佛像也未披紅綢,財帛都入了郡衙庫房。

諸葛邪正色道:“今日定要給佛祖貼金,佑我兒早日成人。”

降龍寺人山人海,沙彌正在施粥。佛陀陶像被擡出佛堂,置於庭院中。衆人圍觀諸葛郡守親自爲佛像貼金箔,都覺得十分稀罕。

寺中的“聖僧”依舊康健,慈眉善目,命人奏響佛樂。

無邊慈悲之中,一個衙役大聲說:“佛法無邊,果真賜郡守麟兒。”

旁邊的馬伕趕緊給佛像磕頭,心中禱告:“請佛祖賜我妻兒。”

一個滿臉兇惡的魁梧漢子擠進人羣,正是劉猛。

看劉猛來,衙役抽出鋼刀,喝問:“來着可是霸荊南?”

人羣聽了,一陣騷動,卻見劉猛“噗通”跪下,給佛像磕頭:“在下罪孽深重,得羅漢夢中點撥,今日願皈依佛門!”

衆人議論紛紛,“羅漢又入夢了?”

幾個衙役將劉猛摁倒,諸葛邪瞪着他呵斥:“你這惡賊,今日就將你正法!”一個衙役舉起刀來,試了試劉猛的脖子。

百姓看得驚心動魄,眼睛只盯着劉猛的脖子。

一個沙彌在“聖僧”背後耳語。

“聖僧”高呼一聲:“阿彌陀佛!”

諸葛邪回過頭去,聽“聖僧”說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諸葛邪給“聖僧”作揖,說道:“聖僧,此人罪不容誅。”

“聖僧”問:“他何罪之有?”

諸葛邪說:“殺了人。”

“聖僧”問:“殺了誰?”

諸葛邪說:“這……”

一個衙役大聲說道:“這霸荊南殺的都是水賊!”

諸葛邪大聲道:“不錯,他殺了水賊,今日就要他償命!”

衆百姓都聽聞這霸荊南殺水賊,人羣中一個聲音響起:“豈有此理,殺水賊還要償命!”

衆人跟着聒噪:“是啊,是啊,郡守該當放了他!”

諸葛邪故作驚慌,說道:“既然百姓爲他求情,本官便不殺他。”

人羣一陣歡呼。

待衆人平靜下來,“聖僧”說道:“佛門無不可度之人,霸荊南既然有心皈依三寶,老衲便容他入寺修行。”

劉猛叩頭拜謝,於佛前剃度。百姓嘆佛法無邊,連山大王都能感化。又有人說那霸荊南本是羅漢轉世,註定要入空門。因是祭拜先人的日子,有亡父、亡母者,施捨紅綢,換了《佛說父母恩難報經》去,以顯孝道。

諸葛邪看經書越來越少,不禁眉開眼笑。

當夜,不知霸荊南已“遁入空門”,水賊發兵一千五百,兵分五路,往臨遠城東去。口中銜枚,腳穿草鞋,以免發出聲響。待將山賊的巢穴團團包圍,獨眼龍見山下漆黑一片,只屋中透出燈光。一聲令下,衆水賊殺奔草廬,果然有蠻人出屋抵抗。

夜裡敵我難辨,水賊不免傷到自己人,但畢竟人多勢衆,終於將山賊盡數剿滅。獨眼龍拿着火把照了照地上屍首的臉,又照了照幄瓏先生所給的畫像,罵了一句:“誰將此人的臉砍壞了,這如何認得清楚啊?”

衆水賊搜索一陣,不見霸荊南的屍首,倒是有幾個臉黑的,也不知是不是“阿黑”。不便久留,燒了草廬,搶了山賊的牛羊去,算是報了一箭之仇。

次日,有人將此事報入衙門。

公堂之中,周公子對諸葛邪說:“郡守,那山下的蠻人盡皆被殺。”

諸葛邪嘆息一聲,說道:“此計只怕會折我陽壽。”

周公子看他一副悲天憫人,勸解道:“此計終歸是周某所爲,即便有損陽壽,那也是損周某的。”

諸葛邪說:“告知蠻人,叫其來領屍首。”

周公子躬身稱是,退出公堂。

原來,諸葛邪使了李代桃僵之計,讓周公子出錢,請蠻人去山下放牧,換了劉猛手下的氐兵出來。昨夜水賊所殺的真是蠻人,並非“山賊”假扮。

同時,這也是離間計,恰好霸荊南已遁入空門,身在降龍寺中。當夜殺人的自然是水賊,蠻人豈會善罷甘休?而鍾節着了諸葛邪的道,以爲當真會撲個空,卻生出事端來,必被水寨懷疑。

果然,蠻人領回屍首沒幾天,又操起刀子,跑去城南,將賣魚的殺了數十人。那些賣魚的多是漢壽百姓,中間也夾雜些水寨的細作,只因投靠霸洞庭討生活,便成了諸葛邪計下冤魂。

大義堂中,霸洞庭眉毛豎起,問道:“什麼,蠻人又殺我手下?”

獨眼龍說:“蠻人說我軍所殺的乃是其族人。”

霸洞庭轉頭瞪着鍾節:“水鬼鍾,你有何話說?”

鍾節此時腦袋嗡嗡作響,背心似被刺了一刀,這一刀當然是諸葛邪刺的。好在他腦筋轉得快,趕緊說道:“大王,攻打山賊之事拖延數日之久,只怕消息早已泄露,爲霸荊南所趁。”

攻打山賊確實隔了幾天,霸洞庭沉着臉問:“何以見得?”

鍾節雙手抱拳,免得手指發抖,正想解釋,卻聽獨眼龍說:“盂蘭盆會那日霸洞庭恰好在降龍寺剃度,皈依佛門。若無消息,他怎能避開?”眼睛掃視堂中,接着說:“依我看,水寨中定有細作暗通款曲。”他用兵從未失手,今次卻捅了簍子,面上無光。

確實有細作,就是鍾節。他一看獨眼龍目光,背上冒出冷汗。

“啪”,霸洞庭手板拍在案几上:“誰如此大膽?”

鍾節的心肝顫三顫。

幄瓏先生說:“大王息怒,是否有細作還需詳察,切不可因此傷了我兄弟義氣,使親者痛,仇者快。”

鍾節趕緊說道:“不錯,需詳察。”

霸洞庭問:“那該如何查呀?”

幄瓏先生說:“這也不難,霸洞庭既已投入降龍寺,將人綁來,一問便知。”

鍾節自告奮勇,說道:“大王,我去將此人綁來,問個明白!”心想:“我途中推他落水,叫死無對證。”

霸洞庭看他的眼神透着懷疑,對屠子張說道:“張賢弟,今次就煩勞你去一趟。”

屠子張還記着奪刀之恨,自失了那柄隨身攜帶的闊刀,他整日鬱鬱寡歡,好不容易尋老鐵匠千錘百煉重新打一把刀,只是這刀比之原來的刀要略窄,令人引以爲憾。他霍然站起身來,衝霸洞庭抱拳道:“我定將那賊人擒來!”

幄瓏先生說:“屠子張千萬小心,霸荊南窮兇極惡,有爪牙隨身。”

屠子張想起“阿黑”,說道:“我多帶些人手便是。”

幄瓏先生捋須說:“人若是多了,又恐惹守寺的官兵過問。”

屠子張撓了撓頭,問道:“那該如何是好?”

幄瓏先生說:“不如將他引出寺廟來。霸荊南削髮爲僧,只是爲了避禍,並非誠心向佛,我不信他離得酒肉。”

屠子張咧嘴一笑,說道:“我明白了。”

降龍寺後面隔出一個小院落,劉猛光着頭,身披緇衣,一手拿着酒囊喝酒,另一手拿着支雞腿,嘴中哼着調調,好不愜意。而對面坐着一個高大的身影,滿臉鬍鬚,正是鼓桴。在這小院之中,它不必着甲,身邊放着大鐵棒。

鼓桴肚量如牛,酒這麼好的東西自然不會便宜它喝,腳前只擺着供果、供餅。它抓起果子往嘴裡放,眼睛卻盯着劉猛案上的燒雞。佛門整日素齋,沾不得半點葷腥,若無士兵偷偷給它肉吃,定然待不下去。

劉猛之前做山賊,奔波不定,如今受命做了僧人,閒極無聊。閒來就逗弄鼓桴,他看着鼓桴的眼神,不禁好笑。指着盤中雞肉,問道:“想吃燒雞麼,鼓桴?”

鼓桴卻聽得明白,點了點頭。

劉猛也不稀罕燒雞,用腳將案几推到鼓桴腳下。

鼓桴伸出手指捏起燒雞,塞進嘴裡,嚼了嚼,吞下肚去,骨頭都沒剩。吃完,又盯着劉猛。盯了一會兒,見他沒有好吃的,便拿起一張餅來,往嘴裡送。

劉猛問:“還想吃麼?”

鼓桴聽了,歪着頭看着他。

劉猛從闊袖中竟又掏出一隻燒雞來,也不撕開,直接送到嘴邊咬了一口,滿嘴是油。

鼓桴睜大眼睛,吞了吞口水。

劉猛哈哈大笑,而後喊道:“鼓桴!”

鼓桴盯着他。

劉猛說:“叫聲大王,叫我大王就給你吃!快叫啊,大王。”

鼓桴聲音粗厚:“王,呃,王!”

劉猛抱怨道:“怎麼像狗一樣?”將燒雞伸出去:“給你!”

鼓桴攤開荷葉大的手掌。

劉猛將燒雞放在它手上。

鼓桴端起燒雞,倒進嘴裡,嚼了嚼,吞下肚去。

劉猛看它吃完,又笑着眼,逗弄道:“還想吃麼?”

鼓桴一聽,嚥了咽口水,盯着他的袍袖。

這時敲門聲響,“篤篤”。劉猛起身來,拿起袍腳,揩了揩嘴巴,一臉若無其事。走到門後,打開來,見是一個沙彌。

那沙彌聞見一股酒氣,卻不責怪,對劉猛說道:“無戒,有施主找你。”原來劉猛得了個法號,叫做無戒。倒也合情合理,他不過是假意皈依,全然無戒。

劉猛名聲在外,不免有人慕名而來,想一睹其尊容,當然少不了要施捨些財帛。

劉猛心想:“哼,把我當作鼓桴看待。”說道:“知道了!”出門去。

沙彌在後面囑咐:“換身袍子,酒氣太重!”

見劉猛走了,鼓桴撓了撓頭,看着腳邊的大餅、水果,再沒胃口。手抓鐵棒,站起身來。它身高遠勝圍牆,一腳就能跨過去,腦子裡還想着劉猛話,嘴中嘟囔一聲:“王。”

劉猛往住處換了緇衣,洗漱一番,銅鏡中照去,雖是光頭,依舊威風凜凜。

來到佛堂一側,果然有個富商打扮的人在等待。

看見劉猛來,富商上下打量,作揖道:“在下見過無戒和尚。”

劉猛合十在胸,問道:“阿彌陀佛,你找我何事啊?”

富商說道:“在下經商多年,常受水賊騷擾,今日特來酬謝。”

劉猛倒不嫌財帛,嘴上說道:“我佛慈悲。”

富商從袖囊中掏出一個小布包,打開來,是些黃金珠玉,不一而足。

劉猛詫異,心想:“什麼商人如此不吝錢財?”看他的手上粗糙,不像富貴人家,心中多了幾分懷疑。

富商說道:“些許錢財,只當供佛之用。”

劉猛接過錢財,道聲:“善哉,善哉!”剛轉身要走,又被富商叫住:“高僧留步。”什麼“高僧”,不過是言不由衷。

劉猛問道:“還有何事?”

富商輕聲說道:“在下帶了好酒好肉,就在寺外。”使出眼色,不言而喻。

劉猛咧嘴笑道:“好說,我去去便來。”

富商等在原地,目送劉猛而去。

過了一陣,劉猛回來,頭戴斗笠,一身玄衣,手裡還提着把刀。

富商問道:“何必帶刀?”

劉猛附耳說:“你有所不知,寺外多仇人,貧僧也是不得已。”

富商說:“我帶了幾個手下來,可保你無恙。”

劉猛答道:“那便好。”

兩人出了寺門,守衛的士兵拱手問道:“劉,呃,無戒何往?”

劉猛問富商:“去哪?”

富商說道:“就在前邊不遠。”

劉猛對守衛說:“聽到了?”

守衛說:“要不要我等相隨?”

劉猛問富商:“可否讓士兵相隨?”

富商尷尬道:“不必,不必。”

劉猛說:“那就不必了。”給士兵使了眼色。

士兵瞧他眼色,拱手稱是。

劉猛隨富商沿着江邊往西走,行了兩裡多地,果然有艘商船。

見兩人走近,一個僕人打扮的漢子趨步上前來,稟報富商:“主公,酒菜已經備好。”

富商對劉猛說:“和尚請!”邀其上船。

劉猛朝船上望,見不少佩刀武者,他笑着對富商說:“船上這麼多刀手,莫非是鴻門宴?”

富商嘴角抽動,憋出笑臉:“和尚說笑了,水路不平,自然要帶護衛。”

劉猛嘆氣:“哎,不巧,在下一登船就頭暈。我看這岸上平闊,不如擺下酒席。”

富商看水波不平,說道:“也罷,且請稍待。”對僕人道:“快將酒菜端上岸來。”

僕人聽了,轉頭就走,手腳乾脆,分明是個練家子。

不一會兒,幾個武者將席案、酒菜拿上岸來,一一擺好。擺完之後也不回船上,把住四方,虎視眈眈。

富商手向席子,對劉猛說:“足下請!”

劉猛謙讓道:“尊駕先請。”

富商也不客氣,安然在席子上坐下來,看着劉猛。

劉猛笑着上前,似乎要坐下,卻忽然掀翻案几,酒菜盡潑在富商身上。富商躲避不及,只聽“嗆”一聲,劉猛拔出刀來,架在他脖子上。

武士見了,也紛紛抽出刀來,將兩人圍住。

富商擡眼看着劉猛,說道:“大王饒命,要什麼儘管說。”

劉猛“嘿嘿”一笑,說道:“叫他們都退下。”一邊呵斥武者:“讓開!”

武者聽了,退後兩步。

富商苦着臉說:“你何故恩將仇報?”

劉猛說:“不必裝模作樣,是誰派你來的?”

富商換了一副冷麪孔,絲毫不懼,猶如死士:“今日你休想逃脫。”又對武者說:“還不快動手!”

不待他說完,劉猛的刀刃一割,富商頸血噴出,頹然倒地。

“鐺鐺”,劉猛與武者交上了手。

只聽遠處一聲吆喝,跑過來二十名士兵。原來這些人正是劉猛的手下氐兵,暗中跟隨。

看岸上已經動了手,又有士兵前來。船上的人也不再藏着掖着,紛紛跳下船來,竟有四十來人。爲首的不是別人,正是屠子張。原來這夥水賊是要將劉猛生擒活捉,騙不上船就用強。方纔劉猛若是在席子上坐下,守在四周的幾個水賊必定一擁而上。

劉猛揮舞鋼刀,砍翻兩個水賊。卻見敵方人數更多,還帶着弓箭。二十名士兵前來相助,被箭矢一射,倒下四五人,而後與水賊近身搏鬥。

劉猛邊戰邊退,暗罵失策,對一個士兵喊道:“還不快去多叫人來?”

那個士兵轉身要走,卻被屠子張截住。眼見屠子張手拿闊刀砍來,士兵揮刀格擋。“鐺”,士兵後退一步,鋼刀差點脫手,驚詫他氣力如牛。未及喘歇,屠子張闊刀又劈來。

士兵剛要抵擋,屁股上就捱了一腳。一個踉蹌讓開屠子張的闊刀,跌在地上。慌忙回頭看,見劉猛已和屠子張戰在一起,原來這一腳是被劉猛所踹。士兵爬起身來,趕緊往寺廟跑去。後面拿弓的水賊瞧得真切,紛紛朝士兵放箭。

十餘箭飛去,只有兩支箭射中士兵,透其皮甲,釘在背上。士兵着箭,栽倒在地,一時沒死,卻爬不起來。

屠子張怕有人逃脫,大聲吆喝,命手下將士兵圍住,以死相拼。定要趕在對手援兵到來之前,將劉猛拿下。他這次帶的手下都是亡命之徒,也知事情兇險,不敢疏忽。然而對方是氐兵,彪悍異常。於是兩個水賊合力拼鬥一個士兵,連弓手都舍了弓,抽刀來助。

氐兵雖然飽經戰陣,但架不住對方不要命。一個水賊砍在氐兵肩膀上,那氐兵紅着眼,一刀捅進他胸口。另一名水賊又揮刀來,氐兵躲閃不開,伸臂格擋。“咔嚓”,手臂被砍折,氐兵吃痛,抽出刀來,與其相鬥,終於傷重頹然倒地。

相互拼殺半柱香時間,氐兵只餘五人,團團護住劉猛。水賊雖也死了不少,但仍有二十七八。

屠子張和兩個手下合力進攻,將一個士兵砍翻在地,盯着劉猛哈哈大笑,似乎勝券在握。

忽然聽見咆哮聲,屠子張轉頭去看,只見一個怪物從江水中鑽將出來。身高兩丈,正是鼓桴。它未披甲,卻提着一根鐵棒,虧它在水中能拿得動。原來鼓桴惦念着劉猛的燒雞,跨過圍牆,眼見他出了寺,潛入江水,遠遠跟隨。

衆水賊雖是亡命之徒,但遇見怪物也難免失魂落魄。

鼓桴見劉猛遭人圍攻,嘴中嘟囔一聲“王”,揮舞棒子殺至。

水賊想要抵擋,哪經得起它鐵棒,挨者斃命。屠子張看了,忙喊道:“快,放箭!”

弓手這才醒悟,紛紛尋找地上弓箭,撿起來,朝鼓桴放箭。

鼓桴中箭,惱羞成怒,奔過去,拿棒子一頓橫掃,將弓手砸成一具具臭皮囊。水賊頃刻死了二十來人,屠子張眼見不敵,帶着剩下人往商船跑。

鼓桴追過去,沙灘上留下大大的腳印。水賊慌忙解纜,剛登船,鼓桴已經趕至。只見一棒子砸下,將甲板砸了個窟窿,水賊唬了跳。

屠子張大叫開船,卻見鼓桴一手拽着纜繩。於是他走到船舷,揮刀劈砍纜繩。剛將纜繩劈斷,頭頂大棒砸來,船舷破裂,屠子張變作一張肉餅。

商船遊走,鼓桴跟着蹚下水。劉猛在岸上大喊:“鼓桴,回去吃燒雞!”

鼓桴回過頭來,看着劉猛,嘟囔一聲:“王。”它雖身上插箭,好在皮糙肉厚,並無性命之憂。上得岸來,跟着劉猛一同回寺廟去。

烈日之下,水泊之畔,樹起招魂幡。屠子張被裝殮於棺木中,安置客船之上。霸洞庭灑下酒水,說道:“張賢弟一路好走!”

身後的幾個頭領跟着大喊:“張兄一路好走!”

客船划動,離開關公角,往墓地而去。

霸洞庭目送客船走遠,怒道:“我非拆了降龍寺不可!”

幄瓏先生勸道:“大王息怒,那降龍寺得武陵百姓奉拜,萬萬不可毀之,以免成衆矢之的。何況護法金剛刀槍不入、水火不侵,捉拿劉猛之事還需從長計議。”

鍾節聽了,跟着說:“大王,萬一不能擒拿,我看不如毒殺之。”

霸洞庭動彈不得降龍寺,一肚子的火,衝着鍾節呵斥道:“若非是你,怎會錯殺蠻人?平白生出事端,可恨,可恨!”

鍾節滿臉通紅,言語不得。

幄瓏先生看了鍾節一眼,對霸洞庭說:“想必水鬼鍾也是受人矇蔽,才致有此禍。在下今日就往沅陵去,向武溪王賠罪。”

霸洞庭說:“有勞先生,但願武溪王多加原宥。”

轉眼至秋收,大義堂中,案几上擺着瓜果。屠子張死了之後,霸洞庭便提拔神箭李入堂來,座次坐了屠子張的位置,排着鍾節之前。

鍾節自知有錯,不受待見,只能忍辱負重。幄瓏先生去沅陵謝罪,賠了好些錢,才解武溪王怒氣。往後,水賊要遁入蠻疆還需小心翼翼。

霸洞庭面色愉悅,說道:“今秋豐收,連瓜果都盛於往年。”

神箭李拱手道:“這全仗大王恩德,百姓才得以豐衣足食。”

霸洞庭撫着長髯,眉開眼笑。

獨眼龍鼻孔出氣,心想:“幾時輪到他先說?”武將之中他排位最先,哪怕鍾節先說都能忍,畢竟相識已久。這廝不過剛入堂,卻只會阿諛奉承,還搶了他的先,怎能不氣?獨眼龍盯着神箭李說:“我只道賢弟有百步穿楊之能,不想大王面前竟巧舌如簧。”

神箭李收住笑容,拱手道:“李某不才,感念大王厚待,言皆出自肺腑。”他出身獵戶,箭法了得。人又精明,往臨沅出售山貨,學得能說會道。自投靠了霸洞庭,便剪道劫財,專做無本買賣。

霸洞庭瞧在眼裡,說道:“誒,龍賢弟不必見怪,該一堂和氣纔是。”

大王開了口,獨眼龍心中雖不滿,也不好太過計較。

幄瓏先生說:“大王,眼下流民正割稻,我欲往臨沅,請諸葛郡守將其遷走。”

霸洞庭問:“那諸葛邪可說話算數?”

獨眼龍說:“大王,在下以爲該乘機出兵搶其糧食。一旦流民變作饑民,將爲禍臨沅。”

霸洞庭笑道:“妙,倒看官府如何收拾?”

幄瓏先生拱手說:“大王,萬萬不可!一者,官府早有防備,已兵至漢壽,護流民收糧。再者,即便我軍搶得糧食,流民未必會爲禍臨沅,一旦加入官軍,與我爲敵,豈不作法自斃?其三,我軍舉義旗,不可行此失道之事。”

霸洞庭點了點頭:“官府既然早有防備,我看罷了。”

獨眼龍說:“哼,官府引流民來,本欲與我抗衡。坐視不理,諸葛邪將足兵足食,到那時悔之晚也。”

霸洞庭眼珠一轉,說道:“也有道理。”又問神箭李:“李賢弟意下如何?”

神箭李看了看幄瓏先生,說道:“常言道,師出有名。流民與我無仇,討之不吉。”他雖愛財,但也知流民困頓,沒什麼好搶。

獨眼龍說:“流民曾殺我義兵,怎言無仇?奪我水澤,佔我土地,以此討之,順乎天理!”

霸洞庭說:“諸位不必爭執,官軍日漸勢大,我心不安。眼下思得一計,不知可用否。”

神箭李問:“大王有何良策?”

霸洞庭說:“官府出兵護糧,臨沅必然空虛。”

獨眼龍睜大那隻獨眼:“大王是想趁虛攻打城池?”

霸洞庭搖了搖頭,笑而不語。

幄瓏先生方要點破,卻被神箭李搶先:“果然妙計!大王意在佯攻臨沅,迫使官軍回師,而我於半道伏擊。”

幄瓏先生輕搖羽扇,嗤之以鼻。

霸洞庭說:“差矣,臨沅城距漢壽邊界不足三十里,半道設伏豈能躲過耳目?”

神箭李拱手說:“恕在下愚鈍,請大王明言。”

霸洞庭說道:“先以弱旅佯攻臨沅,使官軍分兵回師,再以勁旅襲擊護糧之敵。待官軍回城,我則撤去弱旅,使其來往援救,疲於奔命。那時無須設伏,也可敗之。”

神箭李一聽,大聲稱頌:“大王智謀勝過諸葛孔明!”

霸洞庭掩不住喜色,說道:“只要能叫官軍折損大半,我水寨安矣。”

獨眼龍說:“在下願提兵出戰,爲大王分憂。”

神箭李說:“李某願前去佯攻臨沅。”

霸洞庭說:“好,有二位賢弟相助,本王高枕無憂!”

幄瓏先生雖有異議,但官賊不兩立,只要不枉殺流民,有失道義,也就懶得去拂霸洞庭的顏面。朝霸洞庭拱手說:“此戰若開,必引桓溫報復,大王還需早做防備。”

霸洞庭收住笑容:“軍師所言不錯,水鬼鍾,多加操練水軍!”

鍾節終於有用武之地,趕緊躬身說:“得令!”

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四十八章 波雲詭譎第二十八章 鬼影初現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二十一章 敗失潁上第五十七章 梟雄興兵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十七章 劍號玄冥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四十四章 金剛法衣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五十章 鬼洞之丹第三十六章 吹皺春水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二章 草莽俠心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十二章 將兵淮南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五十四章 了卻安樂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五十七章 梟雄興兵第十章 驅狼遇虎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四十二章 計定姻緣第二十九章 巴郡硝煙第十三章 壽春之圍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四十一章 二虎競食第十四章 瞞天過海第十二章 將兵淮南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二十三章 蠻荒之地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五十四章 了卻安樂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四十一章 二虎競食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五十七章 梟雄興兵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三十一章 絕薪止火第三十章 赤血狂刀第三十一章 絕薪止火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十四章 瞞天過海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二十六章 騰龍設伏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十三章 壽春之圍第五十一章 陽極生陰第五十四章 了卻安樂第二十二章 謫戍巴東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五十四章 了卻安樂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二十四章 噬骨之蠱第五十章 鬼洞之丹第五十四章 了卻安樂第四十八章 波雲詭譎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四十八章 波雲詭譎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二十八章 鬼影初現
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四十八章 波雲詭譎第二十八章 鬼影初現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二十一章 敗失潁上第五十七章 梟雄興兵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十七章 劍號玄冥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四十四章 金剛法衣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三十九章 暗譜鴛鴦第三十五章 武陵青芒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五十章 鬼洞之丹第三十六章 吹皺春水第十八章 冤家路窄第六章 中興之志第二章 草莽俠心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三十四章 心向林泉第一章 歸藏門人第十二章 將兵淮南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五十四章 了卻安樂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五十七章 梟雄興兵第十章 驅狼遇虎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四十二章 計定姻緣第二十九章 巴郡硝煙第十三章 壽春之圍第四十五章 李代桃僵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四十一章 二虎競食第十四章 瞞天過海第十二章 將兵淮南第二十七章 巫者降怪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二十三章 蠻荒之地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五十四章 了卻安樂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四十一章 二虎競食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二十五章 奇毒相攻第五十二章 輕兵入山第五章 京城四醜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五十七章 梟雄興兵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三十一章 絕薪止火第三十章 赤血狂刀第三十一章 絕薪止火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十六章 貪吞之陣第十四章 瞞天過海第二十章 進兵汝陰第七章 山雨欲來第三十七章 聖手書生第二十六章 騰龍設伏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十三章 壽春之圍第五十一章 陽極生陰第五十四章 了卻安樂第二十二章 謫戍巴東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八章 請君入彀第五十四章 了卻安樂第十一章 北風意冷第二十四章 噬骨之蠱第五十章 鬼洞之丹第五十四章 了卻安樂第四十八章 波雲詭譎第五十六章 王師又敗第三章 曲阿遇匪第四十八章 波雲詭譎第五十五章 重操兵戈第四十六章 大義失義第四章 國之重寶第二十八章 鬼影初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