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

天啓五年(公元1625年),十月十九日,晨曦的微光剛剛灑落在艾家莊的晾曬場上,這片平日裡寧靜的場地,此刻早已被人羣圍得水泄不通。

僅僅一個晚上,艾家莊要分地的消息,就如一陣疾風般,迅速傳遍了莊裡的每一個角落,讓所有農戶的心都難以平靜。

農戶們聚在一起,紛紛在心裡盤算着自家可能分到的田地。

雖說他們大多沒什麼高深的學問,算術也不怎麼精通,但多年與土地、糧食打交道積累下來的經驗,卻讓他們能夠快速算出一筆賬:要是家裡能有三十畝田地,交上三成的稅,從此不用再交租子,也沒了那壓得人喘不過氣的高利貸。

如此一來,每年留在自家手裡的糧食,少說也有兩三千斤。

想到這兒,不少人已經開始美滋滋地幻想起來,明年要是再加把勁好好幹上一年,說不定就能頓頓吃上白麪饅頭,過上富足的好日子了。

這一天,來到艾家莊晾曬場的可不只有莊裡的人。

劉永、李文兵等大同社的主要成員,騎馬也來到了這裡。

畢竟均田這種事,實在是難得一見。遙想大明上一次大規模均田,還是在二百多年前的開國之初呢。

就在衆人翹首以盼之時,劉永和小五兩人擡着一塊木板,緩緩走向晾曬場,後面跟着徐晨等人。

看到他們,瞬間讓原本就熱鬧的人羣更加躁動起來。

“這種粗活,哪能讓幾位先生動手,由我們來便是!”

當地有幾個熱心的村民,趕忙衝了過去,從劉永和小五手中接過了木板。

徐晨見狀,趕忙說道:“那就麻煩各位了,把木板放在晾曬場前面吧。”

“哎,上面畫的不正是咱們艾家莊嗎?”一個眼尖的村民驚訝地叫了起來。

“徐先生畫得可真像啊,俺家的位置都能在上面找到呢!”

其他村民也紛紛圍攏過來,驚奇地發現木板上所掛之畫,竟然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了他們的村莊以及村莊四周的田地。只是,他們大多不認得上面標註的阿拉伯數字。

徐晨站在一旁,清了清嗓子說道:“咱們艾家莊共有七甲,我已將莊裡這2500畝土地,分成了七份,每一甲各分一份。而後在甲內,再給每戶分三十畝地。大家覺得這樣的分法如何?”

“好啊,我們都聽徐會長的!”村民們自然沒有任何異議,紛紛大聲迴應道。

隨後,徐晨便請村長黑娃以及艾家莊德高望重的老人,還有大同社的社員們來做公正見證。

接着,他把七個甲長叫到跟前,當着衆人的面,用阿拉伯數字在紙上寫下了1、2、3、4、5、6、7這七個數字,然後將紙條仔細地放進一個木箱子裡。

徐晨神情嚴肅地說道:“各位甲長,你們依次上來抓鬮,抓到哪個數字,就對應圖上的哪一塊田地。一切全憑天意,抓完之後,可不許反悔啊。”

“好嘞,俺們絕不反悔!”甲長們齊聲應道。

七個甲長懷着既緊張又期待的心情,一個接一個地走上前去抓鬮。

抓到之後,便趕忙對照木板上的數字查看對應的田地。

那些抓到自認爲是好地的甲長,頓時歡呼雀躍起來,臉上洋溢着欣喜若狂的神情;而抓到相對較差田地的甲長,則像泄了氣的皮球一般,垂頭喪氣,整個人的精氣神瞬間頹廢下去。

“哎呀,都怪咱甲長手氣太差啦,好地都被別人搶走了,咋就咱這都是差地呢!”甚至還有村民忍不住抱怨起自家甲長來。

接下來,便是每個甲內部的土地分配了。

這過程雖說繁瑣,但村民們的參與熱情極高。

整個艾家莊這一天都沉浸在一片熱鬧非凡的氛圍之中。

雖說有一些村民抽到了不太滿意的地,忍不住抱怨了幾句,但總體而言,大家的喜悅之情還是佔據了主導。

畢竟,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增量,不用付出額外代價就能多得土地,這“白撿”的好處,自然讓人心生歡喜。

值得一提的是,以艾大頭爲首的那些富農,平日裡仗勢欺人,不僅不願意加入抗旱會,還甘願做艾強的狗腿子。

這次分地,他們的土地雖說沒有被全部沒收,但也都被分到了艾家莊的邊邊角角,位置十分偏遠。

不過,他們此刻也只能敢怒不敢言。能保住自己的田地,對他們來說已經是萬幸了。

要是再敢出頭鬧事,說不定連手中這僅剩的土地都保不住了。

畢竟在如今這形勢下,他們可是被嚴厲鎮壓的對象。

分完田地之後,大同社的成員們借用艾家大院,聚在一起開會討論。

李文兵一邊仔細地計算着,一邊說道:“一戶三十畝土地,要是在不鬧旱災的平常年份,一畝地大概能產出一石糧食。如此算來,三十畝地就是三十石。即便交上三成的稅,每戶還能剩下二十一石。按一戶五口之家來算,每人差不多可以分到四石多的糧食。這樣一來,足夠一家人維持溫飽生活了。”

說完,他不禁感嘆道:“由此可見,均田實在是解決我大明諸多頑疾的一劑良方啊!”

劉永卻搖了搖頭,反駁道:“這藥雖好,可不能用啊。一旦均田,那可就是逼着全縣的士紳與我們大同社爲敵啊。”

李文兵卻不以爲然,自信地說道:“未必就不能推行。如今我們大同社已經組織起了13000餘人,而且還有大量的村落表示想要加入我們。照此趨勢,到今年年末,人數超過兩萬應該不成問題。這兩萬人當中,我們能組織起三千青壯勞力。就米脂那些士紳,他們又能有多少家丁呢?”

劉永皺了皺眉頭,又道:“那慶王府在米脂可是有萬畝良田,你難道也敢去均他們的田?”

聽到這話,蔣鄉泉頓時怒目圓睜,氣憤地說道:“朝廷拿出三成的稅收,用來供養這些大明宗親,讓那些王爺們享盡了榮華富貴。可他們呢?依舊像那永遠填不滿的饕餮一般,對土地貪得無厭。米脂距離慶王府足有千里之遙,慶王卻依舊死死霸佔着米脂的萬畝良田。要說這大明的禍害,首當其衝的便是這些宗親王爺!”

事實上,大明上下,從朝堂官員到普通百姓,對這些王爺都沒什麼好感。

就拿陝西行省來說,這裡有四大王府,全省的稅收加起來,都不夠供養這些王爺宗親的,還得從外省轉運錢糧過來。

而這些王爺們,不僅吞噬了鉅額的錢財,還變本加厲地大肆兼併土地。

可以說,除了那些與他們有直接利益關聯的士紳之外,幾乎沒有一個人對這些王爺們有好臉色。

蔣鄉泉之所以如此義憤填膺,正是因爲他家的土地,也是被慶王的家丁強行霸佔去的,他一個童生也沒有辦法和慶王對抗。

總不會有人認爲那些王爺們會花錢買土地吧?

就說萬曆皇帝,心疼自己的兒子福王,得不到大明的萬里江山,不僅把他封到洛陽,還一下子賞賜了4萬頃土地。

難道真有人會以爲,洛陽四周能有400多萬畝的荒地等着福王去接收嗎?

一個福王下去,大明又何止萬千的百姓會淪爲流民。

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57章,日新月異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43章,發工錢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10章,古今相同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69章,戰前定策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66章,村長被抓第2章 ,燒烤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30章 ,半桶水第7章,流民第1章,神醫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32章,發展壯大第70章,伏擊戰第47章,上門敲詐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13章,知易行難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51章 ,除惡務盡第32章,發展壯大第78章 ,公堂對質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51章 ,除惡務盡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68章,出征第63章 ,生存危機第78章 ,公堂對質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47章,上門敲詐第53章,重民社第26章,組織架構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85章 ,均田第79章 ,減租談判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3章,知易行難第1章,神醫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57章,日新月異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70章,伏擊戰第78章 ,公堂對質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10章,古今相同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78章 ,公堂對質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26章,組織架構第78章 ,公堂對質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64章,改變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26章,組織架構第30章 ,半桶水第68章,出征第58章,足餉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70章,伏擊戰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28章 ,道光的雞蛋與掀桌子的能力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47章,上門敲詐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36章 ,欣欣向榮第64章,改變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64章,改變第49章,輿論攻勢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55章,準備槍桿子
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57章,日新月異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43章,發工錢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10章,古今相同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69章,戰前定策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66章,村長被抓第2章 ,燒烤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30章 ,半桶水第7章,流民第1章,神醫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32章,發展壯大第70章,伏擊戰第47章,上門敲詐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13章,知易行難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51章 ,除惡務盡第32章,發展壯大第78章 ,公堂對質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51章 ,除惡務盡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68章,出征第63章 ,生存危機第78章 ,公堂對質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47章,上門敲詐第53章,重民社第26章,組織架構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85章 ,均田第79章 ,減租談判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3章,知易行難第1章,神醫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57章,日新月異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70章,伏擊戰第78章 ,公堂對質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10章,古今相同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78章 ,公堂對質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26章,組織架構第78章 ,公堂對質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64章,改變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26章,組織架構第30章 ,半桶水第68章,出征第58章,足餉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70章,伏擊戰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28章 ,道光的雞蛋與掀桌子的能力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47章,上門敲詐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36章 ,欣欣向榮第64章,改變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64章,改變第49章,輿論攻勢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55章,準備槍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