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流民

聽到徐晨的話,村長搖搖頭走開了,自己也是昏了頭了,居然聽徐晨這個沒下過地的人胡說八道。

土根小聲道:“哥哥哎,打一口井就要七八兩,有的花費還更高,但能澆灌十幾畝地都是多的,村裡有3000多畝地,這要打多少井才能澆的完,有這個錢還不如買糧食,想辦法扛過這次旱災。”

徐晨聽到也撓撓頭,這個時代打一口井的成本這麼高嗎?出水量也太小了。我怎麼記得壓水井那個水是不斷絕的,小時候日都累哭了也沒等到沒水。

很快他反應過來了,雙方說的就根本不是一回事,他說的是壓水井,村長他們聽到的卻是村裡的那種老井。

於是他說道:“知道蜀中的自貢嗎,當地的鹽丁爲了能出滷水,弄出來一種可以深入地下500丈的井,我說的就是這種井,直接打到水脈上,讓水噴出來灌溉土地,這樣的一口井應該可以澆個幾十上百畝地吧?”

徐晨也不敢確定,因爲即便是壓水井也是很久以前的記憶了。

土根苦笑道:“人家那是鹽井,打出一口就是金礦,這種井我們哪裡用得起。”

徐晨道:“算了,和你說不清楚,等我打出一口井的時候,你就會知道這種壓水井的好處了。”

天啓5年(1625),六月二十七日。

徐晨帶着最後的手稿和小五一起踏上了去米脂縣的方向。

這一路看到的景象讓徐晨憂心忡忡,道路兩旁的田地當中,都是忙碌挑水的農戶,此時他們全家老小竭盡全力的想要保住自己的口糧。

道路兩旁也時不時出現如同乞丐一般的流民,他們步履蹣跚的向着米脂縣方向走過去。

眼前的這一幕讓徐晨受到了極大的衝擊,餓殍遍地,人盡相食,這些文字記錄的歷史,第一次形成畫面衝擊着徐晨腦海。

他本想給點錢給這些流民,但卻被小五阻止。

“徐爺,您心善想要救他們一次,但米脂縣城外流民的數量已經破千了,您救不過來。被這些流民知道您身上有錢,只怕我們回不到縣城。您真想救人也有辦法。縣令聯合城裡的老爺們,籌集了五百石麥子,就在城東搭個施粥的鋪子,您可以買點小麥去城東施粥。”

這麼快就有上千流民,徐晨更加擔憂了,每個流民都是一顆火星,當他們彙集到千千萬萬的時候,就會引爆整個大明。

小五反而沒有太太的危機感了,他從小就生活在這種環境當中,災年他遇到太多了,陝西一向是一年豐收一年在中間有兩三個平年。

這些流民只要挖野菜,啃樹皮的,捱過幾個月就好,只要旱災過去了,他們自然會回到自己老家去。

他自然想不到陝西的乾旱會一年接着一年,最後乾旱最嚴重的那一年,整個北方糧食減產一半。

徐晨問小五道:“米脂縣糧食的價格如何?”

小五道:“去年的收成不好,糧食價格本就偏高,今年又鬧了旱災,麥粉的價格已經漲三成,一石麥粉要一兩三,小麥也要九錢銀子。”

不妙呀,夏收纔過去了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漲了三成多的糧價,再過段時間只怕有錢都買不到糧食啊,要想辦法屯糧,把高家寨武裝起來。

高家寨距離米脂縣並不算太遠,兩人走了不到一個時辰,就看到了米脂縣城牆。米脂縣的城牆不高,比後世的一層樓稍微高一點,大概也就是4m多的樣子,縣城內部的面積也不算大,也就是幾條街道,幾個巷子,用這個世界的詞來說,標準的三裡之城,七裡之郭。

現在的米脂縣並不算出名,是大明上千個縣城當中普普通通的一個縣,甚至都可以說是比較貧困,直到幾十年後,出了一個大西皇帝才變得天下聞名。

米脂縣東門已經被封鎖,徐晨和小五是從南門進入。

城外的旱災並沒有太影響到米脂縣城內,小商小販依舊在熱情的叫賣自己的貨物,縣城的居民依舊過着自己的小日子,並沒有太大的恐慌心理,在他們看來,米脂縣高高的城牆足夠阻擋一切災民。

變化最大的可能是街道上的乞丐多了一些,賣身葬父,或者是爲了口飯吃,賣身爲奴的人多了一些。

沒多久,兩人來到米脂書鋪前。

東叔看到徐晨和他手中的書稿激動道:“讓老夫先睹爲快。”

武侯篇主要講5次北伐的事,東叔已經看完了前4次北伐了,最後一章講的是秋風五丈原,即便東叔已經知道結局了,但還是想先睹爲快。

說完東叔就看起書稿,沒多久東叔就雙目通紅眼,眼淚直流,可惜道:“悠悠蒼天,何薄於我,上蒼終究不給武侯機會。”

在嘆息武侯之餘,也在爲自己嘆息,東叔也是個讀書人,還考上了秀才的功名,但後面他連考了十餘次,卻沒有中舉,反而把他的心氣給打沒了,連考場都不敢進了。

年輕時期他也是有名的神童,也有像武侯一樣平天下的政治抱負,想要遇名主而仕,想要齊家治國平天下,但卻被科舉攔住了,連官場都進不去。滿腔的抱負只能壓抑在心中,也就是家族有錢,讓他還有個書鋪可以養老。

半天之後東叔才反應過來笑道:“讓賢侄看笑話了。”

徐晨道“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東叔你這是名士風流。”

東叔笑道:“老夫算得了什麼名士,在整個米脂縣,也只有賢侄算名士。”

“英雄記武侯篇質量不輸給關羽篇,定可以引起整個陝西紙貴。”

而後東叔端出四個50兩的銀錠道:“這是武侯篇的定金。”

徐晨推了回去道:“是200兩,其中五十兩請東叔購買一些麥子,小侄要在米脂東城門施粥。

餘下的150兩,我想東叔幫我找三種作物,分別是土豆,紅薯,玉米,我以五十兩的價格,每種糧食收購一石。”

“土豆,紅薯,玉米?”東叔滿臉怪異,他也是第一次聽說這三種作物。

這三種作物傳到大明已經有好些年頭了,只可惜大明朝廷不重視,根本就沒想過要推廣它們。

不能說上蒼沒有給大明機會,但這些機會都像雨點一般被大明躲過。

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85章 ,均田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64章,改變第51章 ,除惡務盡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36章 ,欣欣向榮第7章,流民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75章 ,打碎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36章 ,欣欣向榮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49章,輿論攻勢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32章,發展壯大第63章 ,生存危機第81章,分散投資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81章,分散投資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77章,輿論先行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53章,重民社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48章 ,除惡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57章,日新月異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54章,包稅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81章,分散投資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43章,發工錢第79章 ,減租談判第49章,輿論攻勢第7章,流民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32章,發展壯大第33章,回村打井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69章,戰前定策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75章 ,打碎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66章,村長被抓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33章,回村打井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13章,知易行難第49章,輿論攻勢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65章,艾家的黑手套第47章,上門敲詐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77章,輿論先行第48章 ,除惡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48章 ,除惡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
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85章 ,均田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64章,改變第51章 ,除惡務盡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36章 ,欣欣向榮第7章,流民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75章 ,打碎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36章 ,欣欣向榮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49章,輿論攻勢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32章,發展壯大第63章 ,生存危機第81章,分散投資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81章,分散投資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77章,輿論先行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53章,重民社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48章 ,除惡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57章,日新月異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54章,包稅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81章,分散投資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43章,發工錢第79章 ,減租談判第49章,輿論攻勢第7章,流民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32章,發展壯大第33章,回村打井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69章,戰前定策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75章 ,打碎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66章,村長被抓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33章,回村打井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13章,知易行難第49章,輿論攻勢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65章,艾家的黑手套第47章,上門敲詐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77章,輿論先行第48章 ,除惡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48章 ,除惡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