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

天啓5年(1625),六月二十八日,米脂縣。

米脂城東門外的黃土地上蒸騰着渾濁的土腥氣,上千流民零零散散在城牆下,啃樹皮,挖草根,抓麻雀,田鼠,尋找着一切可以吃的東西,無定河兩岸有不少流民拿着簡易的木叉,叉魚,每插中一條魚都會引起一陣的騷亂。流民堆裡忽地爆出嬰兒啼哭,驚得城頭箭樓撲棱棱飛起幾隻麻雀,在天藍色的天空下劃出凌亂的墨跡。

城牆垛口探出幾桿紅纓槍,守城兵丁百無聊賴的看着下面的流民,而後罵罵咧咧道:“都是這些喪門星,害的俺們連孝敬都沒有了。”

原本只有幾個人的守城兵丁,但因爲流民的關係,增加了一倍不說,還把城門給關了,這對守城兵丁來說,日常商隊的孝敬沒有了不說,連普通百姓入城的城門費也沒有了。

在東城門不遠處有一個棚子,這裡就是縣城施粥的地方,也是因爲這個棚子,流民可以吃到一碗光鮮照人的米粥,讓他們沒有擴散到其他地區。

裹着破絮的老漢用豁口陶碗颳着草根泥,十指關節腫得像老樹瘤子。幾個半大孩子圍在熄滅的柴堆旁,爭搶着昨夜燒焦的田鼠骨架,穿補百衲衣的婦人將最後半把麩糠塞進丈夫嘴裡,那漢子喉結滾動兩下,忽然僵直地栽倒在夯土道上,驚起一片浮塵。

老婦乾嚎道:“當家的~~!”

但忽然老婦聞到粥的味道,順着香味望過去,發現一輛載着四個木桶的獨輪車向着他們這裡過來。

“當家的粥來了,要挺住。”

老漢還真翻了掙扎的起身,兩人攙扶着向着徐晨方向走過去。

而其他流民也聞到米粥的味道,他們涌向徐晨的方向,張大,趙叔拔出朴刀擋在徐晨前面。

眼前這一幕給徐晨極大震撼,一羣穿的破破爛爛的人,全部涌向他們,有的像喪屍圍城了,這還只是千人,要有幾十萬這樣的餓殍,那種景象簡直不敢想象,同時他也發展自己太託大了,他們才四個人,面對上千流民,真發生動亂,他們只怕會被流民撕個粉碎。徐晨已經遇事不妙趕緊跑,他雖然有點善心,但前提是自己不會受到傷害。

徐晨大叫道:“喝粥可以,但要排隊,青壯一排,婦孺一排,孩童一排。”

在四個壯漢的威脅下,加上他們的確沒有多少力氣了,也有可能是他們做流民不久,還維持着基本的道德,總之他們聽了徐晨的話,流民們步履闌珊的一個端着自己的破爛陶碗排成了三條長龍。

“居然是稠粥!”流民們都有的震驚了,而後他們吃的更快了,甚至有人吃完之後,還想要繼續插隊,但被張大,趙叔打出去了。很快又有流民想到新的辦法了,喝完粥之後,去無定河打一碗水,這又是一碗粥,四桶粥雖然多,但對近千流民來說也就是每人半斤米粥。

粥散光了,徐晨甚至鬆口氣。

“施粥了!”這個時候東城門打開,幾輛獨輪車出來,還有一隊兵丁護衛,比起徐晨他們,一看就很正規,這些兵丁也是驚訝的看着徐晨他們,而流民們則往東門的棚子趕過去。

徐晨也來到外圍,看到米湯一般的粥,他面無表情的離開,雖然失望,但卻不意外,雖然經常有人說什麼道德倒退了幾十年,但封建時代的道德怎麼可能比的過現代人。

下午,在所有流民驚訝的目光當中,徐晨帶着三輛獨輪車,再次來到這裡施粥,這次他帶着人手更多了,僱傭了三個夥計來推車,徐晨他們四人負責維持秩序。

這次每個流民都喝了三碗,讓他們幾個月來第一次有了飽腹感,流民們露出幸福的臉色,所有人都懶洋洋的坐在地面上。

而這個時候一個老漢和老婦走到徐晨面前跪下道:“多謝,恩公施粥,救了老漢的命,還請恩公告知姓名,老漢必定日夜祈福,希望恩公能長命百歲。”

徐晨馬上拉起老漢和老婦:“跪就不用了,我叫徐晨,你們可以叫我小徐,真想要報恩的話,老爺子可以說說你們遭遇。”

所有人都用怪異的目光看着徐晨。哪有士紳老爺讓泥腿子坐着說話的?

他馬上解釋道:“我是寫話本的,想要收集各位的故事。”

寫話本居然找他們?

這老爺好生奇怪。

老漢嘆息道:“恩公想聽,老漢就說與恩公聽。”

小五當即把凳子和桌子擺好,而後擺好紙筆開始研墨,徐晨邀請老漢坐在對面,他說要了解流民的故事不是亂說的,他是真想要做一場對大明的社會調查。

老漢道:“老漢是榆林衛,河魚堡,慶王佃戶,自己有8畝旱地,又佃了慶王30畝薄田,往年風調雨順時,每畝尚能落下一斗雜糧。這兩年龍王爺閉了眼......“他突然劇烈咳嗽起來,老婦忙替他捶背。

“今年夏收“老丈緩過氣接着說,“王府大斗收租,一石要刮三升尖。算上租子,老漢還欠王府四石麥子,趙管事帶着慶王衛兵來扒房樑......“他指着遠處無定河哽咽道:“十五歲的幺女,就換了兩石麥子啊......“

小五聽完老漢的故事怒髮衝冠道:“這是什麼混賬道理,辛苦一年收穫的糧食不但沒有您的份,還倒欠下了4石,一定是慶王府的管事貪污了。”

徐晨卻搖頭道:“這是財主的道理,他們不會管你有什麼天災人禍,他們只要自己的收入不受損失。”這種事情在後世也是一樣的,經濟危機所有人都在哀嚎,但富人的財富卻在增加。

而後又有一種中年漢子坐到徐晨對面悲苦道:“俺也是慶王的佃戶,因爲欠下慶王的租子,俺拼命的勞作,但不知道怎麼回事,欠慶王的租子越來越多,最後連房子都被慶王收走了。”

忽然漢子突然捶地哭嚎:“俺婆姨被王府的人拖走時,腰上還繫着額娘陪嫁的麻布帶!他們說俺家欠的驢打滾利錢,要拿婆姨抵給窯子!“

小五攥着朴刀指節發白:“直娘賊!這慶王還是太祖爺血脈,竟縱着家奴行此禽獸事!“

徐晨嘆口氣,這種劇情他看太多了,朱元璋子孫在後世就是一羣禽獸不如的東西。

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68章,出征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47章,上門敲詐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33章,回村打井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48章 ,除惡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48章 ,除惡第33章,回村打井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2章 ,燒烤第63章 ,生存危機第28章 ,道光的雞蛋與掀桌子的能力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7章,流民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48章 ,除惡第7章,流民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64章,改變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78章 ,公堂對質第32章,發展壯大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70章,伏擊戰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70章,伏擊戰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53章,重民社第30章 ,半桶水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43章,發工錢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54章,包稅第43章,發工錢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53章,重民社第66章,村長被抓第34章 ,抗旱會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85章 ,均田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7章,流民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48章 ,除惡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64章,改變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66章,村長被抓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43章,發工錢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10章,古今相同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
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68章,出征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47章,上門敲詐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33章,回村打井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48章 ,除惡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48章 ,除惡第33章,回村打井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2章 ,燒烤第63章 ,生存危機第28章 ,道光的雞蛋與掀桌子的能力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7章,流民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48章 ,除惡第7章,流民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64章,改變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78章 ,公堂對質第32章,發展壯大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70章,伏擊戰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70章,伏擊戰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53章,重民社第30章 ,半桶水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43章,發工錢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54章,包稅第43章,發工錢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53章,重民社第66章,村長被抓第34章 ,抗旱會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85章 ,均田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7章,流民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48章 ,除惡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64章,改變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66章,村長被抓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43章,發工錢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10章,古今相同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