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足餉

而後,劉永恭恭敬敬地引領着徐晨巡視這蒸蒸日上的工業區。一行人且行且談,不多時,便來到了那糧倉區域。

劉永擡手指向兩座嶄新矗立的糧倉,滿臉認真地說道:“先生先前特意吩咐要囤積糧草,學生一直牢記於心。這個月,學生已購置了小麥、高粱、粟米等各類糧食,統共算下來有一千五百石之數。學生想着,待秋收之後,糧價多半是要下跌的,到那時,學生必定再加大收購力度便是。”

徐晨微微露出詫異之色,開口問道:“米脂這地方,竟有足夠多的糧商,能讓你順利採買到這般多的糧食?”

劉永趕忙應道:“先生教誨,學生豈敢忘懷。先生常言,要多囤積物資,少囤積錢財,有錢便當花出去。學生便是依着先生這話去做的。”

他稍作停頓,接着說道:“學生告知那些商賈,若是用羊毛、鹼石、糧食等貨物前來,便可優先換取咱們的羊毛布,而且咱們大同社對這些貨物是無限量收購的。對那些商賈而言,帶着貨物來購買羊毛布,一趟下來,便好似做了兩次交易,如此一來,他們能賺取的利潤更多,自然樂意做這等買賣。說來也巧,這般舉措竟意外地解決了紡織廠羊毛短缺的難題。”

如今這紡織廠,每日對羊毛的消耗量極大,足有幾千斤之多。米脂縣本地的羊毛,早就被消耗殆盡了。好在陝北之地,本就多有養羊之人。羊皮尚可製成羊皮襖,可這羊毛,對許多養羊戶來說,用處卻不大,因而價格向來較爲低廉。

如今,劉永將收購羊毛的價格提升至五文錢一斤,對於許多往來運輸的馬隊而言,這可是極爲有利可圖的一樁美事。

如此一來,整個陝北地區,甚至遠至山西的羊毛,都紛紛朝着米脂彙集而來。更有甚者,有些商隊不辭辛勞,徑直前往草原收購羊毛。

那草原之上,羊毛產量極爲豐富,價格更是低廉。雖說路途遙遠,使得他們的利潤相對微薄,但總好過以往商隊常常空車而回的情形。畢竟草原之上,特產相對稀少,即便販賣羊毛賺得不多,可比起讓馬車空着返程,那也是划算得多。

那些馬車千里迢迢來到米脂,將羊毛賣與大同紡織廠,而後再購置一批羊毛布,踏上返回故鄉的路途。就這樣,一條雖顯簡陋卻逐漸成型、雖稍顯脆弱卻日益穩固的三角貿易線,正慢慢地在各地商隊之間口口相傳,被越來越多的商隊所知曉。

過了倉庫,一行人來到一個簡陋工地,十餘間房屋豎立在此,牆體已經砌的差不多了,工匠正在封頂裝瓦。

這些房屋全是青磚瓦房,房屋的模樣都相差不大,三間房屋構成主體,前有庭,後有院,庭院前面有一口水井,滿足一家老小的飲水需求,後院也建了豬圈,雞舍。整體結構上就是後世已經很少見的磚瓦農家小院。

這種在後世幾乎已經消失了農家小院,在這個時代卻是農戶夢寐以求的房屋,屬於地主老財家才能蓋得起的院子,現在卻只需要15兩就可以屬於大同社的工匠。

這第一批小樓即將完工的時候,每日都有工匠下班之後駐足觀看,指着這些房屋憧憬着其中有一棟是屬於他們的。

而四周的農戶更是羨慕,每天都駐足觀看,以至於這片工地是整個大同工業區第二熱鬧的地方了。

這樣的院子他們30兩都買不到,當然也買不起,但大同社的工匠卻能以15兩的銀子購買,不知道多少農戶羨慕妒忌。

而劉永也得意的看着這片工地,這樣的院子,15兩的造價,對大同社來說還是有點小虧本的,但劉永不在意,這就是實現大同世界最好的樣板。

要是全天下普通的農戶和工匠都能住上這樣的院子,大同世界就算是實現了,即便是爲了這份理想,哪怕是吃點虧也是值得的,這裡將會是大同社最好的名片,是他們踐行天下大同邁出的第一步。

徐晨問道:“有多久能建一百棟這樣的院子?”

劉永道:“只怕要半年時間,即便我等能加快速度,但磚窯製造的速度卻跟不上,不過聽說孫家,萬家的磚窯廠已經開始擴充產能,後面可能會快些。”

徐晨眉頭緊皺,卻沒想到被磚頭的產能給限制住了。

劉永奇怪道:“先生爲何如此着急?”

徐晨道:“我們大同社現在開始宣傳減租減息,必定會得罪地方上的大族,這些大族必定仇恨我們,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大同社要強化槍桿子,這樣才能預防未知的危險。所以我命令王二擴大護衛隊。”

“孟子曰,有恆產者有恆心,我天朝最強大的兵員,一就是大漢時期六郡良家子,二就是大唐時期的府兵。”

“我大同社沒有田地,不能均田激勵人心,某就想用房屋來讓護衛隊在大同工業區有恆產。”

劉永不語,這段時間他有很多所謂的叔父宴請他,話裡話外都在打探大同工業區的具體情況,很多叔父甚至明示了,撇開徐晨這個外來戶,大家聯合起來分紡織廠。所以他也認爲大同社很有必要加強武備。

賀老六道:“東家真想收攏軍心,未必需要房產,當年戚少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戚家軍打下了赫赫威名,靠的就是足餉,一顆人頭50兩的賞金。”

“三錢銀子僱傭個護衛沒問題,但想要大家拼命,工錢最好要增加到一兩,砍一顆頭顱再給50兩賞金,這樣的軍隊將會戰無不勝。”

徐晨想了想說道:“賀老六,某任命你爲護衛隊教頭,負責訓練護衛隊,從今日起,護衛隊的工錢增加至一兩,告訴隊員立下大功者可得一套這樣的院子。”

劉永道:“光訓練還不夠裝備也要加強,要想辦法弄一下盔甲火槍來武裝護衛隊。”

徐晨遲疑道:“只怕會被人發現?”

賀老六笑道:“可以弄些棉衣裡面裝鐵片,這誰能發現的了,至於火槍不在朝廷禁止範圍之內,只要護衛隊不帶火槍入縣城,沒人會管。”

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30章 ,半桶水第43章,發工錢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53章,重民社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75章 ,打碎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第36章 ,欣欣向榮第57章,日新月異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70章,伏擊戰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32章,發展壯大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32章,發展壯大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51章 ,除惡務盡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81章,分散投資第7章,流民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47章,上門敲詐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65章,艾家的黑手套第54章,包稅第77章,輿論先行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2章 ,燒烤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36章 ,欣欣向榮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34章 ,抗旱會第26章,組織架構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69章,戰前定策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32章,發展壯大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57章,日新月異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70章,伏擊戰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63章 ,生存危機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28章 ,道光的雞蛋與掀桌子的能力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69章,戰前定策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13章,知易行難第47章,上門敲詐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81章,分散投資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49章,輿論攻勢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26章,組織架構第81章,分散投資第66章,村長被抓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30章 ,半桶水第34章 ,抗旱會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69章,戰前定策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35章 ,章程和分組
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30章 ,半桶水第43章,發工錢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53章,重民社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75章 ,打碎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第36章 ,欣欣向榮第57章,日新月異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70章,伏擊戰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32章,發展壯大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32章,發展壯大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51章 ,除惡務盡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81章,分散投資第7章,流民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47章,上門敲詐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65章,艾家的黑手套第54章,包稅第77章,輿論先行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2章 ,燒烤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36章 ,欣欣向榮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34章 ,抗旱會第26章,組織架構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69章,戰前定策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32章,發展壯大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57章,日新月異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70章,伏擊戰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63章 ,生存危機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28章 ,道光的雞蛋與掀桌子的能力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69章,戰前定策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13章,知易行難第47章,上門敲詐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81章,分散投資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49章,輿論攻勢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26章,組織架構第81章,分散投資第66章,村長被抓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30章 ,半桶水第34章 ,抗旱會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69章,戰前定策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35章 ,章程和分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