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知易行難

天啓5年(1625),七月四日,米脂書鋪後院。

徐晨幾人異常忙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事情,小小的院落成爲了他們的研究室。

“砰砰砰”賀老六拿着錘子把一個手柄安裝好,而後搖動手柄,搖動手柄流暢他才滿意的點點頭,而後他再拿去鑿子去打造下一個零部件。而這個木架就是號稱工業革命的開端,珍妮紡紗車的原型。

本來這個木工活徐晨是打算僱個木匠來做的,但賀老六認爲這個機器是自己家賺錢的秘密,不能讓外人知曉,於是他自告奮勇,說自己來打造紡紗車,雖然徐晨不把他當奴隸看,但賀老六已經把自己看成是徐家的家丁,開始自覺維護徐晨的利益。

“我在軍中打造過營房,武鋼車等器械,平日裡也打傢俱,這個紡紗車雖然複雜,但東家你圖紙畫的清楚,打造起來沒難度。”

徐晨笑道:“沒想到你除了會打仗種地,還會木匠活。”

賀老六道:“這算什麼,打鐵,石匠,營造這些都是軍中必備的技能,俺都會。”

徐晨驚訝道:“你懂這麼多手藝,怎麼會淪落成爲一個流民?”

賀老六搖頭道:“會手藝有什麼用,王百戶找俺們做事從來不給錢,他的房子俺們造的,傢俱是俺們打的,但連碗飯都不肯給我們吃,千戶,指揮使也不是什麼好人,俺們給他們做事待遇連牛馬都不如,連口飽飯都吃不上。”

沒有軍餉,軍戶都變成奴隸了,這些士兵望風而逃,真算是對得起大明。

徐晨拍了拍賀老六的肩膀道:“這是王百戶他們缺教訓,這個仇你先記住,等過幾年我會讓那個王百戶把欠你們的全部償還。”

而小五和秀娘兩人圍着一個大木通,先倒清水,而後倒入充滿羶味的羊毛,最後加入草木灰,不斷清洗買來的羊毛,用草木灰當中的鹼性物質除油脂和雜質,秀娘負責攪拌,小五則負責倒了髒了的水,在這一遍遍的清洗當中,這些羊毛也變得越來越白潔。

米脂縣靠近大漠,加上本地的百姓也有養羊的傳統,當地的羊毛不但數量多,而且價格也不高,一斤羊毛只要三文錢,也就一個菜包的價格,而且購買一百斤還能再送十斤,賣羊毛的商賈甚至表示,他們如果要的數量巨大,價格還可以商量。

米脂縣的羊毛多用於製作毛氈、地毯等軍需品,但這兩年大明軍事重心都在遼東一帶,寧夏衛這裡的士兵欠餉都兩年了,羊毛製品自然也開始滯銷了,這些商賈也想要開發新的客戶,而徐晨也向羊毛商表示,這只是初步的,後續還會有更大的需求。

羊毛被清洗晾曬乾之後,徐晨則用手搖動一個鐵梳把羊毛纖維理順形成蓬鬆毛條。

“俺們這麼做有用嗎?毛氈毛毯俺倒是見過,但味道太重,價格也太貴,我大明百姓更喜歡穿羊皮襖子和棉衣,老爺們更加喜歡穿裘衣。”小五抱怨道,他本想要當徐晨的書童,卻沒有想到被徐晨當工匠來用了。

“羊絨布聽過嗎?在唐代,一寸羊絨一寸金的說法,我們的羊毛布就是羊絨的低配版。”

徐晨內心也有些煩躁,他們4個人每個人都分配了任務,徐晨的任務就是要把梳毛器給改好。

看上去簡單的紡織工藝,但實踐起來一點也不容易,徐晨幾乎是對着自己腦海當中的視頻來做,但依舊有很多地方出錯了,很多視頻就是一閃而過,他只能遇到問題,再想辦法解決問題,光這個鐵梳他就改進了好幾次,想要把羊毛變成毛線,比徐晨預計的要複雜很多。

紡羊毛的機械要他們自己打造,不是有一個紡紗機就足夠的,他們幾乎要弄出一條從羊毛到紗線的生產流程出來,要是徐晨沒有外掛,光這一步就可以卡死開紡織廠的想法。反而是有羊毛紗線之後,織布倒是簡單了,用大明原本有的織布機就可以了。

徐晨暗道:“視頻看少了,穿越區的up主還沒有上傳羊毛紡紗線的視頻。”

互聯網時代什麼up主都有,徐晨就看過一個介紹穿越了,從無到有建立一套工業體系的up主,叫什麼穿越必備指南,徐晨的大蒜素就是從這裡學來的,上面還有如何製作蒸汽機,火藥,青黴素,土水泥等等。

不知道過了多久,他終於弄出一團蓬鬆蓬鬆的毛條,顏色還有點灰白,看上去不討喜,不過對徐晨來說卻算是一件合格的產品,先解決有無問題,以後再想辦法漂白一些。“繡娘,你懂紡紗線嗎?”

珍妮紡紗車還沒有弄出來,徐晨爲了實驗,購買了一臺當地的紡紗車。

秀娘點頭道:“俺紡過。”

繡娘接過徐晨手中的毛條,把毛條念成紗線纏繞在木錠上,另一隻手搖動紗車,很快一條細小的毛線就出來了。

徐晨鬆口氣道:“終於成功了。”

雖然這條毛線不均勻,但好歹是零的突破,後面就是改進工藝了。

徐晨是互聯網時代的人,動嘴能力多過動手動手能力,這次的實驗讓徐晨明白什麼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個簡單的毛紡業都有這多的技術難題,一個龐大的工業體系遇到的問題,徐晨簡直不敢想象。

翌日,賀老六把紡紗車也給打造好了,徐晨他們把招準備好的毛條一個個掛在錠子上,賀老六再一拉毛條瞬間變得稀疏起來,小五搖動手柄,20個錠子同時轉動起來,一條條紗線就這樣被紡出來。

“動了,動了,先生這個紡紗車太厲害了,居然可以同時放20條紗線,您真是諸葛在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小五欽佩道。

“讓俺自己來。”賀老六也充滿笑意,羊毛不值錢,但紗線就值錢了,一斤棉花紗線值60-70文,羊毛紗線,價格即便比低,但賺的也比棉紗線要多。

徐晨也露出笑臉,雖然紗線還不均勻,但它效率快,即便是現在的品質還不高,但用來做毛線卻是綽綽有餘的,而且也可以紡織成毛毯,只要價格足夠低,就不用擔心銷量。

而在這個時候在書店的東叔聽到動靜來到後院,但見紡車飛轉,毛條頃刻成紗,不禁拊掌驚呼:“奇哉!爾等竟真以胡羊毳絨紡就機杼!“

忽屈指掐算,衣袂微顫:“今歲棉貴如珠,斤值三十文尚難求購,而塞外羊毛斤不過三文——十僅取一!“言罷持紗對日審度,目露精光:“若織之爲呢,縱使尺價廉於棉布半之。“

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47章,上門敲詐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36章 ,欣欣向榮第70章,伏擊戰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2章 ,燒烤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30章 ,半桶水第70章,伏擊戰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77章,輿論先行第58章,足餉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26章,組織架構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33章,回村打井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69章,戰前定策第65章,艾家的黑手套第85章 ,均田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75章 ,打碎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第63章 ,生存危機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53章,重民社第54章,包稅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69章,戰前定策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65章,艾家的黑手套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64章,改變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78章 ,公堂對質第28章 ,道光的雞蛋與掀桌子的能力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13章,知易行難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2章 ,燒烤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69章,戰前定策第81章,分散投資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69章,戰前定策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57章,日新月異第65章,艾家的黑手套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47章,上門敲詐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78章 ,公堂對質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54章,包稅第32章,發展壯大第30章 ,半桶水第34章 ,抗旱會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79章 ,減租談判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51章 ,除惡務盡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30章 ,半桶水第85章 ,均田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69章,戰前定策第33章,回村打井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49章,輿論攻勢
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47章,上門敲詐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36章 ,欣欣向榮第70章,伏擊戰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2章 ,燒烤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30章 ,半桶水第70章,伏擊戰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77章,輿論先行第58章,足餉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26章,組織架構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33章,回村打井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69章,戰前定策第65章,艾家的黑手套第85章 ,均田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75章 ,打碎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第63章 ,生存危機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53章,重民社第54章,包稅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69章,戰前定策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65章,艾家的黑手套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64章,改變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78章 ,公堂對質第28章 ,道光的雞蛋與掀桌子的能力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13章,知易行難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2章 ,燒烤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69章,戰前定策第81章,分散投資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69章,戰前定策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57章,日新月異第65章,艾家的黑手套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47章,上門敲詐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78章 ,公堂對質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54章,包稅第32章,發展壯大第30章 ,半桶水第34章 ,抗旱會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79章 ,減租談判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51章 ,除惡務盡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30章 ,半桶水第85章 ,均田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69章,戰前定策第33章,回村打井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49章,輿論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