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發工錢

天啓五年(1625年),九月初二

大同工業區內一片歡騰熱鬧之象。

今日,工業區破天荒地給工匠們放了一日假,專爲方便他們領取工錢。

而且工匠們還瞧見工業區前用帳篷臨時搭建起的一處帳篷區,裡頭已然擺滿了從米脂縣各處購置來的各類貨物。

工匠們以各個中隊爲單位,前來領取他們的工錢。工具倉臨時被改造成發放工錢之地,只見九條長龍排出去老遠。

維持秩序的孫磊,手指不遠處正在搭建的帳篷,對身旁的孫可旺說道:“老吳講了,工業區弄了個好大的雜貨鋪,從米脂縣買進好多物件,能用糧票支付呢。等咱交了崗,去瞧瞧咋樣?”

孫可旺手持哨棒,一臉滿不在乎,道:“咱在這有吃有住的,俺可不打算去。你不是老嚷着要攢錢麼?”

而後他指着工業區不遠的一塊剛剛整平的荒地道:“房不買了,婆娘不取了?”

爲了取信工匠,開會的第二天就有一個土木中隊去整形土地,第三天地契也辦下來了,荒地上樹立着一塊告示板,上面貼着正是徐晨畫的小區示意圖。

這已經成爲工業區的新熱點了,每次下工之後,都有工匠去觀看,甚至還會搭把手幫忙。

孫磊略顯尷尬,賠笑道:“小弟就只是想去瞅瞅。”

孫可旺點點頭,道:“行吧,等交崗之後,咱去看看。”

爲了順利發放工錢,大同社特意成立了大同錢莊,安排魏青擔任錢莊管事,又挑了十位識文斷字的童生做錢莊夥計。

此前,他們花了一日功夫,將紙張裁剪成仿若後世紙幣大小,而後印上大同社錢莊的印記,仔細做好編號,並印上“100文錢”“50文錢”“10文錢”等阿拉伯數字,就這樣,一張簡易的糧票便製成了。

只是因當下條件簡陋,這糧票的質量着實不高,且極易被人仿製。好在其使用範圍僅在這大同工業區一隅之地,若有人仿製也容易被察覺。待往後條件改善了,自然會提高糧票的防僞標準。

此刻,魏青端坐在椅子上,拿起桌上的名單,對着一位工匠發問:“你是哪個中隊的?叫甚名字?”

那工匠微微有些緊張,回道:“土木三中隊,一小隊,吳富貴。”

魏青依着他報的信息,迅速找到了吳富貴的名字,隨後說道:“吳富貴,本月工錢三百文糧票。”

說罷,他拿起一張 100文,又搭配幾張 50文、20文、10文不等票面的糧票,遞過去道:“這是三百文糧票,你仔細點驗一下。若數目無誤,便在此處簽名,再按個手印。”

在這工業區勞作,雖說辛苦,卻不像後世那般有“九九六”的高強度工作模式。但每日吃完晚飯,還有一個時辰的學習時間。歷經兩個月,大同工業區的工匠們已然能認識三百個以上的常用字,學會了阿拉伯數字,還掌握了三位數的簡單加減法以及九九乘法表。

所以吳富貴仔細算了三遍,確認數字無誤後,才用毛筆歪歪扭扭地寫下“吳富貴”三個字,接着鄭重地按下自己的手印。

之後,魏青提醒道:“這糧票你可要妥善收好,切莫弄丟或是被人偷去了。不過,要是你當下沒啥要買的東西,下午可將糧票存到咱大同錢莊,一年能給五釐的利息。”

吳富貴拿着這幾張輕飄飄的糧票,心中仍有些許遲疑。他自是相信徐晨與大同社。

可這寫着數字的白紙,真能拿去換東西?

他心裡頭還是忐忑不安。畢竟老朱家發行的寶鈔,把紙幣的信用破壞得徹徹底底。自老朱開始起,發行寶鈔就從未想過控制數量,也沒打算建立準備金制度,更不曾想過回收之事,就抱着能騙一點是一點的心思。以至於在這情形下,錢莊的銀票都比老朱的寶鈔更有信譽,紙幣的名聲也就可想而知了。

此時,其他工匠也陸續領到了糧票。這些平日裡相熟的人聚在一處,望着手中的糧票,皆是一臉不知所措。

“這真能換吃的?”吳富貴滿心疑慮地問道。

謝石頭指着那雜貨鋪,提議道:“要不咱去那邊買點東西試試?”

“走,走!”衆人應和着,一同朝着那用帳篷搭成的雜貨鋪走去。

這大同社的雜貨鋪,雖說名爲雜貨鋪,但其經營模式實則更趨近於後世的菜市場。裡頭有賣包子的攤位,也有賣麪條之類小吃的地方,還擺放着一些果脯等零食。此外,還有布料、毛巾、衣服等各類貨物,以及木盆、木碗等日常用品。

管事鄭興權將十幾個年紀稍大的婦孺召集到一起,舉起手中的貨物定價單,說道:“不清楚貨物價格的,就看這單子。都得依照上面的價格售賣,不許討價還價。記住,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每天晚上都得清點貨款,要是賬目對不上,你們都得受罰,可都聽明白了?”

婦孺們神情略顯緊張,紛紛點頭應道:“知道了。”

她們十分珍視如今這份工作。在大同工業區,婦孺的勞動力其實有些過剩。能成爲紡織女工的,也就幾十人。剩下那兩百來人,只能做做燒火做飯、洗衣服之類的輕體力活。因爲人多活少,有時候甚至得搶着幹活,不然就沒活兒可做,這讓她們常有被孤立之感,心裡更是擔憂會被趕出工業區。

大同工業區的婦孺,最是羨慕紡織廠的女工。徐晨先生不止一次誇讚她們是工業區的支柱,她們根本無需擔心被趕走。也正因如此,她們對眼下這份差事格外珍惜。

鄭興權繼續道:“這份差事做好了,以後這裡的攤位會承包給你們,讓你們有一份吃飯的差事,什麼時候賺夠了這個貨物的成本,什麼時候這個攤位就是屬於你們,所以你們在爲自己當差。”

“俺們會做好的。”婦孺們激動說道。

管事鄭興權見狀,擡手拍了兩下,喊道:“好嘞,大夥開始幹活吧。”

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34章 ,抗旱會第1章,神醫第34章 ,抗旱會第57章,日新月異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78章 ,公堂對質第33章,回村打井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47章,上門敲詐第51章 ,除惡務盡第58章,足餉第30章 ,半桶水第49章,輿論攻勢第63章 ,生存危機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7章,流民第81章,分散投資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49章,輿論攻勢第33章,回村打井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79章 ,減租談判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70章,伏擊戰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85章 ,均田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57章,日新月異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54章,包稅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79章 ,減租談判第33章,回村打井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32章,發展壯大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49章,輿論攻勢第7章,流民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33章,回村打井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2章 ,燒烤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3章,知易行難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2章 ,燒烤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65章,艾家的黑手套第78章 ,公堂對質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26章,組織架構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68章,出征第53章,重民社第51章 ,除惡務盡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63章 ,生存危機第63章 ,生存危機第32章,發展壯大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30章 ,半桶水
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34章 ,抗旱會第1章,神醫第34章 ,抗旱會第57章,日新月異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78章 ,公堂對質第33章,回村打井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47章,上門敲詐第51章 ,除惡務盡第58章,足餉第30章 ,半桶水第49章,輿論攻勢第63章 ,生存危機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7章,流民第81章,分散投資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49章,輿論攻勢第33章,回村打井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79章 ,減租談判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70章,伏擊戰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85章 ,均田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57章,日新月異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54章,包稅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79章 ,減租談判第33章,回村打井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32章,發展壯大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49章,輿論攻勢第7章,流民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33章,回村打井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2章 ,燒烤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3章,知易行難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2章 ,燒烤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65章,艾家的黑手套第78章 ,公堂對質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26章,組織架構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68章,出征第53章,重民社第51章 ,除惡務盡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63章 ,生存危機第63章 ,生存危機第32章,發展壯大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30章 ,半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