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

小說寫好之後,他拿的這小說的手稿,遇到了書鋪掌櫃東叔。

東叔看完了徐晨的《英雄記》大受震撼,《三國演義》算是大明最大的IP之一,曹操也算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在大明人看來,曹操就是奸臣的模板,這個時代的小說,善惡是二元對立的,善就是善惡,就是惡,忠就是忠,奸就是奸。

大明的戰爭小說,像《隋唐英雄傳》,《楊家將》等等都是這樣的,都有一個類似於曹操這樣的反派,《隋唐英雄傳》裡面的反派是楊廣,是王世充,楊家將裡面這是潘仁美,連累了一代名將潘美被人罵了上千年。

但徐晨的這本《英雄記》詳細的記錄曹操從大漢的忠臣到奸臣的轉變,這觀點不但新穎,而且更符合人性,突破了大明朝善惡對立的二元模板,對明末的小說界來說,這就是一大創新。

更不要說大明纔多少作者,他們之間的競爭壓力根本不大,而後是網文寫手,說800萬有點誇張了,但說有上百萬是一點都不誇張,在如此競爭的壓力下,後世的網絡攜手進步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英雄記就是後世精品小說當中一個比較優秀的故事,不說吊打大明的小說,但地區和大明小說完全不同。

東叔看的愛不釋手,一口氣從頭讀到尾,而後還拉着徐晨來探討三國的歷史。

徐晨可是經過了後世互聯網薰陶的,多少up主幫他翻歷史資料,解說三國的歷史,東叔這點貧瘠的歷史知識怎麼可能是徐晨的對手,他拿出一些像董卓的後臺是誰,袁閥漢末亂世最大的推手等新穎的觀點,關鍵是徐晨還能把歷史數據擺出來當論據,說的東叔心服口服。

讓東叔認爲徐晨是研究歷史的宗師,他那本英雄記還沒有印發,就先給了20兩個定金,東叔說是徐晨的伯樂也不爲過。

最開始英雄記印出來本來也沒太火,只在綏德地區有小範圍流傳,賣了也只有幾百本。

但徐晨時來運轉,有人把這本小說介紹給當時的陝西巡撫呂兆雄,他看完之後讚賞道:“如此雄文當酌酒以觀。”

就是因爲這一句讚譽,英雄記頓時就火爆了整個陝甘地區,仕林中人紛紛購買英雄記,討論其中的內容,許多人對三國這段歷史,對曹操這個梟雄有全新的認識。

討論三國的歷史成爲了陝西的熱潮,大有洛陽紙貴的趨勢,東叔加印了三萬本,依舊供不應求,並且英雄記開始向山西,中原流傳。

就這一部小說給徐晨帶來了400兩銀子的稿費,而且這還只是半年的收入,後續每個月都有幾十兩銀子的收入。

這裡不得不爲大明說句好話,大明的版權保護太到位了,盜版書籍的事情不能說沒有,但非常少,而且被抓住了打官司到縣衙,一般情況下都能罰的盜版的傾家蕩產。江南甚至出現了這種專門抓盜版的訟師,他們專門到書鋪找盜版書籍,發現了就免費幫原作者打官司,賺到的錢三七分成,就在江南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了。

徐晨初戰告捷,後面他再接再厲,先後寫了英雄記劉備篇,主要講解的就是劉備的高光時刻漢中戰役。

英雄記關羽篇,主要講了襄樊之戰前因後果。

徐晨幾乎照搬照抄的把渤海小吏的視頻,轉化成文字搬到了大明朝。

而這兩篇小說依舊大火,其中關羽篇受到山西行省熱鬧歡迎,風潮突破了仕林圈子,只要讀書識字的人都要買一本英雄記關羽篇,英雄記關羽篇在山西行省不到三個月時間就賣了5萬本,山西茶館當中充斥着聊着襄樊之戰的八卦客,販夫走卒也在討論英雄記關羽篇。

以前大家不瞭解,爲什麼關羽水淹七軍,圍了樊城就威震華夏了。

看了英雄記關羽篇,才知道關羽以一郡之地,擊敗了曹操一小半的主力,曹魏甚至抽不出多少兵力來對付關羽,最後關羽幾乎是曹魏和東吳方面所有名將圍攻才戰敗的,曹仁、于禁、徐晃、龐德、滿寵,呂蒙、陸遜,蔣欽、韓當、周泰、丁奉、徐盛、朱然,潘璋。

“這麼多名將圍攻二爺,二爺雖敗猶榮。”這是山西人這段時間說的最多的話。

連帶着連水淹七軍,刮骨療傷,敗走麥城這些戲曲都大火,成爲了這段時間陝西,山西等北方戲院必演的戲曲。

仕林當中也肯定了徐晨的學問,英雄記顯露出徐晨深厚的歷史功底(大明的文人自然不知道徐凡有外掛,更不知道有互聯網這種東西。)其中劉備篇,關羽篇,甚至可以當軍事教材來教導中高級的軍官。

而此時的大明處於軍事動盪當中,遼東的女真人叛亂越發壯大,明軍屢戰屢敗,今年開春努爾哈赤佔據旅順,正式把大明的勢力打出來遼東。

東南地區鄭之龍,劉香彩海盜作亂尚未平息,西南安奢之亂愈演愈烈。太多的文人高官成爲督師是督戰戰場,有不少人戰死沙場或者戰敗被朝廷斬殺,仕林圈當中軍事知識前所未有的重視。

在高家寨的徐晨不知道,一部英雄記關羽篇,讓他現象級的文人,在士林積累了龐大的名聲。

當然對現在的徐晨來說,三部書的稿費就超過了2000兩,以大明糧價來計算的話,這筆錢相當於後世200萬,而且未來的稿費還會越來越多,同時也是因爲有底氣了,徐晨也放鬆下來。

本來他和東叔說要開英雄記諸葛亮篇,東叔聽了眼前一亮。諸葛亮在大明的名聲不下來關羽,尤其是在仕林當中,諸葛亮的名聲還在關羽之上,而小說的主要市場還是以讀書人爲主,只要徐晨能維持關羽篇的水準,這個諸葛亮篇火爆程度不會輸給關羽篇多少,他都想到了主要的銷售市場放在蜀中,蜀中富裕,是一個比山西還要龐大的市場。

但徐晨這一放鬆小說只寫了不到一半!

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65章,艾家的黑手套第57章,日新月異第26章,組織架構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47章,上門敲詐第81章,分散投資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70章,伏擊戰第2章 ,燒烤第81章,分散投資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81章,分散投資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85章 ,均田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47章,上門敲詐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65章,艾家的黑手套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54章,包稅第69章,戰前定策第30章 ,半桶水第57章,日新月異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10章,古今相同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10章,古今相同第10章,古今相同第63章 ,生存危機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79章 ,減租談判第36章 ,欣欣向榮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85章 ,均田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54章,包稅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77章,輿論先行第64章,改變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81章,分散投資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49章,輿論攻勢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2章 ,燒烤第57章,日新月異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69章,戰前定策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68章,出征第49章,輿論攻勢第79章 ,減租談判第58章,足餉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51章 ,除惡務盡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13章,知易行難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13章,知易行難第70章,伏擊戰第54章,包稅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26章,組織架構第13章,知易行難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64章,改變第49章,輿論攻勢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7章,流民第36章 ,欣欣向榮第32章,發展壯大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
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65章,艾家的黑手套第57章,日新月異第26章,組織架構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47章,上門敲詐第81章,分散投資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70章,伏擊戰第2章 ,燒烤第81章,分散投資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81章,分散投資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85章 ,均田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47章,上門敲詐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65章,艾家的黑手套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54章,包稅第69章,戰前定策第30章 ,半桶水第57章,日新月異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10章,古今相同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10章,古今相同第10章,古今相同第63章 ,生存危機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79章 ,減租談判第36章 ,欣欣向榮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85章 ,均田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54章,包稅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77章,輿論先行第64章,改變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81章,分散投資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49章,輿論攻勢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2章 ,燒烤第57章,日新月異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69章,戰前定策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68章,出征第49章,輿論攻勢第79章 ,減租談判第58章,足餉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51章 ,除惡務盡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13章,知易行難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13章,知易行難第70章,伏擊戰第54章,包稅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26章,組織架構第13章,知易行難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64章,改變第49章,輿論攻勢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7章,流民第36章 ,欣欣向榮第32章,發展壯大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