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

過了些許時候,周遭的人大多都已散去。

徐晨邁步走到秦寡婦跟前,和聲說道:“抗旱會尋思着在村裡開個雜貨鋪子,賣點針頭線腦、油鹽醬醋這類物件,也好方便鄉親們的日常用度。高家寨這個鋪子,就交給你來操持吧。”

徐晨心裡想着,這秦寡婦獨自一人拉扯兩個孩子,着實艱難,能幫襯一把就幫襯一把吧。

秦寡婦聽聞此言,感動得眼眶泛紅,當下便“噗通”一聲跪地,連連磕頭謝道:“多謝晨哥兒這般關照,您這份大恩大德,俺這輩子都記在心裡,沒齒難忘吶!”

待處理完這些瑣事,村長緩緩走了過來,湊近徐晨,壓低聲音問道:“晨哥兒,五升麥子換一把鐮刀,你這兒該不會是往裡貼補銀子了吧?”

徐晨微微一笑,神色從容地說道:“村長放心便是。咱大同社開了個鍊鐵廠,裡頭有座高爐,一次就能鍊鐵 2000斤呢。雖說五升麥子換一把鐮刀,賺頭確實不多,但也不至於折本。”

在米脂這一帶,一把鐮刀的價錢大概在 60文錢上下,而一升麥子差不多能賣 6到 8文錢,五升麥子滿打滿算也就 40文錢。

也正因爲如此,村民們才覺着這鐮刀的價格實在是便宜,哪怕咬咬牙也得訂上幾把。

而徐晨那鍊鐵廠,煉製一斤鐵的成本大概是 15文錢,一把鐮刀撐死了不到半斤重,算下來成本也就二十幾文錢。

如此看來,徐晨這買賣雖說利潤微薄,但好歹還是能賺上一些的。

高家寨,徐晨書房內。

小五抱着一摞文書,快步走到徐晨面前,恭敬彙報道:“先生,宋家溝的吳亞軍先生派人傳來消息,說是宋家溝的村民去米脂縣收集大糞,可那野狼幫竟要收取什麼清潔費,把宋家溝的農戶們折騰得苦不堪言,特來懇請先生想想法子,解決這檔子事兒。”

“還有在城裡打井的王二兄弟也捎信來說,野狼幫竟去敲詐他們,非要打井隊打一口井交一兩銀子的土地搬運費。”

如今徐晨的打井隊業務是越來越興旺了,不光在米脂鄉下各村打井,在米脂縣城裡也安排了兩支打井隊。

城裡的大戶人家也樂意花 5兩銀子打一口壓水井。特別是這段日子,王二還琢磨出了高端營生,花 10兩銀子打造一口甜水井,很是受米脂城裡富戶們的青睞。

“野狼幫?”徐晨聽了,心裡直犯嘀咕,都恍惚覺得像是進了那武俠故事裡的世界了。

小五接着說道:“這野狼幫霸着米脂西市的三條街呢,可是米脂城裡出了名的一害。那幫主賀人傑,據說還是榆林衛賀家的人,仗着這層關係,在米脂橫行霸道,無人敢管吶!”

徐晨思索良久,查看自己腦海當中的信息後才發現,這賀人龍在崇禎年間乃是個驕兵悍將,最後因爲養寇自重太過火,被孫傳庭給斬了。

徐晨不禁說道:“賀家好歹也是將門世家,怎會任由自家子弟淪爲地痞無賴,只怕這是賀人傑故意放出的風聲罷了。”

在徐晨想來,明朝的將軍們雖說行事底線不高,但也不至於淪落到當糞霸這種地步吧,這也實在是太有失身份了。

小五趕忙問道:“先生,那俺該如何回覆吳亞軍先生呢?”

徐晨沉思片刻,神色堅定地說道:“咱們建立抗旱會,爲的就是保障農戶們的切身利益,像這些糞霸惡徒,必須得除掉!”

這時,一旁的大壯緊咬着牙,滿臉憤恨地說道:“米脂這地界,可不只是有糞霸,還有柴霸、菜霸呢!俺們平日裡去米脂賣菜、賣柴,除了要交那城門費,一半的錢財都得孝敬給萬馬堂的艾勇。要是敢不交,萬馬堂的那些地痞流氓就會對俺們大打出手,把俺們的菜和柴火全都搶走!”

村長在一旁嘆了口氣,說道:“大壯可是在萬馬堂手上吃了不少苦頭,還好他有幾分本事,這才全身而退。”

徐晨聽了,心裡暗自想着,還以爲會冒出個像馬空羣。

結果卻是艾勇這般不起眼的龍套名字呢。

更加沒想到這萬馬堂如此卑劣,竟幹起敲詐勒索村民的勾當。

不過仔細想想,這幫派不就幹這些營生嘛。

這艾勇?想來應該是米脂本土豪強艾家的人了。

只能說古代這些豪強真是肆無忌憚,自家子弟公然當黑幫,也絲毫不顧忌百姓們知道這事兒。

而且這還算收斂的了,米脂縣這地方,典型的陝北地形,千溝萬壑縱橫交錯。

在那些溝壑裡頭,也不知藏了多少土匪馬賊,這些人基本上都和當地豪強有所勾結,有些乾脆就是家族式的土匪窩,說是家養的土匪也不爲過。

就像徐晨知道的,米脂大戶馮家有個旁支子弟,叫馮彪,帶着十幾號人在盤龍山落草爲寇。

馮家家主雖說宣告革除了馮彪的族籍,宣稱馮彪不再是馮家子弟,還放出話來,誰要是能擒獲馮彪,就能得到百兩賞銀。

可米脂縣的捕快們多次前去圍剿,卻都無功而返。

徐晨冷笑一聲,問道:“這個野狼幫和萬馬堂,各有多少人手?”

小五思索了一會兒,回道:“野狼幫大概也就幾十號人,萬馬堂的人多一些,但也沒超過百人。”

徐晨聽了,對這人數之少頗感驚訝。但轉念一想,整個米脂縣城攏共也就幾千人口,在這封建時代,生產力有限,確實也養不起太多的地痞流氓。

徐晨沉思片刻,果斷吩咐道:“小五,你即刻去通知咱抗旱會下屬各村的村長,讓村民們賣菜、賣柴的時候,先集中到咱們的店鋪,再由咱們的人統一送去城裡,再通知工業區派遣二十員護衛隊成員。”

“大壯,你在抗旱社所屬的各村挑選出五十個精壯漢子,讓他們帶上鐵棍,進城後與王二他們匯合。哼,什麼野狼幫、萬馬堂,膽敢欺負咱們抗旱會的會員,收取什麼清潔費、碼頭費之類的,你們就拿鐵棍狠狠教訓他們!咱抗旱會有上萬會員,豈能被這區區幾十個地痞給欺負了去!”

大壯聽聞,臉上頓時露出暢快的笑容,摩拳擦掌道:“俺早就盼着能教訓這些害人精了!”

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36章 ,欣欣向榮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1章,神醫第28章 ,道光的雞蛋與掀桌子的能力第1章,神醫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57章,日新月異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68章,出征第43章,發工錢第49章,輿論攻勢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34章 ,抗旱會第53章,重民社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78章 ,公堂對質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7章,流民第63章 ,生存危機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51章 ,除惡務盡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81章,分散投資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69章,戰前定策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69章,戰前定策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2章 ,燒烤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48章 ,除惡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10章,古今相同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66章,村長被抓第32章,發展壯大第47章,上門敲詐第32章,發展壯大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48章 ,除惡第13章,知易行難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30章 ,半桶水第81章,分散投資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53章,重民社第53章,重民社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69章,戰前定策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48章 ,除惡第33章,回村打井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30章 ,半桶水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49章,輿論攻勢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32章,發展壯大第54章,包稅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
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36章 ,欣欣向榮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1章,神醫第28章 ,道光的雞蛋與掀桌子的能力第1章,神醫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57章,日新月異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68章,出征第43章,發工錢第49章,輿論攻勢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34章 ,抗旱會第53章,重民社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78章 ,公堂對質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7章,流民第63章 ,生存危機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51章 ,除惡務盡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81章,分散投資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69章,戰前定策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69章,戰前定策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2章 ,燒烤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48章 ,除惡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10章,古今相同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66章,村長被抓第32章,發展壯大第47章,上門敲詐第32章,發展壯大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48章 ,除惡第13章,知易行難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30章 ,半桶水第81章,分散投資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53章,重民社第53章,重民社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69章,戰前定策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48章 ,除惡第33章,回村打井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31章,絕知此事要躬行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30章 ,半桶水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49章,輿論攻勢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32章,發展壯大第54章,包稅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