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準備槍桿子

大明這稅賦之事,着實有些令人無奈。就說那正賦,其實並不算高。米脂縣正賦不過六百石而已,即便後來加派九邊軍糧,增至三千石,統共也才三千六百石。米脂縣約莫有三十多萬畝田地,就算減去七成歸慶王府、地主豪強的免稅地,算下來一畝地的稅賦最多也就六升。單論這正賦,咱大明在封建王朝裡頭,也稱得上是楷模了。

可這稅賦裡頭的門道,遠不止如此!再把徭役、雜稅、加派、丁口稅、火耗,還有那踢鬥淋尖等諸多手段都算上,米脂的百姓每年要承擔的稅賦,竟超過了四萬石之巨!

然而,這些稅賦真正能入得縣糧倉的,卻連兩萬石都不到。再經層層轉運,送往延安府倉、陝西行省糧倉,最後能剩下五千石糧食,那都算是多的了。而到了大明王朝的賬面上,卻僅僅只有三千六百石糧食,甚至啊,這數字還得打個折扣,畢竟大明朝也沒幾個縣能滿額交足稅負,真正能入糧倉的,怕是也就兩千五百石糧食罷了。

這層層轉運,哪能沒有好處費呢?

要不然只是鬥吏身份的捕頭張光,哪來的上千兩的年收入。

這齊紹光縣尊,也是這其中一環。他雖說平日裡憂國憂民的,可這並不妨礙他每年收受五千兩以上的飄沒和印花稅。他要是不收這個錢,上頭的知府、巡撫又怎麼收呢?

他既沒有海瑞那般剛正不阿的決心,也沒那個想法,也就只能隨波逐流,和光同塵了。

如今,那徐晨願包攬五千石糧食的田賦,差不多佔了米脂縣兩成五左右的稅賦,而且還是直接入縣倉。齊紹光自然是樂意至極啊!

他得完成賦稅任務不說,還想着靠這多上繳賦稅謀個升官的機會。徐晨包稅,既合了他的心意,又給他省了不少麻煩。

至於米脂縣下面的艾強、張光這些小吏,收入因此下降,他才懶得管呢。他只需對上負責便好,下面這些小吏,有用得着的時候就用,用不着了,棄之也不可惜。量那艾強、張光等人,還敢對他發脾氣不成!

且說那徐晨,與齊紹光達成交易之後,便回到了大同報社。

他將李文兵等報社成員召集起來,滿臉笑意地表揚道:“這段時日,你們憑藉輿論宣傳,使得我大同社日益壯大。不僅如此,還成功剿滅了萬馬堂、野狼幫這等米脂之害。你們皆是我大同社的有功之臣!”

言罷,徐晨率先鼓掌,衆人也紛紛跟着鼓掌,一時間,會場氣氛熱烈非凡。大同社的每一個人,都帶着一種救民於水火的自豪神色。

徐晨接着說道:“爾等需再接再厲,繼續對米脂那高昂的地租、高利貸發起輿論攻勢,務必要完成減租減息的宣傳任務。”

說罷,徐晨拿出一沓素描畫來。上頭畫的,皆是他在米脂鄉村所見的農戶模樣,一個個餓得瘦骨嶙峋,形同餓殍。因用的是寫實畫法,每一幅畫看上去都極爲逼真。

徐晨心裡明白,光靠文字,很難讓人萌生出憐憫之心。唯有這般真實的畫像,才能給人帶來更大的震撼,讓米脂的官員、地主豪強看看,這米脂的農戶已然被壓榨到了極致。再這麼壓榨下去,就是官逼民反。

雖說徐晨也不指望這地主階級能有多少良心發現,但只要能讓他們當中有幾個願意減租,那也算是有所成效了,而且有這畫像之後,大同社對付地主也算是師出有名。

李文兵等人看到這些畫,不禁震撼得半晌說不出話來。畫中之人餓得面黃肌瘦,比當初米脂城外的流民還要可憐幾分。他們心想,若是米脂幾萬農戶都已到了這般田地,那農戶造反,恐怕真的是遲早之事了。

難怪先生如此急切地推動減租減息之事,這旱災本就肆虐,再加上這高昂的地租、高利貸,米脂的百姓實在是承受不住了啊!

李文兵當即向徐晨抱拳保證道:“先生放心,我等必定竭盡全力,完成先生所託!”

蔣鄉泉也憤慨道:“米脂已然乾旱連連,我等鄉間父老哀嚎不斷。那些大族若是在這般情形下,還不願減租減息,那便是眼睜睜看着自家父老餓死,如此不仁不義之徒,已然不配爲人!”

而後,徐晨又轉頭對大壯說道:“秋收將至,你帶大家先去工業區,找那劉永,每人領一把鐮刀,就當是獎勵。而後各自回家,準備秋收吧。”

大壯咧嘴笑道:“得令!”

對大壯來說,能得到一把鐮刀倒是其次,滅了野狼幫,狠狠出了一口惡氣,纔是最痛快的。尤其是米脂的百姓都拿看英雄的眼光瞧他,這讓他心裡頭升起一股“大丈夫當如此”的豪情,越發覺得加入大同社,實在是來對了地方。

接着,徐晨又對王二道:“你帶着護衛隊成員回工業區,每個單獨行動的隊員賞一錢銀子,讓他們休息一日。而後再準備擴編之事,我打算把護衛隊擴充到兩百人,往後還得加強訓練。如今打井隊暫時解散,從今日起,你便擔任護衛隊隊長。”

王二拱手應道:“遵命!”

想那我大清,靠鋼刀讓地主階級顯出了軟弱性,可前提是這鋼刀得足夠鋒利強硬。徐晨心裡也明白,光靠《大同報》動動嘴皮子,是決然不可能讓米脂的地主階級主動減少租稅的。

他也打算強化自己的武力,打算憑藉火槍,讓那些地主乖乖減少租稅,免除高利貸。

出了大同報社,徐晨來到米脂書鋪。

東叔看到徐晨嘆息道:“你們也太大膽了,百姓豈是能亂蠱動起來的,這稍有不慎就是滔天大禍。”

徐晨笑道:“東叔,這種事情在江南太常見了,也沒看到有什麼滔天大禍,這世道就是這樣,你越老實,越不發聲,就越吃虧,鬧一鬧反而能維護自己的利益,您看整個大明就江南最鬧,江南的稅率也是最少的。”

東叔愕然,江南的大族玩的這麼花嗎?他感覺自己難以理解這個世界。

“算了,你要的三種作物已經找到了,徐侍郎知道你要在米脂種植土豆等作物非常高興,送了三車土豆,玉米過來,還給了一本多了這三種作物的書籍。”

徐晨激動道:“侄子代米脂幾萬農戶多謝叔了。”

東叔道:“叔也是米脂人,這三種作物真像你說的產量高,叔反而要謝你。”

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68章,出征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10章,古今相同第28章 ,道光的雞蛋與掀桌子的能力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66章,村長被抓第32章,發展壯大第63章 ,生存危機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78章 ,公堂對質第1章,神醫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34章 ,抗旱會第81章,分散投資第30章 ,半桶水第49章,輿論攻勢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58章,足餉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48章 ,除惡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30章 ,半桶水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78章 ,公堂對質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10章,古今相同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79章 ,減租談判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30章 ,半桶水第10章,古今相同第68章,出征第26章,組織架構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78章 ,公堂對質第75章 ,打碎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43章,發工錢第69章,戰前定策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81章,分散投資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26章,組織架構第81章,分散投資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30章 ,半桶水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77章,輿論先行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64章,改變第54章,包稅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51章 ,除惡務盡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53章,重民社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57章,日新月異第77章,輿論先行第54章,包稅
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68章,出征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10章,古今相同第28章 ,道光的雞蛋與掀桌子的能力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66章,村長被抓第32章,發展壯大第63章 ,生存危機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78章 ,公堂對質第1章,神醫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34章 ,抗旱會第81章,分散投資第30章 ,半桶水第49章,輿論攻勢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58章,足餉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48章 ,除惡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30章 ,半桶水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78章 ,公堂對質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10章,古今相同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79章 ,減租談判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30章 ,半桶水第10章,古今相同第68章,出征第26章,組織架構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78章 ,公堂對質第75章 ,打碎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43章,發工錢第69章,戰前定策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81章,分散投資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26章,組織架構第81章,分散投資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30章 ,半桶水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77章,輿論先行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64章,改變第54章,包稅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51章 ,除惡務盡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53章,重民社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57章,日新月異第77章,輿論先行第54章,包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