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日新月異

巡視完鋼鐵磚窯廠,徐晨一路行來,踏入了大同工業區。

若是說鋼鐵廠那邊尚還只是初現雛形、初具規模,那麼眼前的大同工業區,已然搖身一變,成爲了一座熱鬧非凡、欣欣向榮的輕工業城鎮。

踏入工業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當初徐晨劃定的雜貨區域。如今,這裡早已不再是簡單的一片區域,而是發展壯大成了一個繁華的市集。市集之中,劉永精心劃定了一個個整齊有序的攤位。

每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這片土地上,四里八鄉的農戶們便紛紛挑着擔子、趕着牛車,帶着自家精心飼養的雞鴨鵝,還有那剛剛從田間採摘下來的新鮮水果蔬菜等各類農產品,從四面八方趕來。他們的臉上洋溢着質樸的笑容,眼中滿是對生活的期待。

而大同工業區內,有着上千名在農戶們眼中屬於高消費人羣的工人。這些工人每日辛勤勞作,拿着固定的工錢,對於長期處於自給自足狀態的農戶而言,他們的消費能力着實令人羨慕。

不僅如此,還有那些往來不絕、日常販賣羊毛、買賣羊毛布的商客們,他們穿梭於城鎮之間,帶來了各地的物資與商機。在這些人的消費支撐之下,這個市集常年開放,熱鬧非凡,就這一個小小的市集讓很多農戶免於破產。

如今,大同工業區的繁榮程度,已然遠遠超越了往昔,甚至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取代了米脂在四周鄉村的經濟與貿易地位。

走進工業區深處,便能感受到這裡濃厚的繁榮氣息。大同工業區雖然人口不過千餘人,但他們卻全部屬於新興的市民階級。

他們有着穩定的收入,閒暇之餘,便會拿着工錢去享受生活。而大同社也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不斷將紡織作坊帶來的利潤投入到這片土地,來此打短工的農戶也超過了千人,使得這裡的經濟愈發活躍。如今,大同工業區的消費能力,竟然已經超過了米脂縣。

在市集的一角,徐晨甚至看到了精彩紛呈的熱鬧景象,有耍雜耍的藝人正在表演。他們身手矯健,手中的道具上下翻飛,一會兒是驚險的拋接利刃,一會兒又是靈動的雜技表演,引得周圍觀衆陣陣驚呼。

不遠處,還有一位書生模樣的先生,正搖頭晃腦地講述着古今趣事,那生動的表情、精彩的言辭,吸引了不少人圍坐傾聽。

而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那個宛如草臺班子一般的戲院。雖然戲院的佈置略顯簡陋,但臺上的演員們卻絲毫不含糊,他們穿着色彩鮮豔的戲服,唱唸做打,一招一式都充滿了韻味。

臺下,不少大同社的工匠們早已被深深吸引,紛紛駐足觀看,不時發出陣陣叫好聲。

整個工業區內,歡聲笑語此起彼伏,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

而更加讓徐晨驚訝的是大家對大同社發行的糧票接受程度非常高,徐晨看到市集的商販交易用的是糧票,戲班子打賞的也是糧票,而他們也是連連感謝,顯然他們是知道糧票,並且認可糧票的價值。

徐晨穿過那熱鬧非凡的市集,便來到了工業區的核心所在——紡織廠。只見那紡織廠規模較之往昔,竟擴大了足足五倍有餘!廠房矗立其間,恢宏大氣,仿若宮殿一般巍峨壯觀。

廠外,一輛輛滿載羊毛的馬車正有序排列,準備緩緩駛入廠內。而另一邊,載着嶄新羊毛布的馬車,則不緊不慢地朝着工業區外駛去,一切皆顯得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紡織廠的管事陳子昂,眼尖瞧見了徐晨,頓時滿臉激動之色,趕忙迎上前去,說道:“先生大駕光臨,怎的也不事先通知我等一聲,好讓我等有所準備。”

徐晨微微一笑,道:“此處於我而言,便如同自家一般,又何須如此麻煩去通知呢。”

言罷,他又笑着看向四周,說道:“某瞧這廠房之外車水馬龍,一片繁忙之象,想來這紡織廠如今定是發展得極爲不錯。”

陳子昂聽聞,不禁面露得意之色,拱手說道:“回先生的話,如今這大同紡織廠,已然頗具規模。現有紡紗車十架,梳毛機二十架,織布機更是多達上百臺。廠內工匠人數,也已突破二百之數。每日產出的羊毛布,超過二百匹。整個延安府的商賈,無不爲咱們紡織廠的羊毛布傾心!”

陳子昂所言,倒並非虛誇之詞。隨着大同工業區的各項基建逐步完成,織布機等器械相繼投入使用,這大工業生產的模式,使得紡織廠的生產效率節節攀升。

如今,每月銷售出去的羊毛布,價值可達三千兩之多,而所需成本卻不足七百兩,如此算來,這紡織廠的利潤竟高達百分之四百!

況且,這羊毛布在當下,可謂是一片藍海市場,幾乎沒有與之競爭的對手。加之如今正處小冰河時期,北方氣候愈發寒冷,百姓對於保暖厚實的布匹需求大增。

而徐晨他們紡織廠所產的羊毛布,不僅價格相較於棉布更爲低廉,且質地更加結實耐用。如此一來,在整個延安府,已然掀起了一股搶購羊毛布的熱潮。每日,各地商賈皆主動前來求購,甚至不惜將價格提升至每匹五錢銀子。

就在此時,劉永、胡益堂、賀老六三人也聯袂而至。

劉永面帶微笑,打趣道:“先生此番前來,莫不是來突擊檢查的?”

說罷,他伸手朝着整個工業區一揮,問道:“先生您瞧瞧,這工業區如今可還入得了您的眼?”

徐晨聞言,不禁點頭稱讚道:“日新月異,變化非凡吶!伯衡你這等才能,便是治理百里之地,亦綽綽有餘啊!”

劉永趕忙謙遜道:“先生過譽了!若不是那新式紡紗車、紡織機等器械相助,哪能有如今這般繁榮昌盛的大同工業區。”

這確是劉永的肺腑之言。大同工業區能有今日這般繁榮之景,可是實實在在投入了三千兩銀子才得以實現的。若無紡織廠帶來的豐厚利潤,這大同工業區決然無法發展至此。

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68章,出征第2章 ,燒烤第69章,戰前定策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34章 ,抗旱會第34章 ,抗旱會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47章,上門敲詐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47章,上門敲詐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63章 ,生存危機第66章,村長被抓第13章,知易行難第51章 ,除惡務盡第64章,改變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63章 ,生存危機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54章,包稅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26章,組織架構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69章,戰前定策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53章,重民社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1章,神醫第47章,上門敲詐第51章 ,除惡務盡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26章,組織架構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13章,知易行難第85章 ,均田第32章,發展壯大第68章,出征第34章 ,抗旱會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34章 ,抗旱會第30章 ,半桶水第1章,神醫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70章,伏擊戰第30章 ,半桶水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54章,包稅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79章 ,減租談判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58章,足餉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10章,古今相同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26章,組織架構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68章,出征第32章,發展壯大
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68章,出征第2章 ,燒烤第69章,戰前定策第83章,重民社的現狀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34章 ,抗旱會第34章 ,抗旱會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47章,上門敲詐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47章,上門敲詐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5章,洛陽紙貴的《英雄記》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63章 ,生存危機第66章,村長被抓第13章,知易行難第51章 ,除惡務盡第64章,改變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63章 ,生存危機第61章,垃圾的封建軍事制度第54章,包稅第21章,勞動就是篩選的過程第26章,組織架構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69章,戰前定策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53章,重民社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1章,神醫第47章,上門敲詐第51章 ,除惡務盡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26章,組織架構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13章,知易行難第85章 ,均田第32章,發展壯大第68章,出征第34章 ,抗旱會第74章,公開審判艾家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34章 ,抗旱會第30章 ,半桶水第1章,神醫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70章,伏擊戰第30章 ,半桶水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54章,包稅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79章 ,減租談判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24章,需要再來一個張居正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58章,足餉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10章,古今相同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26章,組織架構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68章,出征第32章,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