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道光的雞蛋與掀桌子的能力

徐晨在詩會上所言之事,已然在米脂縣官場中傳得沸沸揚揚。

那些尚未入仕的讀書人聽聞後,個個激動不已,仿若覓得救世的良方。

然而,整個米脂官場卻如寒蟬般噤聲,對此事不聞、不問、不理。

這情形,恰似當年道光皇帝時的“雞蛋之事”。

誰人不知一個雞蛋實則連三文錢都不值,可在道光皇帝面前,卻只能謊稱五兩一個,否則便是得罪這一系列的內務府官員。

如今這鹽稅背後,牽涉着上千萬兩銀子的巨大利益,早已被大大小小的官員、貴族以及士紳們瓜分霸佔。

就拿艾強家族來說,寧夏衛在宋代乃是鹽州,此地鹽池衆多。

走私私鹽,便是艾家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憑藉這等財路,艾家方能豢養幾百家丁。

沒了這筆收入,朝廷又不給餉銀,艾家這武將世家的架子,怕是再也撐不起來。

這些武將家族與地方官吏,皆不願鹽稅之事傳入天子耳中,故而紛紛主動封鎖消息。

以至於在延安府之外,知曉此事之人亦是寥寥無幾。

而公然道出鹽稅問題的徐晨,已然被這些大家族恨之入骨。

若不是消息傳播發酵的時日尚短,加之徐晨聲名在外,真不知會有多少家族欲對他暗中下手。

劉永不清楚這其中內幕,驚愕道:“我等所作所爲,皆是爲了救國救民啊!若沒有紡織廠,那上千流民該如何是好?倘若因此引發民亂,那局面可就不堪設想吶!”

艾強滿冷哼道:“這還不是那狂徒自己惹下的禍事!原本沒有他施粥,那些流民自然會南下而去。可就因爲他這一攪和,流民反倒都滯留在米脂縣了。”

艾強這類人,對徐晨施粥之舉痛恨至極。在他們看來,徐晨越位了,以往大家糊里糊塗也能相安無事,偏生徐晨這般行事,讓他們在衆人面前無所遁形。

這本該是縣衙處理之事,他卻非要橫插一腳,如此壞了規矩之人,實在可惡。

劉永瞪大雙眼,難以置信地道:“叔父,您這豈不是以鄰爲壑?況且這也絕非解決問題的良策啊。流民即便走了,也不會憑空消失。我等大同社成員曾深入討論過,唯有將流民轉化爲工匠,給他們一份差事,纔是解決流民問題的上上之選吶。”

官場上,哪個不是個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艾強見劉永這副愣頭青模樣,一時有些無奈。但旋即,他神色一驚,起身問道:“永哥兒,你方纔提及的大同社,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劉永道:“叔父有所不知,我等與徐先生志同道合,於昨日共同創立了大同社。我等同社之人以實現天下大同爲畢生志向,近期的要務便是安置這些流民。”

艾強聽聞,放下手中書籍,道:“永哥兒,你且詳細說說。”

劉永遂將大同社建立的前因後果,一五一十地向艾強講述了一番。

艾強強抑內心的激動,道:“五十兩銀子,老夫便與你簽訂那塊地的地契。”

艾強雖對徐晨並無好感,卻對其創立的大同社頗感興趣。這皆因東林黨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東林黨作爲一個民間組織,竟能通過諷議朝政、裁量人物,進而影響朝堂局勢。

上可聯合朝廷官員,下能獲取地方士紳的支持,將各方力量匯聚一處,以抗衡皇權,一度掌握了朝廷的柄權,爲江南的地主士紳爭取了好些利益。

雖說如今東林黨正遭受閹黨的打壓,但卻爲地方士紳豪強指明瞭一條新的對抗皇權之路。

徐晨的名聲雖比不上顧憲成那般響亮,可憑藉一部《英雄記》,在當地亦頗具聲望,這大同社沒有起色還無所謂,但要真像東林黨一般成爲朝廷巨閥,那對米脂,陝西,乃至整個北方官場都是巨大的變動。

艾強心中暗自盤算,等徐晨這些年輕人把大同社的架子搭建完備,他們便可尋機取而代之。

劉永滿心歡喜得了地契,甚至還以六錢銀子一石的價格賣下了那些本應該賑濟災民的陳糧。

艾強望着他的背影,拍手讚道:“安置流民,助力農事,這大同社,好呀!”

且說米脂縣的書鋪這邊。

徐晨的馬車上已然裝滿了鋼管及其他物資,要建設一個容納上千人作坊需要的物資極其多,徐晨身後還有20輛載滿了貨物的獨輪車,這些都是建設用的工具。

他與東叔作別道:“東叔,這段時日承蒙您諸多關照,侄兒這便要回去了。”

東叔捻鬚蹙眉,忽拽住徐晨衣袖低語:“賢侄且慢,老夫有肺腑之言。前幾日得聞詩會之事,汝竟當衆道破鹽稅積弊!“

他環顧四周確認無人,聲音愈發急促:“汝可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那劉南卿借詩會邀名,汝卻奪其鋒芒,更揭破千萬兩之數,此等行徑實非智者所爲!“

此前東叔一直忙於印刷書本之事,這幾日事務剛步入正軌,才聽聞徐晨在詩會上出風頭的消息。這本不算什麼大事,可他不該將鹽稅之事當衆道出。

東叔雖身處低位,不太清楚其中複雜的利益糾葛,但是上千萬兩銀子的鉅額數目,便足以讓他預感到此事背後隱藏的勢力極爲龐大。

那些隱匿於幕後的家族,就這樣被徐晨揭露於衆人眼前,他們會以何種手段對付徐晨,東叔實在不敢想象。

徐晨寬慰道:“東叔放心,侄兒以後不會再這般魯莽行事了。”

米脂的大家族覺得徐晨狂妄,徐晨也沒有把米脂這些所謂的大家族沒放在眼裡。

在他看來,這些家族不過如冢中枯骨,徒有其表罷了。

瞧今日這光景,時至如今都沒落下多少雨水,顯然米脂又將爆發一場旱災。

可這些家族卻渾然不知,依舊沉醉在自己的“盛世繁華”之中。

而徐晨如今,不但有大同社作爲依託,更有上千流民追隨,已然具備了與這些家族“掀桌子”的底氣。

倘若這些家族膽敢對他動手,他定不畏懼,大不了提前“掀桌子”,讓大明的末日提前兩年到來。

東叔道:“回鄉下也好,且先避避風頭。待日後風平浪靜,東叔定當再邀你重返米脂縣。

汝須牢記‘謀定而後動’之理,切不可再圖一時口舌之快,誤了大事。”

徐晨恭敬道:“小侄謹記東叔教誨。東叔您亦要多多保重身體,小侄就此別過。”

待徐晨隊伍走遠,東叔忽然道:“書稿不要忘記寫。”

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57章,日新月異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85章 ,均田第64章,改變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78章 ,公堂對質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36章 ,欣欣向榮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57章,日新月異第26章,組織架構第75章 ,打碎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第58章,足餉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26章,組織架構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81章,分散投資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30章 ,半桶水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43章,發工錢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58章,足餉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33章,回村打井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69章,戰前定策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13章,知易行難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48章 ,除惡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78章 ,公堂對質第47章,上門敲詐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58章,足餉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1章,神醫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28章 ,道光的雞蛋與掀桌子的能力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64章,改變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36章 ,欣欣向榮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28章 ,道光的雞蛋與掀桌子的能力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47章,上門敲詐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13章,知易行難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79章 ,減租談判第48章 ,除惡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68章,出征第48章 ,除惡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51章 ,除惡務盡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58章,足餉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10章,古今相同第79章 ,減租談判第57章,日新月異第85章 ,均田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26章,組織架構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36章 ,欣欣向榮第34章 ,抗旱會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13章,知易行難
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57章,日新月異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85章 ,均田第64章,改變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第78章 ,公堂對質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36章 ,欣欣向榮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57章,日新月異第26章,組織架構第75章 ,打碎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第58章,足餉第88章,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第26章,組織架構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81章,分散投資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38章 ,糧本位的經濟體系第30章 ,半桶水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43章,發工錢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58章,足餉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33章,回村打井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69章,戰前定策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13章,知易行難第39章,大同社擴大會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48章 ,除惡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78章 ,公堂對質第47章,上門敲詐第72章,賞不逾日與除艾家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58章,足餉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71章,愛寫日記的下山虎第1章,神醫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28章 ,道光的雞蛋與掀桌子的能力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64章,改變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35章 ,章程和分組第36章 ,欣欣向榮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28章 ,道光的雞蛋與掀桌子的能力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47章,上門敲詐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23章,蛀蟲遍地,盤根錯節第13章,知易行難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79章 ,減租談判第48章 ,除惡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8章,想當然了,大明不缺技術,缺市場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68章,出征第48章 ,除惡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51章 ,除惡務盡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58章,足餉第6章,悄然而來的旱災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56章,鋼鐵區的變化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10章,古今相同第79章 ,減租談判第57章,日新月異第85章 ,均田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26章,組織架構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36章 ,欣欣向榮第34章 ,抗旱會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13章,知易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