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抗旱會的燎原之勢

上完夜校之後,小五、王二、二虎、大勇、楊秀頭、武大定、王光恩、趙雲飛等打井隊成員,以及村長、土根、大壯、高小四、木根、柱子等抗旱社甲長,總共二十二人,皆留在了祠堂之中。

徐晨神色凝重,朗聲道:“今日,徐某在此引薦諸位加入大同社。‘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此乃我等大同社秉持之理念。”

然而,瞧見村長等人一臉懵懂迷茫之態,徐晨頓時意識到,這話對他們而言,太過文縐縐,且空洞無物,實在難以調動他們加入的熱忱。

於是,他略作思索,再次說道:“大同社之願景,乃是要讓天下百姓皆有自家田地可耕,要設法減輕地租、田稅。徐某期望,能讓天下農戶都過上那般‘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安穩日子。”

“莫說三十畝地,便是真能讓稅賦減輕,地租減少,老漢我決然願意加入大同社!”徐晨這話一出,村長他們瞬間便聽明白了。

小五、王二、二虎等人緊接着說道:“俺們願意加入!”他們早在大同工業區之時,便知曉有大同社,心裡頭早就盼着加入了。

大壯、高小四等人亦是滿臉激動,高聲道:“俺們也加入!”

就這樣,在徐晨的引薦之下,高家寨增添了二十一名大同社成員。

翌日,杜家溝,郭興莊村長找到徐晨,開口就是想要加入抗旱會,想要打井隊去他們村裡打井。

鄉下說封閉也封閉,平日是雞犬相聞不相逢,但說不封閉也不封閉,平日的八卦事件也傳播的非常快。

那個把死人救活的徐神醫,從城裡帶來了兩支打井隊,給高家寨打了十幾口井,這消息快速的傳遍了四里八鄉。

剛開始因爲這消息太震驚了,很多人都不相信,打十幾口井最起碼也要百八十兩銀子,高家寨哪裡拿得出這麼多銀子?

但眼見爲實,四周的村民看着高家寨村民從一口奇怪的井當中一下下的打水出來,不到半天時間就澆了好幾畝地,效率比他們快了何止10倍。

把井打在了自己家田地當中,而且還是12口井!

這可把其他村的村民羨慕壞了,井在田地當中,旱災的時候可以抗旱,雨水正常的年份,這不相當於擁有了幾畝水澆地了,那隻要勤快一點,糧食的產能不得翻一翻。

而後高家寨的大媳婦,小媳婦紛紛被招呼回孃家,一回到孃家就被七大姑八大姨圍住,大家七口八舌就是想問清楚,高家寨這井到底是怎麼來的?

這些媳婦也沒沒有隱瞞,把徐晨帶打井隊回村,建立抗旱會的過程全部說了一遍。

入會的標準只要5升糧食,一口井的成本只要五斗米,這樣的好事還有什麼好猶豫的,瞭解清楚內情的杜家溝,郭興莊村長當即找到了徐晨要入會。

徐晨自然不會拒絕,他跟着兩位村長來到他們的村莊,當着全村人的面唸了抗旱會的鄉約,所有人按手印入會。

而後按照高家寨的模式,十戶組成一甲,選一甲長,開始到村民的田地當中打井。

徐晨在高家寨用五斗米打一口井,還可以說是照顧自己的父老鄉親,這樣的事情雖然少,但也不是沒有。

但杜家莊,郭興莊用五斗米打一口井,引起的轟動效應是巨大的。

後面鎮川寨,馬蹄溝莊,三川莊等村村民紛紛找到徐晨,要加入抗旱會。

不到一個月時間抗旱會就吸納了14個村莊近萬餘人口,打井隊更是由兩支擴張到5支,以滿足越來越旺盛的打井需求,打井隊走到哪裡,村民的歡呼聲就來到哪裡,米脂鄉野都能聽到“砰砰砰”的鑽井聲音,14個村莊,4萬畝土地都得到了井水的灌溉。

不過抗旱會的擴張,也出現了一個徐晨意料之外的事情,有不少村民送病人到他這兒來醫治,但徐晨找半天也找不到病徵,他還以爲是自己醫療技術差,找不到原因。

結果病人在他這裡喝了幾口粥之後居然恢復過來了,不是一個兩個病人是這樣的症狀,可是幾乎所有病人都是這樣。

徐晨差點以爲米粥是包治百病的良藥,後來經過和這些人交流他才知道,這些人是餓暈的。

現在本就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這些村民家中的糧食不多,爲了加入抗旱會,得到使用水井的權利,他們把家中不多的糧食給上交了,這些天靠着吃草根,吃野菜度日,最後因爲扛不住飢餓昏倒了。

他本以爲5升糧食已經很少,家家戶戶都該拿的出來,卻沒想到這5升糧食成了壓垮這些村民最後的稻草了。

尤其是當他聽到,有不少村民已經打算借村裡地主的高利貸,度過秋收之前這一個月的危機。

但這個時代的高利貸哪裡借的。有一個叫人蔘娃的動畫片就很形象的介紹了這個時期的高利貸。

講一個放牛娃得到人蔘精的幫助,想要用一顆人蔘來償還自己欠下地主的債務。

結果地主奪過人蔘,用算盤噼裡啪啦的算了一通道:“你欠我的還清了。但你爺爺欠我的,你父親欠我的還沒有還清。”

主角家三代爲地主做牛馬,得到了三輩子的債務。

徐晨當即通知劉永運輸糧食過來,而後通過抗旱會向所有村民宣傳,缺少糧食的村民可以向抗旱會借貸,一年只要1分的利息,一個月的利息一釐。

有這樣的好事,十四個村有困難的村民向抗旱會借貸糧食,都不找同村的地主去借糧了。

地主們着急道:“你們不要被抗旱會的人給騙了,到時候欠了抗漢會的高利貸,三輩子也還不清。”

農戶鄙夷道:“抗旱會放不放高利貸俺們不清楚,但你放的高利貸後果是什麼?俺們可看多了。”

這些地主在同村人眼中根本就沒有信譽,他們情願相信抗旱會也不會相信同族的地主,抗旱會最起碼真給他們打了一口井。

農戶的態度氣的那些地主直跳腳,本來這樣青黃不接的時候,低價吞併田地最好的時候,結果徐晨和他的抗旱會,直接把這些地主的如意算盤給砸了。

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64章,改變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13章,知易行難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77章,輿論先行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10章,古今相同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47章,上門敲詐第28章 ,道光的雞蛋與掀桌子的能力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64章,改變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36章 ,欣欣向榮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65章,艾家的黑手套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34章 ,抗旱會第78章 ,公堂對質第57章,日新月異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2章 ,燒烤第53章,重民社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34章 ,抗旱會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49章,輿論攻勢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49章,輿論攻勢第69章,戰前定策第2章 ,燒烤第43章,發工錢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63章 ,生存危機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32章,發展壯大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79章 ,減租談判第75章 ,打碎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第77章,輿論先行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1章,神醫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51章 ,除惡務盡第47章,上門敲詐第66章,村長被抓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69章,戰前定策第2章 ,燒烤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70章,伏擊戰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75章 ,打碎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58章,足餉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48章 ,除惡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10章,古今相同第78章 ,公堂對質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85章 ,均田第85章 ,均田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
第84章,時來運轉的重民社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64章,改變第59章,一樣悲催的土木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44章,人間景象,準備與地主談判第13章,知易行難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77章,輿論先行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10章,古今相同第87章,修水壩與均田帶來的渏漣第47章,上門敲詐第28章 ,道光的雞蛋與掀桌子的能力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46章 ,柴霸,菜霸與糞霸第64章,改變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36章 ,欣欣向榮第12章,尋找志同道之人第65章,艾家的黑手套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4章,徐晨的金主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34章 ,抗旱會第78章 ,公堂對質第57章,日新月異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9章,對大明社會的調查第55章,準備槍桿子第76章,重民社近況與聯合其他大族第2章 ,燒烤第53章,重民社第40章,壓迫農戶的大山與封建陋習背後的算計利益第15章,岌岌可危的大明第34章 ,抗旱會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11章,贖身與詩會邀請第25章,結社與大義第60章,站軍姿的考覈方式第80章,大棒加胡蘿蔔第86章,不能用的良方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49章,輿論攻勢第41章,三間磚瓦房第49章,輿論攻勢第69章,戰前定策第2章 ,燒烤第43章,發工錢第29章,組織流民與米脂士紳的反應第63章 ,生存危機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32章,發展壯大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79章 ,減租談判第75章 ,打碎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第77章,輿論先行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1章,神醫第67章,剿匪前的準備第51章 ,除惡務盡第47章,上門敲詐第66章,村長被抓第52章,有仇報仇,有冤報冤第16章,宋,明鹽稅對比第69章,戰前定策第2章 ,燒烤第27章,投資高爐,購買土地第73章,非變革不可的天下第42章,土高爐與工錢標準第70章,伏擊戰第17章,開辦紡織廠第75章 ,打碎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第58章,足餉第82章,深入骨子裡的吝嗇第14章,緬懷東林六君子的詩會第48章 ,除惡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45章 ,鄉村瑣事與權利過度第19章,不能跪天子的時候,纔想着要平等第22章,封建地主對資本的壓制第62章,重民社的煩惱,錢從哪裡來?第10章,古今相同第78章 ,公堂對質第20章,身體力行的執行理念第85章 ,均田第85章 ,均田第50章,熟悉的手段,身份的猜疑第3章,地獄難度的北方第18章,從小事做起,從家鄉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