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

安排宗室子弟進入武學培養,這一點並不奇怪,爲他們安排兩個同伴,這同樣不奇怪。

比如楊炅當初在武學學習時,楊渥給他安排的就是王茂章的兒子王興以及周本的小兒子周弘祚。

給楊渥其他幾個弟弟安排的同伴同樣是勳舊之後,再加上最早的劉仁贍和程宗二人,可以說基本上都是勳舊之地。

讓楊炅感到奇怪的卻是,給楊琰安排的兩人,林仁肇和邊鎬,他們卻出身極爲普通。

其中林仁肇的兄長曾經在王審知麾下擔任過底層軍官,後來投降吳軍,被編入右鎮國軍,目前不過是個指揮使而已;而邊鎬則是金陵城中的普通人家出生。

這樣的兩人,無論如何都算不上勳舊之後,所以楊炅覺得,自家父王是不是對楊琰感到不滿,所以才如此安排。

楊琰卻笑道:“太子哥哥放心就是,那邊鎬和林仁肇二人小弟都已經見過了,都是極爲出色之人,將來應該會成大器,甚至不會比劉仁贍和程宗二人差。”

“不必劉仁贍二人差?那兩人這纔多大年紀,你難道就能看到他們將來的成就不成?”楊炅失笑起來。

程宗和劉仁贍兩人都是在宮中長大的,深受楊渥的看重。

如今二人中,程宗目前在楊渥的羽林軍中擔任指揮使;而劉仁贍則表現得更加出色,如今雖然才二十歲,但已經是禁軍的指揮使了。

以二十歲的年紀就做到禁軍指揮使的位置,沒有實際能力和足夠的功勞是不可能的。

畢竟羽林軍乃是楊渥的親軍,最重要的是忠誠,所以只要是楊渥信任的人,基本上直接擔任指揮使都不是什麼奇事。

但在禁軍之中,要想擔任指揮使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劉仁贍在二十歲的時候就成爲禁軍指揮使,雖說這其中有楊渥特意提拔的緣故,但同時也是因爲他的確立下了不少功勞。

當年他第一次親自上戰場就是在南洋的呂州,當時呂州城池剛剛修建起來,人口稀少,駐守的軍隊則更少,僅僅劉仁贍率領一營五百人。

原本按照計劃,後續的軍隊會在短時間內隨船趕到,但因爲颶風的關係,最終後續軍隊未能及時到達。

而就在這時候,當地土著人作亂,聚集起近萬人的軍隊進攻呂州城,將呂州圍得水泄不通,城中守軍各個臉色蒼白,都以爲大事休矣。

畢竟吳軍再怎麼善戰,但兵力實在是太少了,而且呂州新建,城牆低矮,儲備的箭矢等物質同樣不多,面對上萬人的圍攻,如何能夠擋得住?

但當時還只是一個營指揮的劉仁贍卻擋住了,不僅堅持到最後援軍抵達,而且在援軍抵達之後還配合援軍發起反擊,最終打敗土著軍隊。

雖說能創造這個奇蹟一般的戰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土著人太笨,不懂得攻城之法,軍隊也只是烏合之衆,但若是沒有劉仁贍的沉着應對和冷靜指揮,最終同樣不可能堅持到援軍到來。

所以那一戰之後,劉仁贍在軍中聲名鵲起,楊渥更是立即將他提拔爲都頭,掌管一千禁軍;再往後,他又陸續立下一些功勞,這纔在二十歲的時候就成爲禁軍的指揮使。

這一路飛速提拔,雖然讓人羨慕,但因爲他有實打實的功勞,加上他又是在宮中長大,乃是楊渥的心腹將領,所以大家雖然羨慕,但也沒有誰敢說閒話。

這樣一個前途遠大的將領,如今楊琰卻說邊鎬二人能夠與之相比,這自然讓楊炅難以相信。

不過楊琰卻是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對於自家哥哥的質疑絲毫都不在意,反而詢問起來道:“太子哥哥,說起來三弟應該也要進武學學習了,你可知道父王準備給三弟安排的兩個同伴是誰嗎?”

一提起楊煜,楊炅的臉色頓時有些不自然起來。

說實話,楊炅的性格算是比較溫和的,對幾個兄弟極爲友善,但部下也稱得上仁厚,這一點讓楊渥極爲滿意。

不過再怎麼溫和的性格,也不代表他就好欺負,畢竟他乃是太子,是一國的儲君,而他那位三弟的野心卻是世人皆知,這自然讓他感到不快。

不僅如此,楊煜的母親徐氏這些年在宮中的地位也越發的高了,甚至聽說她還明裡暗裡的在與王后,也就是楊炅的母親周夢潔較勁,這就更加讓楊炅反感了。

縱然他想要愛護弟弟,但也不會對楊煜有什麼好感,最多維持面上的客氣罷了。

“三弟也要進武學了嗎?爲兄倒是不怎麼清楚。二弟你可是得到了什麼消息嗎?”他裝作面色淡然的樣子問道。

很明顯,楊渥給衆王子們安排進武學的同伴,最後肯定會與他們關係密切,甚至成爲他們自己的勢力。

這一點楊渥自己自然是不用擔心的,因爲他自身的權威擺在那裡,不管是哪個王子目前都不可能威脅到楊渥,但對楊炅來說卻大爲不同了。

楊琰還好說,畢竟這個弟弟爲人低調,而且與他交好,所以他並不覺得楊琰會威脅到他的地位,不過楊煜的話,他就有些擔心了。

楊琰笑道:“小弟倒是沒有什麼新的消息,不過聽說徐妃打算讓朱思勍將軍之子還有劉崇俊表弟兩個作爲武學進修的同伴。”

“是他們?”楊炅頓時臉色有些不好。

他知道楊琰的母親何依依在宮中深得楊渥寵愛,而且她性子單純,爲人不爭,所以與其他嬪妃的關係都還不錯,便是徐妃也與她關係較好,所以楊琰能夠得到這些消息一點都不奇怪。

但正因此,才更讓他感到有些擔憂。

朱思勍不用說,那是楊渥的心腹大將,若是能與他的兒子成爲同窗,那麼將來朱思勍的態度說不定就會偏向於他;而劉崇俊則是劉仁規的兒子,也就是劉仁贍的侄兒,同樣是勳舊之後。

楊煜原本就與勳舊的關係走得近,若是再被他們拉攏一些人,只怕到時候那些勳舊真的要支持他了。

想到這,便是楊炅的心情也有些急迫起來:“看來今後要多在勳舊那邊上些心了。”

正當楊炅想要繼續打聽些事情時,突然有侍衛進來道:“啓稟太子殿下,二王子殿下,大王有令,命二位殿下即刻進宮。”

“父王召見?你可知父王會在哪裡召見孤,此外父王還召見了哪些人?”楊炅心中一動,連忙問道。

“小的只知道大王會在御書房中召見兩位殿下,至於還召見了誰,這個小的就不知道了。”

二人點了點頭,不敢怠慢,連忙換了身衣服,這才趕往御書房。

等到了之後,他們才發現御書房內此時除了他們兄弟兩人外,三王子楊煜,和及楊渥的弟弟楊隆演也在,此外還有範遇和程勳二人。

“嗯,父王這次召見的主要都是宗室,不知道到底是爲了什麼事情。”楊炅心中一動,一邊在心中盤算,一邊向楊渥行禮道:“兒臣拜見父王。”

“嗯,起來吧。”楊渥笑着向他們二人點頭示意。

“好了,既然你們都到齊了,那麼孤也直奔主題了。”楊渥神色頓時嚴肅起來:“今日召你等前來,乃是爲了一件大事,不僅關係到我朝國運,而且也將關係到整個天下的大局變化。”

“北伐之戰即將開始了!”他神情嚴肅的宣佈道。

現在已經六月了,按照時間來看,短則一個月時間,長也不過世兩個月,到時候楊渥就要親自領兵北伐,而留守後方的事情自然還是要交給眼前這幾人,所以有必要提前給他們透個底。

“北伐?”楊炅神情一振,“父王等了這麼久的北伐終於要開始了嗎?”

“王兄,臣弟早幾年前就在盤算着王兄會在什麼時候北伐,但王兄一直都沒有動靜,臣弟還以爲王兄不打算北伐了呢!”楊隆演同樣有些激動的道。

“怎麼,是不是感覺等得太久了?”楊渥笑了起來。

從南方一統之後,到現在已經過了七年時間。這麼長的時間裡,不管北方的局勢如何變幻,吳國一直保持着安穩,並沒有因爲北方局勢的一些變化而發兵北上,甚至連當初胡柳坡之戰那麼好的機會,楊渥都沒有動手,這讓許多人都不明白楊渥到底在等待什麼時機。

而如今,一切都已經揭曉,楊渥等的時機竟然是現在。

“是不是有些奇怪,爲什麼孤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北伐?”楊渥笑問道。

“不錯,孩兒的確沒有想到,而且既然我軍都要北伐了,那麼孩兒爲什麼連一點消息都沒有收到?”這時候,楊炅的心情平靜下來,頓時諸多疑問都涌現出來。

“你們都沒想到,這不是正好嗎?想來不管是樑國還是晉國,他們同樣不會想到孤會在這個時候發動北伐。”楊渥沉聲道。

“至於你們爲什麼沒有得到半點消息,這也很正常,如今各部除了幾個都督外,其他人對此都不清楚。所有的準備都在暗中進行。”

楊渥解釋了兩句,接着轉入正題道:“好了,以孤的預料,北伐正式開始應該是在七月或者八月,距離現在也就是一個多月的時間。到時候孤會親自領兵前往徐州。”

他看向楊炅,目光充滿殷切的道:“炅兒,你身爲太子,又是孤的長子,這留守後方的事情就要由你來負責了。到時候後方的穩定,大軍的糧草輜重運輸等事物,這些都需要妥善處理好,你千萬不要讓孤失望!”

“還請父王放心,孩兒定會竭盡所能,爲父王保證後方的安定。”楊炅連忙答應下來。

一旁,楊煜卻是撇了撇嘴,顯然有些不服氣。

不過他再怎麼不服氣,在這種時候也是無可奈何,畢竟他現在還只是一個年幼的王子而已,而楊炅卻是在位多年的太子儲君,其聲望地位等都比他高得多,這留守後方的事情自然不可能落到他的頭上來。

接着,楊渥又對楊隆演道:“二弟,你這做叔叔的,到時候也要在一旁多費費心,你侄兒畢竟年輕,許多事情還要你幫襯一二。”

“王兄放心,太子聰慧,定然不會出什麼差錯的。”楊隆演連忙答道。

如今一轉眼,楊隆演也二十四歲了,早幾年前就已經成親,娶的妻子乃是高勖家的女兒。

雖然成家之後楊隆演早就搬出宮去居中了,但他畢竟是楊渥的親弟弟,又是楊渥看着長大的,對他自然要比對其他幾個弟弟更好一些。

當初其他幾個弟弟都還沒有爵位的時候,楊隆演就已經是世襲的海陵王;而如今其他幾個弟弟雖然都有了爵位,但他們的爵位還要降級傳襲,並不能世襲罔替。

此外,與其他幾個弟弟基本上賦閒在家不同,楊隆演如今已經出來做事,在戶部中擔任職位,輔佐戶部尚書駱知祥。

從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楊渥對這個弟弟的不同。

好在楊隆演的性格還算沉穩,並沒有因爲楊渥的寵信而變得張揚不可一世,更沒有什麼別的野心,甚至平時都很少與文武大臣們往來,這纔是楊渥始終信任他的原因。

交代了楊隆演幾句話後,楊渥接着又看向楊琰和楊煜二人,有些遲疑道:“至於你們兩個……”

楊琰和楊煜二人精神一振,連忙豎起耳朵仔細聽起來,想要知道楊渥會怎麼安排他們。

“這次北伐中原,孤會親自領兵,你們兩個到時候也隨孤出征,正好見識一下真正的戰場吧。”

“什麼,我們也會隨父王出征?”楊琰二人又驚又喜。

北伐之戰,吳國準備這麼多年,兵精糧足;而樑國一方卻是腹背受敵,不僅要面臨吳國的進攻,同時還要面臨晉軍的壓力。

可以說這次北伐成功幾乎是必然的事情,尤其是楊渥親自領兵的情況下,楊琰二人更是信心十足。

“都說父王善於用兵,自十六歲領軍出征以來,這麼多年都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沒想到我也有親眼見識父王用兵的一天嗎?”楊琰兄弟二人同時在心中想到。

(今天就一章,感冒沒好,反而加重了,頭昏腦漲的,碼字效率都低了很多。)

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九章 夜談第三百零八章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
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九章 夜談第三百零八章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二百五十五章 巡視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四百四十一章密探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一百八十七章 宣州平定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三百二十三章軍議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四百一十七章福州之變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三十五章 月色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上)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五百七十三章王殷的決斷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二百八十六章 擴軍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