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

根據淮南目前得到的消息,危全諷已經和彭玕、盧光稠等人達成了聯盟,只要機會合適,他們就會奉危全諷爲首一同出兵攻打洪州,以奪取江西之地。

而這個機會,在危全諷等人看來就是淮南軍的主力撤離洪州的時候。

在以前,危全諷等人以爲朱溫在北方的戰事很快就能結束,李克用等藩鎮也會迅速被壓服,到時候樑軍就能騰出手來南下找淮南報一箭之仇。

而淮南面對樑軍的再次大兵壓境,定然會集中各處兵力去應對樑軍的進攻,那時候洪州必然兵力空虛,便是危全諷等人出兵的時候。

不過之後的局勢發展顯然有些出乎這些人的意料之外,樑王朱溫不僅沒有輕易平定北方的亂局,反而連潞州都丟了。

接下來又是朱溫匆匆滅掉唐朝,登基稱帝,這一切發生得太過突然,也太過迅速,讓危全諷等人根本沒有反應過來。

至於預想中的樑軍再次南下向淮南報仇的事,自然因爲這一系列的變局而無從說起,至少在短期內危全諷看不到樑軍南下的跡象,而他要等待的奪取洪州的機會也就失去了。

而楊渥的大計劃則是針對這一點設下的,以洪州爲誘餌,以北伐爲藉口,主動將南方大軍抽調一空,這樣一來便可以將南方各州的敵軍全部引誘到洪州來,然後一舉加以殲滅!

當年曹操西征馬超時,當聽說馬超不斷徵調西涼兵到關中來交戰,兵力越聚越多,他不但沒有感到擔心,反而大喜過望,認爲馬超這樣做更加有利於他一舉消滅西涼兵,而不需要將來勞師遠征。

如今楊渥的計劃就有些類似之處,同樣是誘使敵軍主動前來,以避免淮南軍勞師遠征。

楊渥這麼一解釋,頓時李神福等人便明白了他的想法,並且想清楚了其中的各種好處,不由拍手叫好。

不過在叫好之後,依舊有些疑問卻是不得不問清楚的。

李神福當即詢問道:“大王此計固然甚妙,不過光是以北伐的名義將江西大軍徵調到廣陵來,危全諷他們會上當嗎?要知道江西洪州雖然離得遠,但我軍若是全速行軍的話,也最多一個月時間就能趕到洪州去,而一個月時間,只怕危全諷未必能攻下洪州。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會出兵嗎?”

是的,楊渥的計劃最大的漏洞就在於危全諷會不會中計,畢竟能夠統治撫州近三十年的人物,自然不會是傻子。

若是淮南軍僅僅將大軍抽調到廣陵去,危全諷肯定不會傻蛋立即發兵洪州,不然淮南軍只要再從廣陵南下洪州,他們所做的一切就全部白費了,危全諷肯定不會這麼做。

“孤當然知道危全諷不會輕易中計,所以北伐之事,並非全然是計謀,而是真的要進行!等各路大軍匯聚以後,孤就要親自統領大軍展開北伐!朱溫滅我大唐三百年之社稷,篡位自立,如此大逆不道之人,孤身爲大唐親王,怎能坐視?”楊渥沉聲道。

是的,正如王建傳檄各地聲稱要討伐朱溫,目的只是要撈取名聲一樣,楊渥北伐的目的除了要引誘危全諷主動出擊外,同樣是爲了撈取名聲。

不過與只說不做的王建不同,這一次楊渥卻是打算來真的。

試想當朱溫滅掉大唐,篡位登基的時候,各路藩鎮都只是坐看着,唯有淮南吳王纔是真的出兵北伐討逆,這樣一來那些心向大唐的人肯定會覺得只有楊渥纔是真心爲了大唐的人。

不僅如此,這對於楊渥進一步擴大聲勢也是有好處的;而且楊渥想要建國稱王之前,總要對朱溫篡位的事情有所交代吧?不能說朱溫一篡位就急不可耐的建國,那也太心急了。

郭崇韜皺眉問道:“大王若是親自率領大軍北伐,等到我軍渡過淮河與樑軍接戰之後,想必危全諷等人也能徹底放心下來出兵洪州!不過如此一來,我軍主力都北上了,那麼由誰來對付危全諷的大軍呢?”

“是啊,大王此計固然甚好,不過即便不算馬殷的兵力,光是撫州、虔州、吉州、信州、袁州這五州之地就有近十萬大軍,雖然這些軍隊都是些戰力孱弱的軍隊,但畢竟人數衆多,要擊敗他們只怕不容易啊!此外,福州的王審知是什麼態度目前還不清楚,他會不會出兵與危全諷一同來攻洪州,這些都難以確定啊!”嚴可求躬身道。

目前王審知的態度極爲微妙,一方面他殺了淮南使者張知遠後,與淮南如今已經鬧翻了,但在另一方面,王審知又沒有徹底投入馬殷、危全諷一方,更沒有與淮南徹底決裂的跡象。

當馬殷、劉隱等紛紛向朱溫臣服,從而獲得楚王、大彭王的爵位之時,王審知卻沒有向朱溫臣服,更沒有接受後梁的冊封。

從這一點來看,至少王審知目前還沒有徹底站到淮南的對立面去。

而在去年再次擊敗了淮南軍對嶽州的進攻後,又被朱溫冊封爲楚王的馬殷如今正是聲威大振的時候。

如今鄂州那邊的左武驤軍雖然已經恢復了兩萬人的編制,但士氣卻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想要再次出兵嶽州以牽制楚軍顯然有難度。

更何況,淮南軍已經兩次被楚軍擊敗了,雖然這兩次都是一支偏師在寡不敵衆的情況下失敗的,而且對南方的大局並沒有大的影響,但若是淮南軍再次進攻嶽州而遭到第三次失敗,很難說淮南軍會不會被打出心理陰影來,而楚軍會不會積累起對淮南軍的心理優勢。

要知道心理優勢這種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它對軍隊的戰力發揮就有着很重要的影響,一支打瘋了的軍隊往往能夠爆發出極強的戰鬥力,而那些屢戰屢敗的軍隊卻經常出現面對弱小敵人都束手束腳的局面。

歷史上北宋對西夏不管是兵力還是總體國力,北宋一方都是處在絕對優勢的位置上,但就是因爲前期的屢次戰敗而被打出了心理陰影,結果後面與西夏人交戰都始終處於被動。

所以楊渥可不想再給楚軍第三次獲勝的機會,免得讓楚軍積累士氣形成心理優勢。

此外,在湖南的內部,辰州蠻的暴動如今也被馬殷鎮壓下去了,所以其內部的牽制也消失了,這一次若是危全諷出兵洪州,王審知會不會出兵相助還不好說,但馬殷卻是必定會出兵的。

所以無論是郭崇韜還是嚴可求,這兩人都認爲楊渥的計劃都有些弄險了。

倒是李神福卻對楊渥的計劃頗爲看好,他笑着對郭崇韜等人道:“兵貴精而不貴多!老夫倒是覺得,危全諷若是真的來攻的話,其兵力雖多,但卻分屬各方,雖然名義上聽從危全諷的,但在實際上定然會出現軍令不齊的情況;此外撫州等地軍隊的情況,郭參贊和嚴副使或許還不怎麼清楚,不過老夫卻是深知其虛實,不過是一些烏合之衆罷了,當年我淮南軍又不是沒有和撫州軍隊交手過!”

原來,在多年之前,有個叫馬徇的淮南大將奉命駐守黃州,結果遭到大量樑軍的進攻,最終寡不敵衆而戰敗突圍,又因爲後路已經被樑軍切斷,所以只能繞道江西返回淮南。

而無論是江州和洪州當時都由鍾傳掌控,實力較強,突圍的淮南軍兵不過千人,根本無法從鍾傳的地盤上借道(當時淮南與鍾傳敵對),所以只能選擇從更南方的撫州借道。

結果在撫州境內遭到危全諷萬餘大軍的攔截。

馬徇臨危不懼,親自率領淮南軍對敵軍趁亂髮起夜襲,結果僅僅依靠一千殘兵就輕易的擊潰了上萬撫州軍隊,奪取了他們的錢糧輜重,從而威震撫州,最終平安回到淮南。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撫州軍隊的戰鬥力是個什麼情況。

可惜的是,這個馬徇在之後不久便突然重病離世了,臨時前還非常不甘心的說,若是自己還能領兵征戰,定當向楊行密請命爲淮南橫掃西南夷。

若是此人還在,淮南定然會多一個大將。

此事距今已經有十年時間,當時連嚴可求都還沒有出仕,對此事自然不怎麼清楚,至於郭崇韜就更別說了。

楊渥同樣不知道淮南軍與危全諷之間還有這麼一次交手的經歷,畢竟那時候的他年紀也還小,而且這次交戰在淮南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這就是李神福等老將還有一些印象。

“所以說,大王即便率領主力北伐,但只要在江南留下一支精兵,再派一個得力的大將來統領,要完成大王的計劃,一舉擊潰危全諷聯軍也並非不可能!”李神福沉聲道。

這位功勳老將如今雖然五十多歲了,但他卻越活越是年輕,臉上佈滿紅光,精神顯得極好,看上去再活上幾年都不成問題。

可惜身體雖然還很健朗,但李神福的心中卻有些落寞。自從當上樞密使的職務之後,他便知道自己這一輩子是沒有機會再領兵打仗了,這對他來說顯然是一個極大的遺憾。

好在他的兒子李承鼎爭氣,如今已經開始獨自領兵了,而且他在康州之戰的表現已經傳回來了,雖說百濟軍隊的孱弱讓人驚訝,不過以三千軍隊擊敗一萬五千敵軍,並且奪取康州,這一戰的勝利還是很有成色的。

有了如此戰功,再加上他與楊渥的關係,可以想象今後必定會前途無量。

“不錯,孤也是這麼想的!先將危全諷的主力引誘集中到洪州來,然後以一員大將統領精兵萬餘,只要運用得當,足以破危全諷!而危全諷主力被擊破,剩下來的撫州等城池還能抵擋我軍的進攻嗎?”楊渥同樣說道。

事實上,楊渥之所以做出這個安排,就是因爲他記得歷史上淮南吞併江西,就是憑藉周本的象牙潭一戰擊潰危全諷的主力,從而乘勝進攻,短短時間裡面就奪取了江西南部的各州。

而在象牙潭一戰中,危全諷的聯軍近十萬,而周本統領的淮南軍卻不過是七千人而已!

當然,歷史上的淮南軍乃是因爲各種原因而被迫讓周本領七千人去抵擋危全諷,而這一世卻是楊渥主動設計引誘危全諷來洪州。

不過這一世的淮南軍的強大還要更勝一籌,楊渥準備留下來的軍隊同樣不會僅僅七千人,再加上開花彈等大殺器的輔助,這些正是用來對付那些訓練不足的軍隊的利器,沒有理由這一世的淮南軍不能戰勝危全諷!

“大王此計固然甚妙,只是依舊有些冒險了,若是留在江南的我軍未能擊敗敵軍那該怎麼辦?又或者,我軍援軍未到,而洪州已經被危全諷攻佔了怎麼辦?這些大王可要安排好纔是!”郭崇韜卻是皺眉問道。

“諸位放心就是,孤特意任命劉威爲江西巡撫,目的就是讓他來負責洪州的防守。劉威文武兼備,足智多謀,有他在,孤相信洪州定然不會有問題!至於說留在江南的我軍未能擊敗危全諷的問題……”楊渥充滿自信的笑道:“孤相信定然不會出現你說的情況!”

他的語氣極爲堅定,給人以莫大的信心,讓衆人聽了也大受感染,頓時心中豪氣大升。

“那麼大王打算讓誰留下來擔當此大任?”嚴可求問道。

“當然是周本將軍!”

……

同一時間,因爲淮南軍北伐的跡象愈來愈明顯,樑軍也開始做出應變,準備抵擋淮南軍的再次北上。

上一次淮南軍北上,乃是在濠州、王家渡口兩戰大勝樑軍之後,趁着全軍士氣大振而敵軍士氣較低的時候北伐的;後面能夠大勝樑軍,更是趁着魏博軍叛亂的機會。

不過這一次淮南軍就沒有這個便利了。

不僅如此,樑軍還因爲朱溫的正式登基稱帝而聲勢大振,兩方這一消一漲,如今的淮南再想戰勝敵軍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所以當淮南軍開始四處調兵遣將的時候,樑軍同時開始集中兵力,之前用來攻打潞州的十多萬軍隊都被重新徵調到了汴州,此外,羅紹威、王鎔、王處直這三個剛剛被朱溫加官進爵的藩鎮同樣出動了部分軍隊來幫助朱溫,若是再加上南方各州的駐軍,這一次樑軍集中了十八萬大軍,聲勢極爲驚人。

而在另一方,淮南軍集中的兵力與上次北伐之戰差不多,除了留下週本的鎮國軍兩萬大軍準備應對江西變局外,其他各部盡皆北上,再加上北方各州的駐軍,同樣有十五萬人之多。

一時間南北雙方局勢極爲緊張,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相。

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七章 我服了第二十章 詢問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五十章 悠閒第五十章 悠閒第三百章 崩潰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三百章 崩潰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
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七章 我服了第二十章 詢問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八十五章 奪軍(下)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五十章 悠閒第五十章 悠閒第三百章 崩潰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三百七十八章撤兵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失敗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七百一十章兵圍興唐府第一百二十八章 兵變(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三百七十一章盧光稠與譚全播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六百五十五章後續安排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四百八十章使者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一百七十三章 潤州平定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五百九十九章籌謀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七百一十二章反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第三百九十三章西進與稱臣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三百二十七章耀武揚威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三百章 崩潰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五百六十五章蔡州兵亂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