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

唐朝末年的蘇州之地比後世蘇州要大得多,不僅包括後世的蘇州,還包括後世的上海和浙江嘉興的部分地區。

蘇州之下,又有嘉興、華亭、崑山和常熟、海鹽、崇德等縣,每個縣都有數百乃至數千兵力鎮守。

郭家村是常熟境內靠着長江的一個小漁村,這裡民衆不多,卻生活安逸。多年前孫儒兵大舉渡江南下時並沒有打擾到這裡,同樣的五年前淮南與兩浙爭奪蘇州時兵亂也沒有影響到這裡。這個小小的漁村彷彿就是一個世外桃源一般,避過了一次次兵災。

這天,江面上突然出現大批船隊,並且向着漁村駛來,鋪天蓋地的船帆彷彿遮蔽了江面,讓村民們各個坐立不安。

“難道是水匪過來搶劫?”

當初江淮大亂時,長江中水匪橫行,時不時有等岸搶劫的。然而自從淮南和兩浙各自一統後,水匪也遭到了兩方的清剿,大部分都被消滅了,即便留下來的小股水匪也是遠遁海外。這些漁民已經好幾年沒見到水匪了。

“應該是淮南軍打過來了。”有見識廣的中年人說道。

作爲長江上討生活的漁民,如此大隊的船他們不是沒有見過,但那些船隊都是隻是路過的;而這一次卻是直衝着他們而來。

“他們人多,咱們頂不住的,一會兒他們登岸後大家都不要亂動。我聽說淮南軍軍紀嚴整,只要大家不抵抗,想來他們不會爲難咱們的。”中年人查看了一下船隊後,又轉頭對周圍人說道。

這中年人平時在村民中的威望極高,此時發話後其他人紛紛點頭應諾。

不久船隊靠岸,大羣的士兵划着小船登岸,中年人一看他們的裝束,當即便確定這些人果然是淮南軍,頓時心中一沉,“看來蘇州又要大戰了。”

他之前雖然說淮南軍軍紀嚴整,但那只是安慰周圍人而已,當年淮南兵同樣有四處搶劫的情況。當即他不敢猶豫,連忙帶着村民準備的各種食物前去犒軍。

這支船隊便是楊渥率領的偏師了。當初從廣陵出兵後,周本就兵分兩路,一路由他自己親自率領,先趕到無錫與在那裡集結的常州軍隊五千人集合,然後直撲蘇州;另一路偏師卻是由楊渥指揮,除了他自己手下三千人外,還有秦裴將軍率領的四千人也由他指揮,他們負責從常熟登陸進攻蘇州周邊的城池,以孤立蘇州城。

楊渥看了看周圍大羣的士兵,心中一陣興奮的同時,也感覺到肩上責任的重大。上一次出征時他手下能夠指揮的兵力實際上只有五百人;而這一次他卻是獨自領兵,手下兵力也達到七千人,遠遠超過上次。

“周將軍那裡可有消息傳來?”

“根據最新的消息,周將軍已經抵達蘇州城外,準備安營紮寨。”一旁範遇說道,這次出征的情報收集都由他負責。

楊渥點點頭,“常熟那邊呢?”

“已經派斥候過去了,但還沒有消息傳來。”

“嗯,有了消息速來報我。傳令,在這個漁村休整片刻,等有了消息就出發直奔常熟縣城。”

這時候侍衛來報,說有村民前來勞軍,楊渥便欣然去接見漁民了。

……

縣城裡面,守將王良材一臉驚訝的問着斥候,“什麼?淮南兵這麼快就到了?”

他的手下本來有三千人,但前天剛派了一營五百人運輸錢糧到蘇州去了,如今尚未回來。

當初杭州變亂的消息一傳來,蘇州守將孫琰意識到淮南軍可能來攻,所以迅速下令各縣戒備,同時讓各縣儘量將錢糧集中到蘇州去,在必要的時候放棄周圍各縣,集中兵力防守蘇州城。

王良材正準備繼續派兵運輸錢糧,卻沒想到淮南兵來得這麼快,居然離縣城都只有十里了才被斥候發現。

如今的局勢讓他有些左右爲難,若是直接放棄常熟吧,如今剛剛秋收完,常熟城內還有大量錢糧沒有轉運走,放棄的話實在太可惜;如果留守吧,他又擔心守不住城池。

想了想,他又問道,“可曾查清楚敵軍到底有多少人,領兵之人又是誰?”

“據小的觀察,敵軍人數應該只有三千人,領兵將領打着一個‘楊’字旗號,應該是吳王的長子楊渥。他這次出兵共帶了七千人,不過在郭家村上岸以後,卻留下了四千人在郭家村,只帶了三千人前來。”

“什麼?只帶三千人前來?”王良材頓時大喜。

對於楊渥他也聽說過。據說六月份征討馮弘鐸的時候立了一點小功勞就被提拔爲都指揮使了,但他畢竟只有十六歲,不過是一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而已,也會帶兵打仗嗎?不過是依靠他父親纔得到高位的。

更何況聽斥候的說法,對方只帶三千人來攻城。三千人能幹什麼?若是守城的話,應對得當足以抵抗上萬人的進攻;但楊渥卻是帶着三千人來攻城,這豈不是將戰爭視爲兒戲?肯定是他上次僥倖打贏了一仗就開始自高自大,目中無人。

“我這裡也有兩千五百人,楊渥若是來攻城肯定攻不下;但我如果一味守城的話,對方見攻不下城池,肯定會將留在郭家村的四千人調過來,到時候以七千人攻城,我軍就有些吃力了。若是我出城襲擊他的話……”

想到這裡,王良材有些激動起來。“你可看仔細了,敵軍到底是不是三千人?其他四千人到底還在不在郭家村?”

如果對方是故意只帶三千人,另外四千人卻暗中出兵的話,那自己出城襲擊就危險了。

“小的看的很清楚,前來攻城的的確只有三千人。另外還有斥候去了郭家村,那邊的四千人如果前來的話,我軍斥候肯定能發現。”斥候一臉肯定的說道。

“好!”

看來楊渥一定是自視甚高,想要靠着三千人就拿下常熟。郭家村離常熟還有五十里,若是自己現在就出兵攻打楊渥的話,對方剩下的四千人即便現在出兵也趕不上戰鬥了。

而且對方如此自大,肯定不會防備自己,到時候設下伏兵,先擊敗這三千人,再擊敗後面四千人,那就是大功一件了。

想到這裡,王良材迅速下定決心帶兩千人出城襲擊。

ps:求收藏,求推薦!

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五百三十六火攻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二十八章 逃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五十一章迎接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五十章 悠閒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四百三十三章商船隊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二十章 詢問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
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一百三十八章 退隱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三十三章 驚喜(上)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一百七十五章 緣由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三百六十五章勸進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五百四十六章蜀軍出擊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五百三十六火攻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二十八章 逃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第五十一章迎接第六百三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一百三十四章 壽州(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五十章 悠閒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四百三十三章商船隊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六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八十九章 應對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二十章 詢問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四百七十五章變革第五百三十五章壞消息(續)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