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

“大王,達成議和能讓樑國穩定局勢,有利於讓他們與晉國相抗衡;若是我方提出的條件太高的話,一來不利於和談的達成,二來也會加深樑國對我國的戒備;反正我國也不缺那一點好處,何必提出太多嚴苛的要求呢?”馮道小心解釋着自己的意見。

楊渥聽了後頓時沉吟起來。

馮道的意見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如今的吳國還真沒打算從樑國那裡獲得太多的好處,而且即便提出太嚴苛的條件,只怕朱友貞也不會答應。

還不如將條件定的低一些,以儘快達成和談。

不過道理雖然是這個道理,但楊渥還是不打算按照馮道的條件來,至少一開始會提出嚴厲的條件,接着再慢慢降低條件,保證最後能達成和談就是了。

“先漫天要價,然後讓他們落地還錢,這纔是談判的正理。否則你若是一開始就提出底線條件,即便和談成功了,只怕朱友貞也會以爲咱們怕了他,不敢提出過分要求。到時候只怕還會整出什麼事端來。”楊渥道。

“這個……”馮道愣住了。

楊渥接着道:“只有一開始提出嚴苛的條件,然後逐漸讓步,最終達成的和談,纔會讓朱友貞知道和談來之不易,纔會珍惜這個和約。”

馮道拱手拜道:“大王所言甚是,臣受教了。”

“嗯,若是沒有什麼事情的話,那就先下去修改吧。”

“是,那臣就先告退了。”

馮道朝着楊渥行了一禮,然後準備離去。

這時楊渥忽然想起一件重要事情來,連忙道:“等等。”

“大王還有什麼事情要吩咐?”

楊渥道:“當年朱溫篡位自立,僭號稱帝,即便是朱友貞繼承樑國之位,但也不能改變樑國乃是僞朝的事實。所以孤即便是和他達成和議,但也不會承認他的帝位。孤最多允許他以樑王的身份來和談。”

“這……”馮道有些驚訝,沒想到楊渥居然會提出這麼一個要求。

“大王,若真提出這麼個要求的話,只怕朱友貞不會答應吧?”

會答應纔怪,讓朱友貞以樑王的身份來和談,這豈不是要他承認朱溫篡位不合法嗎?這樣一來樑國的統治基礎都會出問題,還和談什麼?

楊渥笑了笑道:“孤也不指望朱友貞會答應,不過若是他不答應的話,那麼和談雖然最終依舊會達成,不過僅僅限於口頭上,孤是不可能留下任何書面上的和約文書的。”

不能留下書面上的文書,這就是楊渥與樑國和談的前提。

如今雖然吳國的根基越發雄厚,國內的人基本上已經忘卻了當年大唐的榮耀,但在整個天下間,同情和懷念大唐的人依舊不在少數。

所以目前楊渥還不打算放棄復興大唐這面旗幟,至少也要等到將來北伐中原,正式稱帝之後再放棄。

而且將來他稱帝之後,要想讓吳國得到正統名義,不至於被人詬病,最好的辦法還是等消滅“僞樑”,爲大唐報仇之後。

沒看到歷史上滿清那羣韃子嗎?他們入關之後都是打着爲明朝報仇的名義來爭奪天下,如今楊渥怎麼能連一羣韃子都不如?

所以他是不可能放棄“討伐樑國,復興大唐”這個旗號的,更不可能在明面上與其達成和談,最多還是像當年朱溫還在時那樣,雙方達成一個默契,然後兩家暫時罷兵。

而且這樣一來將來翻臉的時候也能少一些束縛,免得還要找什麼藉口,自然省事得多。

……

接下來幾天裡,楊渥繼續返回金陵,與此同時,北方晉軍南下的大戰終於開始。

晉王李存勖原本的打算是趁着吳、樑兩家在徐州交戰的時機出兵趁火打劫,不過他出手的時間還是有些晚了。

一開始晉軍剛剛結束消滅燕國的戰事,大軍需要休整;等大軍休整完畢,做好準備出兵之時,徐州的戰事已經結束了,吳軍通過一場突襲戰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但李存勖並沒有因此放棄作戰計劃,他依舊按照原來的打算,先率領大軍趕到趙州,與趙王王鎔、北平王王處直,以及新任命的盧龍節度使周德威會面,在一番商議之後,最終決定共同出兵南下攻打邢州。

與此同時,昭義節度使李嗣昭率領璐州的駐軍趕來匯合。

就兵力而言,這一次動用的兵力還是很多的,除了晉軍自身的五萬大軍外,王鎔和王處直分別提供了兩萬人和一萬人,使得晉軍總兵力達到八萬之衆。

手中掌握着這麼多的兵力,李存勖自然信心滿滿,覺得自己這次一定能擊敗樑軍,奪取邢州,甚至奪取河北的其他地盤。

可惜他還是高估了自己的力量,或者說,他低估了楊師厚的能力。

五月初,當李存勖率軍抵達邢州時,楊師厚同樣率部從魏州趕到邢州救援,兩軍隔着漳河對峙。

雖然晉軍這幾年接連取勝,士氣極爲高昂,再加上騎兵方面的優勢,使得晉軍看上去要比樑軍強大得多;但楊師厚在樑國之中也是戰神一般的人物。

即便是僅僅依靠楊師厚個人的威望,就足以讓樑軍士氣同樣高昂,與晉軍一比也絲毫不遜色。

再加上楊師厚個人的統兵能力,以及他的軍中原本就集中了樑國最爲精銳的將士,所以樑軍的實力實際上並不比晉軍差。

兩國軍隊沿着漳河對峙許久,雖然晉軍多次試圖渡河強攻,但每一次都被樑軍輕易擊退;接着,晉軍又試圖從其他地方繞道,結果反而中了楊師厚的埋伏,損失不小。

五月底,晉軍的一個裨將因爲犯錯受到上司懲罰而感到不滿,於是率部投降樑國一方。

雖然這件事並沒有對晉軍造成什麼大的影響,不過李存勖還是意識到,現在攻打樑國的時機尚未成熟。

Wωω✿ тt kǎn✿ Сo

“楊師厚,只要此人一日不死,我軍就一日難以南下啊。”李存勖心中暗歎。

一位名將就擋住了一個國家,歷史上不乏有現在這種情況,比如當年秦國滅亡趙國之前,對於趙國名將李牧,即便是王翦等名將也難以奈何他。

再比如當初北齊名將斛律光,同樣是威震敵國,讓北周諸多將領心懷恐懼。

不過不管是李牧還是斛律光,最終都死在讒言之下;但對於楊師厚呢?這一招顯然不起作用。

如今楊師厚與樑國朝廷之間的關係甚至不需要挑撥,兩家的關係就有些緊張。

不過楊師厚與李牧斛律光等人不同的是,此人手握重兵,又掌握了魏博六州之地,完全是擁兵自重的一方獨.立勢力,這等勢力足以讓朱友貞忌憚,卻又不得不倚重,甚至加封他爲鄴王。

“或許只能等楊師厚死了之後,我軍南下才能更加順利吧。”

李存勖有些無奈,同樣是攻略樑國,但面臨的敵軍卻大大不同。

吳國每次北伐時面對的敵軍不僅數量相對不多,而且領兵大將也只是寇彥卿、牛存節這種次一等的名將,卻從來沒有和楊師厚交手過。

而晉軍南下的話,不僅將要面對樑國最爲精銳的將士,同時還要面對當世最爲優秀的將領,這難度自然大了許多。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讓晉國和樑國之間的仇恨那麼大呢?而且晉國消滅燕國之後,現在除了向南擴張,也沒有別的出路。

而樑國對晉國抱有的戒心顯然要比對吳國的強,所以將樑國的精銳全部集中在北方。

這樣一來,李存勖即便是知道楊師厚不好對付,但他也不得不南下與其交鋒。

……

六月初,李存勖見樑軍防備森嚴,無利可圖,只好率軍撤退。

消息傳來,樑國朝野上下頓時鬆了口氣。

開封城內,皇宮之中,擊退晉軍之後,朱友貞的底氣重新硬了起來。

“朕聽說金陵那邊和談的進展極爲不順利,吳國人開出的條件完全就是將我國視作任人魚肉的階下囚一般。他所依仗的,無非就是晉軍南下給我國造成的壓力,如今晉軍已經退去,他還有什麼手段可用?以朕看,不如暫時停止和談。”

敬翔等人面露憂慮之色,連忙站出來道:“陛下難道忘了當初徐州兵敗的消息傳來時的困窘嗎?如今若是停止和談,這固然很容易,但若是哪天晉軍再次南下呢?”

“哼,難道就任由吳國人漫天要價嗎?他們若是想得到更多,就讓他們出兵來攻吧。”朱友貞冷聲道。

其實他也不是完全看不到將來局勢,只不過他心中更看重眼下,對於長遠的局勢並不怎麼在意。

所以當初即便許多人都說徐州之戰不能打,但他還是堅持要打;這一次晉軍剛剛退去,他便好了傷疤忘了疼,想要暫時停止與吳國的和談,甚至想要再次與吳國開戰,以報徐州兵敗之仇。

這看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不過實際上,真正能夠目光長遠,看得清未來局勢的人又有幾個呢?大部分人都不過是庸人而已。

比如殺李牧、殺斛律光等人的昏君,明明敵軍已經大兵壓境了,他們卻還是要做出自毀長城的事情,這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議,讓人難以相信,但實際上他們的目光就是這麼短淺。

朱友貞雖然算得上勤政,但總體上來說,他還是有些昏聵的。

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
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一百八十一章 各地反應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十九章 再一次相遇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十八章 成功招攬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五百六十二章處置宋齊丘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六百零三章張文禮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換防第五百五十四章朱友珪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七百零六章開疆拓地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四百二十八章擇婿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二百五十一章 隱憂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三百一十五章 樑軍出動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事再起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五百四十七章轟擊第一百四十一章 常州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六百零五章朝議第二百九十三章 榴彈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三百三十二章 接位與篡位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三百四十九章對王審知的態度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令謀第六百九十八章三請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二百七十五章軍議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大恨第三百一十一章 興兵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一十三章風起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