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

見已經攻破了對方防線,楊渥沒有半點遲疑便下令全軍總攻。

除了留下必要的預備軍外,其他所有軍隊全部投入戰場。

要知道此時吳軍在戰場上已經集結了近五萬人的兵力,此時全力進攻之下,到處都是吶喊着衝鋒的吳軍士卒,如同潮水一般向河岸邊涌去。

原本就已經招架不住的晉軍這下徹底崩潰了。

士兵們一個個肝膽俱裂,狼奔豕突,四散而逃。

然而此時前方有大河阻攔,後方又有吳軍大舉壓制,就算逃命也無處可逃。

那些原本就在岸邊的士兵,此時更是手忙腳亂的想要擠上船,而後面的人卻蜂蛹着向河岸邊擠,結果最前方的人在後麪人的推搡下被擠入河中淹死。

但即便如此,他們也依舊在瘋狂向河岸邊涌去,以至於不少人直接被自己人擠倒後踩踏而死。

晉王李存勖此時也明白大軍已經徹底崩潰了,若是再不逃命就真的逃不走了。

然而他之前立下的誓言還在,周圍衆人都在目光灼灼的望着他,等他拿定主意。

可他面色蒼白,心如死灰,卻怎麼也說不出立即逃命的話來。

這時,石敬瑭帶着騎兵反擊,迅速被擊潰後,在身邊幾十個侍衛的護佑下匆匆趕來道:“大軍已經徹底完蛋了,大王此時還不撤,更待何時?”

李存勖看了他一眼,道:“大軍完了,孤要留在這裡與大家共存亡!”

這話顯然不是真心話,李存勖在骨子裡並非是一個能與麾下將士們同生共死的人。

他之所以經常親自上陣殺敵,不是因爲戰局需要他如此,而是因爲他的性格本來就喜歡冒險。

但如今局勢已經不可挽回,他除非是傻了纔會繼續留下來,之所以這麼說,不過是面子上過不去罷了。

石敬瑭和趙在禮一聽他的話頓時就明白過來,二人對視一眼,一同開口道:“大王曾立誓要留到最後,自然不能違背誓言。但末將等卻不能坐視大王陷入危險之中。請恕末將等人無禮了!”

說完,二人一揮手,便令麾下侍衛上前,架着李存勖便往河岸邊跑。

“放開孤,孤要留下來與敵軍決一死戰!”

李存勖大聲說着,然而石敬瑭等人卻根本不理會,他的侍衛雖然對石敬瑭等人的舉動感到震驚,但也知道他們是爲了晉王好,所以沒有制止。

此時道路上到處都是四散逃命的潰兵,根本走不動。

石敬瑭與劉知遠二人拔劍在手,當先開道,凡是遇到擋道的人,不管是誰都直接殺之。

那些普通士卒此時也發現了李存勖的所在,一個個大聲喊:“大王,難道您要拋下我等嗎?”

李存勖有苦難言,此時大軍崩潰,即便留下來也不過是送死而已。

所以面對將士們的話,他只能裝作沒有聽見一般。

最終,在侍衛們的拼死護衛下,李存勖一行人狼狽不堪的逃到了河邊,並順利搶到一艘小船。

然而這艘船實在太小了,勉強只能裝得下李存勖和石敬瑭等幾個親信的將領,至於他們的侍衛卻大部分未能登船。

等到開船的時候,他們又遇到了新的麻煩,大批士卒攀附在船舷上想要登船,結果將船隻搞得搖晃不定,險些就翻船了。

關鍵時刻,石敬瑭等人以手中長劍亂砍,攀附在船舷上的大批士卒被砍斷手腕,頓時倒在河岸邊發出慘叫聲。

然而沒過多久他們就徹底沒了氣息,因爲他們已經被從後面擁擠上來的人給踩踏而死了。

終於,在周圍士卒們一片絕望的目光中,小船離開河岸,向對面緩緩劃去。

……

吳軍陣前,望着混亂的敵軍大營,楊渥等人久久不語。

這一戰的最終勝利,不僅意味着晉軍南下解圍楊劉和鄆州的行動徹底失敗,更意味着這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大戰最終以吳國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當年柏鄉之戰,樑軍數萬精銳一戰而沒,自那以後便一蹶不振,晉樑爭霸的戰略態勢也轉向晉國一方。

之後的幾年裡,晉軍東征西討,連戰連勝,終於一統河北,成爲天下最強的兩大勢力之一。

而這一次決戰,雖說目前還不知道晉軍的損失到底有多少,不過從目前的情形來看,晉軍精銳最後能活着逃回河北的必定不多。

此外,楊劉南城和鄆州城中被吳軍包圍的數萬晉軍,在失去了援軍以後,他們的命運也將就此定下,覆滅只是遲早的事情。

而失去了這麼多的精銳之後,晉軍註定元氣大傷,今後在與吳國的征戰中將不得不採取守勢。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一戰對雙方將士的心態將會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

柏鄉之戰後的晉軍,藉着大勝之威,徹底建立了對樑軍的心理優勢,所以在那之後,不管是在哪處戰場上,晉軍都能遊刃有餘的對樑軍進行打擊。

而樑軍一方則束手束腳,甚至出現過統領着十多萬軍隊的朱溫被李存審用一個假消息就嚇得連夜潰逃的事情,足見樑軍對晉軍有多麼發怵。

如今這一次大戰後,吳軍肯定也能建立對晉軍的心理優勢,他們以後在對敵時將會有更高的士氣,爆發出更強的實力,而晉軍一方則剛好相反。

吳國原本在人口、經濟、資源等各個方面都比晉國稍佔優勢,如今在軍事上又取得了巨大勝利,再加上吳國在內政治理方面也遠超晉國,雙方的實力必然會越來越大。

可以說只要楊渥以後不犯太大的錯誤,吳國擊敗乃至消滅晉國都將是遲早的事情。

當然,楊渥也知道,目前要說消滅晉國還爲時尚早,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晉國如今還有着相當強的實力。

要知道當年官渡之戰後,袁紹沒過多久就病死了,他的幾個兒子因爲相互爭權而發生內訌,然而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以曹操的雄才大略,也依舊用了七年時間才徹底消滅袁紹的殘部。

如今晉國實力不在昔日的袁紹之下,且李存勖尚在,晉國也不可能發生分裂,再加上李存勖的能力遠比袁紹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們要強,所以吳國若是想要消滅晉國,即便一直順順利利,只怕也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做到。

……

靜靜的觀看了很久以後,此時戰場上已經進入尾聲。

河面上的船隻還在拼命的擺渡,然而此時吳國水軍的封鎖也越來越嚴,尤其是在晉王李存勖已經安然渡過黃河後,晉軍水軍的抵擋也不再那麼強烈。

最終河面上完全被吳軍封鎖,通往河北的最後生路就此斷絕。

等到那些晉軍將士發現已經無路可逃時,一部分血勇之士選擇了負隅頑抗,然而在沒有高級將領統一指揮的情況下,這些人很快就被吳軍給輕鬆消滅了。

除了返身與吳軍大戰到底的外,更多的晉軍則選擇向吳軍投降。

畢竟吳軍的名聲還算不錯的,據說被吳軍抓住的俘虜都不會被處死,最多就是扔到南方去修路,或者乾脆就流放到海外去,這總比死亡要好得多。

等到整個戰場徹底平靜下來時,天色已經快要黑了,這場只持續了三天的大戰也最終落下帷幕。

“恭喜大王,今日我軍大勝晉軍,大王的威名必將震動天下!”李德誠等將領這時候一臉欣喜的走過來道喜。

周鄴則笑道:“李將軍此言差矣,大王的威名早就震動天下了,何必等到今日之後?以在下之見,大王今日一戰全功,必將名垂青史纔是!”

“不錯,不錯。”衆將一個個都臉帶笑意,滿臉興奮的說着。

楊渥這時候也難得的開起了玩笑道:“孤當然要名垂青史了,不過若是你們再這麼吹捧下去,孤擔心你們將來會被人當做只知道逢迎媚上的佞臣!”

衆將哈哈大笑,道:“末將等可不是逢迎大王,而是事實就是如此嘛。”

和衆將閒談了幾句後,楊渥突然收斂笑容,鄭重向衆將行了一禮,道:“今日我軍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勝,絕非孤一人之功,此乃諸位將軍和三軍將士們共同的功勞,孤在此謝過了!”

衆將慌忙回禮,口中連說“不敢”。

這時,負責統計戰果的李簡返回來,滿臉興奮的向楊渥等人道:“大王,今日一戰堪稱全勝,我軍共俘虜了一萬六千餘人,另外在戰場上擊殺了敵軍六千餘人,而我軍自身的傷亡還不到一千人,這可是難得的大捷啊!”

楊渥眼神一亮,在腦中稍微計算了一下,開口道:“前天晚上的激戰中晉軍一共大約損失了近萬人,再加上今日大戰被俘虜和斬殺的人數,那敵軍最終逃回去的豈不是隻有六七千人?”

“正是如此。”

“好,果然是難得一見的大捷啊!傳令,立即派人將捷報送回洛陽,讓朝野上下都要分享勝利的喜悅!”楊渥大喜道。

此時的吳國都城已經基本遷移到洛陽來了,朝中百官如今也都在洛陽處理公務,只不過身爲君主的楊渥這大半年卻一次都沒回過洛陽。

“是,末將這就去派人。”李簡連忙應道。

這時,一旁的楊琰感慨道:“可惜沒能抓住晉王,否則今日就真的一戰盡全功了,不僅是河南之地,就連河北也能迅速平定。”

楊渥笑道:“不要太貪心,能夠以極小的代價取得如此大勝,這已經很難得了。若是再貪心,那是會被天譴的。”

楊琰嚇了一跳,連忙說道:“孩兒也只是瞎說而已,當不得真,當不得真。”

衆將被他的話逗得大樂,場中的氣氛顯得極爲輕鬆。

之後,大軍重新安頓下來,埋鍋造飯。

等到夜晚時,更具體的戰報統計出來,相比於俘虜和斬殺的敵軍人數,這一次的戰場繳獲更加令楊渥感到興奮。

晉軍爲了儘可能快的渡河,幾乎丟棄了全部的糧草輜重和軍械物資,光是河岸邊晉軍爲了方便登船而脫下來的鎧甲就堆積如山,如今基本都被吳軍給繳獲了;此外繳獲的糧草和兵器、箭矢等物資,更是不計其數。

這麼大的繳獲,即便是對吳國來說也是極大的一筆財富,可以爲朝廷節省下一大筆的錢糧。

當然,這些繳獲固然讓人欣喜,但對於吳國這種大國來說,卻並沒有太大意義;真正讓楊渥等人欣喜若狂的是,這一次的大戰吳軍最終共繳獲了九千多匹軍馬,而且還是最爲優秀的戰馬!

其中或許有少部分戰馬受了傷,不能繼續征戰,但即便如此,可以用來衝鋒陷陣的戰馬也會超過八千匹!

騎兵的威力自不用多說,晉國在各方面都不如吳國的情況下,之所以還敢主動進攻,無非就是仗着騎兵衆多。

而對楊渥來說,崛起於南方的吳國向來都缺馬,這種情況即便是在耽羅島的養馬場建立起來後也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至今吳軍都因爲戰馬的缺乏而無法建立大規模的騎兵,只能勉強維持一萬人左右的騎兵數量。

如今一次性就繳獲了這麼多的戰馬,這意味着吳國的騎兵幾乎能擴充一倍,對將來的戰事而言,可以說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此番李存勖南下冒險,不僅折損了大量精銳將士,更是充當了一次“運輸大隊長”,給吳國帶來了大量優質的戰馬,若是他在得知這個消息後,不知道他會有多麼的悔恨。

事實上,之前當晉軍快要潰敗的時候,李存勖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在被石敬瑭等人保護着逃往河岸邊時,他就下過命令,要求騎兵將士們立即將座下戰馬殺掉,以避免落入吳軍手中。

可惜那時候大軍一片混亂,李存勖的命令根本無法傳遞下去;便是成功傳遞下去,那些將士們都顧着去逃命了,只怕也沒多少時間去執行。

最終這些戰馬全都便宜了吳國。

楊渥當即下令,要求柴克宏必須儘可能的保護好這些戰馬,尤其是那些受傷的戰馬,必須照顧好,不能輕易放棄。

第五百章盧枇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四章 朱廣德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七章 我服了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三百二十四章北上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十三章 溫馨
第五百章盧枇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四百六十八章王建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五百六十九章洛陽兵變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四章 朱廣德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六十六章 出兵(上)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六百八十六章反擊第三百五十八章風暴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七章 我服了第五百八十一祭祀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一百二十章 火藥第三百三十五章鍾延規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三百二十四章北上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七百一十四章末日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七百一十一章炮擊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一百三十五章 壽州(中)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一百九十八章 聚會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五百五十六章議和?第六百九十五章班師回洛陽第七百零二章蜀國亡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四百五十五章墮落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六百七十一章募兵第四百七十二章提醒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三百五十六章投降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四百零二章議和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三百零四章 郭崇韜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四百七十一章功虧一簣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第十三章 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