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海堤

宿州古稱符離,因爲位置顯要的緣故,一直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淮南爲了奪取這裡,曾經多次興兵北上,尤其是三年以前的那一次,楊行密親自率領六萬大軍北伐,結果在宿州城下苦戰一月,最終因爲糧草不繼而被迫退兵。

此時,在宿州之南六十多裡地的蘄縣,楊渥將北伐大軍的指揮部設在了這裡。

正如淮南在面對樑軍南征時選擇了堅壁清野一般,這一次淮南軍北伐,樑軍同樣選擇了以堅壁清野的辦法對付淮南軍。

所以當楊渥率領大軍抵達蘄縣時,城中百姓基本上已經跑光了,糧食輜重也大批藏了起來。

對此楊渥並不在意,他與朱全忠不同的是,淮南軍掌握了水軍的優勢,所以後勤方面十分暢通,不必擔心被樑軍截斷。

唯一讓他頭痛的是,全部輜重都要從後方運輸的話,廣陵儲備的糧食到底能夠堅持多久。

“糧草輜重方面暫時還不需要擔心,屬下不久前剛剛收到了駱知祥的來信,他說今年收成極好,各地大獲豐收,尤其是占城稻的逐漸推廣,使得糧食收成比往年多了許多。所以今年的秋稅應該能按時完成。”高勖笑着說道。

推廣占城稻,這是他親自在抓的一件事,如今占城稻收益明顯,這不僅是他的一件大功勞,更重要的是,因爲占城稻的推廣,將會爲此而養活更多的百姓,這纔是他最爲看重的。

“殿下,這占城稻經過這幾年的逐漸試種,基本上可以肯定它的確能夠適應各種環境,尤其是耐乾旱,生長期短的特點,對於增加糧食產量實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屬下建議從明年起逐漸將佔城稻推廣到整個淮南各地!”

楊渥點點頭,如今看來推廣占城稻的時機的確是成熟了,不僅驗證了它的適應性和優越性,讓淮南上下官員都心服口服,而且如今占城稻的種子也足夠向各地推廣了。

“等這一仗打完,回到廣陵後,高先生寫一個奏章上來,孤讓大家討論一番,若是大家都覺得沒問題,那麼就開始推廣吧!”楊渥同樣帶着喜色說道。

接着,他又繼續問道:“如今廣陵那邊有什麼新的消息沒有?我父親的身體如何?”

楊行密雖然重新出來執掌淮南了,不過大部分事情,只要不是急需處理的,都會轉送到軍前來由楊渥處理,他只負責處理那些緊急事物,這也是考慮到他的身體需要休養才這樣安排的。

“殿下放心,大王身體好得很!而且……”說到這,高勖臉色有些古怪的道:“而且殿下或許要不了多久又要多一個弟弟或者妹妹了!”

楊渥有些哭笑不得,這算什麼?感情讓楊行密退下來後就整天造人去了。

不過只要老爺子喜歡,楊渥自然沒什麼意見。

“至於廣陵的大小事務嘛,倒是有一件需要殿下親自過問!”高勖接着道。

由於軍務繁忙,所以發到軍前的政務楊渥一般也是讓高勖總攬。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將來楊渥開國的話,有資格擔任宰相或者首輔大臣的職務的,目前還只有高勖比較適合。

一來高勖資格足夠老,乃是和袁襲、戴友規一同投靠楊行密的;二來,高勖本來就擔任過很長時間的掌書記,淮南的大小事務他都處理過,而且最近又負責統兵司的事務,對軍務有一定了解;三來最近推廣占城稻的事務已經爲他攢足了功勞,讓他擔任首輔之職務是目前最合適的。

除了他以外,其他的文官裡面,周隱脾氣太直,殷文圭能力似乎有些不足,嚴可求資歷功勞都不夠,駱知祥和陳彥謙等人就更不行。

這樣一來,除非楊渥準備讓武將擔任首輔大臣,否則就只能讓高勖來。因此,這段時間楊渥逐步讓他接觸更多的政務,以爲日後做準備。

“殿下,事情是這樣的,前段時間海陵傳來消息,說是當地海堤年久失修,多處潰決,使得海潮倒灌、滷水充斥,不僅淹沒了大量良田,而且毀壞了當地的鹽竈,所以當地官員上書請求重修捍海堰。”楊渥一聽當即引起了重視。

淮南如今的稅賦改成徵收實物以後,現錢的來源就主要依靠鹽、和茶這兩項專賣。

而茶專賣且不說,光是鹽專賣,每年給淮南帶來的收入就達到一百多萬貫,佔到淮南每年收入的五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這每年一百多萬貫的收入還不是鹽利收入的最高峰,唐末天下大亂之前,淮南鹽利收入每年可以達到三百萬貫。

如今雖然因爲天下戰亂,人口大量損失的緣故,導致食鹽收入減少了許多,不過按照楊渥的估計,江淮鹽場的收入應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首先一個就是曬鹽法,如今的淮南使用的還是古老的煮鹽法,也就是將滷水放在鍋內用火熬煮成鹽,這種辦法不僅產量少,而且成本極高,特別是消耗木柴量大,煮成一石鹽就要消耗木柴約四百斤左右。

再加上高昂的運輸成本,以及爲了保證各方利益而不斷加價,所以這個時代鹽價高不是沒有原因的,帶來的問題就是很多百姓吃不起鹽,以及私鹽氾濫。

所以楊渥估計,若是能將煮鹽改成海水曬鹽,肯定能大幅度提高產量,降低成本,從而減輕百姓負擔,增加鹽利收入。

第二點就是重修海堤,江淮鹽場瀕臨黃海之濱,如今的海堤還是一百多年前由淮南西道黜陟使李承負責修建的,因爲年久失修的緣故,經常出現海水倒灌的現象。

若是能重新修築堤壩,解決海水倒灌的現象,不僅能大大造福當地百姓,還能減少鹽場的損失。

所以這兩點其實是楊渥很早就想去做的,只是一來各項事物繁忙,暫時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二來淮南之前因爲戰事頻繁,財政年年吃緊,根本沒有多餘的財物來重新修築堤壩。

更重要的是,整治鹽政,肯定會觸及到很多人的利益,在沒有足夠的把握之前楊渥不想輕易去動。

但隨着錢鏐被消滅,淮南正式獲得一個穩固後方,財政上也有了一定的盈餘,尤其是這次大勝,讓他威望大增,有了足夠的信心去觸及鹽政這種事務了。

當然,革新鹽政不可能這麼草率的進行,怎麼說也要等他回到廣陵後再找時機動手。

至於現在,還是先把重新修築海堤的事情處理好。

所以聽了高勖的話後,楊渥當即詢問道:“上書之人是誰?他的奏章呢?拿來給孤看看!”

高勖連忙道:“上奏章的是海安縣縣令楊信,也就是殿下您的那位族兄。他的奏章就在這裡,殿下請過目!”

“是他?”楊渥頓時更加來興趣了。

如今隨着他漸漸掌握淮南大權,而楊行密卻一天天老去,他的幾個弟弟都還年幼,短期內都指望不上,所以到時候楊家本家的勢力就顯得太單薄了。

若是此人真能關注實務,真心實意的做事情,再加上能力不壞的話,楊渥倒是可以迅速將他提拔起來,以作爲楊家的助力。

楊渥當即將奏章接過來仔細看了起來。

奏章中,楊信簡明扼要的介紹了這次海水倒灌的情況,然後詳細說明了修築新的海堤的必要性;最後他又大致估計了修築海堤需要的花費和時間。

總的來說,奏章的內容比較詳實,調理也很清晰,唯一的問題就是他似乎把修築海堤的難度看得太簡單了,提出來的花費和時間按照楊渥的估計應該遠遠不夠。

不過這些細節問題卻不是現在要追究的,最重要的是,楊渥從這份奏章裡面看到了一個想做事,而且有一定能力的年輕官員,這樣的人才是楊渥最需要的。

再加上,經過楊渥的觀察,他發現楊信的人品同樣很不錯,並非一朝得志便猖狂的小人,所以楊渥對於培養此人的興趣就更加濃厚了,他打算將修築海堤的重任就交給此人來辦。

只是,整個海堤按照楊渥的估計至少會有近六百里長,而且還要經過揚州、楚州、海州三州之地,這麼大的工程如果就靠楊信這個剛剛科舉出來才一年時間的年輕人,未免又有些不放心。

所以楊渥向高勗問道:“高先生,修築海堤的事情,孤認爲很有必要去做。孤有意將此事交給楊信來辦,不過又擔心他年輕辦不好此事,想找個人來協助他,不知高先生可有什麼好人選沒有?”

高勗想了想後答道:“若是要找一人來協助辦理此事,屬下覺得有一人正好合適,只是此人目前並無官身!”

“哦,不知是何人?”

“此人名叫黃訥,蘇州人,乃是漣水巡撫劉威之幕僚,沉穩幹練,精通庶務,據說劉巡撫的很多事物都是他在幫忙打理,若是殿下以此人來協助楊縣令的話,一定不會出什麼亂子!”

“黃訥?”楊渥點點頭,當即命人去楚州徵辟此人。

感謝書友“何似先生”的打賞,特此加更一章。

上月提到,每月保底七十章,月票一百加一更,打賞一萬粉絲值同樣加一更。

所以目前來看,本月應該加三更(打賞兩更,月票加上上個月的已經超過一百,同樣是一更);另外,六月一號早上的那一章應該算上個月的,所以不算那一章的話,本月應該更新七十三章,目前本月實際更新了三十三章。從今天開始作者君又要苦逼的開始努力碼字了。

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十章 王茂章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七百章伐蜀(上)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十章 王茂章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七章 我服了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十三章 溫馨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
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四百四十六章黎求第四百二十九章高勖病倒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一百一十九章 定計第三百三十一章薨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十章 王茂章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三百一十六章兵敗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一百四十九章 直接進攻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第十一章 背誦軍紀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七百章伐蜀(上)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九十一章 夜戰(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德清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五百九十六章六年變化(上)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渡河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四百六十五章意外的決戰第三十八章 行刺(下)第十章 王茂章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七章 我服了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三百一十二章 王審知第六百八十四章擊潰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二百四十八章 回廣陵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擊第十三章 溫馨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三百五十二章洪州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三百八十二章勸進(下)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五百七十二章流言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六十章 武勇都之亂(一)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四百二十章伏擊第二百六十四章 鬧事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五百二十二章朱溫的羞憤第二百九十七章漏洞第六十七章 出兵(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