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

對於徐知誥說的事情,嚴可求當然不知道其中原因,事實上他的看法和大家其實是差不多的,也是覺得楊渥將徐溫當成自己人,這纔會推薦徐溫爲蘇州刺史。他記得那時候在公議以何人爲蘇州刺史時,很多人都提出讓周本出任,楊行密那時候也是這個意思,後來還是楊渥親自上的條陳才讓楊行密改的決定。

所以嚴可求無論如何都不相信楊渥會對徐溫有敵意,不過他畢竟是個智者,在想不出個所以然後,他便對徐知誥說,讓他回去轉告徐溫,如今的楊渥根基深厚,軍中將領都支持他,加上還有吳王楊行密在後面支持着,想要與他對抗是非常危險的。所以不管楊渥是不是對他有敵意,他都要繼續保持低調行事。

另外,嚴可求又透露,說楊渥最近正在想辦法削弱地方刺史的權利,實行軍政分離,以後武將領兵專職打仗,治理地方的事情則交給文官來做。嚴可求說,楊渥對這件事情很重視,下的決心很大,而且已經得到了楊行密和一部分軍中大將的認可,若是徐溫能幫助楊渥把這件事給辦成了,那麼不管楊渥對他是不是有所誤會,以他的功績楊渥都不能虧待他。

得到這個消息,徐知誥總算有了些底,他見嚴可求也到了去節度使府當差的時候了,於是趕緊告辭。一出了嚴府,便立即派人回蘇州將這個消息報告徐溫,自己則留在廣陵打探消息。

******

楊渥還不知道昨天晚上他的一個表情就鬧出這麼多事,而且還導致他原本對軍政分離作出的計劃出現巨大變化,最終不得不提前實行。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回到節度使府睡了一覺後,第二天,他去送了王茂章和朱思勍二人出征,回來後,又抽時間見了見那位錢鏐的兒子,即將成爲他妹夫的錢傳璙。

不過這一見之後,楊渥不由覺得這個錢傳璙的確很不錯,不僅人長得帥氣,符合這個時代對男子的審美標準,而且文質彬彬,有一種特別的氣質;更重要的是,這個錢傳璙不但熟讀經史典籍,能詩善詞,而且還弓馬嫺熟,據說在武勇都之亂時還親自帶兵上陣,打過幾場勝仗,可以說是文武雙全。怪不得楊行密在見到他後便決定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而楊渥在與他閒聊時也發現,錢傳璙性格沉穩有大氣,即便是在廣陵做質子也能安之若素,說話時始終不卑不亢,讓楊渥不由得心生好感,感嘆錢鏐別的本事還不好說,但這教導子孫的本事卻是名不虛傳的。

他得歷史上錢鏐臨終時曾立有家訓,給子孫留下“心存忠孝,愛兵恤民,勤儉爲本,忠厚傳家”等十條遺囑,這些家訓和遺囑世代相傳,激勵着錢氏後人,使得他的後代中名人輩出,光是在後世非常著名的就有錢鍾書、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等人。

僅憑這一點,楊渥覺得錢鏐此人比起這個時代其他藩鎮之主就要強多了。

他記得,如今天下藩鎮中較有實力的還有十多個,不過其中絕大多數都在傳到第二代的時候出了問題,比如如今江西的鐘傳,湖南的馬殷,都是在二人去世後不久便被淮南趁機滅掉;而如今聲勢浩大的樑王朱全忠、蜀王王建,也同樣是在第二代時就滅亡了;甚至若是沒有楊渥的穿越的話,楊行密打下的基業最終也會在他兒子們手中被敗掉。

與錢傳璙一番交談後,楊渥也在心中認可了這個妹夫,交談時對他的態度也不由熱情了許多。可惜楊渥也知道這次兩家聯姻只是暫時的,等到將來任意一方做好了準備後雙方都有可能撕破臉再次開戰。甚至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將來這個首先撕破臉的人很有可能就是楊渥他自己。

與錢傳璙一番閒談後,楊渥又和與他一同來廣陵的顧全武交談了一會兒,這才起身告辭離去。

在回到節度使府後,楊渥立即召來範遇,讓他派遣更多的細作前往杭州、越州等地,甚至連相對不怎麼重要的台州、明州他也要求派遣更多的人去打探消息,把範遇搞得還以爲錢鏐那邊出了什麼大亂子。

打發了範遇後,楊渥回到自己的院子繼續準備軍隊整編和軍政分離的問題。如今的他看似地位穩固,但他卻知道這兩件事牽扯到的利益關係實在太大,不要說是他,即便是他父親楊行密都不能保證在實行這兩個政策的過程中會不會出亂子,所以在此之前他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

與此同時,楊渥在聚會上的表態也迅速傳了出去,那些將領們在聽說後都暫時放下心來;而陶雅、李承嗣、王綰等那天晚上被楊渥留下來的九人的背後大佬們在得知楊渥準備建立新軍培養將領後,也紛紛表示支持,不僅同意他們的兒子加入這支新軍擔任隊長,還表示想要推薦更多的人進來當隊長。

這些老傢伙們的眼光可比陶敬昭他們長遠多了,不僅立即感覺到了楊渥在向他們示好的目的,而且他們作爲軍中老將,也知道淮南目前看上去名將輩出,但老一輩已經漸漸老去,新一輩將領還沒成長起來卻也是事實。

作爲淮南這份基業的共同創立者,這些老將們深知創業的艱難,在這個天下大亂的時代,他們可不希望淮南將來會因爲將領的斷代而陷入困境。

所以在得知楊渥打算建立新軍培養新的將領時,這些老將們表現得非常積極,這一點卻是大大超出了楊渥的預料。

不過楊渥卻拒絕了增加培養人數的要求,他覺得這畢竟是第一次,什麼經驗都沒有,僅僅是作爲一種嘗試;而且,這一批雖然只會選出二十個隊長,但這二十人中的每一個他都會精挑細選,若是將來能從中培養出十個表現優秀的將領他就心滿意足了。

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四章 朱廣德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二章 人選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六章 家宴(下)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二章 人選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二十四章北上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二十章 詢問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
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三百六十四章議和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三百三十七章彈劾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二百二十九章 應對(續)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四章 朱廣德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四百五十九章夜襲第五十四章 婚事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四百一十一章提高待遇第六百八十章激戰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二章 人選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水戰第六章 家宴(下)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五百九十七章六年變化(中)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六百七十四章晉國的困擾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計劃第三百八十九章晉王李存勖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二百四十九章 父與子第五百二十六章推斷第二百四十一章 追擊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六百八十五章援軍到來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二百七十六章 投降條件第三百二十八章大戰連起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六百二十八章以死相諫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一百五十章 臨陣脫逃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五百四十五章初戰第五百一十九章攻打衛城第八十三章 蘇州之圍(十六)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五百三十二章樑軍的反常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二章 人選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二十四章北上第六百九十六章李氏當亡,楊氏當興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二百一十章 軍隊整編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五百八十六章商議軍務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五百一十六章憤怒第二十章 詢問第六百六十四章陣前相會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