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攻破

朱瑾和郭崇韜二人,一個身爲參軍使,一個更是官居樞密副使,都是精通軍務之人,所以楊渥每次出征的時候都會將他們兩個帶在身邊參謀軍事。

而具體來看,郭崇韜更加擅長謀劃大局,從整體軍事策略上給楊渥提供有用的建議。

而朱瑾則不同,當年朱溫剛剛崛起的時候,朱瑾作爲泰寧軍節度使,曾經率部與朱溫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慘烈大戰;幾乎每一次大戰,朱瑾都會親自領兵,實戰經驗無比豐富。

所以朱瑾在具體的戰術方面更加擅長。

此時聽了朱瑾的的判斷後,楊渥欣然笑道:“希望能如你所言吧!其實孤倒是不指望能在一天之內就將衛城給攻下來,只要三天之內能完成這個任務孤就安心了!”

倒不是他沒有信心,而是攻城的難度本來就很大,尤其是在守軍一方士氣尚高的時候,要迅速攻取城池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即便吳軍的實力再強,沒有足夠的時間也別想取得突破。

然而,楊渥這一次卻是料錯了,或者說,在實戰經驗方面,他的確是比不上朱瑾。

吳軍的第一輪攻城持續了近半個時辰;這期間,雖然將士們奮勇向前,許多低層軍官更是身先士卒帶頭衝擊城頭,甚至一度攻上了城牆,但最終未能在城牆上站穩腳跟,就被敵軍的反擊趕了下來。

半個時辰後,楊渥下令將第二線的軍隊派遣上去,同時鳴金讓第一批攻城的軍隊開始撤下來;又讓第三批軍隊前出,做好攻城的準備。

而在這期間,卻是發生了一件事情將楊渥等人嚇了一大跳。

原來楊渥今天穿的這身華麗鎧甲實在是太過惹眼了,加上楊渥本人的王旗高高豎起,這很快就引起了衛城裡面坐鎮指揮的荊南軍大將倪可福的注意。

“王慶陽,你的眼神向來是最好的,你趕緊過來看看,遠處那個地方那個身穿一身華麗鎧甲的那人,你覺得有沒有可能就是吳王楊渥?”

“什麼?在哪裡?”王慶陽不敢怠慢,在倪可福的指點下眯着眼睛望去。

楊渥所處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即便是目力最好的王慶陽也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身影。

“將軍,距離太遠了,末將不敢確定。不過那人身上穿的鎧甲的確非同尋常,末將覺得,那人即便不是吳王本人,那也一定是吳國軍中的大將!”王慶陽鄭重說道。

倪可福大喜,不過隨即又猶豫起來。

若是那人真是吳王楊渥,那麼自己豈不是說有機會將其殺死?

不過若是真的將吳王給殺死了,那自己這次立下的功勞可就大了,甚至於連朱溫得知之後都有可能重賞,到時候就算不給自己一個節度使做,但至少一州刺史應該沒有問題。

畢竟吳王楊渥對於吳國的重要性乃是衆所周知的,若是吳王死去,吳國就算不立即陷入內亂之中,只怕也會國力大衰,在未來就不能威脅到樑國,整個天下的局勢都有可能發生改變。

不過隨即他又發現,自己剛纔想得太美了。

楊渥所處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在這麼遠的距離上,即便是用蘇州炮發射較輕的石彈也難以發射那麼遠;更何況,即便是能發射那麼遠,只怕也難以命中。

當然,有這麼好的機會倪可福自然不會放過。

他趁着吳軍退下去的時候,連忙下令用蘇州炮對着楊渥等人迅速發射重量較輕的石彈,以儘量增加射程。

然而,在儘量減輕石塊的重量後,射程還是差了很多,發射的石彈在距離楊渥等人還有近百步時就無力的落在了地上,激起一陣塵土。

見了這個結果,倪可福頓時失望至極。

若是隻差個二三十來步的距離,那麼經過一番調整之後,或許還有機會發射到那麼遠的距離去。

不過如今差了上百步的距離,這麼大的差距就不是想辦法就能調整過來的。

所以倪可福很明智的放棄了繼續發射的想法,轉而調整目的,對準即將準備發動下一輪進攻的吳軍。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衆多的石彈之中,卻是有一塊較小的石塊,或許是藉助風力的緣故,射得比其他石彈更遠,竟然落在了距離楊渥僅僅三十步的地方,將兩個倒黴的羽林軍士兵砸傷。

雖然僅僅只有兩人受傷,但這還是引得楊渥的侍衛們一片大亂。

要知道那可是蘇州炮發射的石彈,被命中之後基本上都是當場慘死,誰見了之後不是心生畏懼?

所以程勳和周宗二人連忙上前來請求楊渥移駕別處,郭崇韜和朱瑾二人的臉色也是有些發白,顯然也被嚇了一跳。

當然,楊渥的臉色雖然沒有變,但實際上他心中的驚訝不在其他人之下。

不過他卻是拒絕了程勳等人的提議,堅持就在這裡指揮。

之所以如此,倒不是他非要逞英雄,而是他堅信敵軍的蘇州炮射程夠不到這裡,剛纔那一發只是一個特例罷了。

在這麼遠的距離上,想要將石彈投射過來本來就是極爲困難的事情,再想要射中楊渥,這可能性就更低了。

畢竟剛纔那石彈的飛行速度並不快,之前那兩個羽林軍的士兵之所以躲不開,那是因爲他們處於隊列之中,周圍都是別的將士,沒有多少躲避的空間;而楊渥這裡的空間就大多了,即便是有石彈向他射來,他也相信自己能從容躲開。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剛纔那兩個被石彈擊中的羽林軍士兵,除了受了點輕傷流了點血外,別的任何問題都沒有;這就說明,在飛行了這麼遠的距離後,石彈的威力已經很小了,遠遠比不上那些巨石的威力。

楊渥身穿着比那兩個士兵更加精良的鎧甲,自然更加沒問題。

有了這麼多的理由,他自然不會選擇移駕到後方去,那無疑會影響到自己的聲望,更是會影響到將士們的士氣。

果然,在見到楊渥並沒有後撤,而是面色不改的繼續高坐在馬背上,目光沉穩的看向前方戰局,那些將士們一個個都深感振奮。

“大王萬金之軀,連他都能這麼鎮定自若,無懼生死;我等普通將士,不過賤命一條,又怎能再去顧惜自己的性命?”衆人紛紛在心中想着,頓時士氣大振。

便是一旁的朱瑾、郭崇韜等人在見了楊渥這麼一副鎮定的態度後,也同樣心生敬佩,暗自爲自己剛纔的膽怯而感到慚愧。

在見到敵軍並沒有繼續發射石彈後,楊渥更加放心下來,笑着說道:“看來剛纔那枚石彈,不過是藉着風力罷了,諸位無需擔心!”

第一輪的進攻並沒有取得突破,楊渥很快就將希望放在第二輪的進攻上。

沒過多久,第二輪攻城的吳軍開始向前移動,準備接替第一批攻城的將士。

因爲這一批將士不用推着那些攻城器械的緣故,他們行進的速度比第一輪攻城的將士要快了許多,很快便抵達城牆腳下,將第一批的將士換了下來。

……

時間飛速流逝,一批批將士輪流發起進攻。

很快,時間就到了中午。

吳軍各部依次退到後面來吃午飯,在此期間,攻城將士卻並沒有退下來。

畢竟吳軍兵力衆多,即便是輪流退下來吃飯,也能保證有足夠的將士在與敵軍交戰。

而衛城中的守軍卻沒有這個便利,他們的兵力相對較少,在經歷了一上午的交戰後,本來就已經非常疲倦了,但面對吳軍的不斷進攻,他們卻根本沒有時間退下去休整,更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吃飯。

好在城中的守軍很快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們很快便出城準備將衛城裡面的守軍替換下去。

不過吳軍怎麼可能讓他們輕易得逞?

原本在後方準備下一輪進攻的將士們,很快就得到了出擊的命令,開始前去攔截敵軍援兵。

這一次因爲要深入到衛城的後方去,不僅要面臨着出城來的那些敵軍的攻擊,更是要面臨着主城城牆上面的敵軍的威脅。

不過這些吳軍將士們卻是絲毫沒有在意,一個個奮勇直前,對敵軍發起攔截。

很快,在這些將士們的奮勇攔截下,敵軍的企圖遭到破壞。

因爲擔心打開衛城的城門會被吳軍趁機攻入城中,所以那些從主城內出城來的守軍在不能擊退吳軍的攔截的情況下,自然就不能進入衛城之中,完成增援衛城守軍的任務。

……

吃過午飯不久,終於有好消息傳來,不過並不是楊渥這裡的好消息,而是北面的王茂章傳來的消息:王茂章部已經攻下了他們那裡的衛城,消滅守城的敵軍共一千二百餘人,自身損失一千一百多人。

緊接着,秦裴那裡也有好消息傳來,他們那裡也成功攻破敵軍的衛城,消滅守軍八百餘人。

再之後不久,楊渥這邊也取得突破,倪可福在見到大勢已去,衛城已經守不住了之後,最終決定突圍。

在主城中的守軍接應之下,最終倪可福帶着三百多殘兵成功逃回城內,剩下九百多人不是陣亡,就是做了俘虜。

唯有侯瓚那邊,一直到下午太陽落山的時候都未能攻破衛城。

倒不是說侯瓚的能力就比其他三人差多少,而是因爲,侯瓚本來就是騎兵將領,對於攻城並不怎麼了解。

楊渥一開始讓他去督戰攻城,這個選擇本來就有些失誤。

好在,攻破了其他三處衛城之後,即便侯瓚未能完成任務,但這已經不重要了。

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三章 招攬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十六章 第一次相遇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十章 王茂章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
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六百七十六章渡河(下)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一百四十二章 蘇州炮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三百四十章鍾匡時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五百三十八章決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率軍西進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三百四十一章危全諷的野心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三章 招攬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三十章 田覠的憤怒第二百八十七章軍號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十六章 第一次相遇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二百八十章 治病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六百三十八章親征鄆州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二十四章 任家莊之戰(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六百八十九章半渡而擊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五百三十章襲擊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二百一十四章 劉仁規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五百二十章攻破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三百三十六章決定第二百一十六章 光州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七百一十三章突入城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誘敵第六百三十六章求援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五百二十七章軍情第五百六十一章細作案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十章 王茂章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續)第五百六十六章封賞名單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二百五十九章 艱難的決定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戰(中)第五百一十一章傷病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