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宋齊丘的驚恐

“聽說劉龑派來的使者已經到了池州,他的目的定然是爲了尋求孤的認可,諸位覺得到時候孤應該採取什麼態度?”

華蓋殿中,所有內閣學士和大學士們基本上都到齊了,另外還有郭崇韜、宋齊丘等人雖然不是內閣成員,不過有楊渥的特許,也能夠參加這次會議。

此時,正在商議的問題就是針對嶺南的態度問題。

劉龑已經成功繼位,嶺南內部並沒有發生什麼動盪,即便是劉昌魯、龐巨昭等向來與劉龑不和的勢力,也沒有主動挑釁,而是選擇了靜觀其變。

“大王,臣以爲嶺南地勢偏遠,而我軍如今還沒有徹底攻佔湖南,虔州這個通往嶺南的要道也沒有奪取,所以此時不如先承認劉龑的地位,將嶺南局勢穩住再說!”嚴可求率先開口道。

在內閣之中,他與郭崇韜二人乃是公認的兩大智囊,平時許多問題楊渥都極爲重視他們二人的意見。

此時,楊渥聞言輕輕點了點頭,又看向其他幾人。

“承認劉龑的身份倒是可行,不過臣覺得,大王可以任命他爲新的清海軍節度使,不過不要冊封他任何爵位。若是他想繼承其兄的爵位,那就需要他去攻佔龐巨昭、葉廣略等勢力再說!”一旁,劉威補充道。

相比於已經在名義上臣服吳國的劉龑,龐巨昭、葉廣略等勢力如今在名義上還臣服於樑國。

所以讓劉龑出兵對付這些勢力在道義上是沒有問題的。

周隱有些擔憂道:“讓他去與葉廣略等勢力相互消耗?這倒是可行。不過葉廣略等勢力畢竟比劉龑弱了不少,若是讓劉龑成功擊敗了這些勢力,奪取了他們的地盤,那不是增加了劉龑的實力嗎?”

“周閣老多慮了!”陶雅搖頭笑道:“就算大王不給劉龑下令,他難道就會放過龐巨昭他們嗎?別忘了,去年時他們幾家就交戰過!”

朱瑾也開口說道:“不錯,去年我軍出兵潭州的時候,劉隱也派兵攻打過龐巨昭,不過最後沒能取得勝利。就算我們不讓劉龑去進攻,他也會主動發兵的。”

“而且我們也沒有合適的理由去阻止劉龑對龐巨昭等勢力用兵!”

周隱默然不語。

楊渥聽了卻是微微皺眉。

嶺南的局勢本來就非常複雜,又因爲地勢偏遠的緣故,歷史上還有楚國的勢力可以摻合進去,但如今楚國都已經被吳國打殘了,而吳國現在又不想插手嶺南,所以嶺南基本上都是內部在征戰,沒有外部勢力插手。

不過同樣因爲吳國比歷史上更加強大的緣故,使得楚國在幾年前就主動與劉隱議和了。

這就是說,劉龑如今的地盤比歷史上的地盤還要大很多,至少昭州、賀州等六州之地如今就沒有被楚國奪取。

而歷史上劉龑之所以敢於建國稱帝,一方面固然是因爲中原大亂,南方各勢力相互牽制,使得劉龑沒有了外來威脅;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嶺南的其他勢力,除了交州的曲顥外,其他的都被他消滅了。

如今劉龑的實力比歷史上更強,那麼消滅龐巨昭等勢力的時間只怕更加的快。

可惜就像陶雅說的那樣,即便不給劉龑下令,他也會主動出兵進攻龐巨昭等人,而且楊渥還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去阻止他,畢竟龐巨昭等勢力如今還臣服於朱溫。

這時,郭崇韜見楊渥皺眉,頓時知道了他的擔憂。

他沉吟片刻後站出來道:“大王可是在擔心劉龑吞併了龐巨昭等勢力後,實力大增,將來消滅他會更加困難?”

楊渥一怔,隨即點頭道:“不錯,郭參軍可是想到了什麼?”

“大王,其實就算劉龑將龐巨昭等勢力消滅了,其危害也不大,反而對我們更加有利!”

“這卻是爲何?”楊渥頓時來了興趣,其他衆臣也紛紛看向郭崇韜。

“大王試想,以前我軍若是入嶺南,那就需要消滅清海、寧遠、嶺南西道、靜海等諸多藩鎮勢力;若是劉龑幫我們消滅了這些勢力,到時候我們就只要消滅一個劉龑了,這豈不是輕鬆了許多?”郭崇韜笑道。

楊渥等人不由得啞然。

的確,那些小勢力同樣是吳國的敵人,同樣需要消滅;到底是等將來去對付多個分散的勢力,還是對付一個統一的勢力,這其中的難易程度還真不好說。

所以被郭崇韜這麼一提醒後,楊渥也不再糾結這個問題。

“罷了,看來諸位都是同意承認劉龑的節度使之位,但不加封他王爵了?”

楊渥最後問道,他緩緩看向衆人,見他們一個個都在點頭,當即有了決定。

“今日要商議的第二件事情,便是明年的科舉大比之事。聽聞晉王李存勖已經下令開設科舉,選拔人才。這是晉國國策的一個重大變化,看來李存勖也意識到了加強文治的重要性。”

變家爲國,或者說變藩鎮爲國家,這個轉變吳國已經基本完成了,蜀國和樑國同樣已經完成;不過其他國家的完成度卻不怎麼高。

像趙國、楚國等小國,名義上都是被冊封或者自封王爵,並且能夠自行任命官職,不過這些國家還帶着很濃厚的藩鎮氣息。

畢竟是從一個藩鎮轉變而來的,如今連地盤都沒有固定下來,而且還在名義上還臣服於其他勢力,自然不敢做得太出格,許多禮制上的東西依舊是仿照藩鎮的來。

而燕國、岐國這些實力較強的勢力,受到的掣肘就小得多,基本上除了沒有稱帝外,其他禮制都是仿照帝王的來。

不過不管是劉守光,還是李茂貞,他們要麼是一介武夫,不重視文治,要麼就是驕奢淫逸,根本沒有文治的想法,所以兩家都沒有開設科舉,而是像以前藩鎮時代那樣,需要文官的時候就從民間徵募。

以前的晉國同樣是如此,不過現在看來,李存勖已經認識到了文治的重要性,而且在變家爲國的過程中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晉國要想達到像吳國這樣的權利高度集中的程度,他們還有很長一段路程要走。

“今日要商議的,不是晉國開設科舉的事,而是關於明年我國的科舉之事。據統計,最近光是從北方渡淮河南下的士子就已經超過三百人了,相信到今年各州會試之前,一定還會有更多的北方士子南下。”楊渥接着說道。

“大王,看來北方局勢動盪,再加上晉國開科舉,這反而使得許多士子主動南投。這說明相比於晉國,這些人更加看好我國啊!”

“不錯,以往每年主動南下的士子都沒超過一百,今年竟然有這麼多,肯定是因爲受到晉國科舉的觸動!”

衆臣聽了紛紛議論起來,大家臉上帶着喜色。

也難怪他們這麼高興,畢竟吳國偏居江南,只有中原纔算正統,這個觀念即便是在場這些重臣在表面上不會承認,但心中也或多或少都有這種想法。

而如今晉國開設科舉,卻反而使得許多北方士子跑到吳國來,這就說明吳國在北方人的眼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而不再是什麼割據地方的小政權了。

“這些主動來參加我國科舉的士子,不管他們的才能怎樣,但他們畢竟代表了北方人對我國的態度,所以接下來的科舉必須保證公平、公正,任何人都不得弄虛作假!”楊渥鄭重說道。

“宋齊丘!”

“臣在!”宋齊丘心中一驚,連忙站起來道。

“你乃是金陵尹,歷年從北方南下的士子多數都會選擇在金陵參加會試。所以你的任務很重,孤希望你能將此事辦得妥當,不要出任何紕漏,明白嗎?”楊渥道。

“臣定會不負大王所託!”宋齊丘躬身答道。

“嗯!對了,金陵長史汪臺符,聽說他的才學也很不錯,這次金陵的會試,你們二人要共同參詳,爲明年的科舉把好關!”楊渥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接着提醒道。

“是,臣遵命!”宋齊丘心中一愣,連忙答道。

他的心中卻是有些驚恐。

他與汪臺符二人雖然都是淮南第一屆科舉考中前三名的,不過不知道是何緣故,二人關係向來很差,平時爲了一些政務上的不同,兩人可是沒少爭吵。

那麼楊渥在這個時候突然提起要他與汪臺符好好合作,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難道說大王對我與汪臺符不和的事情感到不滿,所以藉此敲打我嗎?”他退下去後,雖然神色絲毫不顯,但內心卻是極爲不平靜。

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三章 招攬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三百二十四章北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九章 夜談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議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
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三百五十章江西大局第三章 招攬第三百一十七章城破第三百二十四章北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五十二章 楊行密的反常第二百四十三章 突圍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四百四十章朱溫的決定第二百六十九章 攻與守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七十四章 蘇州之圍(七)第三百六十二章擊潰第二百七十章 嶽州之敗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九章 夜談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二百六十章 一場混戰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三百八十七章封爵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議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一百九十三章 占城稻第三百九十五章教訓馬殷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九十九章 嘉興之戰(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使者第一百四十三章 行動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七百零九章大戰將臨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三百七十二章遲疑不決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九十二章 收服孫琰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擊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四百六十二章戰柏鄉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七十六章 蘇州之圍(九)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審知的安排第七百零四章財政崩潰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四百三十六章會面第一百零六章 湖州之變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九章 擊潰第六百三十九章攻陷鄆州第三百一十九章濟州島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六十三章 武勇都之亂(四)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五百九十三章議和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六百五十二章五日滅樑(上)第四百二十三章奪取建州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一章 節度使府人家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