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

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俊乂

只聞得戰鼓登登,旌旗獵獵作響。

雲長已斬得顏良首級而還,不論是徐州諸將亦或曹營諸將,皆慨嘆不已。

驚呼關公爲天神也!

此戰曹劉聯軍大破袁軍先鋒部隊,顏良身死,餘衆解散。

故白馬之圍遂解。

此戰,最屬揚名的當屬關羽,於萬軍之中取首,陣斬河北大將顏良。

這也是三國正史上,唯一一次記載萬軍取首的實戰表現。

三國正史,唯一!

武聖之名不是胡亂叫的。

其難點在於,當兩軍交戰之時,你敢不敢單槍匹馬衝進敵陣。

衝進去之後,你在沒有導航的情況下,面對扯地連天的敵軍,你還能不能找到主帥方向位置。

即便找到了,你有沒有把握快速將之殺死,並全身而退。

以上三點,缺一不可。

每一點都極爲困難嚴苛,這也是三國曆史只有這麼一次記載的原因。

曹操見關羽陣斬顏良,解了白馬之圍,大喜過望。

連命人將關將軍接至營中。

關公將顏良首級帶回,曹操便命人將顏良首傳示諸營。

於是,三軍大振!

旗門收拾,打掃戰場。

大帳之上,擺滿酒席。

曹營、劉營諸將紛紛起身敬酒,爲雲長慶功。

曹操更是於酒席之上連連稱讚關將軍的武藝。

關羽此刻倒想起自家三弟來,於是說道:

“某之武藝何足道哉!”

“吾弟張益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猶如探囊取物耳。”

曹操是見過張飛的,知他也是熊虎之將,只是少見其武勇展示。

今日卻是實打實的見了雲長之勇,實在賞心悅目。

但聽得雲長如此說話,不免也好奇那張飛武勇到何等地步?

曹操暗自慶幸此時自己與劉關張是友非敵,他的確還沒做好對抗劉備的準備。

筵席散後,乃回顧左右,道:

“今後如遇張益德,諸位不可輕敵!”

於是,令人寫於衣袍襟底以記之。

不表。

……

說起這張益德,此時正跟隨三軍大都督李翊征戰青州。

自生擒高覽之後,青州士兵士氣崩壞,兵無戰心,將無戰意。

兼之袁譚在青州多年的“德政”,配合李翊精心設計的“遷民作秀”運動。

可謂是上有將不接戰,下有百姓配合。

一路連戰連捷,下齊七十餘城,真正打成了樂毅。

時袁紹聞說青州戰事不利,高覽兵敗被擒,怒而收之。

又令張郃總覽青州兵務。

張郃在接到袁紹命令之後,馬不停蹄地星夜趕往青州。

至平原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穩定軍心。

袁紹雖然倚重顏良、文丑,但其實張郃在河北軍中的名望是非常高的。

受政治因素影響,張郃在河北十幾年的生涯,僅以一句,

——“瓚破,郃功多,遷寧國中郎將”,一筆帶過。

因爲袁紹作爲失敗的一方,所以他手下戰將的戰績無人記錄。

即使有,也沒傳下來。

但還是能從史料中的蛛絲馬跡來斷定,張郃在河北陣營中的地位是不低的。

這邊李翊領軍,一路高歌猛進。

欲先取濟南,然後入平原,截斷黃河。

只要打到黃河以南,那麼青州的戰事就宣告結束了。

也就說黃河以北剩下的一點的青州領土,就不着急攻了。

李翊也很快收到了張郃接替高覽的消息。

作爲曾經的老對手,彼時的張郃還只是袁譚手下的副將。

如今幾年過去,張郃已經能夠獨領一州軍事了。

對於張郃這樣的人物,即使是李翊也不能輕視。

歷史上張郃一度成爲五子良將之首,因爲這哥們兒實在太能活了。

別人征戰三十年都了不得了,張郃縱橫沙場將近五十年。

要不是膝蓋中了一箭,估計還能再打幾年。

靠着這“老不死”的三國第一buff,張郃硬生生熬走了另外四位良將。

成爲了曹魏朝最爲倚重的名將,更是被曹睿引以爲心腹。

用陳羣的話說就是,“郃誠良將,國所依也。”

要按劉宋王弘的話說就更誇張了,叫,“魏朝酷重張郃,謂不可一日無之。及郃死,何關興廢?”

意思是魏國極爲重視張郃,紅的發紫,明星將軍,以至於魏國一天都離不開他。

當然了,張郃上位可不單單靠的是熬資歷。

這哥們是越老越妖,後期完全就是個老兵油子,打仗穩得不行。

以至於把劉備都氣得夠嗆,一度盯着張郃打,就是要跟他死磕。

現在過去這麼許多年,李翊知張郃已非昔日可比。

況從前有袁譚、郭圖掣肘,如今張郃獨攬大權,未可輕視也。

於是先命張飛、趙雲各自帶部據守險要,不着急攻濟南。

依舊按照往常自己的用兵習慣,先命人勘察地形,探查情報,再做決斷。

時徐州軍這邊按兵不動,那邊青州軍倒也穩得住。

張郃見李翊不來攻,他也不主動出擊。

他的思路非常清晰,自己的首要任務就是守住青州,拖住徐州軍的步伐。

只要袁紹那邊的正面戰場打贏,騰出手來,向東攻取徐州。

到那時候,他便能夠主動出擊,自青州南下,與袁紹裡應外合,兩路夾擊。

如此,徐州可破,河南可定也。

於是,兩邊各自相持了些時日。

諸將等不及了,紛紛來見李翊。

張飛說話最無顧忌,率先問道:

“今我大兵初至,若不先挫其銳氣,反留此地據守何也?”

“難道不該急青州戰事,以圖冀州主力乎?”

“一碼歸一碼,戰事本就不可操之過急。”

李翊澹澹解釋,“夫廟算多者勝,廟算少者不勝。”

“吾用兵向來穩健,是因三軍將士性命俱寄於我一人身上。”

“若決策稍有差池,便可能害死無數弟兄。”

“我軍中多有少年人,出征前,彼之父母將孩盡付於我。”

“若不能將之全身帶回,叫吾於心何安?”

衆將聞言,俱感念李翊之德,於是不再多言。

李翊雖爲現代人,但在古代也生活了五、六年了。

生活習慣,飲食風格,乃至一部分思想見地多與本時代相合。

說來,他也是一個快當父親的人了。

算算日子,孩子應該已經出生了。

只是自己領兵在外,無法陪伴着瑩妹身邊,更沒法第一眼見到自己的孩子。

是男是女,此時尚且不知。

這時,忽有一流星探馬飛馳而來。

是徐州來的信使,一經接入帳來,便慌忙拜道:

“大喜啊!大喜啊!”

那信使慌不迭地拜倒在李翊身前,連連賀喜:

“恭喜大都督!賀喜大都督!”

“……咳咳咳。”

由於太過激動,這名信使直接被口水噎住了,說話都不利索。

“我何喜之有?”

李翊澹澹問。

左右近侍取來清水,交給那名信使。

這名信使道一聲失禮,喝一口水,這才稍加鎮定。

“恭喜大都督有喜了!”

什麼!

我有喜了?

聽到這話,在場諸人無不錯愕。

“哦不不不!”

那信使連忙擺手,抽了自己兩嘴巴子。

“小人一時性急失言了,說錯了!說錯了!”

“是大都督有子了!”

此言一出,在場諸人又是一驚。

不過不同於適才那荒唐的一句失言,這次大家的驚更多是驚喜。

面對衆人驚喜的目光,那信使趕忙接着說道:

“就在十日前,袁夫人已經產下一子!”

“恭喜大都督,是一位公子,母子平安!”

信使這話直接傳遞了兩個好消息。

第一,袁瑩生的是個兒子。

兒子在古代的地位自不必多言,李翊有後了。

第二,母子平安。

等於不論是瑩妹還是新出生的兒子,都健健康康的。

就古代的出生率,以及存活率,能做到母子平安。

那都不單單是大喜那麼簡單了,是要直接擺一場喜宴慶祝的存在。

於是,張飛、趙雲、陳到、田豫等將紛紛起身,齊齊向李翊拱手慶賀:

“恭喜大都督!”

“恭喜大都督!”

“……”

由於李翊平時跟同事屬下關係處的不錯,所以這會兒大家是打心眼裡替李翊高興。

李翊當父親了,自己也久違的露出了笑容:

“噫,吾有子矣!”

那名信使仍舊跪在地上,未有起身,而是接着對李翊說道:

“自少公子降世以來,尚未來得及取名。”

“袁夫人命小人前來前線,一是向大都督報喜,免得大都督牽掛。”

李翊微微頷首,暗道袁瑩這丫頭表面看起來呆憨,實際上卻心思敏感細膩。

由於自己出徵的時間,正好是袁瑩快要生產的時間,剛好錯過。

前線軍情如火,李翊也不得不往。

袁瑩到底是大戶人家出身,懂事乖巧,只安慰李翊讓他放心去。

待產下孩子之後,也是第一時間派人過來報喜,讓李翊可以安心。

“這第二件事嘛,少公子尚未取名,袁夫人不敢擅自做主。”

“所以來請大都督親自命名。”

話落,諸將的目光紛紛落在了李翊身上。

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掛着笑。

軍營裡本是應當嚴肅對待,不苟言笑的。

但今日實在情況特殊,每個人都暫時忘卻了軍旅上的緊張感,轉而替李翊感到高興。

“請大都督取個名字罷!”

“請大都督給孩子取個名字罷!”

大夥兒似看熱鬧不嫌熱大,竟是紛紛起鬨,讓李翊給孩子取名。

李翊也很快從得長子的興奮中緩過來,沉吟了半晌,緩緩開口說道:

“吾與劉將軍相識於患難之中,而來六年矣。”

“這六年,我隨主公南征北戰,收琅琊、擊青州,滅袁術、收取泰山諸郡。”

“已得河南半數之地矣。”

李翊回憶的同時,自己也覺感慨。

“今日便趁着犬子降生之喜,翊也許下一個心願。”

“待吾子曉事成人之時,再不用受征戰鞍馬之苦。”

“不止吾子,希望列位諸公的子嗣,都能生在一個太平年代。”

www .тtκan .C O

“不受戰亂之苦,不承親友離別之痛。”

“而是能夠躋身臺輔,匡君濟民,福澤後世。”

諸將聞得此言,紛紛停止言笑,轉而神情變得嚴肅起來,認認真真的聽着。

話說到這個地步,大家也都猜到李翊要給孩子取什麼名字了。

“吾等父輩打天下,只望能夠交給後生晚輩一個太平天下。”

“待吾子成年後,吾也希望能交給他一個海清河晏的世道。”

“故吾爲子取名李治,就字世民罷!”

“取濟世安民之意,也望此子日後不負我意。”

李治?

好名!好字!

諸將士或諂媚也好,或真心實意稱讚也罷,大家都樂呵呵地接受了軍師長子的加入。

“汝遠來辛苦,先下去領賞罷。”

李翊表彰了這名信使,然後命人帶他下去飽餐一頓,給足酒食。

那信使連連謝過,表示一定會將李翊的原話,完完整整的帶回徐州去。

在慶賀過後,或有人向李翊諫道:

“大都督,今得虎子,乃喜兆也。”

“當出兵矣!”

李翊點了點頭,“這些時日,收集到的情報也差不多了,我也以爲是時候出兵了。”

見李翊終於鬆口,諸將於是紛紛請纓出戰。

李翊牽脣笑道:

“諸公稍安勿躁,這幾日我之所以按兵不動。”

“一方面是爲了收集情報,一方面卻也是在思索破敵之策。”

“……那計將安出?”

諸將紛紛問。

“我已命人暗中聯絡當地里正,有了此前保民擊袁的先例。”

“諸里正紛紛願意帶領手下村民,隨我軍出走。”

大夥兒一聽這話,頓時明白了,感情軍師還是想用遷民戰術。

提到張郃,很多人都會想起張飛巴西暴打張郃的著名戰役。

但很多人忽略了這一戰的一個重要誘因,那就是人口。

張郃當時進入巴地的首要任務,就是將巴郡、巴西的人口遷到漢中去。

劉備當時還在荊州和孫權對峙,商討湘水劃界的事。

而留守在巴地的張飛,並沒有第一時間反應過來。

因爲張飛雖然是勇將,但是在戰略大局觀上還是差一些。

他沒有意識到人口的重要性,以至於放任張郃遷了大量人口出去。

如果張飛能第一時間控制住張魯和當地夷王,蜀漢未來的局面將大爲改觀。

有人說張魯本就不喜歡劉備,人家“寧爲曹公家中奴,不作劉備座上客”,哪裡會跟張飛走。

可問題是,張飛要做的是控制住他們,不是要他們一定要歸順自己。

說難聽點,或者腹黑點。

巴郡之民就是再不喜歡劉備、張飛,那也不能白白讓給曹魏啊。

這件事本質上就是張飛的戰略失誤。

當然了,張飛大局戰略意識雖然差些,但戰場上確實是奇謀百出,勇猛過人。

張郃見自己遷民張飛居然沒有反應,於是壯着膽子,都深入到巴地去了。

這時候張飛就算再是遲鈍,也應該有反應了。

於是率軍截住了張郃遷民的退路,打出了那場赫赫有名的巴西大戰。

此戰張飛暴打張郃,使之,“僅以身免”。

等於是把張郃打了個全軍覆沒,張飛也算是挽回了一點面子。

如果沒有他這一戰,張郃還要搶走更多的人口。

此戰過後,張郃被升任爲了蕩寇將軍。

沒錯,打了敗仗反倒升官了。

因爲張郃此戰的任務本就是不是打仗來的,他成功遷走了大量巴西、巴地之民,任務已經完成了。

此戰,張飛贏了面子,張郃贏了裡子。

所以,李翊現在的戰術,依然是遷民。

用遷民作爲誘因,逼張郃出來跟自己打決戰。

否則,以張郃的守禦能力,會耽誤大量的時間。

哪有直接野戰殲滅其主力來得快?

現在張郃據守濟南不出來,李翊就要在東平陵遷民,逼他出來與自己交戰。

時間匆忙,張郃也來不及堅壁清野,這是一個難得的戰機。

於是一個新的難題就出來了。

遷民之後,必須分爲兩軍。

一軍遷移百姓,一軍截斷張郃與之決戰。

兩項任務都極爲重要,李翊並非四目兩口,只能兼顧一樣。

於是問諸將,誰想遷民,誰想出戰張郃?

諸將討論一番後,一致得出結論。

“我等組織管理,俱不如都督。”

“況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大都督身爲三軍主帥,不該親身涉險。”

“就請大都督遷民,我等來截斷張郃。”

李翊見衆將鬥志昂揚,也是欣然同意,於是又問:

“那麼,誰願出戰張郃?”

言訖,諸將紛紛請戰。

但當一人出聲時,衆人皆不再復請。

“俺願出戰張郃,爲大都督建功!”

說話之人,正是張飛。

衆人不敢復請只因不單單是忌張飛武勇,而是其劉營軍事地位極高。

當他發言時,衆人就算再請,也只能作爲副將陪襯。

倒不如安心聽從大都督安排,若是不同意,他們纔好復請。

李翊望一眼張飛,見他神情興奮,鬥志激昂,乃勸道:

“益德雖然勇猛,然打仗並非呈一人血勇。”

“張郃識變量,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

“絕非易與之輩,連我都忌憚三分。”

“吾意另擇他將出戰爲好。”

張飛一聽這話,頓時惱了,連忙問道:

“大都督,何以小看我耶?”

“俺雖粗鄙,但隨兄長征戰多年,南征北戰,深諳兵法。”

“豈不足敵張郃匹夫?”

李翊仍是搖了搖頭,輕描淡寫地拒絕道:

“此議不妥,益德將軍平日用兵,過於粗莽。”

“遇上張郃這種巧變之將,誠難應付。”

張飛於是更氣,怒道:

“兵法戰事,俺豈不知兵?”

“大都督若是不信,俺願立軍令狀。”

“破不了張郃軍,俺願提頭來見!”

張飛氣得直接要立軍令狀了。

衆所周知,軍令狀這種東西只對馬謖生效。

見此,李翊終於不再拒絕,而是撫慰張飛道:

“善!益德如此壯烈,相信必不負我之命。”

“只是仍須小心。”

шωш. ttk an. co

適才李翊的確是在用激將法,既是提醒張飛,打張郃這種老油子,一定得用巧。

他巧你得比他更巧才能取勝。

同時,李翊也是真的在提醒張飛不能大意。

張郃作爲未來“自諸葛亮皆憚之”的魏國名將,肯定是有兩把刷子的。

就連劉備都對張郃忌憚不已。

有人說劉備又沒被張郃打敗過,會什麼要忌憚張郃?

其實劉備曾經帶了精兵萬人,夜裡猛攻張郃部,但最終沒能攻下。

此戰劉備雖然不能算作被打敗。

但對劉備這樣要強人的來說,自己帶了精兵萬人,都沒能啃下張郃,對他而言是莫大的恥辱。

這也是爲什麼後來劉備領軍時,總喜歡挑着張郃打得原因。

脾氣上來了,就是要爭口氣。

於是,徐州軍分作兩部。

李翊爲前部,趙雲副之,先至東平陵遷民。

張飛爲後部,田豫、陳到副之,爲李翊掩護遷民。

濟南百姓很快自東平陵齊聚,李翊便將他們往齊國境內遷徙。

明晃晃地在張郃面前帶人走。

早有人細作將徐州軍的遷民報之張郃。

張郃聞言,不覺怒道:

“徐州何太欺人太甚耶?”

現在是河北強,河南弱,所以對河北而言根本沒必要堅壁清野。

不想徐州人竟抓住這一點,明晃晃搶奪人口。

人口即兵源、糧源也。

縱然將來退了徐州軍,青州的戰爭潛力也被洗劫一空了。

這當然不是張郃希望看到的。

他知道李翊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要逼自己出去跟他打決戰。

“張將軍,李翊詭計多端,此前在齊國時,就曾遷齊民入徐。”

“高將軍在追擊時,不慎中了埋伏,因而兵敗被擒。”

“還望張將軍千萬小心,”

作爲此前與徐州軍交過手的管統,對李翊的本領手段是再清楚不過的。

現在回想起來,仍覺後怕。

張郃一頷首,“吾曾前亦曾與李翊交過兵,知他甚有謀略。”

“彼時恨大公子不用我計,不然合不該受……”

話到嘴邊,不再繼續往下說。

因爲兵敗被擒,並不是一件值得吹噓的事。

何況在背後蛐蛐兒袁大公子,對的他仕途影響也不太好。

“那如今我們該怎麼做?”

管統知張郃乃河北名將,行軍打仗向來成熟穩重,跟着他混,應該不至於像之前高覽那樣被生擒罷?

張郃沉吟半晌,道:

“李翊所以爲者,欲使我出去與之接戰耳。”

“既如此,全軍開拔,與徐州軍一決雌雄!”

張郃一拍案,當即決定主動出擊。

於是調撥一萬五千人,趕往東平陵,追擊李翊大部隊。

張郃知李翊帶着齊民走不快,也是加緊速度追趕。

那邊張飛領軍斷後,他並不是顏良、文丑那樣單純的勇將。

他在戰場上是真的有謀略的。

此戰,張飛將決戰地點選在了土鼓山。

因爲此處山路狹窄,張飛可以將張郃軍給攔腰斬斷,使之首尾不能相顧。

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的張郃是一名智將。

他懂得作戰的變化,並且極於擅長利用作戰形勢和地形。

這也是《三國志》遊戲中,張郃技能“巧變”的由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歷史上的張飛其實是一個“地勢”大師。

真可謂是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還有一山高。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張郃與張飛再次相遇。

張飛身爲一軍主帥,此時便跟換了個人似的。

探馬報張郃引兵來追,張飛急喚田豫、陳到過來商議。

田豫說道:

“此前大都督與張郃相持之時,命人暗中繪製濟南地圖。”

“土鼓一帶,地惡山險,可以埋伏。”

www¤тт kΛn¤CΟ “將軍不妨引兵出戰,誘張郃來攻,我與叔至埋伏左右。”

“各出奇兵相助,如此郃可擒矣。”

張飛從其言,各付田豫、陳到三千軍士。

自引兵五千,于山下紮寨。

正遇着張郃兵,兩軍排開。

張飛出馬,單搦張郃出戰。

張郃久聞張飛之名,正要試其勇,於是挺槍出馬。

二將戰不到二十餘合,忽有人報張郃,山背後疑似見着有徐州軍的旗帆。

張郃猛然醒悟,張飛誘自己出來單挑,原來是趁機給剩餘徐州軍拖延時間。

好讓他們饒至自己後路。

於是張郃不敢戀戰,撥馬回走。

張飛揮舞蛇矛,從後掩殺過去。

前面田豫、陳到各自引兵殺出,前後夾攻。

郃兵大敗,張郃聚攏殘兵,奔回寨中。

張飛引兵追至寨下,欲要攻寨。

寨上矢石如雨,飛軍不能進,於是暫時收軍回。

張郃首戰敗了,倒也不氣餒,只按兵守住寨口,多置檑木滾石,並不出戰。

諸將士過來安慰張郃,張郃反倒笑了:

“人言張飛匹夫無謀,今日見之,原來莽張飛也會用計。”

“此前我不知其緣由,故而輕敵敗了一陣。”

“此我之過也,諸公亦不必氣餒。”

“只需守好各處寨口,聽我吩咐便好。”

於是,諸將領兵,各自把住寨口。

張郃畢竟是名將,先前輕視張飛,遭遇敗陣。

卻又馬上聚攏軍士,嚴肅軍陣,倒未有太大損失。

反倒有條不紊地安排,又派人往濟南催糧催兵,很快重整旗鼓,恢復元氣。

那邊張飛勝了一場,但並未能夠將戰果最大化。

於是,又派人引兵去搦戰。

然張郃卻堅守不出。

原來,張郃見李翊用遷民戰術,於是引軍追趕,自土鼓山處與張飛軍對峙。

若不破張飛,張郃自是追不到李翊。

可若不破張郃,徐州軍再想遷濟南之民也辦不到了。

張郃轉攻爲守,使攻守易型,將陣地前移了。

以此來應對李翊的遷民戰術。

張飛一連派人搦戰了好幾天,張郃俱是堅守不戰。

張飛惱了,親自帶軍在寨下百般穢罵。

張郃兀自在寨上大吹大擂,與諸將飲酒,並不出寨。

張飛見此大怒,揚矛一指,破口罵道:

“張郃小兒,如何不敢出來一戰?”

那張郃亦在寨上回敬罵道:

“屠豬販酒之輩,若有本事,可攻上寨來。”

張飛見張郃罵自己的出身,更是氣得牙癢癢。

別看兩人都姓張,但張郃的出身其實遠比張飛要好。

張郃字俊乂,“俊”和“乂”這兩個字別說在現代,便是在古代都是少用字。

可見張郃家庭肯定是非常有文化的。

而“俊乂”兩個字都是才智超羣的意思。

張郃是河間鄚縣人,鄚縣張氏是當地有名的大族。

剛剛不是說張郃祖上肯定有點兒才智嗎?

沒錯,鄚縣張氏正是漢初三傑留侯張良的後代。

要不然張郃打仗怎麼這麼喜歡用計呢,祖上基因在那擺着呢。

張飛見張郃堅守不出,於是下令強攻。

自己更是一馬當先,親自來闖張郃大寨。

……

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
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77章 上架感言第150章 看你欲造的城邦,在白骨之上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331章 漢中之戰:曹劉爭霸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133章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92章 李翊乃青雲之士,可比留侯(求訂閱!)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38章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325章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喪鐘爲你而鳴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