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

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

卻說李翊一行人衆,通過半年時間的準備,一舉發動突襲。

成功率大軍兵臨城下,打了吳軍一個措手不及。

時任廬江太守的朱治,面對齊國強大的軍事壓力,最終選擇了獻城投降。

不過,爲了打一個信息差。

李翊暫時將朱治等人“軟禁”在了廬江,並承諾,過幾日一定將他們全部放回江東去。

包括所俘虜的士兵,一一放回。

朱治情知不妥,但奈何兵權已被收走,只能乖乖聽從李翊的安排。

李翊一面撫定廬江內部的工作,一面傳檄其餘城邑,讓他們快點投降。

因爲孫氏對廬江的控制本身不強,地方的官員也沒有被全部替換掉。

所以見廬江易主,都非常配合地表示,願意服從“新政府”的安排。

這日,李翊正於郡治內工作。

忽有人報:

“稟丞相,廬江各縣邑都已投降。”

“只有居巢一縣,並未投降,反倒出兵,劫掠了我們的糧草輜重。”

李翊聞言,勃然大怒:

“我齊師過處,哪裡不是剋日即平。”

“是誰在負隅頑抗?”

左右人答曰,“是一位名叫潘璋的居巢長。”

“他非但不投降,反倒辱罵丞相。”

“說丞相您只會使陰謀詭計,僥倖賺得廬江。”

“……除非、除非居巢之人死光了,否則他絕不會向您投降。”

哦?

聽到這話,李翊並未惱怒,反倒陷入了思考。

潘璋作爲歷史上有名的“惡名獵犬”,最大的成就就是抓住了關羽。

連帶着長子關平、都督趙累等衆,也一併給抓獲了。

因爲這個件事,以至於潘璋在後世的三國遊戲中,技能都是“捕縛”。

潘璋這個人是個典型的流氓蛋子。

跟張飛、甘寧一樣,性格都比較暴虐。

比如軍中開跳蚤市場,通過倒賣戰利品與軍需物資,賺的是盆滿鉢滿。

結果潘璋反手就給這些將士剁了,取其財物。

可以說潘璋的人品是相當低劣的,不過孫權倒是看上了他這副德行。

不僅對潘璋委以了重用,還讓他獨自去地方募兵。

而潘璋這個人品雖然不行,卻意外地對孫權很忠誠。

一生都在爲吳國東征西討,兢兢業業、忠心耿耿。

現在爲孫權出任居巢長,也難怪別的地方城邑都投了,就他不投。

“先叫人將居巢圍住,勿使一人走脫,放出消息。”

李翊當即給出了相應的對策,下達命令。

適才他已經看過從事遞上來的居巢防線。

因爲這個地方靠近險山,所以孫權又撥了一筆款,將居巢的城防給進一步地升了級。

憑藉山脈優勢,易守難攻。

也難怪潘璋能夠如此有恃無恐。

居巢作爲孫吳爲了立足廬江,修建的第一個防禦據點。

裡面肯定屯駐了不少錢糧、軍械。

潘璋肯定是相信,他能夠堅持撐到孫權的援軍過來。

對此,李翊認爲可以徐徐攻打居巢。

招誘爲主,強攻爲次。

畢竟等周瑜拿下荊北之後,就該正式商定劃分荊州的事宜了。

很快,廬江失陷的消息,先傳至了江東。

而在江陵的周瑜,尚不知廬江出事。

因爲諸葛亮已遣黃忠率兵佔據夏口,截斷長江。

來往船隻,皆受諸葛亮控制。

倒不是說截斷長江,就直接切斷了荊州與江東的聯繫。

但是由於特殊的地形,不走水路走陸路,少說多費兩三個月的路程。

而且也沒辦法大規模運輸士兵與軍需物資。

所以我們常說掌握制水權很重要。

周瑜方定荊北,見諸葛亮佔據夏口堵住去路。

心中暗覺不妥,忙使朱然前去交涉,問諸葛亮這是什麼意思。

諸葛亮則採用了“拖”字訣,一邊安撫東吳來使。

說江夏是黃祖故地,黃祖雖歿,其子尚在。

江夏有不少黃祖勢力的附庸,打算推翻劉琦的統治。

兼之黃祖在時,管制鬆散,導致走私猖獗。

諸葛亮不得不嚴格盤查長江一帶。

於是安撫着東吳的同時,

竟又繼續往夏口處增兵,加強對長江流域的控制。

周瑜雖然察覺到了古怪,但好不容易將曹仁趕走。

此刻正是抓緊吞併荊州的時候。

不管齊國方面有什麼陰謀詭計,謀劃着什麼東西。

都沒有比拿下荊州更重要的事了。

所以沒有想太多,周瑜只是讓朱然繼續跟諸葛亮交涉。

看看長江流域到底是出了什麼事兒。

自己則是率大軍,一路向北,收降各地縣邑。

然後替換上東吳的官員,以加強對南郡的控制。

顯然,周瑜的一系列操作,都是爲了長留荊州做準備的。

與此同時,

身在吳地的孫權,忽然接到了廬江失守的消息。

頓時駭然失色,顧謂左右曰:

“齊人欺我乎!”

衆人皆面面相覷,不能應答。

孫權又問,“公瑾知此事否?”

張昭出列,應聲答曰:

“周都督現在荊州領兵,恐未必知曉廬江已失。”

孫權怒道:

“吾身在吳地,已知廬江失陷。”

“公瑾在南郡亦相去不遠,何得以說不知此事?”

“可差人知會公瑾,叫他速速回來救廬江!”

廬江對東吳來說,不僅僅是可以進取中原的戰略要地。

更重要的是,它還是連接荊州的重鎮。

倘若沒有廬江,沒有這個據點。

那麼就算周瑜打下整個荊州,對孫權而言也是飛地。

除非他大膽放權給周瑜,就讓他在那裡單獨領兵。

但孫權本來就是少主即位,如何能夠放心讓一名外姓將領在外地,軍政兩手抓?

更別提其所在之地,比自己這裡還富了。

真等周瑜經略荊州幾年,到時候縱然他沒有反意。

只怕他的手下也要給他黃袍加身了。

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孫權絕對不能夠接受的。

即便他是周瑜,也不行!

當即,孫權親自手書一封,命人即刻奔赴荊州,讓周瑜趕快回來救廬江。

那使者領命,星夜兼程,直奔南郡而去。

將過長江夏口之時,果不其然遭到了江夏守軍的盤查。

士兵們發現此人是東吳派來的使者後,趕緊將這個消息彙報給了諸葛亮。

諸葛亮命令守軍馬上放行,並贈送那名使者一些盤纏,助他上路。

吳使起初見夏口有重兵把守,審問盤查來往商旅,還道有怪。

見諸葛亮如此厚待自己,才知是錯怪了他。

於是謝過諸葛亮後,使者上路,成功到江陵見着了周瑜。

並將孫權的手諭交給了他。

周瑜看罷書信,大驚曰:

“……吾離開不過一年,廬江何以失陷?”

直到聽到廬江丟了的消息之後,周瑜這才醍醐灌頂,恍然大悟。

原來諸葛亮在夏口封鎖消息,是怕自己知道。

但中間還是有件事有古怪,

那就是周瑜不是沒有想過,自己走後,齊人會偷襲廬江。

但他想着,廬江有朱治把守,就算遭遇突襲。

肯定也來得及向自己求援。

怎麼可能自己離開這麼久,朱治都沒有使人來告知自己?

雖然這期間,諸葛亮封鎖了荊揚兩地的聯繫。

但封鎖的時間並不長,

難不成齊人僅僅用封鎖的這段時間,就把那麼大個廬江給拿下來了?

周瑜一臉地不可思議,感嘆這究竟是誰制定的戰略計劃。

他是如何做到,同時兼顧兩邊。

一邊麻痹自己,一邊又平推了廬江的?

“……李子玉。”

周瑜眉頭皺起,第一時間聯想到了這個人。“

“豎子安敢如此!”

“趁我不在,襲我廬江!”

周瑜怒不可遏,氣得拔劍砍石。

廬江不僅僅是戰略要地,還是他的老家。

李翊整這麼一出,簡直是政治上、情感上對他的雙重羞辱。

雖然周瑜憤怒不已,但面對廬江失守的現實問題,還是須要解決。

於是,即差人將程普、黃蓋、呂範等一衆重臣請來,商議對策。

衆將領一聽廬江失守,個個義憤填膺。

“好個李翊,安敢如此!”

“都督,請您即刻下令,讓我等殺奔夏口去,奪回廬江!”

“對!奪回廬江!奪回廬江!”

“齊人欺我等太甚,今若不反抗,將來必定更加屈辱!”

一衆吳將,紛紛請戰。

只有少數人保持了冷靜,呂範勸周瑜道:

“……都督息怒,諸位將軍權且息怒。”

“依在下觀來,如今絕非是與齊人決裂之時。”

“當今之敵,乃是曹操,不是劉備。”

“維持孫劉同盟,共並曹魏之地,纔是上策。”

在呂範等一衆謀士看來,齊國過於強勢,我們不應該此時得罪它。

只有抱着齊國大腿,一起吃曹操的地,慢慢發育壯大自己。

纔是上策。

如今吳軍不就打下了荊北了嗎?

這就是孫劉同盟,所帶來的好處。

如果不是李翊、諸葛亮等一衆高層,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吳軍如何能夠這麼輕鬆地拿下南郡呢?

“……廬江本非吳有,今得荊州,正如得膏腴而舍弊履也。”

“陳元龍覬覦淮南之地久矣,早有吞併江南之志。”

“今取廬江,亦是情有可原。”

“倘此時收軍回攻齊人,有幾成勝算並不好說。”

“且會分化荊州之兵,到時曹操復來,如之奈何也?”

“屆時必是廬江未克復,而荊州之地有失。”

“無數東吳健兒,盡皆白白喪命。”

“孰弊孰利,惟都督思之!”

呂範有條不紊地爲周瑜分析了當前的形勢。

認爲大家都只是在憑意氣用事,覺得齊人偷襲了我們的廬江不道義。

但換個思路想。

赤壁一役,齊人貢獻最大。

但最後卻什麼也沒有得到。

而東吳又拿淮南,又拿荊州,總不能既要又要吧?

既然齊人想要廬江,並淮南全境之地,那給了也就給了。

反正我們已經得到了荊北,絕對不虧也就是了。

現在最理智的做法,應該是遣人去修好與齊人的關係,並獲取荊州的所有權纔是。

呂範的意思,就是向讓周瑜派個使者到夏口去見諸葛亮。

通過諸葛亮,索要一個“荊州牧”或者“南郡太守”的位置。

這種官職當然是要得到朝廷認可的。

不過朝廷的認可,也就是齊國的認可。

齊國認可了,就代表吳人可以穩坐荊州了。

天子不過是一個天子,而劉備纔是真正的天下霸主啊……

“……子衡說的倒也有理。”

周瑜冷靜下來之後,認真思考了呂範提出的建議。

現在的確不是和齊國撕破臉的時候。

吳軍還沒能在荊州站穩腳跟,貿然起衝突。

只怕到時候廬江沒打下來,荊州又被曹操給搶了回去。

委實不智。

“……也罷,就納子衡之計。”

“先遣人去見諸葛亮,修好兩家關係。”

“至於吳侯那邊,容我與之說明。”

計較已定,周瑜便遣呂範去往夏口見諸葛亮。

一面又親自提筆,手書一封,答覆孫權。

其書略曰:

“臣瑜頓首再拜言:”

“竊聞廬江之事,朝議洶洶,皆欲與齊決裂。”

“臣以爲此非良策,敢陳愚見。”

“夫齊人取廬江,如虎奪一臠,其勢正盛。”

“我若遽與之爭,恐有三患。”

“廬江城堅,李翊大軍親駐。”

“未必一時可拔,此其一患也。”

“荊州新得,人心未附。”

“分兵則危,此其二患也。” “曹操在北,虎視眈眈,若乘虛來攻,何以御之?”

“此其三患也。”

“有此三患,故瑜斗膽懇請吳侯,權且忍耐一時。”

“昔勾踐事吳,終滅強敵。”

“高祖讓漢中,卒成帝業。”

“今當效之,遣使修好,陽讓廬江。”

“我等可一面厚撫荊民,陰結豪強。”

“訓練水軍,伺機而動。”

“齊必懈而不備,我可專意經營。”

“待時而動,進退在我。”

“他日若取廬江,當如探囊。”

“欲伐中原,亦可揚帆。”

“若此刻輕啓戰端,是棄萬全之策,行冒險之舉也!”

“臣非怯戰,實爲社稷計。”

“周瑜惶恐再拜。”

“伏惟君侯察之。”

“建安十二年春。”

孫權得其書,見周瑜無意收復廬江,心中大感不悅。

至少對孫權而言,廬江是比荊州更重要些的。

因爲廬江,孫權可以直接控制。

而荊州作爲飛地,孫權根本控制不了。

兼之吳軍特殊的授兵制度,將領本身就有很大的權力。

如何理解孫吳的軍隊組成呢?

其實,可以理解爲孫吳就是一個大軍閥。

他手下的將領,全都是大大小小的小軍閥。

這些小軍閥明面上得聽孫權的,但自己卻有獨自的兵。

這些兵的裝備、人員補充都是由他們自己負責。

再直觀一點,可以理解爲歷史上曹魏和臧霸的關係。

由於曹操在徐州乾的“好事”,徐州人不服曹操統治。

曹操只能將徐州託管給臧霸。

臧霸明面上是曹操的下屬,但自己卻是軍政一把抓。

曹魏讓出兵,他也是真出兵。

但曹魏能不能做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兩說了。

畢竟臧霸手裡有兵,曹魏也得掂量掂量這樣做會不會逼反臧霸。

如此一來,就好理解孫氏與吳軍將領們之間的關係了。

也能夠理解孫權,爲什麼這麼不放心周瑜在荊州獨自領兵了。

孫權對周瑜是以“兄禮事之”不假。

但還是那句話,當你身處高位的時候。

對很多事物的判斷,都有可能被手下人給裹挾。

周瑜手下的那幫將領,可全是擁有兵權的。

“周郎勸我,不取廬江。”

“不知公等以爲如何?”

因爲知道周瑜說的有道理,畢竟人家是真的從戰略角度分析的。

但這不符合孫權個人的君主利益,他也不好明着發作。

只能將周瑜之書傳示衆人,試探羣臣是什麼心意了。

衆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不明便孫權是什麼意思。

於是只得紛紛說道:

“我等皆以爲周都督所言,甚合事宜。”

“目今齊國如日中天,劉備少說擁有百萬之衆。”

“吳地太小,絕非齊人敵手。”

“今已得荊州,可以將廬江之地,盡數讓與齊人。”

“以此取劉備歡心,示好齊國。”

嗯……

孫權點了點頭,臉上沒有一絲絲高興。

他心理暗自感嘆,滿堂諸臣,怎麼就沒有一個懂他心思的人呢?

我東吳的人才都到哪裡去了!

“……此事,且容後再做商議。”

孫權一揮衣袍,撩衣離去。

獨留羣臣在堂中面面相覷。

見孫權走了,衆人乃竊竊私語地說道:

“適才莫非我等說錯了話,吳侯心中不滿乎?”

“……這這這,荊州比之廬江,富庶許多。”

“況荊州水軍又爲天下第一水師,吳侯奈何不悅?”

衆人攤攤手,都表示不解。

……

話分兩頭,

卻說周瑜使呂範出使夏口,面見諸葛亮。

諸葛亮接見,雙方各自敘禮畢。

呂範見諸葛亮器宇軒昂,容貌甚偉,心中暗暗奇之。

這不禁讓他聯想到了,當年初見李翊時的情景。

當時自己是陪着孫策,乘船去廣陵找陳登談判。

那時初見李翊,亦如這般丰神俊秀,湛然若神。

只是希望諸葛亮不要像李翊那樣難纏纔好。

呂範心中默默祈禱,然後開門見山,道明自己的來意。

不過是以厲聲責問的方式,先發制人。

“齊吳本爲盟好,今公等無故襲我廬江,此何理也?”

諸葛亮從容對之,答曰:

“此乃下邳之議,亮不過江夏一吏耳。”

“範君欲知究竟,何不親詣下邳問之?”

嘶……

僅一句話,呂範就直搖頭,心下已知此人十分難纏。

他心裡暗忖:

“此去下邳,往返經月,顯是此輩推諉之計。”

“吾奉命來此,豈可繼續遷延日月?”

“只管將都督交代之事辦好,再做商議。”

於是,乃正色說道:

“縱有千般緣由,襲取盟邦城池,終是背信之舉。”

“然我吳人寬宏,不欲深究——”

話還未說完,

忽然拂袖而起,厲聲叱道:

“君此言謬矣!”

“吾主劉玄德,漢室之胄,受詔鎮東。”

“天下郡縣,莫非漢土。”

“今收廬江,乃奉王命行天討,何謂背盟?”

“況當年孫討逆襲取江東之地時,亦未嘗奉詔。”

“今何獨責我齊國乎?”

面對呂範的發難,諸葛亮立馬先站在漢室的制高點上。

然後又翻你們前領導的舊賬。

當年孫策起兵時,本來在江東打仗就屬於“作亂”。

人劉繇、王朗都是正兒八經的朝廷命官,奉詔到地方去赴任的。

你孫策打他們的土地,本就不合法。

若是要我們還廬江之地,那你們豈不是該連吳地都該全部吐出來?

呂範被懟的啞口無言,心下也知,自己要吵肯定是吵不過諸葛亮的。

並且他此來,其實是想找齊國鬆口,即有求於人家。

繼續相逼,這事兒也不好辦了。

呂範無奈,只得說道:

“……也罷,既然孔明先生這般說了,在下也不多言。”

“某此來,也非是爲了廬江之事而來。”

“而是爲了荊州之事前來。”

“當初周都督在夏口時,孔明先生曾許諾,絕對不會出兵干涉荊州事務。”

“不知此言還當真否?”

諸葛亮一搖羽扇,淡淡道:

“……不錯,亮奉命在此,確實不打算干涉荊州之事。”

“況李相在時,已將江夏之兵,大半帶走。”

“況亮手中已無更多兵力,可以進取荊州,君大可放心。”

呂範暗自翻個白眼,心想你們江夏當然沒兵了。

都被李翊拉到去打廬江去了。

雖然諸葛亮確實沒向荊州動兵,但還是需要再確認一下。

呂範又道:

“今周都督與三軍將士,日夜不休,纔拿下南郡。”

“不知先生能否向齊王上表,爲我軍求一個南郡太守之位?”

荊州牧之位,呂範猶豫了一下,到底是沒說出口。

而是改爲了就要南郡。

其實東吳只要想,完全可以自領南郡太守,甚至是荊州牧。

漢末諸侯都是這麼幹的。

但還是那句話,找劉備要南郡太守之位,只是爲了試探他的態度。

爲了維持孫劉同盟,咱們是否是要通過廬江與南郡之間進行一場利益交換?

呂範見諸葛亮不答,乃屈身謝罪道:

“僕誠不敏,冒犯尊顏。”

“然兩國交好,必有所求。”

“敢問孔明,齊所欲者何?”

你們齊國到底想要什麼,給個痛快話吧!

諸葛亮羽扇徐搖,對曰:

“陳徵南慕淮南久矣。”

“今取廬江,正欲合淮南之地爲一耳。“

呂範見其語稍和,乃稍安,復問曰:

“今吳師已下荊州,其地當歸我乎?”

諸葛亮淡然答曰:

“此非亮所能專,當待下邳廟算。”

這不是我的職能範圍,您還是慢慢等齊國上面那羣大佬回消息吧。

呂範又如何能等到那時,再拜道:

“齊王既遣足下來江南,必有所託。”

“君能爲我謀乎?願得荊州牧或南郡守印綬。”

“庶幾返報周都督,範乃不負使命。”

諸葛亮目視江波,但笑而不答。

江風驟起,吹動兩岸旌旗,獵獵作聲。

呂範心灰意冷,萬沒想到此一行竟是如此結果。

於是,落寞地向諸葛亮辭行。

諸葛亮再三挽留,呂範頹然道:

“常言道,使命必達。”

“今未完成使命,吾之罪也。”

於是,告別諸葛亮,乘舟船回去了。

見其遠去,一人自身後走來。

“不知先生接下來有何打算?”

諸葛亮回眸視之,乃兗州人伊籍也。

劉備明確說要將荊州之事盡付諸葛亮。

所以諸葛亮到江夏之後,也開始大量啓用當地的人才,扶持自己的親信上來。

畢竟一味地用齊國老臣,諸葛亮根本壓不住。

還是得自己親自提拔些人上來,自己這個領導纔好工作。

而伊籍正是這其中一員。

他本是劉表舊臣,劉表死後,隨劉琦到江夏。

等諸葛亮到後,便被徵辟入府,做了一個從事。

“……機伯以爲當如何做?”

諸葛亮主動給下屬表現的機會,提問道。

伊籍應聲道:

“今周瑜已下荊州,想必孫權在吳地必是坐立不安。”

“我等可使人散佈流言,說周瑜欲在荊州擁兵自重。”

“然後陰遣將士,扮作吳兵,截斷夏口之水。”

“讓吳地之人誤以爲是周瑜所爲。”

“孫權少主即位,必大忌不已。”

“屆時,周瑜便不得不來與我等商談。”

當孫權的壓力真的施加下來以後,周瑜肯定拿不穩手上的荊州。

但白白送出去也可惜,到時候就只能是“賤賣”給齊國了。

畢竟除了齊國之外,沒有任何一個買家可以接手荊州。

比如曹操,他沒有土地與孫吳接壤,你拿什麼去跟他換?

劉璋、張魯更是同理。

只有劉備,地域幅員遼闊,橫跨南北。

只有他才能滿足東吳“賤賣”荊州的需求。

“……機伯之言,正合我意。”

“曏者李相在時,亦言及此事。”

“公可照此事辦理,勿要有差池。”

諸葛亮肯定伊籍的才智,又把這項任務交給了他。

方案既然是你提的,那麼也由你來完成。

最後升職加薪一條龍,自是不在話下。

“……喏。”

伊籍欣然領命,躬身退去。

然後使人在荊州之地,大肆散佈流言,言說周瑜南郡擁兵自重,欲要自立。

一時間,荊揚之地,人心惶惶。

有人要寢食難安了。

……

(本章完)

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
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250章 說過多少遍了,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329章 讓你守一年的雄關,你一天就丟了?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218章 袁尚歎服,上一個這麼打仗的還是白起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