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

卻說劉備正式拜諸葛亮爲都督,督護江南軍政。

又唯恐諸葛亮鎮不住手下人,便專門讓李翊陪他下江南。

到時候李翊在幕後幫諸葛亮鎮場子,諸葛亮只需正常發揮,收割這波軍功便好。

在選人環節,諸葛亮頭腦清晰。

選擇的人都是加入的晚,亦或不拉幫結派,品性高潔之士。

代表人物諸如黃忠、趙雲、高順等輩。

而諸葛亮也很會做人,來到前輩李翊面前。

言說自己初掌兵戈,恐有遺賢,須請丞相指點補充。

李翊捻鬚笑道:

“……孔明所選,黃老將軍老當益壯,子龍將軍忠勇無雙。”

“高將軍亦是縝密嚴謹,此皆一時之選也。”

李翊先是肯定了諸葛亮的選人,言外之意他覺得並無不妥。

你孔明可以帶這些人下江南去。

反正到時候大王真要把荊州給你的話,那肯定是要在荊州本土培養自己的嫡系的。

李翊以指節輕叩案上江淮輿圖,點道:

“然江南水澤縱橫,非但需陸戰之雄,更須——”

語至此處,李翊翊指尖劃過塗中水域,一滴墨漬恰染壽春方位。

諸葛亮眸中精光乍現,心中已知李翊所想。

“陳元龍!”李翊朗聲說道,“其人善治舟師,明水利。”

“昔在廣陵,曾隨我以火舸破海賊薛州。”

“若得此君助陣,則荊州水寨不足慮也。”

諸葛亮羽扇微頓,暗忖陳登乃淮南諸將之領袖。

自己不敢點他,就是怕到時候被淮南水軍分權壓制。

可既然李翊發話了,說明他心裡是有數的。

轉念一想,淮南將士久鎮邊陲,陳登等輩日夜摩拳擦掌欲取荊州。

今若不帶他們分功,則恐寒了淮南人的心。

劉備似看出了諸葛亮的顧慮,當即開言道:

“徵南將軍爲寡人鎮守淮南,此地乃江南要衝,向不輕動。”

“依寡人之見,不妨從豫章調派水軍。”

豫章乃太史慈的地盤。

當年他被外派到豫章去,幫助劉備開發揚土。

還爲李翊進行了初步的度田嘗試,如今已在外地磨鍊數年矣。

不可不謂勞苦功高。

資歷可以說是已經很足,劉備也打算藉着這個機會,給太史慈升遷一下。

將他升遷到中原之地來。

諸葛亮卻向劉備拜道:

“豫章離此地甚遠,若爲第一系水軍,恐未必及時。”

“誠如丞相明鑑萬里,不妨便讓淮南水軍引以爲助。”

“臣請大王增徵南將軍爲水軍都督。”

見諸葛亮這麼會來事兒,劉備忍不住大笑:

“……罷,既是二卿謀略相合,便依卿所奏。”

“只是豫章一事——”

劉備說着,眸光看向李翊。

李翊會意,即出列說道:

“太史子義久鎮豫章,臣每讀其奏報。”

“深感豫章建設不易,今該地糧餉已備,甲兵已足。”

“子義又是軍中宿將,熟諳水戰。”

“可令其率豫章軍出長江,屯江夏以爲奇兵。”

善!

劉備大喜過望,即擬了一道手諭,命時任豫章太守的太史慈,走長江水,前往江夏。

爲諸葛亮一行人南下,做好援護。

一切安排妥當以後。

建安十一年,春四月。

平南都督諸葛亮承王命,率師兩萬,號二十萬。

發徐州,過汝南,入江夏。

是日,春日正濃,齊王劉備親餞於泗水之濱。

“孔明此去,當爲寡人撫定荊襄!”

劉備解錦袍披諸葛亮肩,執其手道:

“劉琦已在江夏備舟師相候。”

諸葛亮再拜受命,然後正式出發。

此一行中,

黃忠所部五千神臂營,玄甲曜日。

趙雲所部雲騎、白馬義從,八千人,旌旗蔽空。

高順陷陣營四千人,皆爲步兵。

陳到督輜重,共計三千人,車馬轔轔。

此外,

更有陳登率淮河水師順泗水南下,艨艟千里。

太史慈別遣使至,言已率豫章軍出彭蠡,隨時準備入荊州。

值得注意的是,

以上所有兵馬,都是歸將領本人所有。

而不是說劉備想怎麼調換就怎麼調換,可以想讓誰統領這支軍隊,誰就可以統領。

除非你遇上高順這種好脾氣的,

呂布搶了他的陷陣營給自己姻親魏續帶,他也不急眼。

但是,事後呂布趕上打仗了,還是要把陷陣營還給高順。

你便能意識到,這些兵馬爲什麼不能從將領身上隨便剝奪了。

此前說過,特殊的時代產生特殊的血緣紐帶。

並非是劉備一家如此,是漢末所有諸侯都是如此。

本時代有着嚴重的“子弟兵”概念,士兵都只認自己的頂頭大哥。

所以不論是曹操也好,劉備也好,都是控制他們的大哥。

只要大哥忠心於自己,他們的小弟自然就忠心於自己。

這也是爲什麼,劉備要嚴厲打壓手下將領的原因。

都是手上有私兵的,不打擊不行。

而新加入的將領,如果你給他單獨編部曲,又要加重國防開支。

所以會非常麻煩。

很多時候,劉備只能從每個將領的部曲那裡抽一點人馬出來。

然後單獨組一曲,給有功的將領。

由於抽的少,加上每人都捱了一刀,所以將領對此大多沒有什麼怨言。

諸葛亮從徐州本土帶走了兩萬人馬。

算上太史慈的豫章兵與陳元龍的淮南水軍,少說也有個四五萬兵馬。

陸軍、水軍,工程器械、輜重糧草,牲口騾畜,乃至日常生活用品皆備。

兵種也非常齊全。

既有高順陷陣營的頂級陷陣步兵。

又有黃忠神臂營訓練出來,極爲善射的弓箭手。

然後是趙雲從幽州帶回來的雜胡騎兵,以及公孫續合併重新組建的頂級騎戰好手——雲騎、白馬義從。

而陳登麾下的淮南水軍,更是齊國的最強水師。

有着最好的水戰將領,以及國內最好的舟師。

算上太史慈從豫章帶過來的預備役,此團隊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任何短板。

劉備對此也算是付出了大量心血。

作爲未來李翊的頭號接班人,劉備生怕諸葛亮會失敗。

給他配備的陣容,已經盡到他最大的努力了。

諸葛亮登高臺揮白旄,但聞鼓角連天,喊聲震地。

大軍分水陸二路,浩浩蕩蕩向南進發。

……

話分兩頭,

徐州大批人馬向南移進的消息,早已驚動了身在鄴城的曹操。

此前李翊急着和談的消息,他便猜到肯定是荊州有事。

於是派出細作,嚴密監視荊州動向。

果然接到了一個又一個震驚的消息。

劉表病重,蔡氏把持朝政。

長公子劉琦逃亡江夏避禍,向劉備求援。

劉備已經迴應了江夏的消息,派諸葛亮下江南去了。

得到這些消息之後,曹操急聚文武於魏公府。

擲諜報於案,大呼曰:

“劉景升病危,大耳兒已先手矣!”

衆謀士尚未及開言,夏侯惇搶先說道:

“劉備既東,我軍當速發!”

“斷不可再失先機!”

河北戰事的不利,已經讓魏國與齊國的爭鋒中落入了下風。

如果再爭搶荊州失敗,那麼局面將會極爲困難。

到時候,齊國可以從北面、東面、南面三個方向,死死包圍魏國。

魏國連找一個盟友的機會都沒有了。

所有荊州事務,可以說是重中之重。

曹操目光逡巡一圈,尚未馬上表態。

只是先問衆人道:

“魏國尚能動員多少人馬?”

面對垂詢,程昱立刻彙報說道:

“經過月餘籌備,我國目今在兗豫可集結動員五萬人馬左右。”

“關中有鍾繇在,足以守備韓遂。”

“山陽等地,留有兩萬人馬,足以防備劉備。”

曹操的地盤雖然萎縮了,但兵馬並沒有減少。

主要是因爲此前割地時,齊國將此前俘虜的三萬七軍還了回來。

而曹操也能夠養得起這些兵。

雖然失去了河北大部分領土,但他最核心最發達的地區,其實還是潁川一帶。

此前在潁川用棗祗屯田,已經打好了基礎。

另外,

此前說過,曹操的軍費開支比重一直很高。

他的徵兵是帶有強制性的,即便激起地方叛亂,也是能夠用武力給強行鎮壓下去的。

河北戰事雖然不利,但曹操依然有翻盤的機會。

那就是奪下荊州!

目前主要能帶兵的將領,依然有曹仁、曹洪、夏侯惇等宗室。

外姓中於禁的降叛可以說令曹操失望無比。

但眼下南方局勢緊迫,他也來不及處置於禁。

仍然可以用李典、樂進、呂虔等外姓將領。

後起之秀中,也有郭淮、曹真、曹休等青年才俊。

可以說,曹操手上能打的好牌依然很多。

接下來的軍事外交行動中,他絕對不能再犯錯誤!

“……咳……咳……”

“聽江南的細作傳報,劉表染了背疽,身子每況愈下。”

郭嘉咳嗽兩聲,將自己打探的情報一一向曹操說明。

“如今的襄陽,蔡瑁、張允狼狽爲奸,管制內外軍事。”

“其後妻蔡氏,又控制劉表內室,使之不聞窗外之事,”

“……哈哈……可嘆劉表一世梟雄,竟落得如此下場。”

“……咳咳……”

由於過於激動,郭嘉猛烈地咳嗽了幾聲。

曹操緊鎖的眉頭,稍稍舒緩。

倘若劉表當真病重,那倒的確是一個奪取荊州的大好時機。

沒有人比我曹操更懂荊州!

他知道,荊州雖看起來擰成了一股繩。

但完全是靠着劉表這根弦繃着的,一旦劉表死去。

這繩索也會應聲而斷。

曹操的判斷,並非危言聳聽。

歷史上,曹操南下之時。

當時號稱天下前三勢力的荊州,便展開了是否投降曹操的討論。

而新上任的老闆兼CEO,劉琮竟對手下人說:

“今與諸君據全楚之地,守先君之業以觀天下,何爲不可乎?”

從這句話裡,便能看出劉琮的地位有多麼卑微。

在如此重大的原則性問題上,劉琮居然只能弱弱的說一句。

現在我們大家一起運營着公司,守護着我那老爹的資產。

投了是不是有點可惜?

你說劉琮這是性格軟嗎?

確實有這個原因。

不過,劉琮要是手上槍桿子硬,想軟下去也難吶。

他作爲一個次子,能被荊州士大夫擁戴。

就是荊州豪族們覺得劉琮好拿捏。

就跟當年兗州士人想迎呂布進來是一個道理。

空有武力沒有腦子,這種人簡直是士人豪族的理想州牧人選。

雖然劉琮連武力都沒有,但他的舅舅蔡瑁有。

既然蔡瑁想扶持劉琮上位,大家也沒必要着急反對。

曹操凝視荊州地圖不語,思量着到底該如何與劉備爭奪荊州。

忽見司馬懿自末席起身,執麈尾指襄陽:

“明公勿憂,劉景升家中正有一把利刃可以借用。”

“君莫非是言襄陽蔡氏乎?”

郭嘉在一旁問。

“正是蔡氏。”

司馬懿點頭,輕聲笑道:

“蔡夫人慾廢長立幼,蔡瑁掌南郡水軍。”

“今長公子劉琦爲避禍,逃亡江夏,引劉備爲援。”

“蔡氏豈不更需要明公這把快刀?”

說着以麈尾劃江而過,“到時候,魏公只需許以劉琮嗣位,蔡瑁必獻水寨!”

任誰都看得出來,劉琦已經投靠劉備了。

如此一來,蔡瑁等人就天然的成了劉備的對立面。

如今的蔡氏一族,也迫切需要一個強大的外援,才能保障劉琮上位的順遂。

而曹操也迫切需要一個能幫助自己在荊州站穩腳跟的盟友。雙方利益一致,可以說是一拍即合。

“奉孝怎麼看?”

雖然司馬懿所獻之策乃是良謀,可曹操始終是不喜歡他,對他有所防備。

明明心中也決定採納這項計策,卻還要問一遍郭嘉的意見。

只要郭嘉站出來也表示同意,並簡短分析兩句。

曹操便能借這個機會,表揚郭嘉,從而把這項功勞按在郭嘉頭上。

郭嘉與曹操也算頗有默契,當即出聲表示:

“在下以爲,此下江南,當以施恩籠絡爲主。”

“今劉琦已降劉備,劉琮雖有蔡氏爲輔,縱非劉備敵手,孤掌難鳴。”

“倘不得朝廷支持,縱有劉表遺命在,劉琮也難以坐上荊州牧之位。”

因爲現在的陳地朝廷,是被曹劉兩家給一起控制的。

劉琦已經投了劉備,你蔡氏要是敢扶劉琮上位的話。

劉備到時候直接就給你扣一個破壞禮法,廢長立幼的罪名。

然後再上表朝廷,表奏劉琦爲荊州牧。

足下又該如何應對?

所以,蔡氏一族也是非常需要朝廷支持的。

那麼曹劉兩家中,只剩下曹操這家可供選擇了。

“魏公可一面着手南下江南一事。”

“一面先遣人至襄陽,秘密聯絡蔡氏。”

“許其在劉表亡故以後,表劉琮爲荊州牧。”

“劉琮年幼不知兵,明公只須稍加運作,荊北自爲我大魏所有也。”

善!

曹操連連頷首。

“奉孝之言,最合孤意。”

“只有能夠拿下荊州,讓劉琮這豚犬小兒做一回荊州牧又有何妨?”

“此事宜當速行,不可拖延。”

嘶……

曹丕深吸一口氣,暗忖此計明明是司馬懿率先提出來的。

父親爲何只表揚郭嘉,而對司馬懿隻字不提。

他正打算出列開言,爲司馬懿鳴不平。

司馬懿趕忙攥住他的衣袂,衝曹丕搖了搖頭。

“……仲達,父親爲何如此待你?”

司馬懿只是淡淡地搖了搖頭,平靜地回覆說道:

“只有我恭謹做事,時日一長,魏公早晚會明白我的忠心。”

主簿楊修遠遠望見兩人在那裡竊竊私語。

忍不住對身旁的曹植說道:

“……公子,你看那邊。”

曹植目光看去,見哥哥真正和司馬聊着什麼。

楊修冷嘲熱諷說道:

“此必是二人不滿魏公之安排。”

曹植聞言一驚,忙問:

“德祖何以見得?”

楊修嘴角微微翹起,得意地笑道:

“魏公嘗言,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與兵權,付之必爲患。”

“然丕公子並不以爲意,仍舊與之來往密切。”

“公子,這可是您在魏公面前表現的好機會啊。”

“此下江南,不妨主動申請前去。”

“魏公見你如此勤勉,必以你爲厚。”

曹植皺起眉頭,有些不情不願。

他還約了丁儀一起喝酒,吟詩做賦。

讓他大老遠的跑去江南,他還真有些不願意。

楊修再三催促,幾乎是以手推搡,曹植拗不過他。

這纔不情不願地被推出來,踉蹌起身,酒漬沾襟猶自不覺。

衆官視之,皆屏氣凝神,不發一言。

只見曹植先拱手一揖,隨後朗聲吟道:

“江南之事,父親無須憂慮。”

“兒臣願代父親去荊州,聯絡蔡瑁。”

曹操眼中精光一閃,脣角不自覺地上揚。

曹植能力夠不夠另說,單這份爲君分憂的態度就值得嘉獎。

曹丕見小弟爭先,正欲出列,表示自己也願意下江南時,卻被司馬懿一把拉住。

曹丕回頭看他,雖不問話,眼神中卻充滿了疑問。

司馬懿闔上雙眸,低聲說道:

“公子權且隱忍,無須爭先。”

曹丕忙問其故。

司馬懿乃俯在曹丕身前,低聲授予密計。

曹丕頷首,欣然從之。

果然,曹操見曹丕不發一言,便好奇地問道:

“此下江南,汝弟尚且爭先。”

“子桓何以不發一言?”

曹丕乃斂容出列,哭倒在地,慟呼道:

“近聞母氏違和,兒臣旦夕省視,見膳饌則哽噎難嚥。”

“五內如焚,步履維艱,實是寸步難行。”

“子建才略本勝兒臣,使南征荊州,必成大功。”

“兒臣唯願侍奉湯藥,盡人子之責。。”

“伏惟父親垂憐,全我母子天倫。”

曹操聽罷,眉頭蹙起,慨嘆道:

“……難得你有如此孝心。”

朝中有不少擁戴曹丕的大臣見此,紛紛藉機幫腔說道:

“……好啊,好啊。”

“丕公子真申生之孝也!”

申生以孝自困的典故,出自《左傳》。

曹操當然聽出了羣臣之意,當即表示:

“此下江南,孤必然親往。”

“汝倒也不必獨留鄴都,汝母孤自會遣妙手醫者照料。”

“汝便與子建一同,隨孤南下罷。”

曹丕聞言,哭拜着謝恩。

楊修見此,咬牙切齒,連連嘆息。

曹植問其緣故。

楊修乃爲曹植分析:

“此乃丕公子以退爲進之策也,必是司馬懿所獻!”

適才,曹丕的一番表演,可謂是一箭三雕。

一者以孝制忠,曹丕表面辭讓軍功,實則以孝道綁架曹操決策。

二者捧殺曹植,“子建才略本勝兒臣”一語,既顯兄友弟恭,又暗指曹植恃才傲物。

因爲時人常評價曹植是“任性而行”。

三者則是以人倫爲刃,最終落腳於“母子天倫“”,直擊曹操內心中的軟肋。

自宛城事件過後,隨着曹操年齡的增長,他本人是愈發重視親情。

見曹丕以此爲刃,曹操情願相信曹丕的情感是正。

也不願相信,這是他的“御之以術”。

最終,曹操拍案決定。

親統五萬大軍南下。

命曹丕督運糧草,以司馬懿輔之。

曹植爲行軍司馬,隨軍參贊。

然後密遣高堂隆奔赴襄陽,去說蔡瑁。

楊修得訊,急赴曹植府邸,跌足嘆道:

“公子錯失良機矣!”

曹植問其緣故。

楊修答曰:

“糧草乃軍中命脈,今魏公將之交予了大公子……唉!”

此時的曹植尚宿醉不醒,只是伸個懶腰,淡淡道:

“德祖何必憂心?”

“待我作一篇《荊襄賦》,父親必喜,以我爲厚。”

楊修無奈地搖了搖頭,又是一聲長嘆:

“公子,恕修僭越。”

“舞文弄墨,雕章琢句,終究不是治國之道啊……”

曹丕已經獨領一軍了,甚至接到的是督運糧草這樣的重任。

而公子你卻只能是做個隨軍參贊,就沒有一點危機感嗎?

可能在曹植看來,父親把自己留在身邊,就是因爲喜歡自己。

而不喜歡曹丕,所以把他支得遠遠的。

可是,有沒有一種可能。

其實是因爲魏公覺得你還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不放心把你丟在外邊兒。

所以才把你留在身邊的?

曹植滿不在乎地說道:

“……德祖勿憂,德祖勿憂。”

“今下江南一事,已經定下,再次庸人自擾又有何益?”

“你我只需做好本分之事便好。”

楊修無奈,只能盼下江南一行,一切順利罷。

……

長江之畔,夏口城樓。

時值暮春,煙波浩渺中忽聞琴音泠泠,如鶴唳九霄。

但見周瑜一襲素袍臨風,綸巾飄帶與江霧共舞。

十指輕拂焦琴絃,奏的正是《長河吟》。

陳武、董襲、黃蓋等領兵持刀,守在一旁。

此時的周瑜可謂是意氣風發,方領兵擊敗黃祖。

一舉奪取了江夏夏口。

時人皆謂之爲:

——“東吳周郎,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荊楚喪膽。”

這時,一匹快馬飛奔過來,踉蹌地跑至周瑜面前。

“都督!徐州有消息了!”

周瑜停下琴絃,一揮手。

那名哨騎當即彙報道:

“徐州劉備,已經拜諸葛亮爲帥,發兵五萬,奔江夏而來。”

“……知道了。”

聽到這個消息,周瑜的表情顯得很平淡,開始接着彈琴。

黃蓋等紛紛走過來,向周瑜問道:

“……都督,劉備發兵五萬來江夏,顯然是爲荊州而來。。”

“我夏口兵馬不過兩萬,兩軍雖爲盟友,萬一起了爭執。”

“如何與劉備爭奪荊州?”

程普拍案而起,怒道:

“劉備名爲援劉琦,實欲奪我江東嘴邊之肉耳!”

衆將議論聲裡,唯見周瑜指尖猶自懸在琴絃之上。

“都督?”呂蒙輕喚。

周瑜淡淡回道:

“我原以爲荊州之事,茲事體大。”

“劉備會派李翊而來,怎的派的是一個山野村夫?”

“再不濟也該是陳元龍纔是。”

不怪周瑜小覷諸葛亮,實在是這個位面的諸葛亮真的沒有什麼建樹。

下江南這種重任,劉備有那麼多人可用。

爲何偏偏用一個毫無資歷的後輩?

“……呃。”

那名哨騎還跪在地上,欲言又止。

周瑜道,“汝有話便說。”

“……是。”

哨騎頷首,又擡眸偷看了眼周瑜的表情之後,才緩聲開口:

“其實,諸葛亮雖爲此次入荊州的平南都督。”

“但是李翊也假節同往,隨諸葛亮一起來了。”

砰!!

琴聲戛然而止,一縷斷絲隨風飄搖。

都督……

衆人紛紛擁上前,關心周瑜的手有沒有受傷。

周瑜卻背起手,步履沉重地走到了江邊。

眉宇間一川不平,沉吟許久,嘆息道:

“李翊到底還是來江南了。”

話落,周瑜又回首望着衆人,微微一笑。

笑容中帶着一絲無奈:

“不瞞諸位,倘此行李天樞未至,荊州吾勢在必得。”

“然李翊同來,荊州恐不可全爲吾主所有也。”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都督,眼下我們該怎麼辦?”

衆將紛紛問。

周瑜輕笑,信手將斷絃擲入江中:

“天樞既來,何不邀他共賞這‘千帆競發’之景?”

說着取過案上的羽扇,遙指對岸隱約可見的荊州水寨:

“諸君且看——”

衆將隨扇望去,但見江風捲起周郎腰間的玉珏,碰撞聲如金戈初鳴。

殘陽映得羽扇透亮,竟似烽火映透牛皮地圖。

無數的帆船自江邊劃過。

這些都是此前繳獲荊州所得的。

“諸位覺得,以李郎之聰明睿智。”

“這些舟師,可以打動他否?”

周瑜面帶着微笑,問衆人。

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
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264章 李翊出使宣大國國威,曹魏賠款籤喪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59章 五指成拳,開始屯田(求追讀!)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234章 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不負班超之志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65章 袁術:他劉大耳也配與我同列?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157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士可擋百萬兵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261章 劉備已非昔日那個阿備,關羽仍是那第271章 名不虛傳,李相智激周郎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233章 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李翊識虛實,龐統見兵勢,難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