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

張燕雖然是山賊,但卻很有政治手腕。

從他能夠拉攏到匈奴人與烏桓人的支持,來對抗袁紹,就證明了他的手段不是尋常山賊可以比的。

但同時,張燕他本人又很善於自保。

堪稱武將版的賈詡。

一生多次躺贏。

如果你把張燕的經歷故事寫成網文,肯定會被網友罵慘。

因爲太順,太“無腦”了,網友會覺得這很不合邏輯。

然而歷史中的許多事,往往比網文更加魔幻。

張燕從起兵時,到繼承白嫖張牛角的部隊。

然後趁著袁紹征剿黑山軍,又莫名其妙白嫖了百萬黑山軍。

之後在與袁紹的交鋒中,本已落入下風,眼看著就要被袁紹滅掉。

偏偏又趕上官渡之戰爆發,給了張燕喘息的機會。

袁曹大戰期間,張燕也是全程觀望,絕不下場。

等分出勝負後,張燕又立馬舉衆歸降了曹操。

由於是帶資進組,曹操直接封了張燕爲平北將軍。

並賜爵封安國亭侯,食邑五百戶。

而曹操給張燕的工作也很簡單,就是讓他守鄴城。

等於是讓張燕遠離了戰場,早早地過上了舒心的日子。

之後,張燕在魏國安穩的渡過了自己的後半生,而爵位也一直傳到了曾孫一代。

這對於亂世中的人來說,張燕的一生已足以羨煞旁人了。

現在這個時間節點,張燕所統轄的黑山軍,在與袁紹的對峙中正處於下風。

張燕意識到了這一點,知道他們這些紀律紊亂的賊軍,是不可能與軍閥的部隊相比的。

縱有百萬數,也斷難能與袁紹軍相抗。

所以,張燕必須尋找一個外援。

公孫瓚是他最開始的盟友,但已經被困在易京出不去了。

而北方的烏桓人與鮮卑人,已經被袁紹拉攏過去,成了他北部的屏翼。

放眼天下,目今唯一能與袁紹相抗的,似乎只有位於河南的曹劉同盟。

張燕一直想尋一個機會,去河南與曹劉締結盟約。

但奈何袁紹逼得緊,兼之又恐自己“賊軍”的身份不爲曹劉所容。

故而遲疑未進。

不想前不久竟意外收到了來自徐州李郯侯的邀請函。

這對張燕而言,無異喜從天降。

遂力排衆議,馬不停蹄,星夜兼程地趕赴到了下邳。

見到了那位聲名遠揚,能力出衆的李子玉。

李翊給張燕的第一印象便是,聰明、睿智、堅毅。

良好的第一印象,加深了張燕想與河南合作的決心。

畢竟他此來不是代表他自己一個人來的,他身上更負有百萬黑山人口的未來。

只是……

張燕知道,李翊這人並不好對付。

他只能通過沉默、冷靜來儘量淡化自己,渴望與河南合作的情緒。

若不然露出破綻,被李翊抓住,他必然獅子大開口。

從而使自己在談判中陷入不利。

“張將軍近年來過得好嗎?”

李翊率先打破沉寂,走至張燕桌前,親自爲他斟了一杯酒。

張燕忙雙手舉盞,接過李翊倒來的酒水。

“承蒙郯侯掛念,去歲收成正好,勉強得以自足。”

黑山軍是黃巾軍的組成部分之一。

跟黃巾軍一樣,都是自帶種子、工具,甚至還有耕牛。

所以靠著種田,也能勉強自給自足。

何況黑山衆渠帥,時不時下山去劫掠富庶的冀州諸縣。

兩重保險,使得雖有百萬人口,倒也能夠過活。

“……只是,袁軍勢大,迫的近。”

“若無外援,張某恐也難以久持。”

張燕略作試探,表明了自己的難處。

“……嗯,袁賊自號大舜之後,出姓於陳。”

“此前淮南袁術就曾私藏玉璽,已爲曹司空、劉將軍所滅。”

“今袁本初坐擁四州之地,佔我漢家城池,卻不肯向朝廷中樞輸送錢糧。”

“此舉形同叛亂,論罪該誅。”

李翊也當即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此前,曹劉在陳地開會時,就曾提議,要求袁紹向陳地朝廷輸送錢糧。

一開始大夥兒都以爲,袁紹四世三公,出手闊綽,肯定不會吝惜這點錢糧。

雖然對袁紹來說不多,對曹劉而言也不算肥。

但大戰在即,能多薅一點兒是一點兒。

到時候真送過來,自然是曹劉先拿七成。

剩下一成給陳地百官,一成給劉寵、駱俊,一成給朝廷府庫。

本該是皆大歡喜的局面。

結果袁紹,竟然不許!

袁紹在拿了朝廷的好處,受封大將軍之位,假節後,居然連些許錢糧都不肯拿出來。

袁紹只推脫說是,忙於“北逆”戰事,實在拿不出錢來。

對此,曹劉立即上書朝廷,下詔譴責袁紹的“叛逆”行爲。

雖然這只是輿論攻擊,但開戰前能造一點兒勢,就造一點兒勢吧。

比如現在,李翊就可以在,袁紹不肯輸送錢糧給朝廷這件事上做文章。

“張將軍乃先帝親封的平難中郎將,袁逆佔據漢家城池,征伐漢家官員。”

“將軍可願做朝廷忠臣,爲國家討賊否?”

李翊也開始試探,向張燕拋出橄欖枝來。

張燕雙眸一亮,站起身來,鄭重其事地向李翊一拱手: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正當以爲兩家結盟如此順利之時,張燕忽又話鋒一轉,面露爲難之色。

“只是單絲不成線,獨木難成林。”

“袁紹勢大,我黑山部衆,遠在常山孤立無援。”

“若袁紹舉大軍來攻,燕當何以拒之?”

李翊雖知這是張燕在漫天要價,但仍先作詫怪之狀。

“兗州曹司空,徐州劉將軍,俱是張將軍的盟友。”

“將軍何謂孤立無援?”

張燕暗道李翊果然棘手難纏,只得道:

“張某的意思是,我部衆俱在常山,與河南之地相去甚遠。”

“縱曹司空與劉將軍與我作盟,又如何及時來救?”

張燕既是在要價,又是在袒露他們黑山軍的困境。

畢竟他們是真幹不贏袁紹。

歷史上,若不是趕上官渡之戰爆發,張燕早就被袁紹給滅了。

雖然袁曹大戰期間,張燕作壁上觀,沒有下場。

但等到205年,張燕舉衆歸順曹操時。

所帶去的人口,已只剩下十多萬人了。

雖然十餘萬人,對於人口稀少的漢末,依舊是一筆巨財。

但這顯然沒法跟巔峰時期的百萬人口相比。

這其中,

既有受戰亂影響導致人口減少的因素。

也有麾下渠帥不受控制,各自爲政,轉去他處的原因。

這也是張燕真正要想“招安”的根本原因。

他這個黑山大王當得有名無實,大夥兒只是名義上奉他爲王。

他要真能調動麾下所有渠帥。

那百萬黑山賊,就不至於被袁紹殺得山谷空空了。

遠的不說,就單說與他一道來徐州的渠帥眭固、白饒等人。

這幫人也就表面尊重他,真要讓他們爲自己賣命。

張燕第一個不信。

“張將軍的難處,李某能夠理解。”

“但張將軍也要明白我們河南的苦衷。”

“眼下西至關中,東至東海,沿著黃河沿岸,俱在修築城牆,預備河北戰事。”

“我們雖想援助黑山,但也是有心無力吶。”

張燕也算見過世面,面對李翊如此說話,當即彎脣笑道:

“郯侯不必嚇唬張某,我知您宅心仁厚,足智多謀。”

“您肯定有辦法,勞您在劉將軍面前美言幾句,多說些好話。”

“多少援助黑山些物資。”

“您肯定不忍心見我黑山之民,俱爲袁軍所殺,曝屍荒野不是?”

哈哈哈……

李翊牽脣一笑,道,“張將軍比李某料之還滑呀。”

張燕低著頭,溫聲答道:

“不敢當,張某這點兒威風在您老面前可就抖不起來嘍。”

“……罷。”

李翊一揮手,蹙起眉心,“說正經的,我河南現在正全力備戰河北戰事。”

“從豫州汝南,揚州淮南,一應輜重、錢糧、器械,俱往黃河南岸調運。”

“是真沒法援助黑山物資。”

李翊正式向張燕袒露心跡,他們正在全力備戰河北戰事,實在沒有多餘資源拿出來給他地諸侯輸血。

尤其兗州曹操,他的縱深太短,一旦使袁軍渡過黃河,幾乎一馬平川。

所以兩家正在聯合在黃河南岸修築堡壘等防禦工事,屯兵於前哨。

是真沒法支援黑山,不是裝的。

張燕表情凝重,眉心緊蹙,他意識到李翊沒有騙他。

河南確實對黑山有心無力。

若是在五年前,張燕來向河南求援倒還差不多。

因爲那時的張燕,勢力範圍拓展到了黃河一帶。

河南支援他,不會費太大氣力。

但在經過袁紹一波圍剿之後,整個黑山部衆都萎縮在了常山一帶。

都跑到子龍老家去了,河南如何給他遠程輸血?

更別提,五年前是二袁爭霸,曹劉都還是別人的小弟。

時過境遷,五年後早已換了人間。

談判進展的並不順利。

張燕不辭辛勞,遠來徐州,就是爲了與河南締結同盟,共抗袁紹。

但他要的,並不是口頭同盟,甚至一紙盟約。

張燕想要的,是實打實的好處。

在談判期間,張燕又話裡有話的暗示李翊。

黑山部衆,他並不能全部掌控。

中間有不少人是心向袁紹的。

這幫賊人都是好利之徒,如果你河南不能拉出實際好處,拉攏到他們。

那麼,縱然他張燕與袁紹有過節,不死不休。

但他可管不住手下人,會不會去投靠袁紹。

張燕這話,幾乎算是威脅了。

可張燕卻並沒有危言聳聽。

畢竟老袁家那四世三公的招牌擺在那兒,對黑山民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早在初平二年時,

張燕就因爲在袁紹與公孫瓚的爭奪冀州,而選擇站隊公孫瓚。

結果有不少人就因此離開了張燕。

在初平四年時,魏郡有袁軍叛變,聯合黑山賊,一度佔據了鄴城。

又因爲黑山渠帥陶升叛變,而被袁紹平定了叛亂。

袁紹也升任了陶升爲建義中郎將。

可見,黑山軍中不少人都還是心向袁氏的。

這其中也包括眭固眭白兔,在被曹操擊敗後,他親自率軍去北方找袁紹求援。

現在張燕暗示李翊這番話,既是威脅也是警告。

百萬黑山衆,看似數量龐大,人口驚人。

但畢竟各自爲政,一盤散沙。

你河南願不願意拉攏他們,自己看著辦吧。

反正我張燕是管不住他們的。

一向睿智果敢的李翊,在聽完張燕道明黑山內部情況之後,此刻竟也陷入了沉思。

大堂之內,鴉雀無聲。

每一個人都屏氣凝神,大氣也不敢出。

雖然這件事與現場不少人都無關,比如山越宗帥祖郎、費棧二人。

他們本來只是食客,莫名見證了一場政治博弈。

暗覺精彩的同時,在見到兩名政治老手的交鋒後,又覺緊張萬分,直呼過癮。

“……好。”

在沉吟了許久之後,李翊終於鬆口。

緩緩睜開雙眸,出聲詢問張燕條件。

“……張將軍開個價吧。”

“一百萬斛糧食!”

張燕啓脣更是瞭然,斬釘截鐵地說道。

唔……

饒是現場有不少看客,但當聽到張燕開出的條件之後,仍是忍不住屏氣凝神。

這簡直是獅子大開口啊!

“……呵呵,張將軍莫非欺吾年少。”

“李某豈八歲童蒙,不識數目?”

李翊也算官場老手了,面對張燕的開出的驚人條件,表現的異常冷靜。

“燕豈敢大言欺人,誆瞞郯侯?”

“然黑山實有百萬之衆,從河南到常山,去除損耗。”“百萬斛糧,又能剩多少呢?”

或許有人會疑問,爲什麼一打仗糧食就消耗的快。

難不成前線將士多出來幾張嘴不成?

確實多出來幾張嘴,那便是餵養這些前線士兵的民夫。

他們把糧食運到前線去,他們得吃糧。

但是這些精壯的民夫,他們可不產糧。

勞動力被拉到前線去了,田地沒人耕種,自然導致糧食越打越少。

其實路途損耗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還是勞動力脫產。

要是有充足的勞動力,可以保證將士既能在前線打仗,後方還有足夠的人種田。

那國家就成了一臺戰爭機器,可以無限制對外擴張。

但這在古代,是絕對沒法實現的。

張燕在這次談判中,取了巧,談到了糧秣損耗問題。

卻迴避了一個關鍵問題,

那就是百萬黑山人口,並不是人人都要上前線作戰。

他們有不少民衆,是自給自足的。

你這是百萬人,又不是百萬兵。

怎麼能把軍事上的問題一併放在這上面討論呢?

“……這不是河南所能負擔的。”

李翊斬釘截鐵的回覆張燕,拒絕了他開出的條件。

而這自然也在張燕的預料之中,便問:

“那麼郯侯能給出多少糧秣?”

“……三十萬斛,這是河南所能給出的極限了,既是如此,我也得先請示劉將軍。”

“李某自己做不得數。”

李翊信誓旦旦,故作爲難。

顯得這三十斛糧食,都已經是他咬緊牙關,下定很大決心才同意給的。

張燕牽脣一笑。

“這三十萬斛糧秣,只怕不夠前線將士打仗的。”

“九十萬斛如何?”

“……不行,四十萬斛,不能再多了。”

“若不然,河南情願單打獨鬥,獨自對抗袁紹。”

“至於足下麾下渠帥,任其自去耳,與我何干?”

李翊表現出強硬的態勢。

彷彿自己所開出的這個條件,張燕不接受的話,他便要宣告談判破裂了。

雖然兩人的談話時間不長,但流速卻十分緩慢。

兩人的大腦都在飛快旋轉,拚命試探對方的底線。

尤其是張燕,他眯起眼眸,絞盡腦汁思考這究竟是不是李翊的底線?

這是一個商場談判理論。

即當你走進商店時,買一件心儀已久的商品。

但它的價格卻高出了你的預期,你知道這個價格肯定虛高。

你自己有一個最高能接受的價格,並且你也知道店主肯定也有一個最低能接受的價格。

通過討價還價,你不僅想讓商品價格低到你的預期,並且要儘可能接近店主的最低價。

因爲越接近,你就省得越多。

而店主正好相反,

他想讓商品價格儘量接近你的最高價,越接近他就掙得越多。

你知道這一點,你也知道他知道這一點。

但你們都不知道對方的底線到底是多少。

於是你們便會開始博弈,

在這個過程中,你們會不斷拋出假的底線。

並且虛張聲勢,努力地讓對方相信這就是你的底線。

到了最後,你們便會以交易破裂相互威脅。

若真交易破裂,這無疑會是一個雙輸的局面。

你沒買到東西,店主也沒能掙到錢。

但你們都會裝作毫不在意的樣子,坦然接受這雙輸的局面。

以此來給對方施壓。

這時,你會轉身慢慢走向店門。

這是最緊張最考驗的時候。

你會後悔,因爲店主的價格你是能接受的,你在猶豫要不要回頭。

店主也會後悔,少掙總比不掙好,他在猶豫要不要叫住你。

你每多走一步,氣氛便會多緊張一分。

你們都忍不住想妥協,又都希望對方先妥協。

這就是此時張燕與李翊所面臨的局面。

張燕是那個店主,李翊是這個買客。

但張燕的商品是獨一無二,別處買不到的。

而李翊這個買主也是張燕在能力範圍內,唯一能夠找到的。

對於李翊而言,

黑山軍擁有龐大的勢力,不論戰時或平時都能發揮出巨大作用。

戰時,它作爲紮根於冀州西部的一根尖刺,能夠很大程度的牽制袁紹的軍力。

和平時期,若能將他們轉化爲普通民衆,便能得到充足的勞動力。

若是去征剿,他們藏在大山之中,反而費力不討好,頗費錢糧。

對於張燕而言,

袁紹與他不死不休,張燕几乎不可能跟袁紹達成和解。

但他又不是袁紹的對手,只能尋求外援。

放眼周邊,唯一能夠跟河北抗衡的,只有曹劉的河南。

若是談判破裂,

李翊會失去一根尖刺,並且黑山軍有不少人會被袁紹吸附,間接資敵。

張燕則無法繼續管理百萬黑山人口,各自作鳥獸散。

張燕自己也極有可能退出歷史舞臺,轉而投於鄉間爲盜,不復今日好局。

顯然,雙輸局面是兩人都不希望看到的。

兩人都在等對方先妥協。

此時大堂內氣氛,彷彿凝固一般。

堂內的主角雖只兩人,但周圍食客就也都跟著緊張起來。

不知談判的結果,會以什麼樣的方式而告終。

突然,一道炸雷般的聲響,自堂外傳出。

“五十萬斛糧!”

“不知這個數目,張將軍能不能接受?”

就在大夥兒都在屏氣凝神,跟著緊張之際,竟全都被這堂外的聲音給驚擾。

正要起身看,是哪個膽大之徒敢來攪擾之時。

只見來人於萬丈夕光中走來,

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臂頗長,面相頗爲厚重威嚴。

李翊見此,趕忙上前施禮。

“……主公,怎的親來了?”

劉備笑著拍了拍李翊的肩膀,“備若不來,只恐軍師疲於應付黑山來客。”

李翊正色答,“若再給翊半個時辰,黑山之衆已盡附河南矣……”

呵呵~

劉備溫聲笑道:

“軍師這些時日,頗爲憂勞河北事務,又要兼管河南軍政,大是辛苦。”

“備適才剛剛處理完幾個無知小輩,聞說軍師正於州府接待冀州來客,便過來看看。”

“……看看汝這小郎,會捉燕兒不會。”

最後一句,顯然已是開玩笑。

劉備平日本不苟言笑,但唯獨在李翊面前例外。

尤其李翊平日太忙,每日兩眉緊鎖,令劉備看了頗爲心疼。

遂每每在李翊面前時,劉備都會盡量以寬鬆活潑的方式,讓李翊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

故李翊即便是提及河北之事時,劉備也多不甚關心,只盼李翊少些負擔。

“……哈哈,翊這點皮毛小伎,如何敢在主公面前獻醜?”

“主公快裡邊請!”

李翊彎脣一笑,將劉備請入堂內。

兩人適才的談話,俱在堂外,堂內之人尚不知發生了何事。

李翊便又爲衆人介紹,說道此人便是徐州之主。

漢左將軍,下邳侯,領徐州牧劉備劉玄德是也。

衆人聞說是主人家到了,遂紛紛起身施禮。

“見過劉將軍。”

“見過劉將軍。”

“……劉將軍幸會。”

衆人見禮之時,又兀自打量劉備形貌。

果真如傳聞中說的一般,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其貌甚異。

“……這位想必便是張將軍了。”

劉備走至張燕身前見禮。

張燕連忙還禮。

劉備執其手,一臉真誠地說道:

“聞說張將軍,因輕勇走趫捷,故軍中號曰‘飛燕’”

“時人皆謂之張飛燕。”

“備走南闖北,識遍天下英雄,今日見著張將軍。”

“方知何謂氣概參天,雄烈過人。”

張燕被劉備握住手,與之對視,見其言語真誠,便道:

“劉將軍過獎了,燕實不敢當此美譽。”

“……呵呵。”

劉備牽脣一笑,四目相對,坦誠說道:

“方今雄豪並起,將軍能以一鄉之衆,合黑山百萬之民。”

“威震河朔,播名天下。”

“如何當不得這般讚譽?”

唔……

雖然明知這只是劉備的客套話,但由於他說的太過真誠。

以至讓張燕這個老油子都頗爲感動。

李翊在旁側看著,不由暗歎了一口氣。

你說你,跟我談早早答應不好嗎?

非要逼我徐州出動大漢魅魔,你才肯服服帖帖是不是?

看見張燕那已經半沉淪的樣子,李翊知此事已經成了一半了。

劉備的話還在繼續:

“……今袁紹擁四州之地,民戶百萬。”

“雖號爲大將軍,終因權奪利,未有心繫王室。”

“備料其久自生亂,是復有一卓也。”

有其君,必有其臣。

劉備上來跟李翊的話術套路,幾乎如出一轍。

都是先踩一腳袁紹,把他打成反賊再說。

只不過劉備比李翊扣得帽子還狠,

李翊只列數了袁紹的罪狀,劉備直接把袁紹打成是跟董卓一樣的反賊。

這個標籤就太狠了。

當然了,劉備完全有證據。

畢竟袁紹想擁立劉虞爲帝這事兒,衆人皆知。

尤其劉備當時還在北方,對此事知之甚細。

你說天子尚在,你袁紹竟敢擁立劉虞爲帝。

不是董卓是什麼?

就算這件事最後告吹了。

那也是人劉虞心存漢室,識大體。

跟你袁紹這個反賊沒關係。

玩兒政治嘛,

就是得會扣帽子,羅織罪名。

其實,細數歷朝歷代你都會發現,這些政治人物最喜歡的就是扣帽子。

他們能把一件很小的事,說成是一件很嚴重的事。

又能把一件極爲嚴肅的事,儘量去淡化它所造成的影響。

總之就是,怎麼有利於自己怎麼來。

現在河南與河北別說是兩邊的領導人了,就是兩地的百姓都知道。

兩地開戰只是時間問題。

在熱戰開始之前,自然是先冷戰。

儘量給自己造憂,增加輿論優勢。

河南這邊,指責袁紹不遵王室,不繳錢糧,是叛逆。

河北這邊,指責曹劉挾持天子,虐殺忠臣,是漢賊。

反正,誰掌握話語權,誰就能贏得冷戰。

“張將軍乃先帝所封的平難中郎將,斷不能與反賊爲伍。”

“待到來年開春,我河南便要對河北用兵。”

“到時候懇請張將軍務必助備一臂之力,備感激不盡!”

劉備緊緊拉著張燕的手,雙目對視,一臉真誠地說道。

“事若就,備爲上奏天子,表奏張將軍的功績。”

“以張將軍之功,封侯拜將,自不在話下。”

“只要張將軍點頭,備即刻將五十萬斛糧秣送上貴府。”

“另去陳地,請一道聖旨,以作討賊文書。”

“張將軍奉聖旨討賊,應能安撫黑山衆部渠帥。”

“……不知張將軍意下如何?”

唔!

張燕眼眸一蹙,心中思緒萬千。

望著劉備那誠懇厚道的神情,實不忍相拒。

……

……

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
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74章 劉曄的人生十字路口(求追讀!)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96章 劉備懵圈,曹操要把屁股讓給我?(求訂閱)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211章 袁紹:漢之善於兵者,無過於李翊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121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335章 設凌煙閣,評選開國二十八功臣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175章 李翊是大善人吶,怎麼會擺鴻門宴呢?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328章 武廟十哲必須有軍事理論貢獻:李翊第236章 觀李翊用兵,虛實相生,奇正相合,頗得孫吳之法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