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王牌對王牌,天樞臥龍對周郎

卻說曹操“挾民”過了華容道,成功甩掉周瑜大軍,得脫苦難。

比及天晚,已近南郡,魏軍將士火把齊明。

忽逢一簇人馬過來攔路。

曹操大驚,呼左右曰:

“今莫非天亡我乎!”

話落,只見一羣哨馬衝到,曹操視之,乃曹仁軍馬。

這才稍稍心安,兩軍合兵一處,共同入了南郡安歇。

回到城中,一點將校,中傷者極多。

曹操心中悲楚萬分,悶悶不樂。

曹仁置酒爲他解悶,衆謀士俱在座。

忽然,曹操仰頭大哭,痛不欲生。

衆謀士急忙問道:

“魏公於虎穴中得脫大難,全無懼怯。”

“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馬得其料。”

“正是整頓軍馬復仇之時,何反痛哭耶?”

曹操乃謂衆人說道:

“吾不哭別人,獨哭郭奉孝耳。”

“奉孝在時,曾勸孤寧失一城,不可賭上全局。”

“孤彼時未曾聽進去,致有此敗。”

“倘當日相聽,決不使孤有此大失也!”

說罷,乃捶胸痛哭。

“哀哉,奉孝!”

“痛哉,奉孝!”

“惜哉,奉孝!”

“……”

曹操這一獨哭郭奉孝,只惹得衆謀士盡皆默然自慚。

原來,赤壁大敗,本是曹操的決策失誤。

他必須要爲此次的失誤買單,通過暗哭郭奉孝,實則是爲了暗貶衆人無能。

言外之意,人郭嘉能想到,你們怎麼就想不到,幫忙多勸一勸。

養你們這幫謀士是幹什麼用的?

如此一來,曹操便好將自己的鍋給摘乾淨了。

這倒不是曹操怕粘鍋,只是赤壁一役慘敗,使得曹魏失去了爭奪荊州的機會。

這會極大的損害曹操這個君主的威望。

他只能通過這種方式找補,不然威望一丟,以後還怎麼領導手下之人?

次日。

曹操喚來曹仁,吩咐他道:

“今吾暫回許縣,收拾軍馬。”

“將來必定報仇,汝可保全南郡。”

“吾授汝一計,密留在此,非急休開。”

“只管依計行事,管教齊軍不敢正視南郡。”

曹仁問曰:“襄陽之地,由誰來守?”

曹操答曰:

“南郡全權託汝管領,襄陽吾已撥了夏侯惇前去守把。”

“此兩地最爲緊要,只要守住,孤於荊州便有立足之地。”

“將來齊賊吳寇來犯,汝須施計保全此地。”

“但有緩急,可飛報將來。”

如今的荊州已經沒有曹操的立足之地了,他只能回許縣去整頓人馬。

至於南陽與南郡,曹操只控制了江陵與襄陽兩城。

其餘縣邑,只是名義上歸附於他。

但真正爲他所控制的,只有這兩座城邑。

不過好在,這兩座城邑剛好是荊州最爲重要的兩座。

儘管曹操已經徹底失去了對其他地區的控制,但只要守住這兩座城。

他就還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眼下的曹操,只能期望曹仁爲他守住這兩座堅城。

曹仁亦深感責任重大,連連稱是。

曹操分撥已定,遂上馬引衆奔回許縣去了。

荊州原降文武官員,一部帶回許縣調用,一部仍留荊州。

……

話分兩頭,且說周瑜領軍去追擊曹操,在華容道口停下。

見追不上了,乃收軍點將,各各敘功,申報孫權。

又將所得降卒,渡江發回東吳。

然後大犒三軍,商議進兵南郡之策。

大軍臨江下寨,前後分作五營。

周瑜軍中,與衆文武商議徵進之策,謂衆人說道:

“今曹操已敗,吾料其必回中原。”

“剩下荊州孤城其不能守,南郡唾手可得。”

“吾欲爲吳侯取之,奈何恐不易得耳。”

衆人都是聰明人,明白周瑜說的不易得,不是說南郡不好打。

而是擔心齊國也想要南郡。

畢竟這是荊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打荊州不打南郡,等於是白打。

若是單比水軍,孫吳還能勉強與齊國抗衡。

畢竟薅了荊州那麼多年的羊毛,水軍底子比較雄厚。

可淮南水軍的背後,是強大的齊國。

有着東方超級大國作爲後盾,它可以源源不斷爲淮南人輸血。

毫不誇張地說,即便周瑜超神發揮,全殲了淮南水軍。

也不代表東吳就能獨享荊州了。

因爲在李翊的主導下,齊國的手工業、造船業已經相當發達。

只要劉備一聲令下,各郡各州的造船司,就會馬力全開。

如同下餃子一般,

源源不斷地生產出,各式各樣的艨艟、鬥艦!

且不說劉備、李翊領導的強大齊國,單說現在東吳作爲弱勢的一方。

根本不敢跟其撕破臉皮,只能指着它喝點湯。

所以單從戰略需求上講,周瑜也不願跟齊國撕破臉皮。

可如果通過和平談判,齊國又怎會將南郡、南陽這兩塊肥肉分給東吳呢?

正躊躇難決之時,忽有人報齊國有使來到。

周瑜急命請入見,來者乃廣陵東陽縣人陳矯也。

時任陳登府上功曹,特爲江夏來出使。

周瑜請入,雙方各自施禮畢。

陳矯命人送上禮品,然後告謝道:

“吾奉李相爺之命,特來拜謝都督大德。”

“若非都督東吳相助,斷難有此赤壁大捷。”

“今有薄禮相贈,還望都督勿要推辭。”

赤壁之戰,周瑜的東吳水軍確實出了不少力。

只是令周瑜意外的是,一向高傲的李翊,什麼時候會派人專程前來謝他?

但出於同盟之誼,以及禮儀需要,周瑜還是施禮謝過:

“……有勞尊使,瑜亦有薄禮回贈。”

“煩請尊使,代我謝過你家相爺。”

好說。

兩人客套一番之後,周瑜又試探問:

“未知你家相爺,現在何處?”

陳矯答曰:

“已收兵回夏口矣。”

周瑜驚問道:

“李相本人亦在夏口乎?”

周瑜之所以如此震驚,是因爲他沒有想到李翊居然收兵回江夏去了。

按理說赤壁大捷過後,最想要、最有實力吞併荊州的就是齊國纔對。

如今李翊主動收兵回江夏,不是擺明了要把荊州讓給他東吳嗎?

周瑜不相信李翊會有這麼好心,於是向陳矯再三確認。

陳矯面不改色,頷首答:

“赤壁大捷之後,李相便令各部將校,各自收兵。”

“如今我齊國下江南之師,已盡數回了江夏矣。”

周瑜將信將疑,思索一番後,笑曰:

“足下且先回,吾當親自至夏口來謝李相。”

於是收了禮物,又回贈些禮物,發付陳矯回去。

呂蒙見此,乃問周瑜道:

“今齊軍既收兵回了夏口,正是我等取荊州之時。”

“都督不速速動身,何故還要去夏口見李翊?”

周瑜眉頭蹙起,沉聲說道:

“李翊此人,其謀深不可測。”

“我知他以智謀見絕於天下,今赤壁既已勝了荊楚,其豈無鯨吞江南之志乎?”

“今反倒收兵回了夏口,全無西進之志,如何叫人不疑?”

這時,黃蓋在一旁插嘴道:

“都督!爲取荊州,我等與黃祖鬥了數年。”

“今費了這許多軍馬,用了許多錢糧。”

“目下南郡反手可得,而李翊又主動收兵回了江夏。”

“今不去取,將來必定後悔!”

微微一頓,黃蓋又接着補充說道:

“倘若那李翊當真心懷不仁,有什麼陰謀詭計,要就現成!”

“那須放着我黃蓋不死!”

話落,韓當、陳武等將亦紛紛掣劍,言說誓要奪得荊州。

不論程普、黃蓋等老將,還是陳武、淩統等新生代將領,意見都出奇的一致。

那就是,必須奪取荊州!

他們來就是幹這個的,赤壁一戰,全程爲齊國陪跑。

折損了許多人馬,現在戰爭勝利了。

吳人覺得自己該拿點好處了。

面對戰意盎然的衆將,周瑜此時保持了一個政治家的冷靜。

他出聲安撫衆人:

“……諸公稍安勿躁,此事且容商議。”

衆人紛紛問:

“事已至此,還要如何商議?”

周瑜一撫下頷,沉吟道:

“李翊多謀多詐,不可不慎。”

“且容吾親自去夏口與他說,以道謝爲由,實則探他虛實。”

“看這李翊到底是否有意要取南郡。”

衆人同意,於是點齊了些水軍。

約三千人衆,徑投夏口去了。

江夏,夏口。

陳矯回見李翊,言周瑜將親自來謝。

李翊乃問身旁諸葛亮道:

“孔明以爲,周瑜來此其意若何?”

諸葛亮輕揮羽扇,笑答曰:

“周公瑾哪裡肯爲些許薄禮來道謝,專爲南郡之事而來。”

李翊乃下令,讓夏口的一衆高級軍官,全部過來開會。

衆人知是李相爺要訓話,全都及時趕來了。

原來,自李翊下令收兵回到夏口之後,軍中諸將多有不滿。

因爲好不容易熬到戰爭勝利,大夥兒都盼着快些轉化勝利果實。

結果李翊反手一道軍令,就把衆人給全部叫回了江夏。

眼看周瑜的東吳軍都已經臨江下寨了,衆人皆是心急如焚,紛紛找到各自將軍。

希望他們趕快出面,去勸諫李翊出兵。

不然荊州必被東吳搶先!

一時間,陳登、趙雲、黃忠、乃至高順等將,都先後謁見過李翊。

而李翊只一句“時候未到”爲由,將衆人打發了去。

得益於李翊隨劉備多年,軍功赫赫,威望極高。

所以這樣一道全軍反對的命令,能夠硬生生給壓服下去。

除了劉備、李翊之外,但凡換個人,都已經惹得衆怒了。

饒是如此,軍中亦是流言滿天飛。

還有也不知是不是敵人滲透的緣故,竟有謠言說李翊在江夏擁兵自重。

是想要待價而沽,找劉備要好處。

這樣的謠言莫說劉備不信,便是許多軍中高層都不相信。

畢竟李翊的大本營在河北,他完全沒必要在江南專權。

何況李翊雖看似手握權柄,但實則大部分命令決策,都是交給諸葛亮去下的。

擺明了是讓諸葛亮去賺軍功威望。

衆人到了大堂,陳登率先發問:

“丞相!吾等血戰赤壁,所求者爲何?”

“正爲荊州之地也!”

“今曹軍新敗,士氣低迷,正當一鼓而下。”

“今退兵夏口之舉,豈非是將荊州拱手讓與東吳?”

陳登問出了衆將皆想要問出的問題。

李翊目光逡巡一圈,環視諸將。

良久,乃緩聲說道:

“……初時,我令諸公收兵回夏口。”

“知汝等頗有不滿,然此間吾自有調度,願諸公勿疑。”

說着,李翊站起身來,徐啓輿圖,指畫而言:

“吾初時不言明,因此事幹系重大。”

“兼之戰事初定,各地人心不寧,宵小之徒甚多。”

“吾唯恐軍情泄露,這纔不與諸公說。”

衆人對視一眼,齊齊拱手,說道:

“不知相爺有何調度?我等願爲相爺馬首是瞻。”

李翊乃指着南郡區域,分析道:

“……諸君且觀,襄陽、江陵二城,曹仁、滿寵仍擁精兵在此守把。”

“此二地城高池深,糧械充足,非旦夕可拔。”

又命侍從取來江水兩瓢,令之置於案上。

“此瓢爲淮南水軍,彼瓢爲東吳水軍。”李翊指了指兩隻水瓢,接着開口。

“吾軍雖勝赤壁,然水戰之精,實不及吳人。”

“彼輩生於長江,長於舟楫,又常年與黃祖交戰,水戰相當精熟。”

“而吾軍北士居多,近年皆在陸戰,善乘馬兒不善水上弄潮。”

“至於元龍麾下水軍,雖悍將極多,個個健兒。”

“然過去十年,爲齊王鎮守淮南,鮮少作戰。”

“若當真對比,恐未必及得東吳水軍。”

得益於李翊的外交政策,這些年齊國的在江南的外交局勢可以說是相當穩定。

使得在淮南鎮守的陳登,幾乎沒有太多戰事壓力,可以安心發展內政。

以致每年上交上百萬斛糧食到中央去。

但壞處就是,由於過於和平。

淮南水軍缺乏實戰訓練。

雖然淮南將中不乏甘寧、蔣欽、周泰等水上好手。

可任憑將領訓練的再是精熟,肯定比不上實戰進步來得快。

反觀東吳,亦不乏周瑜、呂蒙等優秀的水戰統帥。

但人家常年與黃祖實戰,早已個個龍精虎猛。

單說水上,確實是天下數一數二的水軍了。

不過這也是由於兩國體制不同。

齊國是典型的穩紮穩打,發展內政的同時,減少國力消耗以對外戰爭。

常年在北地作戰,軍費開支其實也不低。

劉備只能是保證齊國水陸兩軍不偏科的情況下,儘量維持住淮南水軍。

但繼續撥給水軍更高的軍費,那就真的沒必要了。

畢竟劉備短時間內也用不上,打江南的收益也遠遠比不上河北。

李翊此話一出,淮南諸將的臉色當然不好看。

畢竟這是在仗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

但衆將心裡也明白,他們如果對上東吳水軍,雖不至於打不贏。

但肯定是討不到太多便宜的。

到時候落得個兩敗俱傷,折損的還是他們淮南派的勢力啊……

衆人一言不發,都在那裡豎起耳朵聽着。

李翊接着說道:

“吾雖在河北,然此下江南。”

“亦對比過南方水軍的實力。”

“天下水軍強者,不過荊州、東吳、淮南三支而已。”

”若吾等強攻荊州,必損兵折將。”

“吾不忍見此事也。”

話落,帳中寂然,鴉雀無聲。

李翊望一眼衆人,伸手豎了三根手指頭。

“今我有三策以示諸君。”

“其一,讓東吳攻堅城,耗其精銳。”

“其二,養我軍銳氣,待其兩敗俱傷。”

“其三,結好荊襄士族,不戰而屈人之兵。”

說着,忽擲令箭於地,聲若雷霆:

“夫用兵之道,當如養鷹——”

“飢則爲用,飽則颺去!”

“今曹氏即困獸,東吳如餓鷹。”

“吾等且作壁上觀,坐收漁利,豈不美哉?“

“誠所謂,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我等若於此時強攻,不過得殘破之城。”

“而智取緩圖,終收完整之利也。”

李翊這纔講出了自己的真實目的。

認爲江陵、襄陽是天下堅城,城高池深。

他們完全沒必要去死磕,讓東吳與曹魏相鬥,他們坐收漁利就可以了。

而且古代攻城戰本來就不好打。

守城戰也是最能夠淡化單兵戰鬥力的戰役。

因爲個人能力再強,面對高聳入雲的城牆,都會顯得渺小。

李翊的這個想法,衆人是認可的。

但思路衆人卻有些質疑,趙雲進言道:

“丞相智謀雖好,只是江東周郎絕非易於之輩。”

“見我等收兵不戰,又豈容我等坐觀?”

“況且若使吳人先得南郡,復攻之亦屬困難。”

“今曹軍新敗,正可一鼓而下,又何必退?”

在趙雲看來,李翊提出的計策有兩個難點。

第一,周瑜不是傻子,怎麼會甘心給我們當槍使?

第二,如果放任周瑜打下南郡,到時候我們不還是得重新打一遍。

屆時依然會損兵折將,又何必如此大費周章呢?

李翊微微一笑,不急作答。

徐盛站起身來,奮然曰:

“吾等血戰赤壁,豈爲他人作嫁乎?”

“今避而不戰,他日攻南郡,死傷必倍於今!”

李翊一捋頷下鬍鬚,以手指江水說道:

“諸君見漁者乎?不費鉤餌,焉得大魚?”

遂命取襄陽、江陵城防圖,指而言:

“曹仁守具精良,若強攻,吾軍士折損當不下萬人。”

“吾自有策,可不戰而屈人之兵。”

“管叫周瑜乖乖交出南郡。”

衆人紛紛問,以周瑜強勢霸道的性格,拿下南郡之後,豈肯拱手相讓?

李翊撫掌大笑,又令侍者取來一副巨幅輿圖,懸於杆上。

以筆勾勒,分析道:

“……諸君且看,吾退兵夏口非怯也,乃‘示形於東而擊於西也’!”

說着,又一指淮南要衝之地。

“可對外宣稱,我等此戰,只爲劉琦而來。”

“今曹賊已逐,荊州之事,當由荊州人自行解決。”

“來日我等便大張旗鼓,佯裝是要北歸徐州。”

“卻使精兵三萬,借道汝南,沿汝水疾下,不三日便可抵廬江。”

此時,諸葛亮率先反應過來,驚歎道:

“妙哉!廬江乃江東門戶,若失之,則周瑜縱得南郡,亦成孤懸之師!”

廬江是連接荊州的要地,一旦被齊軍所得。

周瑜打下來的南郡、南陽立馬成了飛地。

周瑜當然可以割據在那裡,繼續去追逐他的志向——進取益州。

只是不知道坐鎮江東的孫權,放不放心讓周瑜在荊北常年領兵。

尤其兩地還不好聯繫,因爲途徑之地的要道,已被齊軍給切斷了。

徐盛略有遲疑,問道:

“若周瑜不顧廬江,執意要強據南郡,如之奈何?”

李翊冷聲笑道:

“昔年孫策以玉璽質袁術借兵,可知江東最忌後路被斷。”

“今吾取廬江,如扼其咽喉。”

“孫權是寧要孤城,還是要三吳根基?”

“縱然周瑜要強據南郡,吾等只須在緊要之處,截斷周瑜來使。”

“然後命人仿周瑜筆跡,改寫傲慢之詞。”

“到時孫權見着必怒,定召周瑜回江東。”

衆人大喜,紛紛拜服李翊。

論心機計謀,還得是李丞相啊!

這等白嫖技術,我等簡直是望塵莫及!

對李翊吹捧一番之後,人報周瑜與呂蒙已經引兵到來。

李翊大喜:

“周郎來,正解吾之愁悶!”

“計可發矣!”

不怕周瑜來,就怕他不來。

如果周瑜不來,吳人又怎會知道我對荊州“不感興趣”呢?

於是,李翊命趙雲領數騎去接。

趙雲領命,率百餘名白馬義從出了城外。

周瑜遙望見一簇騎兵到來,見其軍士雄壯,馬體彪肥,乃謂左右人道:

“此北人馬乎?”

人答說是。

周瑜默然良機,慨嘆道:

“吾等在江東,慣弄舟楫,若比水戰,善可與齊國一較高下。”

“若比馬上功夫,只恐我等無有半成勝算。”

周瑜心中甚是不安,但還是率衆行至於營門外。

李翊、諸葛亮出帳來接,迎他入內。

各敘禮畢,設宴相待。

諸葛亮舉酒致謝周瑜來赤壁鏖兵之事,周瑜還禮。

酒至數巡,周瑜乃試探問道:

“今孔明先生屯兵至夏口,莫非有意要取南郡乎?”

此言一出,在場諸人都在那裡冷笑。

心想我們都退到夏口來了,還怎麼去取南郡?

諸葛亮揮扇笑曰:

“吾若要取南郡,都督無有半點機會。”

“今已收兵回了夏口,自是打算回徐州去也。”

哦?

周瑜眉梢一揚,對此話將信將疑。

“齊王備五萬大軍,來下江南。”

“糧草軍費,所耗甚巨。”

“今赤壁大捷,曹賊敗退,荊州人喪膽。”

“此正是取荊州之大好良機,公不趁此時進兵,反退回徐州。”

“此何意也?瑜實不能解。”

諸葛亮淡淡地說道:

“當初,荊州公子劉琦,因奸賊蔡瑁鴆害其父。”

“故而向我主求救。”

“我主感念同宗之誼,故派亮下江南助,助劉琦公子一臂之力。”

“誠如都督所言,今蔡瑁、張允俱已身死。”

“而覬覦荊州的曹賊,已在赤壁一戰,元氣大傷。”

“我等此下江南之行,已無遺憾。”

“自當回徐州去。”

什麼……?

周瑜蹙起眉頭,大腦飛速旋轉。

這天底下,當真有純出於道義而出兵的諸侯嗎?

當年劉備在平原時,確實是出於道義救過孔融。

被時人稱爲,“玄德公仁義著於四海,能救人之急。”

難道這麼多年過去,劉備還有這份俠義心腸?

周瑜百思不得其解,又接着問:

“公若去,如荊州人何也?”

諸葛亮正色道:

“荊州之事,荊州人決之。”

周瑜忙道:

“若吾進兵南郡,公欲加兵於我東吳乎?”

諸葛亮一搖羽扇:

“荊州之事,錯綜複雜,非一日可定。”

“而南郡尚有曹仁、滿寵屯駐的重兵,此地易守難攻。”

“都督還是莫要去蹚這趟渾水的好。”

一聽這話,周瑜心想,難不成齊人當真不想繼續西進?

說來,齊人下江南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齊地本就幅員遼闊,橫跨天南地北。

那麼多人遠離他鄉,也確實該有思歸之心了。

念及此,周瑜乃道:

“……多謝孔明先生好意,只是瑜受吳侯厚恩,豈能不思報效?”

“任憑南郡如何堅固,瑜都將將之取下。”

“只是若待克時,盼先生莫要來與我相爭爲好。”

諸葛亮撲哧一笑,道:

“……都督寬心,亮絕不與吳人爭南郡。”

“此話當得真否?”

周瑜凝起眉頭,沉聲問。

“哪有不當真之理,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亮可以向都督保證,只有都督能夠拿下南郡。”

“我齊國軍士,絕不會向南郡發一箭一矢!”

諸葛亮已經算是齊國高層人物了,在政治場合,說話還是要守信用的。

周瑜見諸葛亮如此信誓旦旦,這才寬心不少。

“……善,有孔明先生此話,瑜便放心了。”

“只是恕瑜公務在身,瑜不便相送。”

“還請孔明先生一路多多保重。”

說完,又對一旁的李翊施禮道:

“……還請李相保重身體。”

李翊亦還禮,與諸葛亮一同將周瑜送出帳。

既出帳,呂蒙忙上來問:

“……都督,事情進展的如何?”

“齊人可願將南郡讓與吾等?”

一衆吳將都涌了上來,紛紛關心齊國對南郡的態度。

周瑜深吸了一口氣,目視着長江,陷入了沉思。

……

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
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34章 劉備的心腹重臣(求追讀!)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101章 單刀赴會?李翊也幹了!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245章 馬孟起威震幷州,曹阿瞞割須棄袍第267章 李關張陳四大元從,竟都不是劉備下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266章 劉備權術之:荊州該給誰?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114章 李先生是張良韓信蕭何三合一聖體啊!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237章 李翊泣血《出師表》,劉備怒叱徐州臣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191章 李翊妙算謀東城,徐州諸郎施穴攻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54章 泰山幫兄弟以後跟玄德公混了!(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164章 那就各自粉墨亮相,看誰的演技驚豔全場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132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162章 劉備:敢罵我的軍師?真是活膩了!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83章 袁譚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爆更,求訂閱!)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