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

且說張鬆爲劉璋出使齊國。

早有人將其行程報到荊州,諸葛亮與衆人商議。

都覺得機會難得,一致決定在見到劉備之前,先去迎他。

計較已定,吩咐各營人馬,各縣官員一一配合了。

至次日時,張鬆也乘馬引了僕從,直望荊州界上而來。

將之夷道時,忽見一隊軍馬,約有五百餘騎。

爲首一員大將,輕妝軟扮,皓首白鬚,威風凜凜。

手中寶刀,燦爛如雪,勒馬前問曰:

“……來者莫非張別駕乎?”

張鬆答說:

“……然也。”

那將乃慌忙下馬,聲喏曰:

“黃忠在此等候多時矣!”

一聽是黃忠,唬得那張鬆也趕忙下馬。

誠惶誠恐地奔至黃忠跟前,見禮道:

“莫非陣斬夏侯之黃漢升乎?”

此時的黃忠也已經威名遠播了。

即便是身在蜀中的張鬆亦未少耳聞。

至少他是知道黃忠是齊國唯四的四方將軍之一,在齊國不說權重,位高是肯定的。

這樣的人物親自到邊界來迎接自己,令張鬆受寵若驚,連忙問:

“老將軍何故到此迎我?”

黃忠乃道:

“吾奉孔明先生之命,爲大夫遠涉路途,鞍馬驅馳。”

“特命黃忠聊奉酒食。”

言罷,左右軍士持酒碟熟肉上前,跪奉獻之。

諸葛亮此時的名聲雖不及黃忠響亮,但只要是從政者都知道。

荊州之主,名義上雖然是劉琦公子。

但齊王劉備,早已經將荊州之事付與了他。

顯然,以諸葛亮之聰明才智,已經猜到了張鬆的來意。

張鬆心裡暗忖:

“……人言諸葛孔明睿智聰明,吾雖是遠客。”

“然又何勞厚禮於此?”

“想必是那孔明知我出西川之用意,故意以此厚待於我。”

“只是齊國之主終是劉玄德,而非孔明。”

“也不知那劉備見我到此,是否禮遇?”

“我權且應喏下來,之後到下邳再作商議。”

於是,張鬆謝過黃忠,陪着他飲了數杯酒。

然後黃忠邀張鬆同行,張鬆應下。

兩人一起上馬,並馬而行。

來到江陵界,是日天晚,前到館驛。

見驛門外百餘人侍立,擊鼓相接。

原是諸葛亮攜公子劉琦,連帶着馬良、伊籍、蒯越等一衆荊州大臣到此迎接。

張鬆乃慌忙下馬,上前見禮。

劉琦率先開口:

“吾等與孔明先生在此等候久矣,專候張別駕到來。”

張鬆躬身謝過。

諸葛亮引之入內,各自講禮敘坐。

須臾,排上酒筵,荊州大臣,紛紛殷勤相勸。

飲酒之時,諸葛亮只說閒話。

或慰問別駕路途辛苦,或問別駕有何難處,是否需要幫助?

中間完全不提西川之事。

以致張鬆都開始懷疑,是否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人家真的就是熱情好客,寬仁待人。

我卻非要懷疑人家的誠心,以爲有所圖謀。

張鬆一時間猜不明白,只被衆人殷勤勸酒。

飲至更闌,方始罷席,宿了一宵。

至次日天明,亦有諸葛亮安排的侍從伺候。

一連留了張鬆在江陵飲宴三日。

每日日或觀星象,或論兵法,或議荊州風土人情。

總之,並不提起川中之事。

張鬆心知不能一直逗留在此處,乃向孔明辭行。

諸葛亮親自到江邊送行,至渡口手,執其手嘆曰:

“……惜乎未及與足下共演八陣圖。”

話落,乃解腰間玉佩相贈,言道:

“歸來時務必請別駕再過江陵,亮當掃榻以待。”

張鬆謝過,登舟離去,自往下邳方向去了。

諸葛亮以目送之,久久未曾離去。

眼見張鬆的舟楫走遠,一衆荊州官員這才滿臉疲態地走過來,忍不住發牢騷道:

“……先生何以如此厚待這三寸之輩?”

因張鬆生得身材短小,荊州又是出了名的士人樂園。

士人看重什麼?

一重家世背景,二重儀態形貌,三才是看重才華知識。

這張鬆首先給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好,並且此人幾日裡全程飲酒嗎,也未見有多少才華在腹。

偏偏在諸葛亮的催督下,

衆人這幾日裡忙上忙下,跟伺候爺似的伺候他。

全程小心翼翼,唯恐犯錯。

將要送走他時,衆人皆當是送瘟神一樣將之送走。

而臨行前,聽說諸葛亮還要讓張鬆回江陵來,衆人自然不悅了。

諸葛亮乃爲衆人解釋道:

“……你等哪裡知曉。”

“張別駕至吾所,實難得其真心。”

“終能動其心者,惟齊王一人耳。”

“吾所以令其返江陵者,蓋因下邳鄰潁川。”

“所謂‘市賈比三家’,恐其使齊後復投曹氏。”

“聞曹操近結西涼韓遂,有取漢中之意。”

“若得張鬆之助而謀西川,則大勢難圖。”

“故特令其必返江陵,故爲其不去潁川者也。”

所謂貨比三家,諸葛亮也是怕張鬆見完劉備,反手就去見曹操。

要知道,眼下的曹操正值大逆風。

加之其與劉備爭奪荊州的失敗,對西川之地極其渴望。

從他將中原人口,大量強遷至關中地區來看,就不難發現。

眼下的曹操,就是在爲全力進取西川做準備。

既然如此,諸葛亮當然要儘可能地阻止張鬆去潁川了。

衆人聞言,皆歎服曰:

“先生神算,吾等拜服。”

諸葛亮望着滾滾長江之水,悠悠嘆道:

“如今李相尚在徐州,有他在,因能留住張鬆。”

“你我只管在江陵等候徐州的指示即可。”

衆人喏喏稱是。

……

徐州,下邳。

江南之事暫定,李翊也將廬江交給了陳登。

在得到劉備的允許之下,陳登總算完成畢生心願。

將淮南之地,合併到了一起。

爲此,陳登甚至激動地留下了眼淚。

他極力邀請李翊在淮南多住兩日,但李翊堅持辭行。

說的是河北之事離不開自己。

而且離家近一年,他的瑩妹二胎已經生下來了。

據傳回來的消息稱,依然是個男孩兒。

如此一來,李翊便有了三個兒子,俱是公子。

離家太久,李翊這個當父親的,總該回家去看看。

說來慚愧,也不知是不是造化弄人。

三個孩子的出生,李翊都不在身邊。

甚至沒有一個孩子的滿月酒,是李翊吃過的。

而李翊身爲家主,衆人也不好私自便辦了。

所以每次都是等李翊回來,再給孩子們補辦。

有了這個藉口,陳登只是不好再繼續強留。

只親自送別,執李翊手道:

“昨夜拙荊告訴我說,她亦有身孕矣。”

“待孩子生下,將來吃滿月酒時,務請兄弟來我淮南。”

李翊連道,“一定一定。”

這才乘舟向北,奔徐州而去。

雖然李翊陪“太子”讀書的任務已基本宣告完成,但回河北之前,要途徑徐州。

那肯定是要去見見劉備的。

這是爲人臣子的基本禮數。

待劉備聽說李翊離開淮南後,當即吩咐下人,着手準備迎接李翊。

衆人皆好奇,李相離開河北近一年,大王您也不曾說讓他來徐州看您。

如何便知他一定會來徐州的?

劉備對此,則是驕傲地說道:

“寡人之丞相,寡人豈不知乎?”

“公等只管前去準備,李相必來徐州見寡人。”

爲了向衆人“炫耀”自己與李翊之間的默契,劉備故意明着下令讓李翊來徐州。

教衆人紛紛去準備歡迎儀式。

衆人將信將疑,各自安排去了。

建安十一年十二月冬,丞相自江南凱旋。

衆人才知,劉備果然深知李相爲人。

說來徐州,竟真來了。

於是,齊王劉備乃親率文武百官,出下邳城三十里相迎。

但見旌旗蔽空,甲士列陣。

許久不曾相見,劉備着赤綬王服,當先執李翊手,言道:

“丞相助寡人撫定江南,功在社稷!”

儘管身在高位已經很多年了,李翊比之初來乍到之時,性格的確疏狂了很多。

但唯獨在劉備面前,一如往常的謙遜。

“……此皆大王威德所致耳。”

哈哈哈。

兩人相視一笑。

此時無聲勝有聲,以兩人的默契。

儘管許久未見,但到真正重逢之時,兩人卻並未有太多話要說。

隨後劉備執其手登玉輅,邀請李翊與自己同乘一攆進城。

李翊固辭說道:

“臣當乘副車。”

劉備愕然道:

“昔在下邳時,吾與卿共騎一攆,同臥一車。”

“今何見外?”

李翊整冠再拜:

“昔翊與大王布衣相交,自可促膝。”

“今王業已建,禮不可廢。”

言罷,以手指道旁跪拜百姓:

“臣若僭越同乘,何以訓示萬民尊王?”

劉備聞言默然,一時間心中感慨萬千。

不禁回憶起來,當年自己與李翊在徐州相處時的點點滴滴。

誠然,兩人亦師亦友,君臣之間的感情從未有變過。

如今劉備已經當上了齊王,建立了王業。

而李翊也當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或許在劉備心裡,他仍然能拿李翊當師長、當摯友、當知己來看待。

但在李翊心裡,劉備一切的身份之前,都會有一個齊王擋在前面。

如果李翊放浪形骸,真的去跨過那條紅線。

最終只會引火燒身,以他性格之謹慎,是萬不會去爲此事的。

劉備乃獨乘玉輅前行,每過街角,必回首望李翊副車。

百姓見之,莫不感嘆王臣相得。

非是故人心易變,實是江山自古重彝倫啊。

車駕很快到了下邳。

甫至城門,忽聞歡聲雷動,百姓夾道相迎,爭睹李相風采。

但見有,白髮老叟拄杖而呼:

“李公歸來兮!李公歸來兮!”

原來此前李翊以前在徐州輔佐劉備時,當地百姓多有受李翊恩德者。

今見李翊回來,大家都來看望這位“故人”。

除老者識得李翊外,亦有稚子捧棗慄相獻。

繡閣珠簾半卷處,紅妝窺視者無數。

據當事人回憶說,徐州百姓歡迎李翊回來時的情景是:

萬人空巷,人們皆言:

“李公之治,民懷其德。”

“榮歸之日,傾城相迎。”

“雖子產之鄭,晏嬰之齊,不過如是。”

面對這極致的殊榮,李翊臉上並未有一絲絲高興。

反倒全程皺着眉頭,一言不發,面色凝重。

他也沒有想到自己離開徐州數年,當地的百姓還會念着自己。

一旁的劉備似看出來李翊的心思,乃上命人將車攆驅至李翊身旁。

劉備上前,執其手,說道:

“寡人之蕭何,深得民心如此耶!”

李翊謙辭再三,連道此皆賴大王之威德。

然百姓獻食不絕,道路爲之堵塞。

劉備撫掌大笑,柔聲寬慰李翊道:

“李相乃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蕭何之故事。”

“不然,使天下人小覷寡人。”

“願李相勿憂!”

李翊這才鬆了口氣,與劉備一道入了王宮。

劉備設宴,款待李翊,爲其接風洗塵。

飲宴之時,李翊順帶將自己在河北這幾年的工作,向劉備這個大領導給彙報了。

劉備認真聽完,一面嘉獎李翊的工作,一面又問:

“丞相知遼東之變故否?”李翊一揚眉,道:

“吾去歲在江南,遼東之變,實有未知。”

雖然不知道遼東發生了什麼,但是一準沒有好事。

只是沒想到,自己在河北那麼幾年都不曾出事兒。

怎麼偏偏到了自己去荊州的時候,就出事了呢?

劉備蹙起眉頭乃道:

“高句驪人一舉襲取了玄菟郡,玄菟守將王雄戰死。”

“玄菟之民,被燒殺劫掠一空。”

嘶……

李翊倒吸一口涼氣,沉聲,“竟有此事。”

於是站起身來,謂劉備道:

“請大王勿憂,待翊回到河北之後。”

“定當點齊河北之衆,征伐高句驪。”

“直搗其丸都,一舉蕩平其國!”

劉備一揮手,止之曰:

“李相勿憂,近日平州牧呂布已經向寡人上書。”

“聲稱其已在長白山大破高句驪之軍,收復了玄菟郡。”

“高句驪人有此一敗,應當不敢再輕易復進。”

微微一頓,又衝着李翊一笑。

“說來,長白山一戰,多賴李相設置北戍校尉。”

“張繡才能及時趕到,與呂布合力,大破高句驪。”

“……否則,遼東必失。”

李翊心想,他已經在幽州搞了經濟特區。

北方鮮卑人、烏桓人基本上是與漢人和平共處的。

怎奈這高句驪人如此的不安分。

若非自己在遼東做足了準備工作,否則這十多年的聲價便被這蠻夷給挫去了。

李翊一時越想越氣,站起身來,一指遼東地圖,向劉備諫道:

“高句驪人狂悖無禮,不慕王化。”

“臣欲回河北,點兵三萬。”

“搗其丸都,永絕後患!”

劉備卻搖了搖頭,拒絕了李翊的請戰請求。

“目今奉先已破其軍,斬其大將。”

“此等蠻夷,懲之即可,何必傾河北之物力,以滅其國?”

“昔日光武棄西域,非不能取,實得不償失。”

“今若遠征,恐勞師糜餉,反誤荊州大計。”

李翊沉吟道:

“可若邊患不除……”

劉備笑道:

“遼東有奉先鎮守,斷使胡馬不能南度。”

“況燕代還有國讓、子經在,斷無有失。”

“丞相只管管好河北之地,勿憂幽遼之事。”

“如今孔明在荊,方與孫權周旋。”

“吾等當如高祖經營關中,先固根本,再思外患。”

李翊乃不再堅持,遂罷徵遼之議。

中間劉備又提了一嘴,你相府上的辛毗已經被自己派去到沛國當沛相了。

李翊表示,那是他的榮幸不過。

正說之時,忽有一使到。

來自荊州,是諸葛亮派來的。

使者將書信奉給劉備,劉備覽之。

其書略曰:

——“臣亮頓首再拜大王麾下:

“近者益州別駕張鬆,持西川地理圖本,假稱朝貢,實欲擇主而事。”

“此人雖身材短小,然胸藏錦繡。”

“鬆每過州縣,必暗記關隘險要,實乃西川活地圖也。”

“昔高祖入關,得蕭何收秦圖籍。”

“今大王若得鬆助,譬如夜行得炬。

“乞大王親迎於郊,以厚相待。”

“尤需防其轉投曹操。”

“聞曹賊近日密遣使結好韓遂,漢中張魯已生懼心。”

“若使其再得西川之助,其勢難制。”

“書至之日,鬆當已近徐州。”

“願大王效周公吐哺之誠,勿以貌取人。”

“西川能否入囊,盡在此舉矣!”

“亮再拜頓首,建安十一年冬。”

……

看完這封書信後,劉備乃顧謂左右人道:

“這張鬆是何許人也?”

“孔明在信中勸寡人重視此人。”

“而寡人卻只知此人是蜀中人物,其餘之事,一無所知。”

時太傅魯肅在側,當即爲劉備科普說道:

“稟大王,這張鬆字子喬,乃是益州劉季玉之別駕。”

沒錯,歷史上張鬆是字子喬,而不是演義裡的永年。

永年其實是另一位蜀中名臣彭羕的字號。

“此人出身於蜀郡大族,見識過人,精明果斷,頗有才幹。”

“其常以爲劉璋闇弱,不足與有爲,故常竊嘆息。”

“在下以爲,孔明在信中盛讚此人,必是其有助大王取西川。”

“願大王厚之。”

嗯……

劉備一頷首,又看向李翊道:

“丞相如何看待此事?”

李翊不假思索答:

“翊與孔明、子敬之意相同,張鬆乃是益州別駕。”

“且不論其來此何爲,於情於理,都應當厚待之。”

“否則,有失大國威儀。”

“況天下之地,大王已得十之六七。”

“蜀地多險,若得張鬆襄助,則大有裨益。”

www ▪ttκΛ n ▪co

“今其來此,正好大結蜀人之心。”

劉備然其言,又問張鬆走到何處了。

人答剛入境徐州不久。

劉備沉吟半晌,乃道:

“先教其至驛館處歇息,寡人親自去迎。”

衆人從其言,各自依言做了。

次日,一大早。

早膳畢,劉備便攜衆官去往界邊。

行不到三五里路,只見一簇人馬到。

正是張鬆爲首的西川人衆。

劉備沒想到半途便叫他給遇着了,於是先遣曹豹,驅馬上前通報。

曹豹領命,飛馬上前,大呼:

“來者可是益州張別駕?”

張鬆應聲答,“正是!”

曹豹則答:

“吾乃下邳太守曹豹,奉齊王之名,特來此迎接別駕。”

張鬆便問,齊王在哪裡。

曹豹以鞭指曰,“那裡便是。”

張鬆乃下馬,上前去見禮。

劉備見曹豹把張鬆喚來了,當即也下馬等候。

張鬆見劉備提前下了馬,乃加快速度,快步趨至劉備身前,慌忙行禮道:

“益州別駕張鬆,見過齊王千歲!”

劉備觀張鬆形貌,果然是身材短小,儀態不佳。

不過矮歸矮,但張松本人其實長得不醜。

他只是單純長得矮,至於相貌最多算普通,不帥也不醜。

理由就是他的親哥哥張肅,相貌是,“有威儀,容貌甚偉”。

親哥哥是妥妥的大帥哥,當弟弟的自然也不至於醜陋不堪。

包括史書上也只說了張鬆是單純短小,卻並未說他長得醜。

古代只要是長得醜的,或長得帥的。

這種容貌非常有特點的,史書上都會專門提一句。

既然沒提,足見張鬆就是單純長得矮。

不過身材矮小,在士人圈子裡面依然是受到鄙視的。

常言道,

女生是一白遮百醜,男生是一高遮百醜。

你這一矮,五官再端正也顯得醜了。

其實曹操、劉備都是顏控。

但這不能怪他們。

因爲不論是物還是人,喜歡美那是人的天性使然。

如果不是李翊、諸葛亮等人提前給劉備打了預防針。

劉備一想到自己興師動衆,專程早早地在這裡等候,最後等來的是這麼一個玩意兒。

心裡早就罵娘了。

好在心裡早有準備,劉備乃謂張鬆說道:

“寡人久聞大夫高名,如雷灌耳。”

“恨雲山遙遠,不得聽教。”

“今聞別駕將出使我齊國,專此相接。”

“倘蒙不棄,到鄙國暫歇片時,以敘渴仰之思,實爲萬幸!”

張鬆大喜,早就聽聞劉備寬仁好客。

萬沒想到他們君臣都是如此。

諸葛亮還好,而劉備可是堂堂齊王啊!

他完全有資格向自己甩臉色。

可他不但沒有,還出城迎接,禮遇備至!

別的不說,這要是回到蜀地了,豈不是倍兒有面子?

張鬆連連謝過劉備厚恩,上馬並轡一齊入城。

至王宮內各各敘禮,分賓主依次而坐,設宴款待。

飲酒間,劉備一如諸葛亮那般,只說閒話,並不提起西川之事。

諸葛亮不提,張鬆也懶得問。

但劉備也不提,張鬆那可就白來一趟了。

無奈之下,張鬆只得趁着觥籌交錯之際,以言語挑之問道:

“今大王天下九州,亦得六七。”

“近聞大王又於赤壁,大破曹操,收取荊州之地。”

“鬆誠爲大王賀喜!”

劉備謙辭道:

“這多賴寡人諸賢臣之力。”

“若非將士用命,君臣一心,荊州之地,豈可輕得?”

“寡人又焉有今日齊國之江山?”

“日後更到時時砥礪纔是。”

張鬆乃趁機說道:

“大王亦擁天下超半數之地,民強國富,天下諸侯無不側目。”

“大王猶且不知足耶?”

李翊見此,乃大聲說道:

“吾主乃漢朝宗室,受天子詔爲國封王鎮東。”

“今漢之蟊賊,恃強侵佔地土。”

“吾主自當爲國家收回漢朝土地,焉有知足不知足之理論乎?”

劉備見二人起了爭執,乃佯作酒醉,乎道:

“……二公休言。”

“有今日之江山,寡人已是心滿意足。”

“更有何德,敢多望乎?”

張鬆忙道:

“不然,明公乃漢朝宗室,仁義充塞乎四海。”

“休道佔據州郡,便代正統而居帝位,亦非分外。”

此言一出,席間諸人皆面色一變,然都不動聲色。

全裝作酒醉,未有聽清。

劉備眸中眼波流轉,沉吟半晌,拱手謝道:

“公言太過,備何敢當!”

“今日權做飲酒,不議他事。”

張鬆見此,也不好再復言。

自此一連留着張鬆連宴飲了三日,都不曾提起川中之事。

這日,張鬆閒步徐州西郊,忽見一處。

朱門處懸“格物院”金匾三字。

守衛皆着奇異輕甲,院內時有霹靂之聲。

張鬆乃駐足停留,問左右人這裡是什麼地方。

左右人答不知,又問門吏,答曰:

“此乃李丞相所立格物院,聚天下巧匠於此。”

格物院?

張鬆也是一個頗有才華的人物,但對這個新奇的名字卻還是第一次聽說。

忙問門吏道:

“可否容在下進去一觀?”

門吏答曰:

“格物院乃是相爺所立,按理說,除齊王、相爺、院長之外,旁人是不允許入內的。”

張鬆又問:

“這格物院院長是誰?”

“……當初設立之時,齊王想用李相爺任之。”

“然相爺推說河北事務繁重,於是推薦了孔明先生。”

“後來孔明先生去了江南,齊王便讓魯太傅任之。”

諸葛亮是第一任院長,他離開之後,魯肅便成了第二任。

除此之外,名士孔融還是格物院的名譽教授。

不爲別的,劉備就想要他孔子二十世孫的金字招牌。

這樣方便他招募更多能人異士進來。

張鬆好奇心滿腹,忍不住往屋內偷看了幾眼。

門吏見狀,乃道:

“張別駕若想進這格物院,可去找齊王、李相,亦或是魯太傅要手諭。”

“有他三人的手諭,在下才敢放行。”

張鬆無奈攤手,表示這怎麼好要。

這可是人家的國家機密啊,未免太冒昧唐突了。

就在這時,李翊朝這個方向走來。

……

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
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285章 東吳滿盤皆輸,諸葛亮治楚益齊第14章 徐州要有大事發生了(求追讀!)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73章 腹黑狠人魯子敬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13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283章 李翊:這都是我跟我主玩爛的戲碼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274章 孔明子玉皆不在,劉備獨治齊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13章 長歎息以掩涕兮(求追讀!)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125章 以弱勝強,可往也!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72章 淮南劉子揚(求追讀!)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5章 我有一計,可破曹軍(求追讀!)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253章 總制北疆,令出則山海可移。第230章 衛青開幕,劉備闢土,校尉嫖姚,李翊捕虜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287章 雪遼東溫侯建功,慕齊王蜀人來投第145章 李翊猶人也,並非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第229章 郯侯治河北,誠守其法,大之垂舉後世,小之造福一身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223章 劉備:吾麾下才俊,未有過李翊者,此任非他不可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201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27章 士人豪族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求追讀!)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120章 利用好手牌,專克曹賊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173章 黃忠:李輔導劉輔導,能教好我兒子的就是好輔導!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61章 曹操:“他劉備一介匹夫,哪裡來的如此膽識白嫖我!”(求追讀)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310章 算才華,總是我勝人,今勝昨。於往第189章 李子玉生子麒麟兒,猛張飛鏖戰張儁乂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