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

卻說趙雲率軍拿下桂陽,爲齊軍建下功業。

中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桂陽太守趙範,欲將寡嫂許配給趙雲。

趙範也是懷了自己的小心思。

他想着,自己只不過是偏遠小地的一地郡守。

而趙雲在齊國卻是位高權重,若能攀上姻親關係,將來也有升騰機會。

只是不想趙雲此人,正氣過人,堅辭不受。

經過一番周旋,桂陽到底還是被諸葛亮收回。

只是降將趙範卻不敢再與趙雲接觸。

諸葛亮到時,念及趙雲無妻,勸他將樊氏納了。

趙雲擔心對自己名譽不利,一口回絕了。

諸葛亮面露難色,陷入沉思。

趙雲見此,乃問道:

“莫非軍師覺得有云此行,有甚不妥之處否?”

諸葛亮一揮羽扇,目光望向北方。

趙雲恍然大悟,忙問:

“中原有何事發生?”

諸葛亮一頷首,目光看向趙雲。

從袖中取出一書來,趙雲雙手接過。

原來此書竟是李翊寫給劉備的諫書。

趙雲一時茫然,好奇問道:

“丞相之諫書,如何在軍師手中?”

諸葛亮卻道,“子龍不妨先看看書信內容,然後再與我議此事。”

趙雲點了點頭,展開書帛一看。

果然是李相爺的親筆,其書略曰:

——“臣翊誠惶誠恐謹奏:”

“臣聞治國之道,必先庶民。”

“自中平年來,海內板蕩,天下喪亂三十餘載。”

“雖賴大王神武,王師悉定,漸復太平。”

“然稽覈戶冊,猶見生民百不遺一之慘狀。”

“臣回河北之後,遍歷州郡,大覺男丁凋零。”

“鄉間多望門寡,市井遍刀鐶婦。”

“村落處,不乏有共妻之惡俗,大違禮道。”

“以臣觀之,天下間未嫁喪夫者,壯年守寡者,無夫無子者,其數不少。”

“此輩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或凍餒溝渠,或淪落風塵。”

“寡居女子,民生維艱。”

“力田不及男子,紡織難供衣食,多遭豪強侵凌。”

“故臣斗膽請奏,許寡婦自擇夫婿,嚴懲欺凌孤寡之徒。”

“昔管仲治齊,設女閭安遊女。”

“今大王欲興漢室,當正其道而行之。”

”臣雖總領百僚,然禮俗之變,關涉國本,故冒死以聞。”

“建安十二年秋,丞相臣翊頓首。”

趙雲是名武將,其實鮮少參與政事。

但李丞相總是能整出一些新鮮事兒來,令趙雲也爲之一驚。

現在他有些明白,諸葛亮手中爲何會有李翊的諫書了。

諸葛亮這纔開口解釋說:

“李丞相所奏之事,是爲移風易俗,國之大事。”

“齊王千歲認爲此事,關乎社會禮俗,不可不慎。”

“故將此書發往各處,叫我等一一察之,然後上表提議。”

李翊提出鼓勵寡婦改嫁的政策,其實就是變相的鼓勵生育,促進人口增長。

誠然,在劉備與李翊的共同努力下,齊國境內的人口沒有大規模減少。

但這只是跟亂世相比,跟真正的太平盛世相比。

那還是生民百遺一的慘狀。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大一統王朝跟諸侯混戰時代是有本質區別的。

漢末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

李翊能保證人口不成負增長,那他就已經可以名垂青史了。

怎麼敢去跟太平盛世的大一統王朝去比總人口?

話雖如此,

李翊還是希望通過用政府“看得見的手”,進行市場干預。

通過鼓勵寡婦再嫁,來促進人口增長。

之所以從寡婦入手,

還是因爲戰爭帶走了大量男子的性命。

許多女子甚至都還未過門,就成了寡婦。

所以李翊在諫書中,不僅提出要鼓勵寡婦改嫁,甚至提出應當對她們予以人文掛懷。

她們的丈夫、孩子死在戰場上,自己則變得無依無靠。

本身就是弱勢羣體,不應該受到社會的歧視。

誠然,漢朝對寡婦的態度比較寬容,畢竟這時候理學還沒有興起。

但這並不代表寡婦在社會上就真的能夠跟尋常女子同相同。

諸如像趙雲這一類的板正的傳統男子而言,就是認爲婦女改嫁是失節,而不願意去娶。

不到迫不得已,寡婦肯定不是他們的第一選擇。

“不知軍師如何看待此事?”

趙雲心裡明鏡似的,諸葛亮將此書拿給自己看,肯定是意有所指。

諸葛亮沉吟道:

“李相在河北,因俗獻策。”

“齊王知其然,故頒此書於青、幽、遼東、淮南,及亮所督之荊州。”

“蓋吾等皆方岳重臣,熟知本邦民情。”

“齊王唯恐風俗各異,激生變故,有損德譽。”

“故令我等各陳所見,以定良策。”

劉備可是一個仁德之君。

此前諸葛瑾“生子不舉”的行爲,使得劉備專門下了命令,讓父母不得拋棄新生子。

這件事,是劉備爲了維護父子之間的基本人倫。

但也讓劉備意識到了,在不同地方,真的會有不同的風俗。

諸葛瑾是天下名士,他生子不舉的行爲,依然受到了許多人的追捧。

再一次證明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

而李翊這次提出的政策,影響更大,讓劉備不得不慎重。

專門發書到了各個州郡的最高長官那裡去。

就是因爲諸葛亮、陳登等人,瞭解當地的民俗。

讓他們根據實際情況來,發表自己的意見。

劉備會自行斟酌,然後定下最後的政策。

“……那不知李相這諫寡婦再適之策,軍師以爲何如?”

趙雲再次發問。

諸葛亮擱羽扇,踱了兩步,正色說道:

“善哉此議!吾嘗觀荊襄之地。”

“劉景升闇弱,德政不舉,威刑不肅。”

“有未嫁而寡者,父母驅之如穢物。”

“夫死守節者,族中奪其田宅。”

“流落市井者,多淪入娼門女閭。”

說着,一拍桌案,盛讚李翊說道:

“李相此策,活民命於溝壑,仁也。”

“增丁口實府庫,智也。”

“正風俗祛陋習,義也。”

“如此仁智義之舉,吾荊州不應猶豫,當率先響應纔是!”

諸葛亮本就視李翊爲前輩恩師,而他的新政也符合自己的執政理念。

所以,諸葛亮認爲荊州不僅應該對此投贊成票,還應該率先響應纔是!

趙雲見此,當即拊掌稱善:

“軍師既明其理,雲敢不從命?”

此時,任是傻子也能聽出來諸葛亮是什麼意思了。

人專程來找你說,李相推行新政,你又是本地高官,是不是該做出個表率?

擇日不如撞日,恰好新人也不算平民百姓。

兩家也可以說是門當戶對。

於是,趙雲從諸葛亮之議,決意迎娶樊氏以正風俗。

是日,孔明特設雅室於荊州別院。

屏風後焚百合香,樊氏端坐其間。

料子龍戎馬半生,何曾與女子獨處?

只見他戰袍未解先整冠,虎掌輕顫着捧茶盞。

目光遊移,竟似臨敵陣。

樊氏乃掩袖輕笑:

“聞將軍於百萬軍中,如入無人之境。”

“血染白袍,尚不皺眉。”

“妾身又非洪水猛獸,今日見我,怎反似遇十萬大軍乎?”

趙雲大窘,赧然道:

“夫、夫人說笑了……”

正尷尬間,忽聞羽扇輕搖聲。

孔明含笑入內:

“佳偶天成,何須忸怩?”

“子龍蓋世英雄,亮觀夫人亦是傾國傾城。”

“正所謂美人配英雄,今日吉日,正好與你二人成了喜事。”

於是取了鴛鴦錦帕爲信,又喚趙範入內,與趙雲冰釋前嫌。

趙範惶恐入內,跪地請罪。

趙雲扶他起身,柔聲寬慰道:

“往事如煙,當日雲亦不當之處,還望賢弟多多包涵。”

“今後兩家結好,君爲兄弟。”

趙範泣謝,連連頓首。

是夜,洞房花燭之時,樊氏淚眼婆娑,垂淚道:

“妾本薄命人,蒙將軍不棄……”

子龍輕拭其淚,亦道:

“雲半生飄零,今得賢妻,是天憐我也。”

正是:

常山白龍解戰袍,

荊襄紅燭映嬌嬈。

銀槍探得桃花徑,

一點硃砂落雪綃。

……

青州,臨淄。

時青州牧關羽,亦得劉備發來的李翊新政。

關羽跪坐於案前,展卷細觀。

良久,鳳目微睜,捋長髯沉吟道:

“……寡婦改嫁本無妨,只是何須大張旗鼓?”

“使國家出面,未免小題大做。”

關羽是個極正之人,他倒不反對婦女改嫁。

只是覺得專門專門讓政府出面來鼓勵此事,未免就有些過了。

恰在此時,忽報太中大夫孔融至。

自關羽到青州任職後,孔融因在青州政績突出,便被一同帶了去。

只見孔融峨冠博帶,手持《禮記》,未及行禮便疾聲道:

“君侯!李相此議,斷不可行!”

“聖人云:一與之齊,終身不改,故夫死不嫁。”

“婦人,從人者也,焉有再嫁之理?”

孔融情緒十分激動。

平時社會上,也有不少權貴娶了寡婦,孔融不會說什麼。

畢竟孔融也管不了人家要娶。

但眼看李翊竟然要把寡婦再嫁給合法化,甚至出臺相關政策,予以鼓勵支持。

讓婦女改嫁成爲社會風氣。

這是孔融作爲孔子二十世孫萬萬不能接受的。

“……君侯亦是熟讀《春秋》之人。”

“當知道《春秋》義理,宋共公卒,伯姬守節三十五年,聖人書‘葬宋共姬’以褒之。”

“紀叔姬歸於酅,守義不貳,春秋大其節。”

“李相此舉無疑是,欲壞禮教,率獸食人也。”

孔融越說越是激憤,又壓低聲音道:

“且其引管仲‘女閭’爲例,殊不知管子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尚被孟子斥爲‘功烈如彼其卑’!”

“料李相功勳卓著,恐也未必功過於管子罷?”

時有關平在側,他曾經跟了李翊兩年,深知李翊爲人。

見孔融對李翊出言不遜,當即出聲反駁道:

“孔大夫此言纔是過重吧?”

“管仲雖然功蓋寰宇,助桓公春秋首霸。”

“然李相爺又何嘗不是輔佐大王,掃清六合,席捲八荒?”

“今天下九州得其五,料管仲輔桓公時,亦未必有此武功。”

“況乎文治?”

話到此處,孔融當即在這裡打斷關平。

“汝談文治?”

“李相廢《春秋》義理,壞綱常人倫,當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適才關平提及李翊武功之時,孔融無法反駁。

而當談及文治時,孔融知關平肯定會談李翊屯田、度田、修河渠等一系列文治。

真要讓關平舉例出來,辯論上將會對孔融十分不利。

所以不等關平舉例,孔融便出聲打斷了。

他認可李翊的文治武功,但對於李翊想要推行的《新政》,堅決反對。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李翊走到哪裡都是主角,旁人很容易受到他的影響。

關平也不例外,他內心裡非常崇拜李翊。

對李翊的任何措施,都無腦支持。

即便有他看不懂的,也會自己去腦補。

反正李相英明神武,他肯定不會出錯的。

於是,全然不懼孔融是前輩長者,當即出聲反駁:“今是漢朝,不是春秋戰國。”

“孔大夫豈可以春秋之義,加於漢禮呢!”

你!!

孔融氣得鬍子倒豎,一甩衣袖,“簡直強詞奪理!”

說着,又將目光看向關羽,有些埋怨地說道:

“關將軍看看,令郎這兩年跟李相學成什麼樣了?”

“當年我勸將軍將令郎交予老夫來帶,將軍非是不肯,執意將他交給李相帶。”

“瞧瞧,這才兩年,竟不識《春秋》了!”

老子天天讀《春秋》,結果兒子不認《春秋》,這事兒要事傳出去,必惹人笑話。

關羽面色鐵青,一言不發。

正爭論時,恰逢主簿王修也來了。

孔融如獲至寶,當即拉上王修,謂他說道:

“叔治來得正好,適才老夫正與君侯商議李相新政之時。”

“不知叔治有何看法?”

此前說過,孔融之所以打仗菜,就是因爲他選將的標準太嚴格了。

又有出身好,又要學問好,又要會打仗。

依照這個標準,何難提拔出優秀將領來,故而被黃巾軍暴打。

但王修完美符合了以上三個條件,被孔融舉了孝廉。

也就是說,王修相當於是孔融的門生故吏。

如今面對這種抉擇大事,王修沒理由不幫前老闆說話。

更何況王修與孔融是一類人,都是極致傳統的。

見孔融發問,王修當即陳述自己的意見:

“……昔晉文公納懷嬴,孔子稱其‘譎而不正’。”

“衛宣夫人改嫁齊侯,時人謂之禍起於姜。”

“今正值亂世,多有戰死,而使婦人守寡者。”

“故其改嫁,並無不妥。”

“只是以此頒佈法律,鼓勵再嫁,未免太過。”

關羽丹鳳眼半闔,沉吟半晌,緩聲說道:

“二公所言……不無道理……”

手指輕叩案几,“寡婦確實不該受欺辱,但要國家專門立法鼓勵再嫁……”

言及此,搖了搖頭,“未免矯枉過正。”

關平忍不住插嘴:

“可是父親,李相此舉,本意是爲了保護寡婦。”

“就在上月前,北海還傳出,有豪族欺母子孤寡,強佔其田產之事。”

關羽擡手止之:

“此事,關某已將犯事之人正法。”

微微一頓,又道:

“非是某不通情理,實是禮法不可輕廢也。”

次日,青州投出了反對票。

儘管關羽本人與李翊關係很不錯,尤其李翊還幫他帶過兩年兒子。

按理說,以兩人的交情,關羽應該支持李翊推行新政纔是。

只是關羽從小接受到的教育,使他不能忍受讓政府出面,大肆鼓勵婦人再嫁。

爲此,關羽還專門親書致李翊,寫道:

“羽拜上丞相:

“寡婦可憐,然綱常更大。”

“青州地僻,恐難從命。”

“他日把酒,再敘衷腸。”

青州、荊州都是大州。

這兩個地方投出的票,權重是很高的。

至於哪裡權重低呢?

……

平州,遼東。

呂布自破高句驪後,自以爲傲睨得志,每日與衆將飲酒。

待酒醉之後,則回去點選婦人侍寢。

每日非三五女共事不歡,日日如此。

這日,呂布也得到了李翊的《勸行寡婦再嫁疏》。

他正與諸將飲宴,觀此書後,大笑道:

“婦人改嫁有何稀奇?本侯府中……”

目光忽又瞥見一旁劉曄的眼色,乃改口說道:

“咳咳……此乃利國良策也!”

話落,舉杯問衆將道:

“諸君以爲如何?”

呂布手下之人,出自邊地。

本就不受禮法約束,對於李翊的新政,大多莫不關心。

侯成捻鬚道:

“幷州舊俗,本就不禁再醮。”

“李相欲鼓勵婦人改嫁,並無不妥。”

宋憲舉杯笑言:

“溫侯前月才賞末將三個寡婦……這種好事兒,當然要支持!”

雖然遼東諸將,對於李翊的新政都表示無所謂。

但他們犯不着去得罪李翊,所以都表示支持。

至於呂布,他則是想着自己的女兒就在河北。

那他更應該討好李翊,好讓他照顧好自己女兒了。

於是擊案定音:

“既然諸公都無意見,那就速速贊成!”

乃親自執筆批閱,忽想起些什麼,喚過文書:

“再加一句——平州特獻戰馬百匹賀新政。”

諸人之中,只有魏夫人不開心。

因爲新政的推行,會使得大量的女子出嫁。

畢竟這個時代的寡婦,很多都是未開苞的妙齡少女。

她這個夫君本就好色,一旦新政得以實施。

那呂布豈不更加有理由,可以肆無忌憚的納妾了?

魏氏乃私下找到呂布,勸諫道:

“齊王將此疏發來,必是希望遼東仔細斟酌。”

“然夫君遽定此事,是否再議!”

按理說,婦人本不該議政。

只是呂布這人耳根子軟,大多時候都聽老婆的。

這就導致魏夫人,甚至很多小妾都敢時不時地向呂布提意見。

雖然很多時候,她們都是爲了借呂布州牧的身份,替家族牟利罷了。

只是這一次,呂布的態度異常堅決。

他也非常清楚,該如何說服夫人。

“囉嗦!玲綺還在河北呢!”

“汝不替遼東子民着想,如何不替咱們女兒想想?”

魏氏這才恍然大悟,乃不再對新政有何異議。

平州方面,乃給出贊成票。

……

剩下的,只有淮南,豫州了。

淮南陳登與李翊是過命之交,他能夠全並淮南之地,多賴李翊相助。

如今李翊想要推行新政,他自無反對之理。

幾乎沒有任何猶豫,便代表淮南投出了贊成票。

至於豫州方面,其實豫州本不是劉備的政治、經濟中心。

更多爲戰略之地,尤以沛國爲重。

而自老沛相陳珪病逝後,辛毗接替沛相。

辛毗本就是河北舊臣,又曾在相府中用事,相當於是李翊的門生故吏。

他自然也無反對之理,當即表示。

或許此行會引得沛地一部分人的不滿,但他身爲沛相,一定會全力支持李丞相的新政的。

如此一來,各州郡的意見相繼給出。

除青州外,基本上都對李翊表示支持。

望着案上各地發回來的卷牘,劉備不禁發出一聲感慨:

“李相之德,何其廣被!”

“雖遭物議,然四方牧守竟相擁戴。”

劉備感慨,自己這位丞相人緣兒可真好。

他推行的這項新政,其實是要頂着很大壓力的。

但各地的最高長官,都願意支持李翊,幫他去壓服底下人。

這就不單單是政策明度的問題了,更能說明李翊跟同事們的關係處的相當不錯。

這種關係,不同於“結黨營私”。

因爲他們並不是一個單位的同事,嚴格意義上講是沒有直接的利益交互的。

今卻願意爲其壓服手下人,足見其魅力十足。

老魅魔此刻感慨小魅魔的魅力。

他並不嫉妒李翊,

因爲劉備清楚,李翊這樣一個魅力十足的人,不照樣被自己給“魅惑”了嗎?

劉備十分豁達地看待這個問題。

這時,以魯肅爲首的徐州衆高官齊齊來到。

徐州之衆,有新官有舊官。

舊官大多與李翊共事過,代表人物如魯肅、簡雍等人。

而新官諸如華歆、王朗等輩,甚至有人都沒見過李翊的面。

他們之中,分作兩派。

舊官大多支持李翊的新政,而新官們反對。

劉備目光環視一圈,不見了徐州牧張飛,乃問簡雍道:

“……如何不見了益德?”

這……

簡雍一頓,乃道:

“三將軍說,說新政之事,當由大王親自裁決。”

“他不便參與。”

其實張飛原話說的是,“俺最怕那囉嗦事來。”

“徐州衆官,爲此小事,爭論不休。”

“勞簡先生代我奏明王兄,就說俺不參與此事。”

只不過公衆場合,簡雍稍稍地簡化了一下。

“胡鬧!”

劉備面露不悅之色,忍不住責備道:

“這黑廝,愈發憊懶。”

“身爲州牧,竟不參與此事來。”

劉備有些恨鐵不成鋼地罵道。

要知道,

劉備可是一直想把張飛培養成召虎那樣武能馬上打天下,文能治國安邦的全才。

如今張飛武藝不曾落下,但在政事一途,全不長進。

徐州乃是齊國核心之地,如此重要的地方,劉備專門將之交給了張飛。

用意已十分明顯,就是爲了培養他。

可是張飛到底是辜負了劉備對他的殷切期望。

身爲省一把手,又是自己的王弟,在面對這影響全國的政策時,竟選擇了迴避!

這令劉備如何不怒?

“……仲康,你去將那黑廝捉來見我!”

劉備當即命許褚,帶虎衛去拿張飛。

衆人面面相覷,大氣也不敢出。

這算是劉備的“家事”了,衆官皆不敢多言。

“諸公且坐罷。”

劉備臉色稍緩,示意衆人坐下。

衆人謝恩,各自按次序落座。

“諸公寫上來的文書,寡人都一一看過了。”

“有人勸我不推行此政,有人勸我推行此政。”

“反對者,多以魏國舉例。”

“魏政暴虐,曹操有令——”

“使寡婦必配將士,不從者沒爲官婢。”

“致有‘奪生人妻’之慘劇,道路聞啼哭之聲。”

早在李翊推行此政之前,曹操就已經推行此政了。

對於曹操這樣的人來說,屬於是蝨子多了不怕癢癢。

反正都已經是廢墟了,再破爛一些又有何妨?

所以曹操全無心理負擔,強制寡婦改嫁。

這就導致了許多良家女子,丈夫還在的,都被強制婚配給了別人。

因爲底下官員,要充政績。

比如在裴松之注引的《魏略》中,就提到了這樣一則慘劇。

原文叫,“初畿在郡,被書錄寡婦。是時他郡或有已自相配嫁,依書皆錄奪,啼哭道路。”

“畿但取寡者,故所送少;及趙儼代畿而所送多。”

“文帝問畿:‘前君所送何少,今何多也?’畿對曰:“臣前所錄皆亡者妻,今儼送生人婦也。”

“帝及左右顧而失色。”

大致意思就是杜畿在河東郡任職時,曾奉命登記轄內的寡婦名冊。

因爲朝廷都是直接把婦人聚在一起,以便安排改嫁。

當時其他郡縣爲了湊數,有些已經自行改嫁的寡婦也被強行給登記奪回了,這就導致婦女們沿途哭嚎不絕。

唯有杜畿只登記真正的寡婦,所以上報名單很少。

後來趙儼接替杜畿,上報的名單卻多出數倍。

曹丕便質問杜畿說:“爲何你當初上報的那麼少,現在趙儼上報的這麼多?”

杜畿回答說:

“臣當初登記的都是已故將士的遺孀,如今趙儼送來的可是活人的妻子啊!”

此言一出,曹丕在內的文武的大臣,全都臉色大變。

這就是曹操爲了促進人口增長,而推行的暴政。

他的舉措帶有強制性,使得很多人的老婆被奪走,改嫁他人。

所以我們常調侃說曹魏愛人妻,這算是一語雙關。

曹操簡直古代堪稱ntr的集大成者。

本位面的曹操依然沒有心理負擔,爲了對抗強大的齊國,也是強令寡婦改嫁。

致使民怨沸騰,惹得人人唾罵。

曹操不要臉,他只關注人口增長。

但劉備要臉,他對此事極爲慎重。

“諸卿以爲如何?”

劉備平靜地問衆人道。

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
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219章 李翊使妖法,呼神兵鬼卒?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128章 劉備感動垂淚,寧使子玉負我,毋使我有負子玉!第8章 曹豹第一層,曹操第二層,誰在第三層?(求追讀!)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22章 我料二人此去必回!(求追讀!)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256章 夏侯淵:爺們兒就愛修鹿角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3章 人活一世不能白來一趟(求追讀!)第172章 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雄豪傑,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第35章 合作共贏,三七分成(求追讀!)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25章 現在起,李先生就是我們的軍師了!(求追讀!)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337章 開兩漢之先河,最高權力的合法漢相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91章 曹操:十年了,被劉備壓制十年,蒼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47章 不管怎麼講,此次會戰的兵力,是4萬對2萬,優勢在我!第247章 曹操夜夢三馬食槽,劉備舉國動員兵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284章 臥龍得水,孔明掌權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202章 劉備一則先生,二則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第48章 教老劉真正的禦人之術(求追讀!)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33章 一個穩定的金主爸爸(求追讀!)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184章 反袁同盟正式形成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45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追讀!)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294章 天下女子不少,大丈夫何患無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