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

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

河北。

卻說袁紹聞青州戰事不利,怒而收繳高覽兵權,令張郃代之。

一面又定下戰策,先命顏良攻打白馬,截斷濟水、濮水。

以防兗、徐二州聯繫緊密,聯合抗袁。

這邊顏良接到袁公命令,親自領軍攻打白馬津。

時東郡太守劉延,領兵鎮守白馬。

顏良乃先登勇猛之將,一經接到命令,便對着白馬猛攻。

劉延據守不住,趕忙向潁川求援。

一日連發三道求援書,只證前線戰事緊急。

曹操在潁川許縣調度,尚未收到前線急報,倒是收到了另外兩項急報。

一則是呂布自汝南領兵北上,前往陳地,爲國討賊。

曹操聞言,不禁罵道:

“陳地並非戰場。”

“吾與袁紹交兵甚急,呂布若有心助河南,就該領兵去前線。”

“反寇兵至陳地奈何,欲趁我交兵北袁之時,劫掠天子耶?”

尚書令荀彧在旁側諫道:

“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並無膽識敢劫掠天子。”

曹操又道:

“那也不能放任其在陳地朝廷,萬一有變,吾與玄德俱受其害也。”

微微一頓,又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感嘆,這呂布到底是真傻還是假傻。

他們雖然是以天子名義,召呂布起兵的,但你怎麼還真跑到天子那裡去了?

呂布該不會以爲,我們召他來,是讓他保護天子的吧?

陳國在豫州,只要曹操、劉備在,其他人根本碰不到天子一根汗毛。

“另一則文書是?”曹操接着問。

“汝南有變!”

當荀彧說出這個消息後,曹操又是爲之一驚。

“袁紹煽動劉闢反叛,汝南大量郡縣起兵對抗朝廷。”

與演義裡劉闢爲救劉備而死不同。

劉闢歷史上是汝南一支強大的黃巾軍。

因爲袁紹、袁術都是出自汝南,所以對此地的影響力很強。

袁術在時,汝南黃巾便跟着袁術混。

袁術滅後,儘管隔着十萬八千里,但袁紹依然能輕鬆煽動這裡的渠帥叛亂。

曹操眉宇間一川不平,蹙眉道:

“汝南乃我河南大後方,若是生叛,必爲大患。”

汝南是天下第二大郡,人口遠超百萬。

當地的黃巾賊仗着地形,隱於山中,剿滅起來極其困難。

所以當初在瓜分袁術地盤時,李翊主張將汝南劃給曹操、呂布。

然而,不論是曹操亦或呂布,這幾年都未能解決掉汝南的黃巾問題。

不是不想,是費力不討好,誰都不願意去做。

“……今正好命呂布領兵回汝南平叛。”

“呂布壯士,善戰無前,縱不能平,也能壓制。”

荀彧建議曹操道。

曹操頷首,“此計最好,呂布若不能隨我去前線,就該留在汝南。”

曹操暗想,汝南這時候之所以能夠掀起叛亂,估計也是趁着呂布領兵北上之際,鑽了個空子。

之前呂布在時,劉闢等人忌憚其武勇,倒還安分。

不想呂布一走,袁紹再一煽風點火,整個汝南立馬失控。

“就照文若之言所辦!”

曹操即刻擬了書札,上書朝廷,備言汝南反叛之事。

呂布本就是汝南太守,讓他去平叛合情合理。

“還有何事報我?”

曹操見荀彧張了張口,欲言又止,便接着問。

“……倒不是什麼大事。”

荀彧淺淺俯首,“只是聽說禰衡已經死了。”

“噫!怎麼死的?”

曹操聞言大喜,連忙追問。

“因禰衡對江夏太守黃祖出言不遜,故而殺之。”

原來,黃祖在艨艟舟船上宴請賓客。

禰衡也在,黃祖便問禰衡說道:

“我聞河南多奇士,君先去徐州,後又至潁川,此地有何人物?”

禰衡回答說:

“徐州孔文舉,許縣楊德祖,頗有才識。”

“除此二人,別無人物。”

黃祖便問,“似我何如?”

禰衡答曰,“汝似廟中之神,雖受祭祀,恨無靈驗!”

黃祖聞言大怒,“汝以我爲土木偶人耶?”

於是命人將禰衡的頭按住,自己用鞭杖抽他。

直打得禰衡皮開肉綻,血肉橫飛。

禰衡乃天下名士,黃祖如此做,只是想當衆折辱他。

不想禰衡這人骨頭硬的很,抵死不求饒,反倒不依不饒地罵道:

“死鍛錫公!死鍛錫公!”

黃祖暴跳如雷,即命人將禰衡絞死在船上。

原來,黃祖早年間當過鐵匠。

禰衡此話,就是在揭黃祖的短兒。

就類似於罵劉備織蓆販履,曹操贅閹遺醜是一個道理。

舟船上的賓客,皆厭惡禰衡。

於是取出繩索,將禰衡活生生勒死在了船上。

雖殺禰衡,黃祖卻餘怒未消,又命賓客輪番在其屍體上吐唾沫。

禰衡好友黃射聞說消息,也來不及穿鞋,光着腳丫子便來船上救人。

等黃射到時,禰衡已經淹沒在了唾沫之中。

黃射乃哭倒於地,問黃祖道:

“橫有異才,曹兗州及劉徐州皆不殺他。”

“大人奈何殺之牙!”

黃祖咬牙道:

“此小兒罵汝父爲死鍛錫公,奈何不殺?”

不過事後,黃祖也後悔了。

在這個時代殺名士,後果是很嚴重的。

要不然爲什麼劉備、曹操、劉表都不殺他?

於是命人將禰衡屍首收了,安葬在了鸚鵡洲邊。

曹操聽聞這個故事,知禰衡受害,鼓掌慶賀道:

“腐儒舌劍,反自殺矣!”

“此兒將吾與玄德皆罵了個遍,死不足惜。”

“倒是劉表,我聞袁紹遣使去過荊州。”

“而劉表至今仍未回覆我河南,到底出不出兵襄助。”

“若是放任劉表爲患,恐不利於我與玄德征討河北。”

荀彧諫道:

“劉表守戶之犬耳,今袁紹未平,而欲用兵江漢。”

“是猶舍心腹而順手足也。”

“待河北平定,再談荊楚事宜,江漢可一掃而平矣。”

曹操從其言,忽有人報顏良領兵攻打白馬。

東郡太守劉延據守不住,懇請曹公速速發兵救援。

曹操一驚:

“不想袁紹動作如此之快!”

遂回首謂荀彧道:

“白馬乃黃河重鎮,不可有失。”

“按照吾與徐州的約定,可差人去請雲長來,共解白馬之圍。”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曹操還是決定親自帶兵北上去解白馬之圍。

一方面是自己離得更近,一方面白馬確實十分重要。

劉備雖忙於青州戰事,但仍然走水路,輸送了不少糧秣器械過來。

幫助曹操狠狠地回了口血。

“文若爲我守家,吾才能放心出征。”

曹操留荀彧守潁川,自己則親自領兵北上,前往白馬解圍。

那邊關羽也收到了曹操發來的求援文書,急與荀攸商議。

荀攸是李翊專門留給關羽的。

關羽打仗有時候容易上頭,就需要一個類似於荀彧、荀攸這種處大事而不驚的謀士。

“白馬圍之甚急,既是曹公求援,不可不救。”

荀攸正色言道。

關公從其言,即領了本部部曲,星夜趕往白馬。

約行了五六日,關羽與曹操本部軍馬匯合至一處。

曹操愛慕關羽之才,早就想與其並肩作戰。

兩軍既然合兵一處,曹操即設下酒宴,以商討解白馬之圍爲由,邀關羽前來赴宴。

酒席上擺滿了酒菜,諸將士皆餓得急了。

但關羽未至,諸將皆不敢動筷子。

正在此時,外面報來:

“關將軍到!”

曹操大喜,帶文武出接。

雙方各自見禮,又問關羽:

“雲長向來準時,今日因爲遲誤?”

關羽答道:

“關某坐騎害病,馬不長膘,又因賤軀頗重,馬不能載,故而遲了。”

曹操一聽,轉頭看向其胯下馬匹,果然瘦弱。

關公既下馬來,從馬袋上取出塊鹽磚,放在馬槽裡,供馬兒舔舐。

又親自爲其煎服藥物,供它服用。

曹操見了,不禁脫口而出:

“病馬而已,交予圉官照看便好。”

“將軍千金之軀,何必待它如此?”

關公正色道:

“曹公此言差了,常言道,汗馬之功,爲將豈能忽視。”

“此馬隨我征戰多年,勞苦功高,今日害了病,知它年月無多。”

“吾實不忍棄之,只留它在身邊照看。”

原來,關羽知道這馬兒已經活不長了。

但此馬倒隨主人家一樣性烈,寧死也要死在戰場上,不願在馬廄裡養病。

關羽憐其忠義,故仍舊騎乘它,帶它上戰場。

曹操聞言,亦嗟嘆不已。

暗想雲長待馬尚且有情有義,況乎人耶?

任我待他千般萬好,只怕他都向着他的劉將軍。

今日也算共事一場,給他留個好印象也是極好的。

乃對關羽說道:

“將軍!原來如此,想吾聚集天下良馬。”

“贈一匹於將軍,可好?”

那關公聽聞此話,人立馬直立起來,將袍袖一甩,對曹操一躬道:

“謝曹公!”

原來,這關公不愛金銀財寶,不愛嬌妻美妾。

莫說曹操贈他,便是劉備贈他,關羽也頂多是分賜給下人。

可若要贈他好馬,那便能使他上陣殺敵更加利落,以報劉備的知遇之恩。

此所謂,紅粉送佳人,寶馬贈英雄。

於是曹操道一聲:“列公請了。”

便避席而去,親自去馬廄挑選好馬了。

叫來圉官兒,說是要選好馬。

那圉官喏喏領命,四處一望。

無數馬伕往來忙碌,有的喂草,有的喂水。

於是命令馬伕東帶一匹,西牽一隻,共選了十匹良馬。

顏色俱是不同,品相極好。

這曹操也是漢末有名的相馬能士,掃過諸馬之後,只搖了搖頭。

“馬雖好,卻配不得雲長英雄豪氣。”

思慮半晌,乃道:

“可牽吾爪黃飛電來。”

那圉官聞言一驚,跪拜道:

“曹公,爪黃飛電乃世之名馬,可遇不可求。”

“今用之贈人,恐怕……”

原來,曹操共有兩匹絕世好馬,一曰絕影,一曰爪黃飛電。

衆所周知,宛城愛情故事當中的一炮害三賢。

三賢指的是,曹昂、典韋、絕影馬。(bushi)

自絕影馬死後,爪黃飛電目前就是曹營中最優良的馬匹。

平日曹操自己都很少騎乘,營中更是有不少將軍貪求。

今曹操竟要無端將之贈給一員客將,怎能不令這養馬官感到震驚?

“寶馬配英雄,無須多言,可速速取來。”

曹操也有自己的考量。

首先他骨子裡是有浪漫主義文人氣質的。

見面就送超跑的行爲,在他看來是很酷很帥的。

其次,千金買馬骨。

曹操也希望通過這次贈馬,吸引到更多的英雄豪傑。

尤其將來河北之戰打贏了,瓜分袁氏遺產時。

劉備頂着帝室苗裔、袁氏姻親的招牌,是比他曹操更好消化袁氏遺產的。

曹操目前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的買熱搜,努力包裝自己。

那圉官不敢違命,將馬帶住,回覆曹操:

“曹公,馬帶來了!”

曹操即親自將馬牽至關羽面前,問道:

“雲長,汝看眼前之馬,可爲良駒乎?”

關公站定了,睜開鳳目,左手撩須。

“好馬啊!好馬……”

關羽幾乎是脫口而出,連聲稱讚。

此馬首尾一丈,地背八尺,面如側磚。

耳如削竹,眼如明珠,四蹄皆黃。

當真生得高大威武,體態莊嚴。

嘶聲鳴叫,宛若撥開紫霧見羣山。

有詩讚道:

蹄似披金爪似霜,身如閃電氣如芒。

嘶鳴猶勝獅龍吼,一騎騰飛武聖旁。

關羽忍不住再次高呼:

“好馬!好馬!”

關羽對此良駒當真是稱心滿意,將袍袖一拎,對曹操拜道:

“謝曹公!”

曹操見關羽對一匹馬竟如此上心,心中也頗感唏噓。

此馬兒雖然寶貴,但對曹操而言,也並非是不捨之物。

“一駒而已,何必言謝!”

曹操伸手將關羽托起,心中五味雜陳不是滋味兒。

乃復請關羽入席,商議解白馬之圍一事。

關羽既得了好馬,欲要試腳力,立功心切,當即請命道:

“關某願提本部勁旅,前往白馬,退顏良之兵。”

曹操撫須笑道:

“雲長將軍雖英勇可嘉,然顏良乃河北名將,所部又多爲袁軍勁旅。”

“未可輕視,此事尚需從長計較。”

關羽凝眸問:

“莫非曹公小覷關某耶?”

那邊荀攸在一旁勸道:

“關將軍,曹司空說得對,白馬之圍,可從長計較。”

“不該如此輕率。”

見自家人都這麼說了,關羽請戰情緒這才稍有平靜。

曹操注意到荀攸,久聞他是荀彧子侄,文若更是數次稱讚其才學。

曹操早在數年前,就想將之召來麾下。

不想竟爲劉備捷足先登。

惜哉!痛哉!

“足下想必便是荀公達,令叔數次贊你之才。”

“今白馬圍之甚急,未知公達先生有何高見?”

曹操刻意提到荀彧,似有意和荀攸套近乎。

荀攸倒不甚在意,只專注於獻策解圍之事。

“袁紹兵強人多,若要強攻,實在難取。”

“不妨以聲東擊西之策,分其勢乃可。”

曹操接着追問,“願聞其詳。”

“我等可先引兵至延津,做舟船,修器械。”

“佯裝渡河襲取袁紹後方,以使袁紹分兵向西。”

“再用輕騎急行軍,迅速攻打白馬的顏良軍。”

“如此白馬之圍,可解也。”

曹操靜靜聽聞,思慮半晌,連道好計好計。

於是從善如流,命夏侯惇提主力軍馬,引兵至延津,佯裝要渡黃河。

自己則領着本部精銳,與關羽急趨白馬戰場。

……

河北的情報系統是要優於河南的。

曹操、關羽大軍急速向白馬行進。

此時的顏良,正圍困着白馬,忽有報事兵來告知有緊急軍報。

顏良乃坐於帳上,命那小兵報來。

“報!將軍不好了,接到前線軍報。”

“曹操正引軍來解白馬之圍!”

嘶……

聽聞這個消息,顏良亦頗感震驚。

不是說曹操去了延津嗎?

怎麼跑白馬來了?

“曹操帶了多少人?”

“多爲輕騎,兵不滿萬。”

顏良這才稍加放心,這便不奇怪了。

若是曹操是引的主力軍隊前來,那的確是一招瞞天過海的妙計。

以至於連河北的情報系統,都偏過去了。

原來只是引了少量兵馬,欲要聲東擊西,想解白馬之圍。

時有副將在側,對顏良諫道:

“將軍,既然曹操不在延津,不妨先通報主公一聲。”

“好另派兵增援白馬,如何?”

顏良揮了揮手,果斷拒絕。

“不必,此非操之主力也。”

“我本部軍力足夠,自引一軍便可破之,何勞袁公再派援軍來。”

非是顏良單純自負。

而是他想着,袁公開戰前明確說過。

取曹操首級者,封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

若是自己斬了曹操,便可獨享這份賞賜。

若是先袁公乞派援軍,那不是便要與人分享這千戶侯、千萬錢嗎?

所以早在出徵之前,顏良就請求袁紹,不要派人給他。

他獨自領軍,便能擊敗曹操。

念及此,顏良當即下令,點兵八千,準備出營。

自己則站起身來,全身甲冑整頓,上馬提刀,便要出營。

諸將皆驚,紛紛問道:

“今圍白馬,將士捨命,旦夕將破,將軍此時卻要何往?”

顏良臉上閃過一絲傲氣,哼哼道:

“破一白馬,何足爲奇?”

“曹操主動前來送死,梟其首級,纔是頭功。”

沒錯,作爲河北數一數二的猛男。

在驚訝於曹操會突然出現的同時,也意識到了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他只要突然陣中,斬了曹操,那麼兗州之戰基本就能宣告結束。

這絕對是能名垂青史的一個決定。

故顏良沒有打算逃避,而是決定率領本部兵馬,打算與曹操來個硬碰硬的遭遇戰。

面對顏良的這個決定,諸將並不能理解。

又想起沮授此前的話語,“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

即沮授認爲顏良腦子一根筋轉不過彎來,不適合單獨領軍。

當初沮監軍對袁紹說此話時,袁紹並未聽從。

但將士們與顏良相處多年,能不知道他們這個老大是個什麼德行嗎?

於是,紛紛勸道:

“將軍,今曹操距我軍不過十里之遙。”

“何不就在此以逸待勞,擺下陣勢,專等曹軍到來?”

“何必捨近求遠,捨本逐末,主動去迎擊曹軍呢?”

大家都覺得顏良定下的這個戰略部署有問題。

既然咱們的情報系統,已經探知到曹操引軍前來解圍。

那咱們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時間差,從從容容的佈置軍陣,以逸待勞。

甚至留下的時間,都足夠他們再設倆伏擊點了。

“兵法有云,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

“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

“今我軍多爲步卒,冒然出擊,實不明智。”

“還望顏將軍三思!”

“……還望顏將軍三思!”

諸將士紛紛勸阻顏良不要主動出擊。

步兵百里急行軍最多能跑到十分之一,即便是輕騎出擊,百里消耗也同樣不小。

何況顏良主力多爲步卒,因爲他們是攻城戰,所以並沒有分配到太多騎兵。

也就是說,如果顏良放棄以逸待勞,而是選擇主動出擊的話。

他們至少得奔襲五里左右的路程,這對士卒的體能與精氣神是一個消耗。

其次,顏良主動出擊,就意味着要和曹操打遭遇戰。

如此一來,顏良軍就沒辦法排兵佈陣了。

當然,曹操也沒法佈下陣勢。

可問題是,顏良軍本來是可以佈陣的。

只要安心在此等候,排開陣勢,等曹操來就行了。

何必浪費自己的建制優勢呢?

顏良對此卻不以爲然,叱諸將道:

“汝等小輩,豈知兵法用略!”

“吾隨袁公征戰多年,難道不如爾等知兵乎?”

在顏良看來,狗屁的以逸待勞,老子要當霍去病。

打得就是曹軍的精銳!

當然了,顏良也並非是腦子一熱,胡亂做出的決定。

他之所以選擇主動出擊,主要有兩個考慮。

第一,萬一曹操不是衝自己來的,直接跑了咋整?

雖然曹操極大概率是衝白馬來的,但顏良不想賭。

第二,若是曹操趕到白馬,白馬守軍主動出擊,與曹操裡應外合,夾攻自己。

那自己縱然是擺下陣勢,也何難擒住曹操。

兩種考慮,都是擔憂抓不住曹操。

在顏良看來,河北打贏河南是板上釘釘的事。

而河北名將甚多,只是平推一個河南,功勞根本不夠分的。

現在上天將曹操賜給自己,自己豈能不抓住這個機會?

就像當年冠軍侯率八百羽林騎面對匈奴大營時,倘若霍去病有一絲一毫的猶豫。

都不可能斬首過當,以至於功冠全軍,封侯千戶。

如今斬殺曹操也是封千戶侯,而且是五千戶侯,比之霍去病冠軍侯的食邑更盛。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大丈夫立功名只在今日,何必猶豫!

於是乃提步騎八千,主動出擊。

剩餘人馬,則繼續圍困白馬,不得放過一人。

那邊曹操、關羽兩支軍馬一路往白馬方向行去,忽有哨騎來報。

前方遇着了大軍。

曹操即命就地臨陣迎敵,一面又差人打探是哪位將領。

大軍就於土坡上駐紮,曹操領着關公到坡上視察敵情。

時哨騎奔回,答曰是顏良的軍馬。

曹操暗道既然親來,此戰便不容有失,否則白馬之圍難解矣。

於是揚鞭遙指前方顏良的軍陣,旗幟鮮明,槍刀森布,嚴整有威。

“河北人馬,雄壯如此!”

關公暗想,這河北軍士雖然強壯,但比之徐州軍卻遜色不少。

乃傲睨地說道:

“以吾觀之,乃土雞瓦犬耳。”

曹操又揚鞭一指:

“那麾蓋之下,繡袍金甲,刀馬相隨,此必顏良耳。”

原來,顏良素以勇猛著稱,多敗名將。

故自負甚高,目中無人,性格火爆。

此次出擊,顏良乘了一輛犛蓋戰車,護兵們在左右騎馬跟隨。

犛蓋戰車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以顏良如今在袁營的地位,當然有資格乘此車駕。

關公舉目一望,眸中翕動,閃過一絲欣喜之色,對曹操說道:

“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這不單是關羽的大話,而是當他發現顏良竟然乘戰車,還被我軍給捕捉到了具體位置時。

這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戰機!

曹操呵呵笑道:

“雲長啊,軍中無戲言。”

“況顏良乃河北名將,未可輕視!”

關羽奮然道:

“某雖不才,願去萬軍中取其首級,爲盟軍建功!”

“壯哉!”

曹操聞言大喜,即命軍士讓開道路,供雲長衝陣。

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的曹操在用關羽斬顏良時,其實內心是不糾結的。

什麼意思?

在許多人的認知裡,曹操害怕用關羽建功,然後就會離開自己。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歷史上不論是曹操還是關羽,都知道劉備當時就在袁紹的軍營裡。

是的,你沒聽錯。

關羽本人是知道劉備就在袁紹那裡的。

站在關羽視角,其實比演義更加躊躇難決。

那就是自己到底是該先報曹操的恩情,還是馬上去找自己的老大哥?

關羽最終選擇了前者。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

——“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終不留,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耳。”

你初聽關羽這話時,會覺得關羽忠義,爲了劉備隨時準備去死。

但你要是結合當時的情況來看,只會更加感到震撼。

因爲關羽在知道劉備在袁紹那裡的前提下,明說了要去找劉備。

也就是投袁紹,這個曹操的死敵。

也就說當關羽說完這話後,就有極大可能被陰謀幹掉。

這就是關羽,我來去明白,直接告訴曹操我的真實想法。

你要是不同意可以殺我,我夠義氣絕對不騙你。

你厚待我,我立功報答了你再走。

知道你的心意,但我遇着老劉在前,咱還是下輩子再續前緣吧。

而曹操對此是什麼反應呢?

原話叫,“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度何時能去?”

曹操浪漫主義文人氣質再次爆發,不僅沒有殺關羽這個潛在威脅,反而肯定了他的忠義。

還問張遼關羽什麼時候會走。

張遼回答說關羽立了功就要走。

與演義里舍不得用關羽的形象不同,曹操知道後在第一戰就派上了關羽。

你想立功就走,那我便成全你。

在這一件事上,曹操與關羽都表現的光明磊落,坦坦蕩蕩。

包括關羽走時,史書上明確說了是,“奔先主於袁軍”。

當時曹營將士的反應都是打算去追。

而曹操卻攔住他們說,“彼各爲其主,勿追也。”

有一說一,曹操在這件事上是真的厚道。

只聞得一聲號響,雲長已騎爪黃飛電,衝出陣外。

顏良自領大軍在中軍陣處,待哨騎報說遇着了曹兵時,也命人就地排開陣勢。

旌旗蔽日,刀槍如林。

河北雄兵,氣勢如虹。

忽然,遠處塵土飛揚。

一騎絕塵而來,爪黃馬四蹄生風,似閃電般劃破長空。

馬上將軍,身長九尺,髯長二尺。

面如重棗,脣若塗脂。

丹鳳眼,臥蠶眉。

當真生得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手中長刀更是寒光閃爍,令人不寒而慄。

左右河北將士,見關公殺來,即排陣來擋。

關公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衝彼陣。

只聽得“啊啊啊”,一陣陣慘叫聲傳來。

那關公如天神下凡,河北軍似波開浪裂。

左右擋他不住,被關公一馬殺穿。

那邊顏良尚在麾蓋之下,聞得前方響動,乃起身去看。

只見一高頭大馬,手持長刀,直奔自己車蓋而來。

顏良大驚,暗道何人能殺穿吾之軍陣?

正欲去車蓋旁取矛,那邊關公胯下爪黃飛電奇快,已經殺至近前。

顏良只覺天上雲遮霧繞,擡眸看時,竟是關公已殺至近前。

爪黃飛電一聲長嘯,聲震九霄。

關公奮起神威,一刀劈落。

正中顏良的頸項,顏良尚未來得及呼喊,脖頸已是鮮血直冒。

方拿在手裡的鋼刀落地,屍體滾落於雲長馬前。

關將軍勒住馬轡,收轉長刀,見刀口上的鮮血滴掛下來。

乃左手執刀,忽地下馬,取小刀割了顏良首級,掛在馬項之上。

飛身上馬,復又提刀出陣,殺奔回營。

河北軍士尚未從震驚中緩過神來,見關公已打馬而走,才大聲驚呼:

“顏將軍!顏將軍!賊將殺了顏將軍!”

顏軍高聲大呼,關公已殺奔回陣。

左右皆望風披靡,無敢當者,不戰自亂。

曹操見關羽得手,忙指揮將士衝下山去,與袁軍廝殺。

這邊關羽不在,荀攸代爲掌管徐州軍士,見曹軍已經衝下山去。

也下令讓徐州軍衝鋒。

曹軍與徐州軍合兵一處,乘着河北軍大亂之際,衝殺過去。

一時間,死者不可勝數。

馬匹器械,搶奪極多。

關公縱馬上山,不論是曹營將士亦或徐州將士,都拱手稱賀,盛讚關羽之勇。

曹操亦不覺感慨:

“將軍真神人也!”

有詩爲證:

爪黃飛電捲土來,顏良授首震三臺。

青龍偃月寒光閃,河北雄兵萬馬哀。

……

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75章 大漢魅魔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
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180章 何謂袁神?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272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338章 劉備:朕剛當上皇帝,你便要抗旨嗎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85章 劉備軍難道是長翅膀飛過來的?(求訂閱!)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296章 劉備大宴玉龍臺,李翊吟詩抒情懷第43章 孔融該不該救?(求追讀!)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63章 老劉發小牽招來也!(求追讀!)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62章 我們需要一個新的軍製!(求追讀!)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314章 臥龍戰略:四路集團軍,給曹操來個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194章 關公封侯震三輔,文丑大兵圍曹劉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16章 一飯之恩,魚水相顧第32章 我李翊專打感情牌(求追讀!)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289章 你的名字:曹操與劉備互換命運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第324章 我既輔劉三興炎漢,當第三任丞相也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167章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李翊行事之風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60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求追讀!)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262章 關羽三觀受擊,不想人情世故有這麼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244章 昭姬歸漢,匈奴降齊,楚魏同盟,東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146章 光陰不解蒼生願,誰來論功過?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75章 大漢魅魔第66章 曹 呂誰贏都不好,要讓他們雙輸(求追讀!)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217章 劉備:先生之學識,超邁今世千載矣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56章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砍人頭(求追讀!)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38章 東萊豪傑,使命必達(求追讀!)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71章 三路兵馬共伐徐州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239章 李翊 徐庶 諸葛亮:請我主進位稱王!第99章 李先生是我許攸的知心朋友啊!(求訂閱!)第158章 此為陽謀,兩杯毒酒,任君擇一第252章 劉備:李相完人,臨書依依,不勝眷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24章 老劉的千層套路(求追讀!)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159章 虎狼縱暴互奔馳,狐魅紛紜擅肆欺第332章 半生起落,換詩中幾許。滿腹風雲何第100章 與李翊之才,相差一個邗溝(求訂閱!)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119章 呂布是張好牌,不要浪費了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91章 備得李翊,正如高祖得良 平也(求訂閱!)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206章 蓋用韓 白之奇策,破袁軍於烏巢,不亦奇士乎?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242章 曹操新得冢虎,李翊初試度田第241章 二袁爭霸的時代已成過去,如今是齊魏相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