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

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

一百萬斛糧食!

當劉備從口中說出來這個數時,龐季眼珠子差點兒沒爆出來。“……多……多、多少?”

龐季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百萬斛糧食倒不是說荊州拿不出來,而是不可能送給別的州郡。

糧食在亂世中就是最重要的資源。

平日小數目可以拿去作爲利益交換,算是小打小鬧。

但真要涉及大數目,那就不是一個可以談論的問題了。

真要花費百萬斛糧,那荊州還不如直接去找曹操談判,說不定花費的還更少。

甚至不如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幹了。

龐季認定徐州不是真心實意想要談判,正打算憤然離席時。

李翊開口說道:

“龐侍中莫急,吾主話還未說完。”

一旁的龐統也在身側勸道:

“叔父,待劉將軍話說完未遲。”

龐季這才重新坐下,平復了一下心情,正色問:

“劉將軍是真打算向荊州要一百萬斛糧食?”

“……不錯。”

劉備一頷首,又看了一眼身旁的李翊。

李翊便幫腔說道:

“不過我徐州非是要找你荊州要百萬斛糧秣,而是買。”

買?

龐季一皺眉,聽李翊這話的意思,是不打算白嫖啊。

“願聞其詳。”

“此前荊、徐二州貿易,多以糧食爲資貨。”

“每年所市不過五、六十萬斛糧而已。”

“徐州希望把這個交易額提高到百萬斛糧來。”

聽完李翊的條件,龐季這才認真思考。

百萬斛糧食若是按年來交割,且是付費的,確實值得商榷一下。

之前劉備也說了,河南正在全力備戰河北。

所以會不惜一切代價的儲存糧食。

若真每年以百萬之數,向河南輸送糧食。

那劉表自己都很難去做騎牆派了。

河南與河北遲早大戰,劉表想坐收漁翁之利,徐州方面卻以廬江爲餌,強行拉劉表下場站隊。

如果你想要廬江,就來做選擇吧。

劉表若真同意每年輸送百萬斛糧食到河南來,那河北方面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接受荊州拋去的橄欖枝。

因爲大戰之際,此舉是妥妥的資敵。

劉備開口說道:

“若景升兄同意,那備願爲廬江作保,也相信曹司空也會爲廬江作保。”

劉備有信心,劉表要真每年拿出百萬斛糧食來,輸送給河南。

曹操絕對願意把南廬江讓給劉表。

或者說,這本就是劉表向河南交的保護費。

兗州、徐州願聯合擔保廬江,至少在與袁氏的大戰結束之前,不會南擴。

這期間劉表可以盡情鞏固自己在淮南的勢力,並向揚州方向擴展。

河南方面當然是不虧的。

除了得到重要的糧食資源外,最重要的是,進一步加劇了荊州與孫吳的矛盾。

劉表與孫策本就有著殺父之仇。

孫策手下以周瑜爲首,拉到支持的淮南家族,基本上全在南廬江。

而南廬江如今卻被劉表所控制著,孫策不攻打劉表怎麼都說不過去。

算上此前,曹劉又默許孫策向柴桑擴展,威脅到了荊州的核心利益。

兩番操作下來,劉表與孫策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他們戰事的爆發,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但現在,

李翊決定在孫劉矛盾上,澆上最後一把火。

“揚州刺史劉繇,乃朝廷親自任命的官員。”

“曏者其在曲阿時,爲孫策所敗,收兵回了豫章鄱陽。”

“近聞劉揚州病重,恐時日無多。”

“假使劉揚州害疾身故,則揚州刺史之位,當有空缺。”

“屆時,我徐州想請劉荊州一同前來商議,推舉新的揚州刺史出來。”

言外之意,就是將揚州刺史的表奏權許給了荊州。

這算是李翊畫給劉表一張新的大餅。

你不是一直想染指揚州事務嗎?

現在我們鼓勵你去染指揚州,你儘管放手去做。

兗州、徐州方面都會默許你對揚州的入侵。

這個條件就對荊州太有誘惑力了。

完美符合劉表的保全荊州,四方干預的外交政策。

他在揚州扶植劉勳,本就是想要一個代理人,讓揚州不斷內亂下去。

這樣荊州東部就永遠不會受到威脅。

“劉將軍的意思,季已知曉,待我回去之後,會與我主好生商議此事。”

龐季認真聽完後,心中也長舒了一口氣。

一百萬斛糧分一年交割,且是付費的,這個條件對荊州來說可以接受。

並且此次出使,竟還有意外收穫。

徐州竟把揚州刺史的表奏權許給了荊州。

按照歷史線,劉繇本月就會病逝,而當時的豫章太守華歆頗有人望。

大夥兒都打算推舉華歆爲新的揚州刺史,不過華歆本人拒絕了。

孫策趁著劉繇病逝,進一步向西擴展,主動攻打江夏,爲父報仇。

所以,即便沒有李翊的挑動,荊州與孫吳之間都避免不了一場戰爭。

只不過李翊把兩地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

面對孫吳使者時,鼓勵他入侵荊州,並表示河南方面會支持。

面對荊州使者時,鼓勵他入侵揚州,也表示河南方面會支持。

總之就是一句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這是一個政治家的基本操作。

若是兩地沒有矛盾,就給他們製造矛盾。

若是兩地有矛盾,就把這個矛盾進一步擴大。

事實上,

歷史上的孫策對荊州的渴望,遠比對揚州的渴望要更深。

畢竟揚州南部被當時的人視爲“瘴地”,很難立業。

所以孫策更加想要劉表深耕多年的荊州。

他的外交政策就是北聯合曹操,西聯合劉璋,然後三面圍攻劉表。

在江東尚未平定時,就打到了江夏,不僅斬敵兩萬餘人,還繳獲了數千艘船隻。

一下子就肥了一波,然後才轉頭回去平定江東剩下的豫章等郡。

所以這個位面的孫策,外交政策依然是不變的。

依舊是北聯合曹劉,西聯合劉璋,然後向西攻取荊州。

孫策在荊州的戰事中,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主要還是曹操錯估了形勢。

當時的廣陵太守陳登,力勸曹操採取對孫吳的高壓政策。

但曹操卻認爲孫策勢力太過弱小,秉著幫弱不幫強的原則。

曹操在孫策與劉表的戰事中,選擇了站隊孫策。

結果沒想到孫策這麼猛,直接把黃祖打得差點兒全軍覆沒,妻子全部被俘。

然後孫吳勢力一下子便騰飛了,曹操只能無奈感嘆:

“恨不早用陳元龍之計,而令封豕養其爪牙。”

所以,李翊在這個位面打了補丁,鼓勵荊州與孫吳兩相攻並。

然後河南方面則不下場參與。

比起歷史上的孫吳,這個位面的孫策少了河南的支持。

以及少了丹陽、廬江兩個大郡。

而廬江南部則被河南交給了劉表,兩家實力基本趨於平衡。

內鬥時間短不了。

而在淮南,曹操、劉備又各自有著廬江北部,以及丹陽郡兩個緩衝區。

可以放心坐看江南鬥蛐蛐兒。

“既如此,外臣謝過左將軍了。”

龐季起身,再次向劉備、李翊二人道謝。

劉備正準備送別龐季出屋,忽有人報孔北海至。

一聽孔融將至,龐季、龐統叔侄無不精神一振。

孔融在這個時代幾乎是士人代表,放現代等於是頂流明星,誰不想見一見?

“孔北海如何親至?”

劉備還是十分尊重孔融的,上前與他噓寒問暖。

孔融則顯得神色有些急切,問道:

“適才聽聞,禰正平來過下邳,不知是否有此事?”

劉備回答是。

孔融嘆道:

“……誒呀,將軍如何將之驅走。”

“正平素有才學,淑質貞亮,英才卓礫。”

“初涉藝文,升堂睹奧。”

“目所一見,輒誦於口。”

“耳所瞥聞,不忘於心。”

“性與道合,思若有神。”

“實真真正正天下名士,宜當在帝左右。”

“其才十倍於我,我當將之薦於天子。”

“亦或爲將軍左膀右臂,共做忠臣。”

孔融與禰衡交好,聞說禰衡被劉備打出了下邳,特來替禰衡求情。

劉備解釋道:

“禰衡雖有才學,然言行輕人,迷而不覺。”

“在席間侮慢賓客,故而將之驅出席外。”

孔融聞言,亦不免嘆了口氣,暗道禰衡這臭毛病還是沒改。

在徐州高座之上,怎能如此狂悖無禮?

“禰正平素有狂疾,今日許是狂症犯了,將軍勿怪。”

“回頭我當責備於他。”

禰衡二十歲時,就已經和孔融相識了。

兩人有著五、六年的友情,孔融太清楚禰衡的爲人了。

他相信禰衡雖出言不遜,但肯定沒有惡意,定是他的狂症犯了。

李翊在一旁笑道:

“……孔北海所言甚是。”

“只是此輩輒喜言病,病不可數也。”

意思是你跟禰衡都喜歡說他有病,那他犯病的次數未免太多了些。

有很多人說,禰衡稱自己有狂疾是詐病,他只是單純不想見曹操而已。

但你真要結合禰衡的生平來看,你很難不懷疑這人腦子有沒有點兒毛病。

就拿劉表來說,人家作爲漢室宗親兼荊州牧。

在荊州經營這麼多年,也算是兢兢業業,踏踏實實爲百姓做實事了。

禰衡到荊州時,劉表不僅親自接見,甚至寫的文章、言談議論都要先徵詢禰衡的意見。

沒有禰衡的意見,就不能定下來。

這麼尊重禰衡,結果禰衡還是經常當衆侮辱、輕慢劉表。

人家好歹是政客,你只是個文人,這麼不給人家面子。

沒有剁了你,真的算禰衡運氣好。

要知道,政客最看重的就是臉面。

你要是當衆羞辱人,人家威嚴掃地,以後還怎麼領導手下人?

所以李翊只是讓人將禰衡亂棍打出徐州。

因爲只要出了徐州,禰衡這種顯眼包,走到哪都會引人注目。

但徐州之外的人,還有沒有劉備李翊這樣好的脾氣就難說了。

他的性格就註定了他活不長。

你要真是個狂士,就應該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別跑到政客甚至軍閥面前嘚瑟。

不然,只會招來殺身之禍。

“好了,孔北海既然來了,容翊爲孔公介紹一下。”

“這位是襄陽名士龐侍中,這小郎則是其子侄龐統龐士元。”

李翊在介紹龐統時,稱呼其爲小郎,心中也是感慨萬分。

遙記得自己剛穿越來時,聽到的第一句話就是劉備喊出的“小郎”。

如今自己已有些年歲,可以稱呼後輩爲小郎了。

“……見過孔北海。”

龐季、龐統叔侄齊齊向孔融行禮。

孔融當即還禮,經過一番交談。

孔融驚訝的發現,這位叫龐統的年輕人,才智絲毫不遜色於禰衡。

只是禰衡更加善於雄辯文章,而這位龐士元卻能夠論王霸之餘策,有奇畫策算之才。

妥妥的少年天才啊!

見到這樣的才子,孔融忍不住與龐統多聊了兩句。

才知道龐統竟還未弱冠,尚在遊學之中。

李翊在旁見縫插針,順勢說道:

“今孔北海在徐州置辦太學,爲往來學子傳道、授業、解惑。”

“士元既然在外求學,何不就留在徐州,師從於孔北海?”

李翊正式提出讓龐統在徐州留學的建議。

這在漢末還是很常見的,孫策主政時,就把孫權派到外地去留學。

而孔融在這個時代的名望,自不必多說。

光孔子二十世孫的名頭擺在那裡,就對士人擁有巨大的殺傷力。

果不其然,龐統在聽到李翊的這個建議後,誠惶誠恐,趕忙拜道:

“統如何當得起郯侯如此錯愛。”

李翊正色道:

“不然,士元乃一塊璞玉,正當巧匠雕琢,以爲將來社稷之用。”

“匡扶漢室,吾輩皆義不容辭。”

這話是說給孔融聽的,孔融本就喜愛龐統之才,聽到這話後,大喜道:

“是也,若是士元不棄,可留在徐州治學。”

龐統心動了,古代很多人拜師都是拜他的名望。

像劉備拜師盧植,就是拜的他的名望,使劉備可以進入士人圈子裡面去。龐統現在一心想要揚名,若能拜天下大儒的孔融爲師,這對他來說的確很有吸引力。

“……叔父。”

龐統看向龐季,雖未明言,但眼神已經出賣了他心中所想。

龐季沉吟道:

“徐州政局清明,民多安樂。”

“劉將軍又寬以待人,遠得人心,士元若能留在下邳治學,也當有裨益。”

“況師從於孔北海乎?”

“既然士元心中已有計較,當叔叔的自無反對之理。”

“只是……”

話說一半,龐季轉頭面向劉備、李翊。

“只是要叨擾劉將軍還有李郯侯了,小侄若有不到之處,懇請多多包涵。”

這個書最近更新在##六@@九@@書@@吧!!更新!

劉備說道:

“龐侍中說的哪裡話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士元儘管安心留在這裡便好。”

龐季這才寬心,又對一旁的李翊拱手說道:

“李郯侯乃天下智謀之士,深有韜略,算無遺策。”

“小侄平日治學,還望郯侯在旁多多開導。”

李翊連說放心。

龐季又再三叮囑龐統,在徐州務必小心謹慎,不可像禰衡那樣恃才傲物。

畢竟徐州不比荊州,龐統孤身在外,背後可沒家族照應著他。

只能仰賴劉備與李翊的照料。

龐統卻非常自信坦然地說道:

“叔父寬心,統久聞左將軍宏毅雅量。”

“尊士愛賢,拔擢幼才。”

“今日得見,才知傳聞不虛,實讓統欽佩萬分。”

劉備哈哈大笑起來,這話聽著很是受用。

即拜了龐統爲客卿,用爲功曹,另賜綾錦及金銀器皿。

功曹類似於秘書的存在,劉備的意思就是讓龐統跟在李翊身邊,好好歷練歷練。

站在劉備的視角,他當然認爲龐統是不如李翊的,所以要好生培養他。

在積累了足夠的資歷之後,日後便有理由給他升官,加以重用了。

龐統自然也明白劉備的用意,連連謝恩。

而李翊對此還是高興的。

此前那麼多重活兒壓在他身上,累得都快喘不過氣了。

這段時間,真的是吃的比寵物少,乾的比畜生多。

現在有了龐統當副手,自己總算可以適當放一些權了。

之前劉備也不是沒有想過給李翊安排功曹,只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能力夠的人,當功曹屈才了。

適合當功曹的,能力又差點意思,李翊不放心。

而龐統就很合適,能力肯定夠,並且資歷淺,功曹非常適合積累政治履歷。

歷史上的龐統就是給周瑜當功曹,慢慢熬資歷。

……

“郯侯,日後還要請多多指教。”

既領功曹,龐統自是來向自己這位“新領導”示好。

“……好說。”

李翊當即領著龐統,帶他一一介紹徐州的大小工作。

隨後還帶他參觀了徐州的軍營,將配重式投石機也給龐統展示了一下。

龐統聞說這些東西都是李翊發明的之後,目瞪口呆,驚歎道:

“人言郯侯有治國安邦之才,今觀之,雖管仲、蕭何不及也。”

“……呵呵,士元倒也不必擡舉我。”

李翊背著手,領著龐統參觀徐州治所。

“我聽聞你常常自言,‘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有一日之長’。”

龐統忙道:

“不敢當,統這點才識在郯侯面前可就上不得檯面了。”

龐統出身大族,這種職場話術幾乎是信手拈來。

“……呵呵,好好好,眼下我正有一事須要解決,士元可爲我出謀劃策。”

“若能爲郯侯分憂,統之幸事也。”

嗯……

李翊一頷首,澹澹道:

“士元應該知道劉將軍委我以兩郡軍務,督廣陵、九江之事。”

“劉將軍此意,是欲將淮南之事盡付於我。”

龐統連連點頭,認真聽著。

“不知士元可知,前滅袁術,我與劉將軍各納一女。”

“……略有耳聞。”

龐統淡淡答。

“得益於與袁女結親,丹陽袁胤以向我徐州投誠。”

“丹陽乃江南重點,可制江東。”

“我力保袁胤,正是此故。”

李翊背著手,邊走邊說。

“只是丹陽豪族甚多,袁胤也疲於應付。”

“近日其向我上書,希望我派人前去幫襯一二。”

龐統一揚眸,當即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李翊在丹陽扶植了一個傀儡勢力,用來作爲淮南與廣陵的廕庇。

本來作爲一個緩衝勢力,現在的丹陽是絕對合格的。

但聽李翊的意思,他還想鞏固袁胤在丹陽的統治,以間接加強自己對揚州的控制力。

事實上,按照歷史線,孫策在明年就會進攻丹陽,擊敗袁胤。

這個位面,李翊已經提前收復了袁胤,由徐州作保,又引劉表插手揚州事務。

孫策肯定是不可能再按照歷史線那般規劃戰略的。

饒是如此,李翊依然希望鞏固袁胤在丹陽的統治。

畢竟無論是他還是劉備,與袁胤是有姻親關係的。

不要小看這一層關係。

整個漢末三國,幾乎都是靠血緣姻親爲紐帶,來維持人際關係。

像袁紹與袁術那麼不對付,明爭暗鬥了一輩子。

結果袁術走投無路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袁紹。

而袁紹也是真的派了人去救他。

“丹陽多豪族,袁府君掣肘其中,唯有施以暴,方能制之。”

龐統當即提出自己,關於鞏固丹陽統治的意見。

“哦?”

李翊眉梢一挑,牽脣笑道:

“士元是建議我加兵于丹陽嗎?”

“非也。”

龐統當即搖了搖頭,“郯侯既然爲河南規劃了息養民力的戰略,就不宜再起兵事。”

微微一頓,龐統貼在李翊身前,小聲說道:

“今袁術方滅,丹陽之衆人心不寧。”

“郯侯何不命袁胤設下一宴,以撫慰人心爲由,邀請各大豪族前來赴宴。”

“然後於宴上擒之,則丹陽可立定也。”

擒賊擒王,壓服豪族的方式大多都是先殺雞儆猴。

劉表、劉璋都是這麼幹的。

“……呵呵,這個提議倒是不錯。”

李翊微微頷首,他估計袁胤其實是想幹但不敢幹。

畢竟這種事兒太需要魄力了。

所以專門寫信來向自己求助,明面上說希望派人前來幫襯。

實際上就是試探自己的態度。

看看李翊是不是真的會死保自己。

萬一袁胤真這麼幹了,把豪族給得罪了,結果丹陽還沒平定。

那他就完犢子了。

李翊當即密書一封,讓袁胤就效仿劉荊州、劉益州擺鴻門宴,殺雞儆猴。

放開手幹,背後自有徐州爲你撐腰。

“士元可知我爲何急著平定丹陽嗎?”

李翊又接著問。

龐統笑著答:

“今河北勢大,兵多將廣,縱合劉將軍與曹司空之力,亦難相抗。”

“故郯侯希望多收附庸,用爲助力。”

“丹陽山險,民多果勁,好武習戰,高尚氣力,乃精兵之地也。”

“想必郯侯也是希望得到丹陽兵,作爲戰力補充。”

哈哈哈……

李翊仰頭大笑,跟聰明人交流就是省事兒。

丹陽出精兵,這個是常識。

從西漢時期的李陵,到東漢時期的馮緄,都用丹陽兵爲主力。

至於漢末三國,曹操、劉備、陶謙、孫策、袁術,全都在丹陽徵過兵。

丹陽兵有多搶手,自不必多說。

但是,

在讚美丹陽兵驍勇善戰,民風彪悍之時,也會衍生出一個問題。

丹陽人這麼能打,代價是什麼呢?

代價就是,丹陽大部分地區都是山地,被山越人霸佔。

所謂丹陽兵,其實本質上是取自山越兵。

這些蠻兵的特點就是沒什麼文化,缺乏將略才幹。

出不了名將,只能出悍將。

所以讓丹陽人衝鋒打仗還行,讓他們獨自領一軍團,就會被打得潰不成軍。

此外,丹陽幅員數千裡,地域廣闊,大山衆多,溝壑縱橫,山林茂密。

自然環境非常惡劣。

這導致了丹陽的經濟、文化十分落後。

有句話叫,“窮山惡水出刁民。”

要不然怎麼說丹陽“民多果勁,好武習戰”呢?

說好聽點才叫好武習戰,說難聽點就是一羣街溜子。

山越本地民族,與漢民混居在山地裡。

他們蔑視皇權,不繳納賦稅,不屢行徭役。

爲了躲避朝廷賦稅,披荊斬棘,專門對抗官府過來的抓捕人員。

可不就養成了果勁的民風嗎?

外加丹陽的鐵礦資源十分豐富,以及漢人帶來的冶鐵技術。

導致丹陽人自己造甲冑刀兵,人人都能習武操練。

不過即使如此,山越兵依然是許多諸侯徵兵的對象。

一般來說,

異民族語言不通,會影響交流,導致將領指揮困難。

但丹陽這羣山越人特點,偏偏就是已經漢化完成了的。

常年與漢民族混居,導致山越人基本人人說一口流利漢話。

“山越人雖然驍勇善戰,但到底是各自爲戰,目標淺薄。”

“若是能夠逐一擊破,應該不難。”

龐統向李翊闡述自己的觀點。

“若是郯侯想用丹陽兵,不妨採用鎮撫並用的手段。”

“趁山越存糧即將用盡之時,搶先割收山越的稻穀。” ωωω тTk án ¢O

“如此丹陽民畏其威,而懷其德,必然相從。”

龐統洋洋灑灑獻上自己,收服山越人的計策。

李翊聽罷,笑道:

“人言士元乃楚地良才,能興世立業。”

“今日觀來,楚人誠不欺我。”

龐統躬身答,“郯侯過獎了。”

其實龐統用計,一直都是偏陰狠的。

以至於劉備都覺得龐統有時候太過激進了。

爲此龐統還被後世許多學者批評過。

說他雖然與諸葛亮齊名,因爲死的早,所以沒法和諸葛亮比。

但即便不早死,也比不上諸葛亮。

因爲龐統的計策過於功利,缺乏王道。

事實上,漢末大部分謀士用計都是偏陰狠的。

亂世之中就是這樣,人不狠,站不穩。

即便是諸葛亮,也曾勸劉備劫持劉琮,搶奪襄陽。

不過就跟龐統勸劉備席上殺劉璋一樣,都被劉備給拒絕了。

“我即修書一封,依士元之計,說與袁太守。”

“讓他在秋收之時,搶奪山越人的稻穀。”

“事若就,再以王道撫慰,山越人必向我投誠。”

李翊欣然採納龐統之計,再秘書一封,發往丹陽。

不表。

……

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375章 進則亢龍有悔,退則蒺藜生庭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364章 真正高明的國家博弈,是花錢流別人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363章 倘若朕未遇着先生,而是先遇孔明,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343章 李翊的大手,重塑國家經濟,發行新第75章 大漢魅魔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372章 關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第364章 真正高明的國家博弈,是花錢流別人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382章 司馬懿出師北伐,諸葛亮總制雍涼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370章 李關張趙陳,誰是天下第一大姓?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
第97章 老曹這是想挖老劉牆角啊!(求訂閱!)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38章 關張趙李全部回徐州,將有大事發生?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179章 五千鐵騎入徐州,騎戰二寶終見用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389章 比吳軍更可怕的前線漢軍?李翊:不允許以此謗言挑撥內部團結!第210章 比肩垓下,李翊將諸侯之兵,決戰袁紹十五萬大軍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13章 半渡而擊,馬超一戰降幷州;袁神謝幕,兄弟之爭起腥風第171章 原來跟著徐州躺贏的感覺是這樣的第28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243章 劉表僭位楚公,李翊發明餃子,使昭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106章 你四世三公,當然不如我帝室貴胄了第268章 周瑜:李翊若不來,荊州勢在必得。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322章 皇帝老子喊得萬歲,獨俺哥哥喊不得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375章 進則亢龍有悔,退則蒺藜生庭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364章 真正高明的國家博弈,是花錢流別人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363章 倘若朕未遇着先生,而是先遇孔明,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343章 李翊的大手,重塑國家經濟,發行新第75章 大漢魅魔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80章 我有郭圖,何懼劉備?(求首訂!35)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176章 只要對方不用核武器,我徐州絕不出動大漢魅魔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198章 曹操羨慕麻了,劉備的張良怎麼還能充當魯班?第12章 天生職場聖體(求追讀!)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372章 關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第364章 真正高明的國家博弈,是花錢流別人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259章 關公水淹七軍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214章 蘇秦配六國相印,李翊將六諸侯之兵(附當前勢力圖)第315章 劉備:河北居然這麼富,李相這幾年第108章 荀攸來了,甘寧還會遠嗎?(求訂閱!)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326章 馬謖這一死,比他一生的貢獻都要大第140章 我準備了一桌好菜,請了兩桌客人來吃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39章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求追讀!)第382章 司馬懿出師北伐,諸葛亮總制雍涼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370章 李關張趙陳,誰是天下第一大姓?第127章 大耳哥冷靜!這會打破軍師的苦心孤詣第286章 呂布:少見太久,終於輪到我粉墨登第1章 穿越第一天就被劉備救了(新書,求收藏!)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137章 李翊纔是全職高手啊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248章 曹操:劉備有的,孤不能沒有第260章 羽,威震華夏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55章 幸虧沒與老劉為敵(求追讀!)第118章 劉備:老李,你要老婆不要?第122章 君臣相得,萬能套路屢試不爽第367章 司馬懿五月渡瀘,七屠南蠻第126章 天子王駕,東歸何處?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221章 若有李郎憐花意,洛水宓神也垂眸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84章 李子玉瞞天過海,太史慈渡水繞襲(爆更!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