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

其實,除了曹操有些打不下去了之外,劉備堅持到現在,也感到十分疲憊。

不單單是身心疲憊,而是徐州這幾年的積累的錢糧幾乎被損耗殆盡。

同時,戰爭帶來的一系列人事任免問題,社會矛盾激化等問題都令劉備煩躁不已。

但當聽完李翊的分析之後,劉備豁然開朗。

本來咱河南正面就幹不贏人河北,現在好不容易堅持了這麼久。

一旦曹劉不堅持下去,撤兵了,那軍營內士氣立馬就會崩潰。

社會輿論也將一邊倒的傾向於袁紹。

原本此時還在觀望的危機也都會集中在一起爆發。

所以,

曹操、劉備根本沒有退路,只能硬着頭皮打下去!

兩人在堅定完信念之後,紛紛問李翊:

“誰人可往劫糧?”

“即遣徐晃可也!”

李翊對答。

曹操一頷首,接着補充道:

“吾更命于禁輔之,共往劫糧。”

李翊又對劉備說道:

“須也得派重兵看護好我軍糧道,勿使紹兵來犯。”

因爲曹操這邊基本上已經斷絕糧草了,劉備這邊是主要輸入來源。

所以李翊只吩咐劉備要派重兵守候。

劉備從善如流,命張遼、許褚引兵兩千,親自護送糧草至官渡。

……

時值公元200年,九月秋。

曹營于禁,劉營徐晃各領軍士千人,去劫袁紹運往官渡前線的糧車。

至官渡以北三十里,一處密林之中。

徐晃、于禁各率精兵五百,伏於林內。

日近黃昏,殘陽如血。

徐晃伏於一處高崗之上,遠眺官道。

只見袁紹的運糧車隊蜿蜒如長蛇,車馬轔轔,旌旗招展。

護衛軍約莫三千餘人,皆披堅執銳,戒備森嚴。

徐晃蹙起眼眸,撫須沉吟:

“袁軍雖衆,然行軍疲憊,軍士散漫。”

“今將至官渡,更生懈怠之意。”

“我軍以逸待勞,可擊也!”

遂喚于禁前來,共議劫糧之事。

于禁走來,低聲在徐晃耳邊說道:

“我率兩百騎兵,伏於道左。”

“只待令下,便出來接應將軍。”

徐晃大喜,曰:

“善!我親率部衆伏於右林中,君可多備火把、硫磺。”

天色漸暗,袁軍運糧隊行至密林深處。

徐晃見時機一到,把手自肩後一招,大喝一聲:

“殺!”

頓時,林中號角齊名,伏兵盡出。

袁軍本是疲憊不堪,聞得響動,個個打起精神來。

徐晃一馬當先,手持開山大斧,率兵截住去路。

韓猛乃袁紹帳下猛將,見有賊軍劫糧,親自舞刀,飛馬來戰。

徐晃接住廝殺,身後騎兵,乃是徐州自遼東處購得的戰馬。

由田豫、趙雲親自訓練而成。

鐵騎突入陣中,如虎入羊羣,左衝右突,袁軍大亂。

于禁聞得喊聲,趁勢領兵自左翼殺出,將糧車周圍的人夫一一殺散。

然後天價放起火來,焚燒糧車。

韓猛見糧車着火,又驚又怒,拍馬直來趕于禁,大喝:

“賊將休走!”

于禁拍馬挺槍迎戰,接住韓猛廝殺。

二將戰至三十餘合,徐晃舉斧來助。

韓猛料抵敵不過,撥回馬走。

徐晃大叫一聲,直取韓猛。

韓猛措手不及,被徐晃一斧劈於馬下。

于禁趁勢催軍,燒盡袁軍糧草輜重。

袁軍士兵見失了主將,糧車又被燒,一時無措,哭喊奔逃。

黑夜中,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

袁紹軍大營處,早有哨兵遙望見西北上火起。

正驚疑間,有敗軍投來,高呼:

“糧車被劫!速速通稟袁公!”

衆急入內,備言此事。

袁紹震驚不已,“賊軍安敢如此!”

遂命張郃、高覽率大軍趕去支援,截住大路。

那邊徐晃、于禁見火勢愈漲,止不住,又聽得東南方向人喊馬嘶。

便命鳴金收兵,也不追趕袁軍將士,各自快速撤出火場。

等張郃、高覽到時,正遇着徐晃等衆燒糧而回。

二將便催軍上前截住廝殺。

徐晃、于禁皆不戀戰,只管往南方突圍。

混殺一場,徐晃遙指身後火勢道:

“不救糧耶?”

張郃、高覽聞言,只好棄了徐晃、于禁,趕去救火。

徐晃、于禁趁勢突破重圍,自回盟軍大營去了。

河北兵士急忙救火,各自奔走相告,往河邊打水。

待將火勢盡數撲滅以後,清點糧數,只保得兩輛糧車。

二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看地上躺着的韓猛,俱是無言。

許久,高覽仰天嘆道:

“糧草盡毀,回去如何與主公交代?”

二將本就因丟青州,而成了袁營裡的敏感人物。

如今未能救下糧草,只怕更會引得袁公怪罪。

“且先回去報明袁公,再作打算。”

張郃說道。

高覽從其言,無奈命人打掃戰場,救治傷員。

沿路又收攏此前敗逃走的殘兵,回到了袁軍大營,備言糧草盡毀之事。

袁紹聞得衆將敗軍還營,不由大怒:

“爾等慢待我耶?”

遂喝令武士,將高覽、張郃二將一併推出去斬首。

衆官急忙勸勉,道:

“張將軍、高將軍只爲救急。”

“糧草被燒,乃韓猛失察之過,非二將軍之罪也。”

衆官都出來爲張郃、高覽求情,是因爲這件事兩個人確實很無辜。

他們本來就是臨時被派去救火的,已經盡力了,怪不得他們。

兼之韓猛又戰死了,袁紹找不到發泄口,只能將罪責壓到張郃、高覽二人身上。

這只是袁紹氣急之故,真殺此二人,軍心必然生變。

所以河北衆官都出來求情。

袁紹此刻怒氣稍減,這才赦免張郃、高覽二人。

張郃、高覽得免死罪,悻悻而退。

一場戰役最難的就是等待。

等待的最關鍵一點,就是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就是自己先不要讓敵人戰勝自己,然後再去抓敵人的空子。

此次糧車被劫,正是袁紹被河南軍抓了空子,抓到了他的失誤。

那可是數千乘谷車啊!

這是在河北籌集了許久,才運到官渡前線來的。

一旦沒了,即便是富庶如河北,也不可能馬上再給你變出數千乘谷車出來。

“唔!”

袁紹捂住胸口,痛楚難當。

衆大呼一聲,上前接住袁紹,關切問候。

“無事。”

袁紹揮了揮手,強忍疼痛,冷汗自額間涔涔落下。

“……我軍中糧草尚可支多久?”

“……這,由於谷車被毀,軍中現存餘糧,恐怕只能供軍士食用一月了。”

“……善。”

袁紹點了點頭,“一月之內,孤必破河南!”

袁紹也不是傻子,他清楚,雖然自己遠征河南,已經快頂不住了。

但河南方面肯定比自己好不到哪去。

不然每天怎會有那麼多河南百姓過來投靠自己?

他相信,即便自己只有一月之糧,那也比河南的軍糧多!

曹孟德,劉玄德,就看誰能夠笑到最後吧!

逄紀在旁側諫言道:

“行軍以糧食爲重,河南軍用兵多詐,不可不用心提防。”

“今我大軍糧草盡屯於烏巢,須有重兵守禦。”

袁紹思忖片刻,勾了勾脣:

“吾籌策已定,可發書於鄴城審配。”

“教他監督糧草,快速整備,休教缺乏。”

言訖,

袁紹又遣大將淳于瓊,領兵萬人去鎮守烏巢。

派遣重兵鎮守烏巢,又遣心腹大將去守,袁紹對烏巢絕對是非常上心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淳于瓊雖然被調侃爲烏巢酒仙。

但歷史上人家其實沒有喝酒,曹軍來劫營時,淳于瓊也是奮力抵抗了的。

最後淳于瓊被俘,也非常有骨氣,拒絕向曹軍投降。

並且,淳于瓊早年間是與袁紹、曹操齊名的西園八校尉。

西園八校尉直屬於皇帝,只聽命於皇帝一人,是真正的雒陽爺就是爺。

在天下大亂之中,淳于瓊選擇了追隨老大哥袁紹,算是袁紹爲數不多的心腹。

此外,袁軍之所以在烏巢屯糧,是因爲它的地理位置很好。

袁紹會不會擔心河南兵過來劫烏巢呢?

答案是不會,因爲烏巢其實在官渡北方。

距離袁紹的大營還要向北四十里,等於離河南盟軍大營就更遠了。

也就是說河南軍要是真敢來劫營,那就必須得在袁紹眼皮子底下去。

並且,即便河南軍真的能瞞天過海,越過袁軍大營跑到烏巢去劫營。

袁軍也是很快就能趕去救應的。

考慮到烏巢還有萬人重兵把守,河南軍如果不出動大軍,也是劫不下烏巢的。

這時候,袁軍甚至能去偷盟軍官渡老巢。

所以,袁紹能夠放心地把剩下的糧草盡屯於烏巢大營。

爲了保險起見,袁紹又命部將眭元進、韓莒子、呂威璜、趙睿等衆,各引本部部曲前去烏巢,協助淳于瓊守禦。

做了如此防備,袁紹總算可以稍稍放下心來,安心與河南盟軍相持這最後一個月。

待軍令傳下之後,被除去監軍之位的沮授,再度來到袁紹面前諫言。

“主公!烏巢軍將驕卒怠,不可只引一軍守禦。”

“不妨命蔣奇再領一軍,於烏巢外側立營。”

“以成犄角之勢,防備河南賊軍偷襲!”

袁紹聞言大怒,叱道:

“吾籌謀已定,何得汝多言?”

遂命武士將沮授驅趕出營。

這段時間,袁紹的脾氣本就一直不好,而對於沮授這位老是發言“擾亂軍心”的搗蛋分子,那袁紹更是對他沒有好感。

至於沮授的建議中不中聽了,其實也中聽。

因爲戰打到現在,尤其袁紹最新一批的糧草還被燒了。

剩下的烏巢糧食便至關重要,多留一分心眼子也沒事兒。

但正如此前所分析的那樣,

河南盟軍想從袁軍眼皮子底下跑去烏巢劫營,實在是太難了。

即便真到了烏巢,四十里的路程,正常人跑步過去也就三個小時而已。

如果是騎兵就更快了。

更別說烏巢本身就有重兵把守,河南兵少,能分出多少兵來去劫營?

分得多了,你自己的官渡大營還剩下多少人,會不會空虛?

這麼多的前提條件,袁紹認爲已經不需要做更多的無用功了。

只須安心等待河南軍崩潰便好。

……

官渡大營。

徐晃、于禁成功燒糧車而還,曹操、劉備大喜,重加賞勞。

又齊齊找到李翊,道:

“先生妙計,盡毀袁紹糧車。”

“料如是,袁軍糧草亦難久持,吾等豈非只須靜待些時日,便可擊破袁軍?”

李翊眸底染着些許笑意,道:

“正是如此,勞煩曹司空還有主公可回營中,請軍士們再堅持一月。”

“只需一月時間,我軍必能破袁軍!”

聽到李翊這句話,曹操、劉備皆大喜過望。

他們知道,李翊從不說大話。

既然他說一月之內可破袁軍,那麼就一定可以破!

再得到了李翊的保證後,曹操、劉備各自回到大營。

親自將本部軍士召來,許下承諾。

即懇請士兵們再堅持最後一個月,只要一個月,他們就能夠擊敗袁軍。

大家再不用擔驚受怕,受此營旅之苦了!

爲什麼曹操、劉備都迫不及待地向軍士們許下承諾?

因爲仗打到現在,不論劉營還是曹營,都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士卒們在高強度的壓力下作戰,已經快要撐不下去了。

所以許下一月之諾,也是曹劉的無奈爲之。

只有用這種沒有退路的激勵大法,才能使士兵們在接下來的一個月,用意志力強撐下去。

這種方法雖然能夠穩住軍心與士氣,但弊端也很明顯。

即一旦曹劉失信,軍營立馬崩潰。

這也意味着,曹操、劉備都將自己一生的成敗命運變成了一月的倒計時。

而這個倒計時的許下,也都來源於李翊的那一句話。

放在幾年前,李翊做夢也不會想到。

會有這麼一天,曹操、劉備這兩位三國的風雲人物的命運,竟會掌握在自己的一句話中。

但李翊此刻的心情卻十分沉重,他將自己關在帳內,並不見人。

少時,人報趙雲自青州運糧而回。

李翊聞言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

遙見趙雲,撫掌歡笑,上前執其手道:

“子龍來的正是時候!正是時候也!”

趙雲也未想到李翊見着自己會這麼高興。

早在兩月前,他便接到青州牧李翊的命令,讓他在青州籌措糧草,然後運到官渡前線來。

趙雲在接到命令後,也是星夜兼程把糧食運送到。

只是沒想到李翊見着自己,會這麼高興。

“雲至官渡大營時,見諸軍士皆戰意昂揚,士氣高漲。”

“想來戰事還算順利,怎的卻見都督兩眉緊鎖,愁眉不展?”

趙雲心細,也是看出來李翊面色不對。

李翊望一眼四周,乃拉住趙雲手,將之請入帳內。

“此間不是說話處,子龍遠來辛苦,莫站風口處。”

“且來營內相敘。”

趙雲隨李翊入內營,這才小心翼翼問李翊到底有什麼事。

李翊便將盟軍已經許下一月之內將破袁軍的承諾。

趙雲聽到這個消息後,未感欣喜,反倒有些驚訝,問道:

“軍中無戲言,今袁軍雖然勢弱,然畢竟有十萬之衆。”

“都督可是有十全把握,定能在月餘之內擊破袁軍?”

李翊扯出一抹笑容:

“子龍乃是實誠君子,此事我便與你說了。”

“實不相瞞,我軍中糧已盡矣。”

那這!!

趙雲臉色大變,“行軍以糧食爲重,軍中糧盡,都督如何敢許下如此重諾?”

李翊苦笑道,“兵行險着,若不許下此承諾,兵士如何繼續堅持?”

“況子龍自青州運糧而回,不正解我燃眉之急麼?”

唔……

趙雲聽到這話,暗自慶幸自己趕來的及時。

好在一切都在先生的料算之中,真是太險了。

“可饒是如此,我聞豫州失控,曹營斷絕糧草,彼軍中之糧俱賴我軍供應。”

“雲自青州籌辦的糧草,若要供應兩軍大營,恐難支一月。”

“……足夠了。”

李翊信誓旦旦地點頭,“且再等等,吾爲此戰,籌備多年,斷不能在此功虧一簣。”

無論形勢有多艱難,李翊始終強忍着找袁軍打打決戰的衝動。

儘管打打決戰,河南軍並非一點勝算沒有。

但河南畢竟輸不起……

所以即便要打,就一定要保證能夠打贏。

“……先生說要等,是要等什麼?”

趙雲雖纔剛來官渡,但立馬被當前嚴峻的形勢給帶緊張了。

他自己也沒想到,官渡之戰如此殘酷。

兩軍主帥,只要誰犯一個錯誤,立馬滿盤皆輸。

殘酷,太殘酷了……

“等候時機!”

李翊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便重新走出營帳。

揹着手,望了一眼皎白的月空。

趙雲跟出帳來,立在李翊身後,與他同賞秋月。

……

又過二十日,兩軍繼續相持。

這段時間裡,袁軍與盟軍也交過幾次手。

但大多是點到爲止,僅爲試探,不痛不癢。

似乎兩邊都不敢再犯錯了。

眼看一月之期便要到了,不論是曹營將士,還是劉營將士都越來越興奮。

他們感嘆這場仗終於要結束了。

但只有知道真相的趙雲,此刻卻心急如焚,他急急忙忙找到李翊。

“……先生,我軍中糧食已不足三日。”

“先生還在等什麼?”

因爲李翊是總督整個盟軍的軍務,所以在糧草一事上,是嚴密封鎖消息。

即便是最高領導人的曹操、劉備,李翊也僅僅是以敷衍的態度告訴他們,糧食還沒吃完。

之所以隱瞞,還是爲了防止別外生枝。

一旦消息泄露,士氣立馬就得崩潰。

就在趙雲與李翊交談之時,忽報有一軍自南方而來。

李翊問是哪一軍,人報說是宛城張繡。

原來,此前汝南叛亂之時。

李翊出動五路兵馬前去平叛。

曹仁一路,關羽一路,郭貢一路,張繡一路,呂布一路。

總共五路兵馬。

這五路加在一起,雖未完全將汝南的叛亂平息,但成功掐住了其擴散之勢。

局面基本穩住,張繡身在汝南,大感不安。

於是問計於賈詡,賈詡便建議張繡以爲國討賊爲由,前往官渡前線助力。

張繡從前言,率本部兵馬,趕到了官渡。

李翊便親自出營接見。

當初是李翊親自出面斡旋,緩和張繡與曹營的關係。

張繡感念李翊的恩德,對他也是十分尊敬,一照面便與之見禮。

李翊便將張繡請入帳內,更令他在意的,還是張繡身旁那名老者。

年約五十出頭,面容清瘦,然雙目炯炯卻有神。

李翊遂問:

“張將軍身後所站者何人?”

那名老者遂主動出列,拱手答:

“涼州姑臧人賈詡,字文和,見過大都督。”

李翊聞言,撫掌笑道:

“久聞先生大名,今日得見,實乃三生有幸!”

遂命設座,爲二人斟酒。

賈詡從容就座,與李翊交談,表達了自己對李翊這位名士的敬仰。

飲罷過後,李翊又單獨邀請賈詡相見。

賈詡不疑有他,欣然相從。

“此間只大都督與詡二人而已,更無六耳。”

“大都督有何難處,儘管直言。”

賈詡開門見山問道。

李翊暗暗稱奇,心道這老狐狸果然精明,一眼看出來自己有事。

“善!竊聞名士閻忠謂先生有張良、陳平之奇,李某佩服不已。”

“……呵呵,大都督過獎了。”

“老朽這點微薄才識,比之大都督,才識真正的螢蟲之光比當空皓月。”

李翊一伸手,道:

“誒!文和先生休得過謙。”

“翊對先生的才智是真心實意佩服,眼下確有一樁心事,不得解。”

“先生既是高明之時,請爲我解惑。”

賈詡便道,“請都督試言之。”

李翊便將目前兩軍相持的情況,一一告訴了賈詡。

甚至透露了很多糧秣上的細節。

其態度的坦誠,令賈詡都頗感震驚。

“……我與都督不過初次相見,都督竟如此信任老朽?”

饒是賈詡年過半百,早已是老謀深算的精明人物。

但此刻卻還是被李翊的真誠所震驚了。

他不敢相信,能夠做到河南謀主,兩軍總督的人物。

竟會如此信任一個初次謀面之人。

“……都督將軍中要務向老朽透露,就不怕老朽告知袁軍嗎?”

“……哈哈,我倒覺得以先生之才智,必不會向袁軍泄密。”

“哦?”賈詡眉梢一挑,饒有興致問,“願聞其詳。”

李翊遂有條不紊地分析道:

“昔大戰方起之時,袁紹曾遣人至南陽,邀張繡夾擊我河南軍。”

“然先生卻拒絕袁氏示好,還將袁使亂棍打出。”

“袁紹此人外寬內忌,豈會不記此仇?”

“此其一也。”

李翊伸手比了個一,又接着道:

“今我軍勢弱,袁紹擊破我軍只是時間問題。”

“故其自以爲勝券在握,正是傲睨得志之時,縱然不念先生舊惡,亦不以得先生爲喜。”

“此其二也。”

說到這兒,賈詡的脣角已經微微上揚了。

但李翊的話卻還在繼續。

“今我軍勢窮,先生才智過人,若肯盡力相助。”

“不論是曹司空還是劉將軍,都必以先生爲重。”

“將來若滅袁氏,以先生之功,封侯拜相,榮妻蔭子,不在話下。”

“此其三也。”

“有此三點,翊竊以爲先生非但不會襄助袁紹,反倒會盡力協助李某破敵。”

啪啪啪……

賈詡忍不住拍了拍手,發自內心地感慨道:

“善,善,善!”

“先生之言,一針見血,振聾發聵。”

“老朽平生見過無數人物,除郭奉孝外,未有如先生這般真知灼見者。”

“……不。”

賈詡一頓,又自顧自地搖了搖頭,“郭奉孝爲人輕佻,不如先生穩重。”

“李先生纔是真正的良、平之士!”

說着,站起身來,向李翊作了個揖。

李翊即伸手將之輕輕托起,一臉誠懇地說道:

“文和先生之才,翊實是佩服。”

“待之後,必將先生薦於天子之前。”

別看是賈詡一手策劃了“文和亂武”,但其實賈詡跟劉協的關係還不錯。

李傕、郭汜一度想要廢帝,是賈詡出面攔着。

之後羌胡作亂,劉協深以爲患,更是直接問計於賈詡。

賈詡也是親自出面,幫劉協解決了羌胡問題。

所以都說賈詡這個人只愛自保,但其實人家也挺重情義的。

張繡跟曹操鬧矛盾時,賈詡也是全力支持張繡,爲此甚至不惜得罪曹操。

“老朽只恐無顏再見天子。”

賈詡內心裡還是渴望得到“招安”的,於是面上謙虛了兩句。

李翊趁勢說道:

“眼下正有一事,可令先生戴罪立功!”

嗯?

賈詡一驚,擡眸看向李翊。

暗道好你個李子玉,感情專門在這兒等我呢。

我怎麼就“有罪”了?

沒想到老夫這輩子走過最多的路,竟是你李翊的套路!

“……請都督試爲詡言之。”

沒辦法,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見着李翊,賈詡才知後浪有多猛。

“不瞞文和先生,翊爲官渡之戰,準備了數年時間。”

“不論是在我軍還是敵軍之中,皆有準備。”

哦?

賈詡眉梢一挑,“莫非都督與袁軍高層有牽連?”

如果真是這樣,那賈詡的確還挺佩服李翊的。

畢竟河南大半的官員,都在與袁紹互通書信。

李翊若能倒反天罡,與袁紹的官員互通書信,那確實牛皮。

“……呵呵,倒不完全是。”

“所以纔想請先生幫幫忙。”

李翊脣角微微揚起,露出一抹和善的笑容。

……

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392章 歲月使李相變老了,可這天下卻不允許李相你老去!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362章 李相從不犯錯,他如果錯了,一定是第373章 起二十萬大軍,五軍伐吳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364章 真正高明的國家博弈,是花錢流別人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365章 朕敬慕高祖,但並不想成爲高祖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374章 二龍競食,潛龍在淵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350章 你不收,相爺怎麼收?相爺不收,陛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390章 江東絕唱,孫十萬謝幕!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371章 男追女不少見,女倒貼追男,其人必有“霸道”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390章 江東絕唱,孫十萬謝幕!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354章 歷史證明,惹誰都別惹漢使第386章 諸葛亮出任雍涼總督,司馬懿加封蜀地丞相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375章 進則亢龍有悔,退則蒺藜生庭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371章 男追女不少見,女倒貼追男,其人必有“霸道”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346章 不用七星燈,孔明也能續命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351章 孫權:合肥,孤來了!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365章 朕敬慕高祖,但並不想成爲高祖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368章 劉備:朕不想當高祖,也不想讓阿斗第75章 大漢魅魔第360章 朕與曹操不同,若不能爲兄弟報仇,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351章 孫權:合肥,孤來了!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
第134章 史冊間,一筆書,萬民哭第9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張飛(求追讀!)第392章 歲月使李相變老了,可這天下卻不允許李相你老去!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6章 百折不撓,終不為下(求追讀!)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107章 支援劉備,這是一個忠厚人!(求訂閱!)第362章 李相從不犯錯,他如果錯了,一定是第373章 起二十萬大軍,五軍伐吳第88章 劉備震驚,難不成我真是天命所歸?(求訂閱!)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246章 周郎英姿取廬江,曹操腹背受強敵第364章 真正高明的國家博弈,是花錢流別人第193章 袁紹盡起大軍南下,曹劉合兵一處拒強敵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163章 鳳雛歸附,臥龍還會遠嗎?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365章 朕敬慕高祖,但並不想成爲高祖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第374章 二龍競食,潛龍在淵第255章 劉備:十年,我等了十年,就爲了今第69章 劉備:“誰還有夢想?”第112章 遙想李翊當年,雄姿英發,鶴氅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350章 你不收,相爺怎麼收?相爺不收,陛第292章 天樞對左慈:穿越者遇上修仙者第203章 曹操 劉備兩雄之命運,竟悉數繫於李翊之一言一語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357章 年少莫愁前路險,等閒逆水寒關,更第290章 河北來神仙,道是李翊故人?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390章 江東絕唱,孫十萬謝幕!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58章 徐盛歸附,孔融接到(求追讀!)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155章 君臣相得,遙相顧,道是帝業未可知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371章 男追女不少見,女倒貼追男,其人必有“霸道”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110章 許劭震驚,李翊強的可怕,這我主還玩個毛?(求訂閱)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333章 勸進位,李翊領羣臣;加龍袍,劉備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390章 江東絕唱,孫十萬謝幕!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105章 關公不僅是武神,更是財神(求訂閱!)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20章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求追讀!)第28章 魚膾外交(求追讀!)第354章 歷史證明,惹誰都別惹漢使第386章 諸葛亮出任雍涼總督,司馬懿加封蜀地丞相第235章 李翊收關家義子,麋竺回冀州探親(附當前勢力圖)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136章 大丈夫既知黎庶苦痛,豈可困坐終老?第139章 李翊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375章 進則亢龍有悔,退則蒺藜生庭第257章 老黃忠陣斬夏侯,錦馬超渡河破曹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104章 張良計,李翊謀第228章 老劉扎心,原來李翊跟孔明纔是心意相通的“天生一對”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151章 李翊一怒,山川化焦土,彈指繁華百年歸諸第21章 恨不能與君共成大事也!(求追讀!)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371章 男追女不少見,女倒貼追男,其人必有“霸道”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346章 不用七星燈,孔明也能續命第188章 曹操初戰袁本初,關公威震白馬津第351章 孫權:合肥,孤來了!第320章 中原大戰:翊歷戰至今,不下六十餘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205章 昔者李翊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第365章 朕敬慕高祖,但並不想成爲高祖第305章 曹操失愛子,李翊得凰女,劉備父子第197章 三萬對十一萬,官渡之戰正式打響!第143章 朝天上放兩箭,也算對得起吃得餉了第368章 劉備:朕不想當高祖,也不想讓阿斗第75章 大漢魅魔第360章 朕與曹操不同,若不能爲兄弟報仇,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169章 老李:終於不用我來演壞人了第251章 子龍斬將建首功,興霸百騎劫魏營第351章 孫權:合肥,孤來了!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183章 李翊督四州兵馬,節制司隸,大丈夫當如是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