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秀才

府試是在嶽州試院舉行的,這嶽州試院看上去就象一個大號的長安試院,裡邊結構佈局基本相同。果然不出所料,蕭俊的號房和孫子遠的是相鄰的。

一個月後,蕭俊優哉遊哉隨着縣衙的車輛回到了巴陵,隨行的幾十個參加府試的童生,只有五六個人臉上洋溢着歡快的神色,尤其是孫子遠臉上興奮和激動的神情過了這麼多天依然沒有消失,其餘童生則或是面無表情,或是面露沮喪之色,這數十人大多都是以前通過縣試的童生,一直沒有過府試這一關,基本都是一些天資比較愚鈍,並不適合走科舉之路的。蕭俊這次是跟着其他的童生一起回來的,他將自己接連被人謀害的事情告訴了府臺大人,府臺大人十分重視這個才十一歲就極有可能中秀才的小娃娃,特意派了一百名官兵護送着蕭俊趕了回來。

“蕭家那小子真是厲害啊,纔多大點兒,就能夠通過府試,將來高中舉人也說不定。”這些人剛一進城,蕭俊就聽到了鄉鄰們的議論聲,不用說,肯定是在自己回來之前,那些見縫就鑽的衙役們又敲鑼打鼓的去報喜去了。

不過孫子遠孑然一身,這些衙役想報喜也找不到人,想必是十分鬱悶了,蕭俊不無惡趣的想道。

燕氏很快就從街坊那裡聽到了兒子回來的消息,立刻跑出來迎接。

蕭俊嘴角一直掛着微笑。任由母親牽着手,拉着自己回到家中。孫子遠則緊緊的跟在二人身後。

“孫先生,您將俊兒教導成才,妾身真的不知應該怎樣感激你纔好。”當聽說孫子遠也過了府試之後,燕氏再一次誤會孫子遠學問大進,因而纔將兒子教導得府試高中的。

孫子遠老臉微紅,他本就不笨,自然是知道蕭俊的這一身“學問”絕不是自己教出來的,肯定另有機遇,但又沒有辦法明說,只好謙遜的說道:“是俊哥兒高才,我不及良多。”

燕氏只當他客氣,正要再說些什麼,忽然門口傳來敲門聲,緊接着一個蒼老的聲音喊道:“請問此家可是姓蕭?”

蕭俊聽到這聲音心裡卻咯噔一下子,外邊竟然是張老夫子的聲音。難道是自己偷聽的事情被人發現了?蕭俊只好硬着頭皮打開大門,深施一禮,頗有些作賊心虛的乾笑道:“原來是張老夫子,久仰久仰。”

張老夫子疑惑道:“你認識老朽?”

蕭俊立刻臉上現出極其敬慕的神色,溜鬚道:“張老夫子乃是本縣名人,誰人不識?蕭俊仰慕先生已久。只嘆才疏學淺,不敢擅自高攀,蕭俊的心裡對老夫子可一直都是高山仰止,心嚮往之的。”

張老夫子見蕭俊吹捧自己,雖然竭力剋制,臉上仍然不自覺的流露出得意的笑容,嘴上卻說道:“俊哥兒過譽了,老朽今日前來,是想邀小哥兒到老朽的塾館內研習學問,老朽擔任教喻多年,想必對俊哥兒參加八月的院試會有些幫助。”

蕭俊先是一愣,隨即就明白了過來,自己若是掛名在張老夫子門下,年僅十一歲就中了秀才,對張老夫子來說,那可是一個大大的名聲,難怪張老夫子會如此熱切了?

蕭俊臉上故意露出十分歡喜的神色,深施一禮道:“老夫子如此擡愛學生,實在上讓人受寵若驚,有老夫子的指點,蕭俊一定能夠高中秀才。”

緊接着蕭俊臉上卻露出一絲失落的神色:“只可惜蕭俊家境貧寒,恐怕無法付得起學費。”

燕氏在旁邊聞聽此言,心中大急,如果良機怎能錯過?頓時只覺得熱血直衝腦門,毫不猶豫的就要衝上前來,將這學費之事應承下來。蕭俊見狀,立刻一把拉住母親,連拖帶拽的將母親拉入屋內,口中急急說道:“老夫子來訪,請母親準備些茶水。”張老夫子的學費可不是一般人能承擔得起的。

張老夫子待蕭俊從屋內出來之後,這才微笑着說道:“學費之事,就不用再提了,只要俊哥兒肯做老朽書院的學生就好。”

蕭俊連忙執了學生之禮說道:“老夫子對學生如此厚愛,學生感激不盡,必勵志苦讀,不負先生厚望。”心中卻暗想:“我本來就是你的學生,只不過是棚聽生。”

燕氏在屋內聽到外邊的對答,撇了撇嘴,低聲道:“這小崽子,比猴都精,我是怎麼養出來的這麼個厲害東西的?”

張老夫子正要告辭,孫子遠一個箭步竄到張老夫子的面前,連忙自我介紹道:“晚生孫子遠,見過張老夫子。”

張老夫子先是一怔,隨即笑道:“聽聞本縣此次還有一名屢試不第的童生高中,原來是閣下,這樣吧,從明天起,你也一同到我的書院,與俊哥兒一起研習幾個月的學問,不知意下如何?”

孫子遠聞聽此言大喜,立刻深深一拜:“多謝張老夫子栽培。”這張老夫子話裡話外的意思自然是讓孫子遠在院試前到他那裡補習數月,如果能高中,自然是君子齋再次培養出來了一個秀才,名聲更顯,如果不中,張老夫子只不過白白教導孫子遠數月罷了。

接下來的日子裡,孫子遠向客棧請了長假,和蕭俊每日裡去君子齋,張老夫子教得也極爲認真,這種面對面的傳授,比起偷聽來又強上了不少,至少是極有針對性的,蕭俊文章中頗多錯誤紕漏之外,張老夫子都會逐一加以指導和糾正。着實令蕭俊受益匪淺。君子齋有兩名原來的學生通過了府試,每日裡和蕭俊相互交流切磋,倒也互有補益。

秋八月,秋高氣爽,這一次由於路途有些遠,蕭俊說服了母親,耗費了幾兩銀子的“鉅款”,直接請縣城內的另一家鎮遠?行護送自己去長沙,這鎮遠?行頗有些背景,道上的土匪強盜們一般是不敢打他們的主意的,否則的話黑白兩道上都會遇到不少麻煩。

臨行的時候,對蕭俊極有信心的張老夫子還送了五兩盤纏,這令蕭俊頗有些不好意思。

長沙城比起嶽州城要大上許多,自然是遠比臨湘縣繁華,院試只考兩場,一場正場,試兩文一詩,一場覆試,有些類似於後世的省聯考,雖然參加的人數有二三百人,但水平卻普遍不高,這是清初的特殊環境造成的。每次秀才的錄選各縣大約有四五名到十數名不止,縣學之內的秀才會由於中舉、黜落、拔貢等各種原因不斷的空出名額,然後由新秀才補上空缺。

院試是湖南學政大人主持的,蕭俊雖然不懼應試,但這院試實在是太麻煩了些,對於古人的繁文縟節,蕭俊此次當真是大開了一把眼界,院試的頭幾天,要進行觀風、謁廟和放告,所謂觀風,就是考察文化風俗的意思,而謁廟,則是在院試前一天,學政着朝服謁文廟,在大成殿階下行三跪九叩禮;放告則是由百姓申訴冤屈,控告不法文武生員、貢生、監生,加以調查懲處等等等等,甚至連文廟的圍牆是否破損都要仔仔細細的查上一查。

一堆繁雜冗長的儀式之後,才終於開始考試,不過在考試之前,還要防止作弊,先是由學政親自點名,然後認保、派保的廩生排立在學政座旁,如有冒考、頂替者,查出究辦;此外互保的五名童生還須互相覺察,如有容隱包庇,五人連坐。考生入場攜帶考籃,內裝筆墨食物。爲防止夾帶,要進行嚴格的搜檢,甚至要解發、袒衣,連鞋襪、文具也要檢查,不許攜帶片紙隻字進入考場。什麼衣服不能穿帶夾縫的,筆管要空心的,硯臺不能過厚等等,規矩極多。

好容易開始考試,蕭俊已經被折騰得暈頭轉向了。這省一級的考試實在是太?嗦了些,雖然有些頭暈,好在蕭俊“久經”考場,又有張老夫子的指點,倒也不慌,取筆研墨,在白紙上認真的寫起八股文……

由於此次報名,也是將自己和孫子遠的名字緊挨着報上去的,所以院試的時候,兩個人的“單間”也是相鄰的,蕭俊答完自己的試卷之後,便細心的留意着巡考的動靜,若是離得遠了,便敲擊着地板,將密碼發送出去。

九月末的時候,蕭俊終於回到了縣城,蕭俊中了秀才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接連遇害的事情告訴了學政大人,學政大人對這個十一歲的小秀才還是挺喜愛的,知道此事以知縣的能力怕是力有不及,請巡撫大人出動了幾個辦案的高手跟着蕭俊回到臨湘徹查此事,蕭俊至少又可以輕鬆一段時間了。

母親燕氏雖然事先得到了衙役們報喜,但見到兒子身着藍衫,頭戴銀雀頂,一身秀才的穿着打扮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哭了出來,硬噎道:“我兒子中了秀才了。我兒子將來也能當官了。”

蕭俊見母親高興得流下了眼淚,笑着伸出衣袖將母親臉上的淚水拭去,不過母親雖然高興,卻未將父親的牌位搬出來,結合以前的星星點點,心中卻是大致的已經明白了一些。

蕭俊從行囊中取出幾套衣衫,笑道:“盤纏還餘了些,我便在省府買了幾套衣衫,給你和月娘還有杜姨娘換上,兒子畢竟也是秀才了,不管怎麼說也算是書香門第了,若還是穿着打補丁的衣衫,會被人笑話的。”

燕氏再次擦了擦眼淚,因沒到吃飯時間,杜氏還沒過來,便將月娘喚了過來,拉她到裡間,換了衣衫,蕭俊給燕氏和杜氏所買的,是一套月青色的衣裙,樣式是極爲典雅的那種,給月娘所買的則是一套翠綠色的襦襖和碎花小裙,將月娘襯托得十分可愛。

燕氏這才發現自己光顧得高興了,竟然將旁邊的孫子遠給忽略了,孫子遠此時也是藍衫銀雀頂,顯然也中了秀才,雖然孫子遠的秀才來得有些取巧,但他多年以來夢寐以求的心願得償,因此直到現在神色還是頗有幾分激動的。

燕氏有些歉意的說道:“妾身一時歡喜得忘了形兒,怠慢了孫先生,孫先生勿怪,俊兒能有今天,都是先生之功。”

孫子遠暗道一聲慚愧,卻沒解釋什麼,只是客套了幾句。

一連三天,到蕭家賀喜的人絡繹不絕,燕氏也大大方方的置辦了數桌喜席招待街坊鄰居,又按規矩將圍牆加高了三寸,以顯示門第的不同,大約過了六七日,蕭家的小院漸漸冷清下來的時候,卻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卻是東街的媒婆。

第47章 革職第116章 策論第148章 誅連第84章 曲譜第73章 戰象第77章 押運第100章 牌票第159章 七寸第98章 條件第76章 刺客第100章 牌票第144章 對恃第153章 炮第93章 營救(二)第141章 嚇唬第151章 柳編第57章 屠寨第49章 兵營第30章 門生第28章 求活第37章 脫險第1章 月娘第166章 回衙第141章 嚇唬第45章 烏合第21章 驚魂第47章 革職第58章 分贓第157章 羣毆第78章 少女第65章 強攻第5章 圍剿第164章 過隘第70章 兄妹第36章 逃亡第107章 中舉第152章 馬匪第145章 交戰第13章 讀史第151章 柳編第160章 收網第22章 科考第15章 幼妻第71章 明月第137章 弟子第160章 收網第10章 官司第24章 秀才第23章 府試第116章 策論第19章 陰謀第145章 交戰第36章 逃亡第148章 誅連第10章 官司第141章 嚇唬第47章 革職第112章 繡坊第132章 殘匪第163章 一將第85章 秋月第133章 殲敵第30章 門生第75章 象陣第137章 弟子第7章 拜師第26章 商議第80章 交戰第92章 營救(一)第100章 牌票第66章 辦法五十五章 戰後第112章 繡坊第8章 授藝第30章 門生第1章 月娘第31章 教導第88章 騎匪第61章 逃離第74章 接陣第115章 蒙騎五十五章 戰後第38章 隱居第123章 定計第122章 膽量第141章 嚇唬第85章 秋月第90章 婉真第166章 回衙第122章 膽量第68章 奪臺第27章 亂起第51章 對陣第17章 驚變第122章 膽量第99章 算計第101章 滅匪第108章 姚成第110章 會試第36章 逃亡
第47章 革職第116章 策論第148章 誅連第84章 曲譜第73章 戰象第77章 押運第100章 牌票第159章 七寸第98章 條件第76章 刺客第100章 牌票第144章 對恃第153章 炮第93章 營救(二)第141章 嚇唬第151章 柳編第57章 屠寨第49章 兵營第30章 門生第28章 求活第37章 脫險第1章 月娘第166章 回衙第141章 嚇唬第45章 烏合第21章 驚魂第47章 革職第58章 分贓第157章 羣毆第78章 少女第65章 強攻第5章 圍剿第164章 過隘第70章 兄妹第36章 逃亡第107章 中舉第152章 馬匪第145章 交戰第13章 讀史第151章 柳編第160章 收網第22章 科考第15章 幼妻第71章 明月第137章 弟子第160章 收網第10章 官司第24章 秀才第23章 府試第116章 策論第19章 陰謀第145章 交戰第36章 逃亡第148章 誅連第10章 官司第141章 嚇唬第47章 革職第112章 繡坊第132章 殘匪第163章 一將第85章 秋月第133章 殲敵第30章 門生第75章 象陣第137章 弟子第7章 拜師第26章 商議第80章 交戰第92章 營救(一)第100章 牌票第66章 辦法五十五章 戰後第112章 繡坊第8章 授藝第30章 門生第1章 月娘第31章 教導第88章 騎匪第61章 逃離第74章 接陣第115章 蒙騎五十五章 戰後第38章 隱居第123章 定計第122章 膽量第141章 嚇唬第85章 秋月第90章 婉真第166章 回衙第122章 膽量第68章 奪臺第27章 亂起第51章 對陣第17章 驚變第122章 膽量第99章 算計第101章 滅匪第108章 姚成第110章 會試第36章 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