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教導

“蕭俊自幼胸無大志,讀書的初衷僅僅爲了讓母親和未婚妻將來生活得更好些。”蕭俊實話實說的回答道,他讀書當然還有另一個目的,擺拖黃家的追殺,不過他沒有說出來。

“這就是了,你筆下的文章,行文看似如行雲流水、天馬行空,胸藏錦繡,旁徵博引,頗有文采,但這文章中具體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就連你本人怕是也說不太清楚吧?”于成龍指着蕭俊重新抄錄出來的,參加院試時所寫的文章說道。

“恩師所言極是。”蕭俊語氣誠懇的說道,心中卻加了一句,“我這是朦朧抽象派,你不懂。”

“你若是想要在學問上更進一步,就必須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你讀的是聖賢書,聖賢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爲了教化世人,四書五經看似繁雜,其實刪繁就簡,只有四個字,那就是仁、義、禮、智,既然讀了聖賢書,就得明白,做人處世之道乃是四書五經的精髓,而你行文時絲毫不知聖人文章的真諦,腦中只是想着如何拼湊出華麗驚人的文章,如何利用這文章使自己和家人獲得更多的好處,與聖人教化相去甚遠。你已經誤入歧途,卻絲毫不知,所幸你遇到了爲師,切記,詞藻就算再華麗,也只是細枝末節,你當事事以聖賢之言爲教導,時時反醒自持,行文時細細體諒聖賢勸導世人的苦心,常懷一顆悲天憫人之心,自然會寫出好文章來。如果有一天,你寫出的文章,讓人受到觸動的,不再是別出心裁的華麗詞藻,而是你寫出的文章立意和內容。那你作出的纔是真正的道德文章,你若是希望繼續走科舉之路,不僅能高中舉子,就算是中進士、搏翰林也未償不可。”于成龍語重心長的說道。

蕭俊畢竟來自世風日下、功利主義和實用哲學大行其道的後世,雖然對於公的話深以爲然,但若是讓他去做一個聖人,就算是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也是決計做不到的。

蕭俊臉上現出一絲爲難之色,正思量着應該回話兒,卻忽然看到於公一付言辭懇切、諄諄教導的慈師模樣,心中不禁有些感動,咬了咬嘴脣,十分誠摯的回道:“學生受教了,能得一良師,是蕭俊之幸。”

聽了於公一席話,蕭俊終於有些明白了,雖然自己利用這個時代人口稀少和整個社會還處於百廢待興、知識斷層的漏洞,成功的考取了秀才,但這並不能說明什麼,自己依然還差得很遠。

看來於公雖然在明朝時只中了鄉榜副貢,卻並不意味着他的學問不夠,明末那種糜爛的局勢,黨爭不斷,傳聞中進士都得靠黨派關係的,象於公這種爲人正直、不喜結黨營私之人自然是要排除在外了。

一想到東林黨,蕭俊心中又生出了些疑惑,隨即問道:“既然中進士的都是高風亮節之人,爲什麼明末的東林黨人卻黨爭不斷、互相傾軋、誤國誤民?似乎這些人的品行操守並不怎麼樣啊?”

於公手拈長鬚,沉吟道:“爲師並未和東林黨人打過交道,所瞭解到的也大都是道聽途說而來,不過當今之世,世風日下,讀書之人大都做的是詞賦文章,而非道德文章,只注重詞賦的華麗,卻忘記了至聖先賢創立四書五經的本意,士人多尚不着邊際的空談,卻不肯俯下身子實心任事,子玄一定要記住,只要塌塌實實認真的去做,達到聖人的標準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雖然對於公的話暫時還有些消化不了,蕭俊還是恭聲道:“學生受教了。”

接下來蕭俊趁機又討教了一些學問上的疑難之處,于成龍見他不僅十分聰穎,而且舉一反三,理解能力極強,也是連連點頭,臉上現出讚許之色。

“恩師,您對本朝代替了明朝,可有什麼高見?”討教了半晌學問之後,蕭俊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忽然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他十分想知道這位性情耿直、忠於清廷的天下第一廉吏內心是如何想的?

于成龍詫異的看了蕭俊一眼,但還是手拈長鬚回答道:“崇禎十二年,清軍鐵蹄入寇山西,一路燒殺淫掠,沿途之慘狀,爲師見了當真是痛心疾首,於是下定決心,赴省應試,結果考場之上,官員公然受賄,徇私舞弊,爲師一氣之下,於考卷之上痛陳弊政,直抒胸?,卻因此只得了鄉榜副貢,與正榜無緣。

數年後,王師入關,爲師剛開始還是頗有牴觸情緒的,後來本朝開科取仕,所出題目皆是如何使天下長治久安,如何整頓官風吏治,如何使民風返樸,如何使滿漢同心,這使得爲師不得不重新認識這些狄夷之君,孟子上講,舜乃東夷人,文王乃西夷人,這些人皆成爲了華夏千古明君。爲師當時覺得這滿人坐穩了天下之後,會成爲舜和周文王也未可知,不過爲師雖然態度有所轉變,但當時還沒有出仕的念頭。

七年後,本朝於順治九年頒旨,獎勵前明的忠義之士,那些爲大明江山社稷殉節的忠臣良將,皆賜諡號,立傳記,留名青史,世代相傳。言明這些明代之臣民抗拒大清王師,矢志不屈乃是忠義之舉,是正臣子所爲,是天下所有讀書人的榜樣。如今大清定鼎,大勢已定,天下漸安,本朝尊儒術,重道統,沿襲了前朝的一切制度,並且十分注重激勵讀書人的志向,這一切皆是開明之舉。”

蕭俊雖然表面上作出洗耳恭聽的神色,心中卻暗自想道:“若是你知道了清廷在打牢了統治基礎之後,禁燬了大量的書卷,尤其是將這些明朝忠臣良將的傳記禁燬得一乾二淨,始終提防漢人跟防賊似的,不知會作何感想?”

提起編史,蕭俊品味着於公剛纔教導自己的話語,心中忽然有了一絲明悟,這八股行文,必須得閱讀海量的書藉,濃縮成自己思想和處世哲學,才能夠寫出高水平的文章來,因此許多讀書人養成了博覽羣書的習慣,在明朝八股文風極盛之時,誕生出了一大批卓越的思想家和科學家,徐光啓、徐霞客、宋應星、王守仁、李贄、顧炎武、黃宗曦等等。

而數十年後,乾隆卻反其道而行之,禁燬了大量的書卷,再加上當時全國範圍內的高壓,許多儒生被迫收斂和禁錮了自己思想,想必八股文的迂腐和迅速沒落,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同時也導致了後世之人對八股文風的批判。

蕭俊對於編史瞭解的不算多,但有些基本事實他是清楚的,編史之前,民間各種有價值的藏書保守估算不下萬餘種,編史之後共留下了三千餘種,共數萬冊,約十億字,部分書藉有所刪改。乾隆雖然是個有着幾分文治武功的帝王,卻並非至聖至賢之人,蕭俊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按照他的個人喜好和清廷的利益留下的書藉都是精華,而被禁燬掉的都是糟粕。

如果把華夏文明比做參天大樹的話,編史基本上算是保留了主幹和根鬚,但這些被禁燬的書藉無疑是這顆大樹上結下的各種果實,其中絕對不乏累累碩果。

自己將來若是有能力了,得想些辦法將這些書藉保存下來,將它們延續下去,蕭俊暗暗想道,這是他繼扳倒黃家之後,給自己定下的第二個人生目標。

于成龍見蕭俊陷入了沉思之中,並沒有打擾他,過了很久之後纔將他喚醒:“子玄,在思索何事?”

蕭俊這纔回過神兒來,長出了一口氣說道:“學生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

第二天,蕭俊便隨着于成龍到開始了明察暗訪。,

于成龍來到歧亭已經近四年,這四年當中,他基本上已經把此地多如牛毛的盜匪肅清,治安狀況大大改善,但還有一些大股的悍匪隱匿在偏遠之處,侍機而動。情況並非十分樂觀。

蕭俊本以爲跟在於大人身邊一定能夠轟轟烈烈的幹一場,戲文裡不是常說嘛?什麼於大人暗訪什麼什麼廟的,於大人暗訪什麼什麼渡的,每次都弄得驚險萬分,自己正好可以跟着歷練歷練。

可是於公卻只是帶着蕭俊和朝卿來到城北的一個老婦家裡,一進門便吩咐道:“子玄把柴劈了,朝卿把水缸挑滿。”然後便十分熱情的和這阿婆聊了起來,“鄭阿婆,最近身子骨可好?”

蕭俊一面劈柴,一面留心着二人的談話,發現于成龍在噓寒問暖的同時,也從阿婆嘴裡瞭解了不少這一地區的民生狀況,誰家有困難了?誰家那做過賊的大小子又不安分了?誰家受到地痞欺負了?

離開鄭阿婆家之後,于成龍吩咐道:“子玄,將阿婆所說的情況都記下來,回去之後一一覈實,但凡孤兒寡母生活困難、需要幫助的,援些糧米,想辦法聯繫商鋪幫寡婦找到合適的活計,家有病弱,生活實在是困難的,派幾個能說會道的,規勸親戚鄰里伸出援手適當的幫助一下,衆人拾柴火焰高,每人都幫一下,負擔均攤,便不會重,就算是偶爾幫助一下,至少也會另其生活壓力有所緩解,那些欺壓百姓的地痞,杖責站枷,嚴懲不怠。另外城內有義學,是專爲這孤貧孩童開設的,你若有時間,不妨去教導一下。”

蕭俊一一應了下來。

這一章真難寫,查了一晚上的資料,與於公的對話基本上是從於成龍的傳記中提煉出來的。

第91章 遇襲第29章 追殺第77章 押運第136章 田稅第10章 官司第165章 脫困第108章 姚成第66章 辦法第106章 爭豔第83章 贖銀第62章 賣甲第59章 購院第92章 營救(一)第40章 滅敵第38章 隱居第79章 棚寇第34章 陷井第62章 賣甲第71章 明月第129章 猛轟第83章 贖銀第133章 殲敵第161章 西安第18章 拷問第16章 暗算第146章 擊潰第45章 烏合第122章 膽量第12章 習文第128章 入彀第5章 圍剿第128章 入彀第160章 收網第134章 收益第153章 炮第106章 爭豔第11章 堂審第123章 定計第67章 攻臺第75章 象陣第66章 辦法第65章 強攻第36章 逃亡第75章 象陣第134章 收益第128章 入彀第133章 殲敵第85章 秋月第88章 騎匪第114章 放榜第150章 孤弱第136章 田稅第129章 猛轟第54章 陣斬第76章 刺客第49章 兵營第126章 奪寨第137章 弟子第137章 弟子第40章 滅敵第16章 暗算第18章 拷問第9章 襲殺第42章 圖謀第138章 參將第166章 回衙第78章 少女第134章 收益第100章 牌票第138章 參將第30章 門生第127章 伏擊第136章 田稅第54章 陣斬第153章 炮第89章 重騎第105章 花魁第4章 通緝第5章 圍剿第10章 官司第20章 投毒第126章 奪寨第148章 誅連第116章 策論第139章 土着第122章 膽量第32章 閉關第28章 求活第56章 攻寨第44章 敵蹤第47章 革職第105章 花魁第119章 離別第146章 擊潰第34章 陷井第144章 對恃第13章 讀史第18章 拷問第144章 對恃
第91章 遇襲第29章 追殺第77章 押運第136章 田稅第10章 官司第165章 脫困第108章 姚成第66章 辦法第106章 爭豔第83章 贖銀第62章 賣甲第59章 購院第92章 營救(一)第40章 滅敵第38章 隱居第79章 棚寇第34章 陷井第62章 賣甲第71章 明月第129章 猛轟第83章 贖銀第133章 殲敵第161章 西安第18章 拷問第16章 暗算第146章 擊潰第45章 烏合第122章 膽量第12章 習文第128章 入彀第5章 圍剿第128章 入彀第160章 收網第134章 收益第153章 炮第106章 爭豔第11章 堂審第123章 定計第67章 攻臺第75章 象陣第66章 辦法第65章 強攻第36章 逃亡第75章 象陣第134章 收益第128章 入彀第133章 殲敵第85章 秋月第88章 騎匪第114章 放榜第150章 孤弱第136章 田稅第129章 猛轟第54章 陣斬第76章 刺客第49章 兵營第126章 奪寨第137章 弟子第137章 弟子第40章 滅敵第16章 暗算第18章 拷問第9章 襲殺第42章 圖謀第138章 參將第166章 回衙第78章 少女第134章 收益第100章 牌票第138章 參將第30章 門生第127章 伏擊第136章 田稅第54章 陣斬第153章 炮第89章 重騎第105章 花魁第4章 通緝第5章 圍剿第10章 官司第20章 投毒第126章 奪寨第148章 誅連第116章 策論第139章 土着第122章 膽量第32章 閉關第28章 求活第56章 攻寨第44章 敵蹤第47章 革職第105章 花魁第119章 離別第146章 擊潰第34章 陷井第144章 對恃第13章 讀史第18章 拷問第144章 對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