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亂起

時光飛逝,轉眼間便到了康熙十二年的四月,燕氏在和孫子遠訂親後不到三個月便成親了,成親之後,孫子遠待燕氏極好,而燕氏感念孫子遠教導蕭俊成才,也是一心一意的待他,二人倒也恩愛,今年上元節的時候,燕氏產下一子,取名孫卓,對此,孫子遠樂得合不攏嘴,前不久滿月的時候,擺了好幾桌滿席。燕氏改嫁之後,便不再出去幫工,一門心思的在家中相夫教子,而孫子遠深知以自己的學問,考取舉人那是癡心妄想,因此爲了養家,除去藍衫換黑衫,在衙門裡謀了一個代書的位置,專門替人寫狀子。倒也有些收入,再加上他和蕭俊每月六鬥米的補貼,日子雖然不富裕,倒也勉強能維持下來。

當年孫子遠和燕氏成親後,便將兩家的院子打通,連在了一起,又將杜氏接了過來以半個管家的身份,幫着做些家務活兒,這樣一來,月娘應該是和杜氏住在一起的,結果蕭俊聞聽此事後,暗自盤算了一下,現在燕氏辭去了幫傭,整天在家操持家務,也只能將午餐改成霄夜了,因此立刻在月娘的耳邊極輕聲說道:“若是和你孃親住在一起,以後就再也沒有肉肉和糕糕吃了。”

月娘聞聽此言小腦袋裡立刻浮現出肉肉和糕糕長着翅膀向遠處飛走的情形,立刻一改平日裡乖巧溫順的模樣,坐在地上號陶大哭,小腿兒亂蹬着,口中不停的哭喊道:“嗚嗚,月娘要和哥哥住在一起,月娘不要和哥哥分開。”

燕氏見她鬧得厲害,再加上她和蕭俊年齡還小,便只好勉強答應了。反倒是杜氏見女兒和自己不親,鬱悶了好些日子。

…………

進入四月,天氣漸漸暖了起來,此時的縣學之內,蕭俊正在和其他的秀才們討論朝廷最新的邸報,今天的邸報上載錄了一樁重大的消息,廣東平南王尚可喜裁請歸老遼東,朝廷詔令平南王撤藩,別的生員聽到這則消息,倒也沒表現出太過異樣的神色。

但蕭俊的心中卻是猛得一驚,雖然他對歷史上的三藩之亂了解的不是十分詳細,但多少也是知道一些的,從邸報上來看,分明就是三藩之亂將至,自己才過上了幾天的太平安穩日子,這戰亂就要到來了?

他努力的搜腸刮肚的尋找關於三藩之亂的記憶,看樣子,似乎不久之後,駐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駐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駐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三個藩王,就要聯合起來發動叛亂了。好象叛亂了很久,最後吳三桂應該是敗了(廢話)。似乎在某部電視劇裡看到過吳三桂的兵馬曾經打到湖北,不過電視劇中的東西,胡說八道的居多,當不得歷史,但是歷史上吳三桂及其盟友確實佔據了很大很大的一片地盤,將清朝逼得手忙腳亂,這一點他倒是可以肯定的。由於經常瀏覽網絡論壇,後世關於吳三桂的一些評論他倒是記得極清楚。但現在的問題是,這個世界的歷史和自己原來的世界歷史發展似乎是有些差異的,若是按照原來世界的歷史去作爲判斷依據,有可能是不準確的。

蕭俊對吳三桂是沒什麼好印象的,這傢伙身爲明臣,明朝還有半壁江山呢,就降了李自成,結果獲悉李闖軍殘害他的父親,寵妾被人奪走,怕李自成害他,轉身又降了滿清,清兵入關後兵力不足,他便充當清軍的馬前卒,自順治年間鎮守漢中開始,一路揮戈疾進,殘同胞而媚異種,殺死反清義士無數,又親手將自己的舊主,南明政權給滅了。結果現在又要反清,他這一輩子行事完全是自身和家族利益爲重,絲毫沒有信義可言,是個典型的反覆無常的小人。結果後來反倒落了個身死族滅的下場,也許這就是報應吧?

時人評價吳三桂爲:“在明亡明,事清反清,兩朝亂賊,天地不容。”

“平西王勢大,現在大江以南,只知有平西王,不知有朝廷,這撤藩一事,怕是有敲山震虎之嫌啊?”就在此時,一名姓吳的秀才手捧着邸報,頗有些憂心沖沖的說道,同時也打斷了蕭俊的思緒。這位吳秀才平時議論時政還是頗有些遠見卓識的,在縣學中也是小有名氣。

“朝廷如今只讓平南王撤藩,平西王勢大,朝廷雖有撤藩之意,但應該不會讓平西王撤藩的。”另一名姓張的秀才發表着不同的見解說道。

縣學教喻李大人對蕭俊十分看重,見蕭俊一直在微微搖頭,便詢問道:“子玄,你一直在搖頭,對這件事情可是有什麼看法?”這個時代的人都是有表字和名號的,蕭俊中了秀才,便按照文人士子的規矩,給自己起了個表字,叫子玄,因他是道家高徒,又給自己起了個康樂散人的名號。

蕭俊嘆了口氣說道:“現在平西王已成尾大不掉之勢,朝廷和平西王之間必有一仗,今上年輕氣盛,怕是不僅撤了平南王的藩,連平西王他們的藩也會一併撤了,三藩坐擁強大的實力,肯定不會坐以待斃,叛亂是必然的。

如今八旗兵全都變成了老爺兵,雖然武力猶在,但卻失了銳氣,戰力下降嚴重,朝廷又將綠營兵分得極散,幾十人甚至幾人分守一處,建制混亂,互有統屬,倉促集中到一起,疏於訓練又配合生疏,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極易潰散,不打上幾次敗仗,很難將這些綠營兵磨鍊出來,再加上江南賦稅重地烽煙四起,這軍餉也是個大問題,因此這綠營兵在開戰之初也必定會敗多勝少,吳軍勢必襲捲半個中原,就算是一直攻到直隸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吳三桂有個致使的弱點,就是此人量小,目光短淺,優柔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和今上相比,這吳三桂相差十萬八千里都不止。以子玄之見,這動亂至少會持續數年,朝庭纔會慢慢扭轉劣勢,將平西王擊敗。”

蕭俊一番“高論”侃侃而談說完,卻忽然發現周圍寂靜的可怕,所有的人都張大着嘴巴看着自己。

半晌之後,李教喻這才面露一絲心悸之色、神情嚴肅的說道:“子玄還是年輕氣盛啊,竟敢私議藩王,妄議八旗王師,這可是大不敬之罪啊,我朝律法誣陷必反坐,子玄竟然敢直言藩王謀逆,此言若是傳出,那可是凌遲之罪啊,今日之事,到此爲止,任何人不得透露出去,我們今日的言論一旦傳播開去,定會引起本城的動盪,若是傳入它地,造成它縣的動盪,到時侯,局勢便難以收拾了。我等也會受到連累,有妖言惑衆之嫌。輕者革去功名,重則有牢獄之災。子玄今後切記約束自己的言行,須知禍從口出。”

衆秀才此時也都從呆若木雞的狀態中緩了過來,紛紛神情凝重的連聲稱是,蕭俊則是暗自擦了擦冷汗:“奶奶的,一時性起,差點忘了,這可不是言論相對自由的後世,以後說話可得謹慎些。”

第二天,蕭俊一改往日的作息習慣,除了例行的養氣之外,開始將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習練武藝,並且開始習練龍門十三槍,八卦刀和武當鏢拳這些功夫,以前只是習練木劍,現在卻是按照自己的身材打造出數口精鋼長刀、長槍、長劍和飛鏢之類的器械,花費的銀子如流水一般,好在他在今年三月的歲考中因成績優異,被破格升補了廩生,用廩銀作保從衙門提前預支了十兩銀子,當初又從刺客身上搜出十幾兩,因此倒也勉強夠用,冷兵器時代,對兵器的要求是極高的,一把優質的長刀,造價低些也得十數兩,蕭俊沒有足夠的銀錢,只好花了幾兩銀子弄了把普通軍士用的那種差一些的長刀,長槍也只是用細竹條捆在一起,外包一層麻布做杆,上邊安一個鐵頭的那種最差的軍用長槍,對於飛鏢,他倒是不敢降低要求。好在這東西體積小,花費的銀錢也少些。餘下的十幾兩銀子,則是置辦了一把質量上乘的硬弓,他射擊天賦極佳,有了這把弓便可以對付本事高出自己一大截的敵人。

燕氏見兒子忽然即不習琴,也不讀書,而是每日裡不停的舞刀弄劍,而且竟然一改往日用木劍的習慣,每天都是用真刀真槍習練,而且動作也沒有了太極的舒緩,而是夾雜着許多狠辣異常的動作,不由得有些擔心的問道:“俊兒,可是要出什麼事情了?”

第141章 嚇唬第75章 象陣第60章 伏擊第41章 回城第12章 習文一百三十五章 主薄第98章 條件第66章 辦法第132章 殘匪第57章 屠寨第15章 幼妻第27章 亂起第19章 陰謀第138章 參將第16章 暗算第14章 謀親第122章 膽量第85章 秋月第163章 一將第165章 脫困第161章 西安第81章 匪退第133章 殲敵第67章 攻臺第131章 葡萄第101章 滅匪第36章 逃亡第160章 收網第82章 交涉第8章 授藝第14章 謀親第159章 七寸第100章 牌票第160章 收網第70章 兄妹第48章 投軍第148章 誅連第114章 放榜第60章 伏擊第114章 放榜第150章 孤弱第86章 心病第9章 襲殺第61章 逃離第77章 押運第155章 販售第75章 象陣第110章 會試第56章 攻寨第74章 接陣第57章 屠寨第35章 搏殺第53章 對壘第14章 謀親第89章 重騎第100章 牌票第163章 一將第15章 幼妻第132章 殘匪第88章 騎匪第3章 追殺第90章 婉真第61章 逃離第102章 別院第28章 求活第165章 脫困第68章 奪臺第71章 明月第30章 門生第17章 驚變第79章 棚寇第48章 投軍第40章 滅敵第33章 藩亂第66章 辦法第138章 參將第50章 迎敵第86章 心病第122章 膽量第142章 入甕第125章 夜襲第103章 鄉試第27章 亂起第15章 幼妻第150章 孤弱第100章 牌票第144章 對恃第24章 秀才第127章 伏擊第14章 謀親第152章 馬匪第37章 脫險第118章 柳家第79章 棚寇第8章 授藝第166章 回衙第136章 田稅第59章 購院五十五章 戰後
第141章 嚇唬第75章 象陣第60章 伏擊第41章 回城第12章 習文一百三十五章 主薄第98章 條件第66章 辦法第132章 殘匪第57章 屠寨第15章 幼妻第27章 亂起第19章 陰謀第138章 參將第16章 暗算第14章 謀親第122章 膽量第85章 秋月第163章 一將第165章 脫困第161章 西安第81章 匪退第133章 殲敵第67章 攻臺第131章 葡萄第101章 滅匪第36章 逃亡第160章 收網第82章 交涉第8章 授藝第14章 謀親第159章 七寸第100章 牌票第160章 收網第70章 兄妹第48章 投軍第148章 誅連第114章 放榜第60章 伏擊第114章 放榜第150章 孤弱第86章 心病第9章 襲殺第61章 逃離第77章 押運第155章 販售第75章 象陣第110章 會試第56章 攻寨第74章 接陣第57章 屠寨第35章 搏殺第53章 對壘第14章 謀親第89章 重騎第100章 牌票第163章 一將第15章 幼妻第132章 殘匪第88章 騎匪第3章 追殺第90章 婉真第61章 逃離第102章 別院第28章 求活第165章 脫困第68章 奪臺第71章 明月第30章 門生第17章 驚變第79章 棚寇第48章 投軍第40章 滅敵第33章 藩亂第66章 辦法第138章 參將第50章 迎敵第86章 心病第122章 膽量第142章 入甕第125章 夜襲第103章 鄉試第27章 亂起第15章 幼妻第150章 孤弱第100章 牌票第144章 對恃第24章 秀才第127章 伏擊第14章 謀親第152章 馬匪第37章 脫險第118章 柳家第79章 棚寇第8章 授藝第166章 回衙第136章 田稅第59章 購院五十五章 戰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