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劉幾的質疑

楊安國壓下激動,開口道:“三局兩勝未分高下,看來還需加試一場,以定勝負了。”

“楊學士所言甚是。”

胡瑗緩緩開口:“不知加試何題?詩題?賦題?抑或論題?”

他特意在前兩者上略作停頓,太學體在時務策上不好發揮,但其在詩賦上的奇崛詭麗、堆砌典故,仍是其最鋒利的武器。

楊安國豈能不知胡瑗心思?

他立刻看向歐陽修,歐陽修面無表情,便已經是示意不宜詩賦了。

楊安國心中瞭然,說道:“詩賦之作,雖關才情,然於今日考校實務真才,恐未盡顯。不若再加試一道論題,以觀雙方學子對經史大義、治道根本之洞見,如何?”

胡瑗目光掃過劉幾,見其眼中頗有自信,顯然對論題也極有信心。

論題雖不如詩賦那般利於太學體發揮,但寫出來的效果,肯定是比普通文體要好的,胡瑗終究是想要堂堂正正地壓服國子監,所以此時也不好反對,免得被人指摘。

而且胡瑗對於愛徒劉幾很有信心,他認爲哪怕是比試論題,劉幾也不會輸.索性就順水推舟,讓國子監輸得心服口服。

“可。”

胡瑗略一沉吟,頷首道:“便依楊學士之言,以論題決勝,只是不知加試幾道論題?”

歐陽修這時候說道:“已比試了三個時辰,一道論題便可。”

衆人都無異議。

主裁老儒見狀,說道:“既如此,請雙方稍候,老夫等即刻擬定論題。”

堂內,剛剛因時務策結果而起的波瀾尚未平息,最後的決戰已在醞釀。

陸北顧、程顥、程頤三人交換眼神,皆看到彼此眼中的鬥志。

最後一道論題,將決定今日這場文脈之爭的最終結果!

論題的題目很快揭曉。

——《仲達論》。

“仲達論?”

題目一出,堂內頓時響起一陣議論。

仲達雖然只是字,但所有人都知道,作爲史論出現的這兩個字,有且只有指一個人,那就是司馬懿,司馬仲達!

此人一生功過,譭譽參半,在儒家正統史觀中,其幾乎是與“忠臣”二字絕緣的典型反例,然而其隱忍權謀、奠定西晉基業的功業,又令人無法忽視。

以其爲題作史論,能闡發的方向非常多,諸如“忠義”、“權變”、“王道”等等,隨便一下想就是一大堆,而且每一個都能看出學子的立意高下與學問根底。

不得不說,作爲史論題目,可謂妙極。

胡瑗放下心來。

劉幾擅長的,太學體那奇崛險怪、標新立異的風格,在此類論題上最能大放異彩。

楊安國則心頭一緊,擔憂地看向陸北顧三人。

程顥與程頤對視一眼,神情都變得極爲凝重,在他們看來,此題核心在於“忠奸之辨”,正是濂溪先生“誠”、“仁”之學可大放異彩之處,但如何立論既能切中要害,又不落俗套,還要力壓太學體的鋒芒,難度極大。

陸北顧心中卻是念頭飛轉。

司馬懿後世評價雖多貶斥,但站在歷史的高度回望,其對三國時代的巨大影響,絕非一個簡單的“奸臣”標籤所能概括。 這題,大有可爲!

“時限,一個時辰。”主裁老儒的聲音落下。

堂內瞬間陷入一片沉寂,六人都陷入了思考,不敢輕易動筆。

過了良久,程頤率先動筆。

他立意於“忠義”,引《春秋》微言大義,論述人臣之“誠”與“信”乃立身根本。

“仲達之失,首在失誠。受託孤之重,受先帝之恩,然其心已非純臣,行已非忠義。內懷機巧,外示恭順,此乃‘巧言令色鮮矣仁’之極致!其智謀權變愈深,其悖離大道愈遠”

Wωω▲тт kan▲¢O

程顥則從“王道”的角度切入。

“仲達之才,可稱一時之傑,其智謀權變,亦非常人所及。然其道非王,其術近霸。霸者,以力假仁者也八王亂起,中原板蕩。此豈非霸術之禍,權謀之殃乎?故曰:治國平天下,當以仁心行王道,以誠意感天下,舍此而求霸術權謀,猶飲鴆止渴,遺禍無窮。”

一個時辰後,衆人停筆,隨後開始判卷。

而這次,“判卷團”的衆人比此前的帖經、墨義、時務策要更加激烈地交換着意見,甚至爭執的聲音,在場之人都清晰可聞。

爭執了許久,他們纔算統一了意見。

隨後,老儒宣讀判卷結果。

“國子監,程顥乙中、程頤乙中、陸北顧甲下。”

“太學,劉幾乙上、陳屬乙中、魏功達乙中。”

“依合議,綜合等第高下與數量,此輪加試史論——國子監勝!”

“什麼?”

堂內死寂了一瞬,隨即爆發出比宣佈題目時更洶涌的聲浪.議論聲、驚歎聲、質疑聲交織在一起,幾乎要將屋頂掀翻。

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聚焦在那個跪坐在矮案後,身姿筆挺、面色沉靜的年輕人身上。

陸北顧,成了整個風暴的中心。

程顥平和的眼眸中第一次露出了難以掩飾的驚詫之色,他與弟弟程頤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的不解。

他們兄弟二人的文章,自認已是全力以赴,緊扣師門義理,卻只得“乙中”。

而這位陸賢弟,竟在這最後關頭,石破天驚地拿下了唯一的“甲下”!

這恐怕已不僅僅是學問根底的差距了,程顥的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探究欲,陸北顧的這篇《仲達論》究竟寫了什麼?

程頤的臉色則更爲複雜。

他緊抿着脣,目光同樣落在陸北顧身上。

陸北顧的文章雖未親見,但能讓考官們給出“甲下”,必然有其過人之處。

對於這篇改變了整場比試最終結果的《仲達論》,程頤好奇無比。

——陸北顧,究竟是如何立論的?

而這時候劉幾站起身來,朗聲道。

“學生劉幾,斗膽請諸位學士、博士明示!此輪評判,‘甲下’與‘乙上’,究竟差在何處?學生懇請當衆宣讀兩篇《仲達論》,令堂內諸位前輩、同儕共鑑!也好讓學生輸得心服口服,讓天下士子知曉優劣高下!”

這番話擲地有聲,劉幾絲毫不掩飾自己的不服,直接將矛頭指向了判分的結果,更指向了陸北顧那篇“甲下”之論。

一向孤傲的劉幾絕不相信,自己嘔心瀝血、引以爲傲的太學體雄文,會在立意或文采上輸給一個無名小卒!

劉幾的突然發難,讓堂內的氣氛瞬間緊張了起來。

第62章 實力排序第213章 廟堂派系第23章 獨竹漂第42章 張方平的饋贈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19章 收穫不菲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5章 來自何聰的記恨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87章 頒獎儀式第181章 提前押題【求月票!】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170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23章 獨竹漂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242章 狀元熱門又何妨?第160章 “但得澄如許,心同萬里平”第223章 醉翁歐陽修第252章 趙徽柔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98章 流觴曲水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98章 流觴曲水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105章 我真的有一頭牛第185章 《蜀饌錄》【求月票!】第197章 《與兄書》【求月票!】第51章 歸途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207章 抵達開封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124章 蹊田而奪之牛第101章 挺進前五名第199章 人生停在十八歲的曾鞏第89章 白沙先生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178章 陸解元,收此嘉獎吧!【求月票!】第174章 新法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75章 豐厚回報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67章 意外第18章 終無應者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231章 《太虛仁淵歌》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252章 趙徽柔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207章 抵達開封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226章 思想變革的前夜第135章 《哪吒降龍》第102章 陸北顧的《六國論》【求月票!】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200章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5章 來自何聰的記恨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58章 沐佛節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240章 紫袍大員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58章 沐佛節第134章 范仲淹圖什麼?第222章 清風樓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35章 “鐵面御史”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23章 獨竹漂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10章 遲早要被這書呆子拖累死第15章 可還有佳作?
第62章 實力排序第213章 廟堂派系第23章 獨竹漂第42章 張方平的饋贈第74章 在“是或否”之間選擇了“或”【求月第131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206章 《過赤壁古戰場記》【求月票!】第19章 收穫不菲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106章 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第5章 來自何聰的記恨第196章 《少年遊江陵望月》【求月票!】第87章 頒獎儀式第181章 提前押題【求月票!】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170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26章 以中有足樂者第23章 獨竹漂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242章 狀元熱門又何妨?第160章 “但得澄如許,心同萬里平”第223章 醉翁歐陽修第252章 趙徽柔第216章 摸底小測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98章 流觴曲水第151章 與蘇洵的較量第169章 沙上築塔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98章 流觴曲水第218章 聖火昭昭,聖光耀耀第4章 甲中之評,貼榜公示!第105章 我真的有一頭牛第185章 《蜀饌錄》【求月票!】第197章 《與兄書》【求月票!】第51章 歸途第104章 南朝何事?第207章 抵達開封第201章 成爲知州的終南捷徑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182章 光耀門楣【求月票!】第47章 一步一重山第124章 蹊田而奪之牛第101章 挺進前五名第199章 人生停在十八歲的曾鞏第89章 白沙先生第215章 兌獎時刻第178章 陸解元,收此嘉獎吧!【求月票!】第174章 新法第68章 我不值得被寄予厚望嗎?第155章 發乎情,止乎禮義第75章 豐厚回報第49章 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第67章 意外第18章 終無應者第209章 禮部貢院第36章 凍土豈容禾黍第231章 《太虛仁淵歌》第187章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求月票!】第107章 《鷓鴣天千古事》【求月票!】第113章 我要上四層第9章 千年龍虎榜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252章 趙徽柔第166章 禍亂之源第207章 抵達開封第25章 少年應許凌雲志第226章 思想變革的前夜第135章 《哪吒降龍》第102章 陸北顧的《六國論》【求月票!】第41章 《論川關鹽鈔法試行事疏》第200章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第176章 解元歸屬第5章 來自何聰的記恨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153章 陸北顧的《項籍論》【求月票!】第58章 沐佛節第24章 學問勤中得第129章 定波門外第240章 紫袍大員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第95章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州學第58章 沐佛節第134章 范仲淹圖什麼?第222章 清風樓第175章 你猜是誰寫的?第80章 縣試第一名的福利第184章 人間至味【求月票!】第35章 “鐵面御史”第244章 文脈之爭第148章 四州英才州試講習會第70章 《沐佛節過法王寺賦》【求月票!】第7章 照這麼說是死結?第23章 獨竹漂第48章 上頭有人罩着第10章 遲早要被這書呆子拖累死第15章 可還有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