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軍隊讓路

第928章 軍隊讓路

羅根斯:“這次我們市一鼓氣就新增五所重點學校,分別是新法蘭克福市理工大學,新法蘭克福市輕工業學院,新法蘭克福市電力工程學院,新法蘭克福市紡織業學院,新法蘭克福市汽修學院。”

教育改革之初,新法蘭克福市就被中央政府的大餅砸暈了,作爲一座頗爲年輕的東非城市,新法蘭克福市之前卻連一所大學都沒有,這次一下就增設了四所,作爲市長的羅根斯十分激動。

之所以是四所,那是因爲第五個新法蘭克福市汽修學院並不屬於高等教育範疇,但是出現在名單裡至少說明和姆貝亞市電力技術學校是一個類型的重點學校。

“這些年我們新法蘭克福市發展速度不慢,但是在教育上比同級別城市是要差很多的,現在國家政策一下來,這個問題即刻迎刃而解,就即將建設的院校數量而言,已經能擠入東非城市的前列。”羅根斯說道。

要知道現在東非高等教育最集中的索加市和第一鎮市加起來也不過十所大學,姆貝亞市只有三所大學,但是實驗室和研究機構在東非名列前茅。

當然,能爭取到如此寬厚的待遇,和新法蘭克福市的自身優勢脫不開關係,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該市是東非鐵路的心臟,各個方向的學子到這裡就讀都方便。

而第二個影響因素,則是因爲萊茵市的崛起,作爲東非未來的首都,教育資源肯定是最密集的。

因爲這次恩斯特不打算再搞一個類似索加市一樣的專門學術性城市,而是直接由萊茵市充當東非教育,科研和學術中心的作用。

但是作爲一國首都,不是什麼大學都往萊茵市集中最好,尤其是一些工科專業,放在相對應產業分佈的城市比較好。

其中新法蘭克福市承接的就是一些輕工業項目,或者優勢產業對應的教育資源。

首先理工大學不言而喻,新法蘭克福市的工業雖然偏向輕工業,但並不妨礙其東非重要工業城市的地位。

而新法蘭克福市同樣是東非的電力裝備製造中心之一,和汽車裝配產業中心之一,同時受益於交通樞紐地位,新法蘭克福市還是東非全國棉花集散中心,在紡織業領域後來居上,已經僅次於內羅畢市和布拉瓦約市。

新法蘭克福市唯一的缺點就是礦產資源比較匱乏,但是北部就是銅礦帶,南部又是東非的工業基地,東部還有姆貝亞市這個科研中心,其地理位置就顯得頗爲巧妙。

當然,相對於新法蘭克福市而言,東非其他城市在這次教育改革中同樣收穫頗豐,按照這次教育改革內容,東非每座省會城市未來三年內至少要擁有三座高等教育院校,而除了省會以外,東非還有一堆重點城市,都能分上一杯羹。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東非新首都,萊茵市,第一批計劃建設的院校就高達二十所,同時大學類型也是全東非最全的。

衆所周知,東非教育重文輕理,所以過去東非文科高等教育基本上等於沒有,當然,這也不能說明東非理工科高等教育有多好,至少在本次教育改革之前,東非的高等教育資源是極其稀缺的,之前四十三所大學那是真正的狼多肉少。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東非教育厚積薄發,通過幾十年源源不斷的留學生才攢夠高等教育教學所需要的人才。

新法蘭克福市在新一輪的教育資源分配中,如果對比之前的東非高等教育,那肯定是很耀眼的,但是在其他地區和部門都興辦高等教育的情況下,就不是那麼突出了。

除了按照城市和產業分配教育資源以外,這次辦學風潮實際上還涉及工業部,農業部,能源部……國防部等。

同時一批原有的準高等教育學校,也在這次改革中升級,合併,裁撤,其中姆貝亞市電力技術學校升級爲姆貝亞市電力大學,合併的學校則集中在東非的老工業城市,至於裁撤的則很少,其實裁撤和合並是相互呼應的,更準確的叫法應該是重組。

……

“這次我們教育部和其他部門羅列的院校,一共一百七十二座,基本覆蓋全部工業,農業和其他領域。”

按照恩斯特的要求,東非政府在經過詳細的探討和研究之後,確定了東非高等教育的新局面。

不過一百七十二座大學的數量,還是嚇了恩斯特一跳,畢竟按照他最初的想法,那就是東非的高等院校數量突破百座就不少了,但政府提供的名單顯然大大超出了預期,都快接近二百座了。

當然,在仔細閱讀了政府規劃後,恩斯特認爲這份名單不僅合理,反而並不能滿足東非的全部需求,各個部門和城市對教育的需求都是比較旺盛的,如果按照東非政府部門和省級行政區來看,一百七十二座大學看似很多,實際上根本就不夠分。

當然,東非也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數量再多明顯就超過當前東非政府的能力了,畢竟東非的教育經費是有限的。

而東非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實際上已經超過同期的其他國家,如果這次改革之後甚至可能超過了1890年國防軍陸軍的軍費開支,畢竟東非的教育覆蓋面廣,包括小學,中學義務教育,如果再加上大學,對東非政府而言絕對是一個沉重負擔。

當然,現在東非陸軍的軍費開支增長速度也不小,尤其是摩托化強軍戰略制定後,東非陸軍正處在一個換裝期,不過這個過程比較漫長,估計在下個世紀頭十年內才能完成。

所以,現在東非政府陷入了一個比較缺錢的狀態,工農業建設,軍隊建設,教育建設都要花錢,恨不得一個萊茵盾掰兩半花。

當前東非能夠支撐一百七十二座大學的建設,就已經充分發揮了東非社會制度的優越性了。

當然,一百七十二座大學雖然多,但包括當初東非的四十三座大學,所以東非新成立大學數量應該是一百二十九座,高等教育經費直接翻了四倍。

“好了,就按照這個名單實行吧!畢竟教育事業是長期投資,現在或許看不到什麼收益,但是不能不重視,而且現在我們東非外部軍事壓力弱,所以在財政狀況緊缺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放緩軍隊的發展,沒必要全部投入機械化改造,畢竟技術更新速度並不慢,海軍同樣也是如此,過幾年說不定就會出現超越現在戰列艦的新興軍艦,所以軍隊改革要有些限度。”

恩斯特話,基本上就是軍隊發展給教育讓路了,畢竟東非陸軍本來就不算落後,而海軍等到無畏艦時代來臨,現在這些先進軍艦,基本上和廢鐵沒有什麼區別。

再者說,東非這個地理位置,很難受到軍事威脅,所以強軍夢可以稍微放緩,不如多讓出一些軍費來支持未來東非科技文化事業的發展。

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264章 在東非第357章 索加第695章 納塔爾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998章 貝拉市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369章 送別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967章 奧拓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570章 投降!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23章 誘拐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521章 申請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299章 預判第958章 巴拉圭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187章 勸說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347章 開飯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1122章 法國試探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28章 打探第850章 移民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487章 太特城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1374章 波斯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492章 靜坐戰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73章 消化第833章 拖拉機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882章 出口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379章 黃金葉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903章 萊茵宮第66章 《東桑條約》第1027章 合金鋼第469章 鯨灣港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451章 人口(續)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563章 熱心腸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505章 提速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1260章 深度合作
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264章 在東非第357章 索加第695章 納塔爾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998章 貝拉市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369章 送別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967章 奧拓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570章 投降!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23章 誘拐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521章 申請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299章 預判第958章 巴拉圭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187章 勸說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347章 開飯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1122章 法國試探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28章 打探第850章 移民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487章 太特城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1374章 波斯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492章 靜坐戰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73章 消化第833章 拖拉機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882章 出口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379章 黃金葉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903章 萊茵宮第66章 《東桑條約》第1027章 合金鋼第469章 鯨灣港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451章 人口(續)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563章 熱心腸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505章 提速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1260章 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