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北方八市

第887章 北方八市

恩斯特幾句話,下面的人就要忙斷腿,雖然說要實現落後產業的北遷,但遷往哪裡肯定不能隨便決定,即便是落後產業,對於東非而言也是寶貴的資源,畢竟當前東非的工業規模不算大,需求遠遠不足,所以即便是落後產業轉移也需要調研和考察的。

對此恩斯特比較缺德的說道:“傑濟拉市的位置,我看就很不錯,處於傑濟拉平原,有一定農業基礎,同時緊挨着尼羅河,水資源並不缺乏,可以重點發展一批化工產業等高污染產業,這樣既不會影響我們國內的環境,同時又方便我們和埃及之間的貿易。”

尼羅河自南向北流,屬於一條國際性河流,主要涉及東非,埃及和阿比西尼亞帝國三個國家。

國際性河流一般都容易涉及國際糾紛,其中以水源問題爲主,尼羅河上游盆地(南蘇丹)大部分河流都最終匯聚到尼羅河之中。

而傑濟拉市就是東非境內尼羅河最後一段,如果把高污染工業設置在這裡,的確十分缺德,位於河流上游的東非勢必會對埃及境內尼羅河河水造成污染。

尼羅河作爲埃及的母親河,大部分飲用和灌溉水都來自尼羅河,所以說恩斯特的想法十分危險。

不過東非的官員們倒是對這一點頗爲認同,畢竟這個時代的人沒有環保觀念,而且發展工業,就必然會造成污染,東非的工業污水就全部排入河流和大海。

目前東非的主要工業地帶,集中在東部沿海,馬拉維湖沿岸,和中部地區,所以東非的工業廢水也主要排往兩個方向,分別是印度洋和大西洋。

馬拉維湖的湖水通過希雷河匯入贊比西河,而中部工業區附近的主要河流分別是贊比西河和剛果河的支流,所以一部分匯入贊比西河,一部分匯入剛果河,然後歸途分別是印度洋和大西洋。

當然,東非如果把高污染產業部署在傑濟拉市,影響其實也沒有想的的那麼壞,畢竟要說對尼羅河污染最嚴重的國家,其實就是埃及本身。

埃及雖然落後,但是其工業水平在整個非洲僅次於東非,而埃及的工業污水顯然也是排放到尼羅河裡,前世尼羅河就是能和印度恆河一爭高下的世界污染最嚴重河流之一。

雖然恆河流域人口遠超尼羅河,但是恆河流量也大,自潔能力也強,尼羅河的水量偏少,下游還僅有一條河道,自然污染更加嚴重,加上埃及人口稠密,沿岸居民用水也全部來自尼羅河,但是相應的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也只能依靠尼羅河。

所以就算東非不污染尼羅河,埃及人自己也會污染,實際上當前就是這個情況,埃及在阿里時代引入了大量紡織企業,紡織業的污染是非常嚴重的,而這些工業污水也是當然尼羅河的主要污染源。

至於上游的阿比西尼亞帝國和東非,對尼羅河的影響實際很小,當然阿比西尼亞帝國是一個純農業國,根本不可能對尼羅河水質造成太大影響。

東非雖然有一定規模的工業,但工業部署除了大湖(維多利亞湖)區沿岸的部分城市以外,大部分爲農業區,對尼羅河造成的影響也不大。

當然,傑濟拉市能不能進行工業開發,那是必然的,傑濟拉市是東非重要的長絨棉產區之一,其他不說,紡織業肯定要安排上,這樣內羅畢市的紡織業肯定要遷徙一部分到傑濟拉市。

至於化學工業,雖然傑濟拉佔據河流上游這個優勢,但化學工業發展也需要當地有一定的工業基礎才行,而且東非對化學工業感興趣的城市不少,因爲在東非化學工業也屬於新興產業。

而且傑濟拉市距離東非腹地遙遠,目前朱巴市到傑濟拉市的鐵路尚未開通,所以傑濟拉市的工業發展還需要時間。

“班吉市,肯定是要重點開發的,同時索馬里沿岸的摩加迪沙,基斯馬尤,阿贊德高原的班加蘇,德雷達瓦,圖爾卡納省都是優先選項。”

圖爾卡納省被單獨列舉出來,作爲東非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圖爾卡納省目前是東非最重要的石油產地,同時有多個貿易口岸對接阿比西尼亞帝國,鐵路,公路也早已經開通,所以會是這次工業部門重點關注的對象。

除了圖爾卡納省以外,班吉的地位最爲突出,其下游就是金沙薩和卡賓達,往北是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和德屬喀麥隆,往西是比屬剛果,所以東非必然要大力發展班吉市。

除了經濟上的考慮以外,自然也出於國防安全考慮,西北地區人口偏少,也不是東非發展的重點方向,但是隨着其他殖民者的活動,東非對當地的安全必然更加重視,防止國土被侵蝕。

東非同比利時之間的邊界,大部分都位於烏班吉河右岸,該區域內多沼澤,所以當前兩國邊境其實很難分辯,至於其他兩個殖民地,錫格馬林根東非是不擔心的,德屬喀麥隆雖然關係也算友好,但肯定要防着一手。

最終東非政府確定了這次落後產業轉移的幾個重點城市,分別是德雷達瓦鎮,季馬市,甘貝拉市(阿比西尼亞帝國邊境)朱巴市,傑濟拉市,班加蘇市(中非),布里亞市(中非),班吉市。

這八座城市基本遍佈東非北方各個省份,大多數位於邊境區域包括德雷達瓦鎮,季馬市,朱巴市和傑濟拉市,班吉市其實也挨着邊境,但是市區距離邊境較遠,除此外則是地區交通樞紐,就比如班吉市,朱巴市,布里亞市。

至於落選的城市,一部分並不是條件差,像摩加迪沙和基斯馬尤和圖爾卡納省的一些城市,其實都有一定工業基礎,所以不需要這些即將淘汰的落後產業。

以摩加迪沙市爲例,其重點發展的產業爲食品加工業,而摩加迪沙市的食品加工業本身在東非屬於頂尖水平,同時摩加迪沙還有紡織業是其支柱產業之一,其紡織業是近年來剛剛投產,主要是上一次索馬里兩省“歐亞果籃計劃”招商引資的結果。

而且隨着東,德(意志)合作以後,有更多德意志地區商人選擇在東非沿海地區投資建廠,機會本身就多,所以這次落後產業轉移,本身並不太被摩加迪沙等看中。

畢竟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投資肯定是以市面上新興技術爲主,要是接收中,東部淘汰的落後產業,對於這些城市而言,反而不是機遇,而是負擔。

所以這些落後產業,還是要向東非的欠發達地區轉移,當然,也不能絲毫經濟基礎都沒有,否則就算落後產業轉移到當地恐怕也無法運轉,而以上被選中八座城市就是這種不上不下的水平,完美符合了東非政府的需求。

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211章 集中營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496章 交戰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248章 普吉島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833章 拖拉機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426章 回歐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822章 卡賓達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1404章 警告第1424章 契卡的監視第35章 牛馬第837章 颱風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531章 協商第607章 迂迴第624章 要人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204章 “流放”?“潤”!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1152章 黑幫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258章 夜襲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099章 鋼鐵第1224章 收網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1399章 加入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368章 插曲第1377章 賄賂第981章 捷徑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42章 移民熱潮第752章 軟柿子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
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211章 集中營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496章 交戰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248章 普吉島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833章 拖拉機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426章 回歐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822章 卡賓達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1404章 警告第1424章 契卡的監視第35章 牛馬第837章 颱風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531章 協商第607章 迂迴第624章 要人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204章 “流放”?“潤”!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1152章 黑幫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258章 夜襲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099章 鋼鐵第1224章 收網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1399章 加入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368章 插曲第1377章 賄賂第981章 捷徑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42章 移民熱潮第752章 軟柿子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