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

而這只是東非國內,要知道蓬塔阿雷納斯建立之初,東非和智利的來往並不密切,反而智利和英國人走的很近,等到一戰結束後,英國是否會重返智利,這一點也要考慮到。

蓬塔阿雷納斯的產業,除了智利政府扶持以外,大部分都是英國建設的,如今羅安達市要做的就是將這些產業淘汰掉,並且換成自己的設備和產業,獲得更多的經濟訂單,從而讓蓬塔阿雷納斯對羅安達市形成經濟上的依賴。

不過,想要說服蓬塔阿雷納斯市政府同意或者說上鉤,顯然需要羅安達市先付出一些代價或者說誘餌。

於是,霍恩格倫市長說道:“接下來幾天,我們一定要安排你們這些好好參觀我們市的企業,在工業實力和科技上,我們不遜色於這個世界上的其他城市,而且羅安達的工業設備和產品,在世界範圍內都算是物美價廉的。”

現階段,其他列強基本上都在打仗,這使得東非的工業產能提升到了一個可怕的程度,而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也促成了生產成本的降低,放在平常時間,這恐怕早就引發經濟危機了。

而現在,東非卻可以利用這個優勢,源源不斷的向世界其他地方進行大規模傾銷,從而在爲東非工業發展注入血液和活力的同時,提升東非的影響力。

巴爾的維的哈市長迴應道:“當然,霍恩格倫市長,我的朋友,我們這次也帶來了不少本國特產,尤其是毛織品和工藝品,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霍恩格倫想把蓬塔阿雷納斯變羅安達市的市場,巴爾的維的哈自然也想從東非這裡獲利,而對於智利這種典型的資源國和農業國而言,那就是獲得更多的礦產和農產品出口訂單。

對於智利人來說,自己的銅礦和硝石等產品,賣給英國,美國或者東非沒有太大區別。

而對於蓬塔阿雷納斯市而言,東非就算真的別有用心,那也無所謂,蓬塔阿雷納斯的位置註定了智利和東非的貿易中,蓬塔阿雷納斯市必然是獲益者,所以對於和羅安達市的商業合作,巴爾的維的哈市長爲代表的市政府成員,不僅不反對,反而更要大力支持,而蓬塔阿雷納斯當地的企業對於東非的投資和貿易就更感興趣了。

……

在羅安達市東非和智利兩國進行友好交流和會晤的時候,東非政治中心的萊茵市對這次交流也十分關注。

國防部長普里皮亞特拿着一根指揮棒,用棒子的前端指着世界地圖說道:“如果能夠將智利綁定在帝國的戰車上,那也就意味着我們補齊了全球戰略最後的拼圖,海軍能夠在世界任意大洋中自由的航行和穿梭。”

他將指揮棒挪到麥哲倫海峽的位置說道:“在此前包括現在,我們在整個美洲都沒有一塊用於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穩固據點。”

“在印度洋,大西洋我們有強大的海軍,在太平洋我們也有衆多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甚至北冰洋沿岸我們也有阿拉斯加,用來保障海軍從太平洋進入北冰洋的需求,即便這種需求可能要等到很久的未來。”

即便21世紀,北冰洋的航運價值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除了航空以及俄羅斯的戰略核潛艇以外,幾乎缺乏關注的地方。

但是,東非國防部和總參謀倒是比較看好未來北冰洋的戰略價值,當然,看好歸看好,更何況還加了未來一詞。

所以普里皮亞特國防部長之所以提到北冰洋只是爲了進一步說明控制麥哲倫海峽的重要性。

他說道:“這也就意味着我國海軍,可以進入印度洋和大西洋,也可以通過巽他海峽或者繞路其他地方進入太平洋,甚至再通過白令海峽進入北冰洋,在這三個大洋都有我們的軍事保障基地。”

“但是,我們卻沒有從大西洋直接進入太平洋的海上航道,所以說麥哲倫海峽可以看做我國海軍成爲真正意義全球海軍的最後一塊拼圖。”

“在巴拿馬運河控制在美國人手中的情況下,麥哲倫海峽就成了我們唯二的選擇,除非肯冒着風險穿越更加危險的德雷克海峽。”

“但是,這個風險是我們所不能承擔的,而麥哲倫海峽就大爲不同,即便從這裡穿行,除非智利變成我們的敵對國,安全性還是很可靠的。”

“而太平洋方向,尤其是東太平洋地區如果遇到突發情況,麥哲倫海峽就是我國海軍最快從大西洋,甚至印度洋支援東太平洋的便捷通道。”

東非海軍主力基本部署在印度洋和大西洋地區,如果突發戰事,自然也是從這兩個地區就近調兵遣將,進行增援。

而如果是涉及到阿拉斯加,亦或者是東非在南太平洋殖民地的利益,可能通過麥哲倫海峽,反而比先經過印度洋,再進入太平洋要近的多。

這主要還是因爲太平洋的面積實在太爲廣闊,光是太平洋的面積就佔了整個世界的三分之一,甚至其他三大洋麪積加起來才能和太平洋相提並論。

而面積大,也就意味着航程遠,所以即便是位於南洋地區的東非太平洋艦隊主力,想要就近支援阿拉斯加等區域,也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而且這中間可能還要經過敵人控制的海島,就比如日本,亦或者美國的夏威夷殖民地等。

所以,從戰略安全的角度考慮,東非海軍也會積極支持獲取麥哲倫海峽的通行權,這等於給東非海軍的太平洋戰略加了一層保險。

克里斯蒂亞諾說道:“我們想要加強對智利的控制,經濟是錨點,通過綁定和智利利益,培養自己的代言人,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趁着這個空檔,加快對智利美國和英國背景企業的排擠。”

“等到未來,通過親東非政府簽訂軍事協議,那我們才能完成對麥哲倫海峽的軍事用途。”

“當然,麥哲倫海峽畢竟是控制在智利人手中,所以我們不能放棄對德雷克海峽的研究,甚至我們也應該重視阿根廷,麥哲倫海峽的東部出口,被阿根廷國土夾在中間,而智利和阿根廷關係向來不好。”

“如果,未來智利做出了不利於帝國的決策,那我們就可以通過扶持阿根廷來教訓智利政府。”

東非軍方將對麥哲倫海峽的安排明明白白的羅列出來,而這也得到了恩斯特的認可。

恩斯特說道:“那就這麼辦,不管怎麼說,我們都必須獲得一條從大西洋進入太平洋的穩定航道,這樣纔能有效保障帝國在中南美洲西海岸的利益。”

說到底,軍事實力纔是自由貿易的關鍵,沒有軍事實力支撐的自由貿易,不過是可笑的笑話。

英國能夠成爲世界霸主,就是通過擊敗一系列競爭對手來實現的,就比如曾經的荷蘭,在荷蘭還是海上馬車伕的時代,難道荷蘭人的貿易不比後來的英國人更自由麼?

但在英荷海戰中失敗的荷蘭,最終只能自覺的讓出海上霸權,這倒還是其次,真正讓荷蘭人痛心的還是海上霸主背後所代表的豐厚經濟利益。

畢竟,即便荷蘭最強盛的時代,其野心也比不過今天世界上的帝國主義國家們。

這也是東非爲什麼重視麥哲倫海峽的航線的原因,有了這條航線,東非就可以將軍事影響力輻射到中南美洲西海岸地帶,進步擴張東非的海外市場和原材料產地。

普里皮亞特說道:“除了麥哲倫海峽的相關進度以外,如今我們在卡塔爾的建設活動也在穩步推進。”

“同時,據我們的情報顯示,如今英國和協約國在波斯灣的形勢很不妙,在奧匈帝國進入伊拉克之後,英國所面對的形勢急劇惡化。”

“雖然英國的兵力高達一百多萬,但是由印度人組成的軍隊根本就不堪重用,別說和奧匈帝國和保加利亞軍隊對抗,就是奧斯曼和羅馬尼亞士兵,對戰印度軍隊都有極大優勢。”

“目前在奧匈帝國的指揮下,同盟國軍隊已經開始幫助奧斯曼帝國收復失地,如果按照現在的進度,巴士拉等波斯灣港口重回奧斯曼帝國手中也只是時間問題。”

東非一直都在關注南線戰場的變化,畢竟南線戰場距離東非最近,尤其是東非的北部灣和卡塔爾殖民地就在戰場的旁邊。

恩斯特問道:“那你們認爲,中東地區的戰事會如何發展?”

普里皮亞特回答道:“就我個人而言,並不看好協約國在中東的進展,從英國人沒有順利奪取達達尼爾海峽開始,戰爭的天平就倒向了同盟國,如今奧匈帝國和同盟國,有餘力不斷支援奧斯曼帝國。”

“在上一個階段,同盟國成功穩定住了紅海和波斯灣沿岸的頹勢,在波斯灣地區甚至轉敗爲勝。”

“而協約國的重心又在歐洲的西部,所以如果南線戰場的局勢真的惡化到一定程度的話,恐怕協約國之前對同盟國的封鎖將徹底成爲無稽之談。”

克里斯蒂亞諾也說道:“南線戰場上,協約國基本沒有翻盤的可能性,爲了攻克南線戰場,甚至奧匈帝國都放鬆了對西線戰場的攻勢。”

“目前來看,德國和奧匈帝國已經清楚的認識到了帝國的重要性,戰爭速勝論已經成爲笑話。”

“在美國人插手的情況下,英法即便丟掉南線戰場,也照樣可以繼續和同盟國戰鬥。”

聽到這裡,恩斯特也就明白了,如果在東非不插手的情況下,同盟國和協約國那就還有的打,現在就看東非如何選擇以怎樣的結局停掉這場戰爭了。

恩斯特問道:“關於俄國和日本方面的消息如何?”

克里斯蒂亞諾說道:“俄國方面,基本上可以確定,俄國工黨大權在握,沒想到他們的戰鬥力,尤其是戰鬥意志十分頑強,根據我們的消息,如今俄國工黨基本上穩固了他們在歐洲的控制區,而俄國其他勢力如今已經進入退守到遠東地區。”

“這也就意味着他們距離失敗不遠了,如今還能繼續負隅頑抗,完全是靠着日本的支持。”

“日本對蘇俄的情況十分關注,而且根據我們的情報顯示,日本也是目前唯一干涉俄國內戰,並且給工黨敵人提供武器等實質性支援的國家。”

“甚至遠東的俄國白色勢力,大部分武器都換成了日本製式,日本也派出部分兵力,試圖控制俄國在遠東的勢力範圍。”

可以說,因爲一戰的拖延,導致如今俄國工黨的境遇發生了極大變化。

前世,一戰早在1918年就徹底結束,隨後英國等列強國家,就迫不及待的出兵開始干涉俄國內戰,這直接導致了隨後三年的蘇俄內戰。

而這場戰爭,雖然只有三年時間,卻對俄國的人口,工業造成了巨大破壞,人口損失近千萬,大量生產設施被破壞,單單是鐵路橋就被炸燬將近三千五百多座,數不清的牲畜和原材料被掠奪,礦場被淹沒,機器被毀。

可以說列強對蘇俄的干涉目的十分明確,這一點就很像前世遠東帝國對南部某國發動的一場戰爭,在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的情況下,那就搗毀敵人的生產設施,從而讓其陷入經濟困境和斷絕其未來發展潛力。

但是,如今同盟國和協約國依舊打的熱火朝天,俄國工黨的所面臨的情況和前世迥然不同。

唯二有精力和能力對俄國進行干涉的列強,無非就是東非和日本,在東非出工不出力的情況下,日本對俄國白軍的支持,根本就不足以改變俄國局勢。

恩斯特問道:“那你們估計俄國內戰大概什麼時間能夠結束?”

克里斯蒂亞諾回答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年底之前,俄國內戰基本就能結束,當然,按照目前俄國軍隊的進度,說不定幾個月就能徹底結束戰爭。”

“雖然遠東地區的俄國白軍有日本支持,但是俄國工黨畢竟繼承了沙皇俄國時代的深厚家底,工業實力完全不是日本可以相提並論的,目前俄國工黨已經恢復了歐洲地區的生產活動。”

從克里斯蒂亞諾的話就可以看出,如今俄國工黨活的有多滋潤,在缺少外部勢力資助的情況下,俄國工黨能夠更順利的消滅俄國的反動派,接管國家資產。

雖然因爲《基輔和約》,喪失了不少國土,但是俄國基本盤還是存在的,尤其是聖彼得堡工業區,中央工業區或者說莫斯科工業區等重要工業基地,都還控制在俄國工黨手裡。

背靠沙皇政府留下的強大軍工基礎,以及經過初步思想改造,具有頑強作戰意志的軍隊,俄國工黨速通全國自然沒有太大難度,而事實上,前世如果沒有其他國家干涉,俄國其他勢力也不可能在俄國境內蔓延開來,並對俄國經濟形成巨大破壞。

恩斯特說道:“看來我們不能再等下去了,俄國的戰爭如果迅速結束,那在歐洲就將誕生一個可怕的政權,而如果繼續放任歐洲各國打下去,那未來俄國工黨就真的掌握歐洲了。”

恩斯特這麼說可不是誇大其詞,本身歐洲就是工黨的活躍區域,而經歷瞭如此長的戰爭,這讓歐洲民衆的生活可以說十分困苦,這就讓歐洲工黨更容易煽動更多的民衆,如果歐洲繼續戰爭,未來說不定就重蹈覆轍,重演沙皇俄國舊事,而俄國卻在工黨的帶領下,趁機發展起來,反而很有可能成功收割整個歐洲的果實,那美國和東非就徹底淪爲跳樑小醜。

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243章 70式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822章 卡賓達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166章 體驗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441章 回國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403章 撤資第496章 交戰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165章 抵押物第460章 衝突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318章 朱壩鎮第488章 情報戰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157章 “0”號文件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164章 爭議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65章 電燈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735章 廓爾喀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155章 震怖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524章 幸福第50章 教育第101章 招人第492章 靜坐戰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426章 回歐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964章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330章 跑路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295章 拒絕第1426章 鋁都第867章 推銷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243章 70式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1325章 卡塔爾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930章 漢薩省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
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243章 70式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822章 卡賓達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166章 體驗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441章 回國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403章 撤資第496章 交戰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165章 抵押物第460章 衝突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318章 朱壩鎮第488章 情報戰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157章 “0”號文件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164章 爭議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65章 電燈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735章 廓爾喀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155章 震怖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524章 幸福第50章 教育第101章 招人第492章 靜坐戰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426章 回歐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964章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330章 跑路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295章 拒絕第1426章 鋁都第867章 推銷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243章 70式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1325章 卡塔爾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930章 漢薩省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