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

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

所以早期阿比西尼亞帝國對東非的感觀,無非是恐懼和不爽居多,大家沒有根本性利益衝突,畢竟當時阿比西尼亞帝國在經過英國遠征後四分五裂,對西方人有着強烈的恐懼。

同時,東非趁着阿比西尼亞動盪時期,將其南部廣大區域納入版圖,作爲當地千年霸主的阿比西尼亞人心裡有些不平衡也是應該的。

但是阿比西尼亞帝國對東非的行爲完全無法指責的,畢竟阿比西尼亞帝國只是區域霸主,對南部土地並沒有直接的法理歸屬權,所以埃塞俄比亞南部被東非併入,阿比西尼亞帝國只能恨自己沒用。

而且在意大利這個域外勢力進入東北非地區,以及宿敵埃及的襯托下,東非在阿比西尼亞帝國看來簡直是人世間“偉,光,正”的化身,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國家,在兩國簽署邊境劃定協議後更是如此。

……

巴赫達爾市。

位於阿比西尼亞帝國塔納湖南部,阿比西尼亞帝國中央省內,自從約翰尼斯四世遷都於此後,迅速成爲帝國新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阿比西尼亞帝國中央省即原阿姆哈拉州,而之所以會出現中央省這個行政區劃,則是阿比西尼亞帝國“東非化”的體現。

沒錯,這個所謂中央省,就是仿照東非首都所在的中央省所設立的,這體現着東非在阿比西尼亞帝國強大的影響力。

wωω ●ttκa n ●C O

19世紀是落後國家向西方世界學習的時代,而阿比西尼亞帝國的學習模板就是東非。

而今東非在阿比西尼亞帝國眼中,就是“強大,富強,文明”的代名詞,畢竟近代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悲劇完全由英國遠征阿比西尼亞帝國開始,而在1890年,東非擊敗強大的英國之後,對阿比西尼亞帝國的震撼可想而知。

加上東非就在阿比西尼亞旁邊,兩國都是高原爲主國家,氣候條件相似,兩國關係,阿比西尼亞帝國外圍政治環境等等原因,東非就成爲了阿比西尼亞首要學習對象。

當然,同爲君主制國家這一點也十分重要,如果是美國或者法國那樣的共和政體,那阿比西尼亞帝國皇室恐怕就睡不着覺了。

巴赫達爾作爲一座新城市,處處顯示着東非風格,是約翰尼斯四世遷都後,專門邀請東非設計師建造,而模板就是東非的姆萬紮市。

巴赫達爾位於阿比西尼亞第一大湖泊,塔納湖湖畔,這一點姆萬紮市一樣,所以東非人直接照抄姆萬紮市的設計,復刻了巴赫達爾。

所以在巴赫達爾處處可見東非的痕跡,甚至連公共廁所,垃圾桶等基礎設施在市區內都隨處可見。

當然,最顯眼的還是偶爾在路上駛過的從東非進口的汽車,讓巴赫達爾根本不像一座傳統非洲國家的城市,反而是一座歐洲或者東非小城。

當然,巴赫達爾作爲阿比西尼亞帝國的首都,上限並不算高,畢竟阿比西尼亞帝國整體比較貧困,所以雖然照着姆萬紮市設計,但是城市規模還遠達不到姆萬紮市的標準,所以妥協方案比較多。

就比如東非那種豪氣的道路建設方案,在巴赫達爾就大幅縮水,不過同歐洲相比,巴赫達爾的道路依舊顯得寬敞整潔,同時注重道路兩邊的綠化。

值得一提的是,巴赫達爾皇宮,也基本上覆刻了東非斯維特宮,並且整體上絲毫看不出差別。

斯維特宮在世界王宮中本身就規模偏小,畢竟恩斯特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把東非首都一直放在第一鎮市,所以爲了減少“浪費”,斯維特宮的規模只有歐洲一些中小型國家大小。

這也是阿比西尼亞帝國能輕易營建巴赫達爾皇宮的原因,不過皇宮雖然規模小了一點,對於阿比西尼亞帝國而言依舊是極爲“雄宏壯觀”的建築。

並且,自來水,電話,電報,照明設備的普及,讓這座宮殿的體驗感極強,富有現代化氣息,毫無疑問這些產品都是來自東非的工廠。

除了皇宮以外,巴赫達爾市的建築形式全部仿照東非形式,如果不是阿比西尼亞人和印度那樣偏深色的皮膚在這裡完全看不出這裡和東非有什麼不同。

在巴赫達爾東南部,正在建設阿比西尼亞帝國第一條鐵路,這條鐵路對阿比西尼亞帝國和東非都極爲重要。

該鐵路從東非季馬市西北部的阿加羅,直達阿比西尼亞帝國首都巴赫達爾,因此被東非鐵路設計人員稱爲阿加羅—巴赫達爾鐵路,簡稱阿巴鐵路,當然,這是東非對該鐵路的稱呼。

阿比西尼亞帝國對該鐵路的稱呼則是“中央鐵路”,在東部領土喪失後,阿比西尼亞帝國國土中心向西偏移,阿巴鐵路確實位於國土中心位置,所以這樣稱呼沒有問題,不過之所以叫這個名字,顯然還是受到東非國內鐵路大動脈“中央鐵路”的影響。

作爲阿比西尼亞帝國第一條鐵路,其被約翰尼斯四世稱爲“阿比西尼亞帝國現代化第一步”的象徵。

而對東非而言,這條鐵路是國外第一個完全由東非承建,且按照東非標準施工的鐵路,該鐵路和東非國內標準完全相同,除了枕木,渣石等就地取材以外的全部設施都由東非國內出口。

當然,阿比西尼亞帝國出於國防安全考慮,該鐵路並未和東非的圖爾卡納鐵路直接連接,所以從阿加羅到季馬市三十多公里沒有鐵路線連接。

當然,東非也沒有侵吞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想法,畢竟這是東非周邊唯二人口過千萬的國家之一(另一個是埃及),所以東非不可能對阿比西尼亞國土感興趣。

而阿比西尼亞帝國採取東非標準鐵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埃及和意大利都是英國標準,所以他們也有類似沙俄的考慮。

至於東非,雖然也是提防的對象,但是當“敵人”過於強大的時候,這都不是問題,東非可不是意大利這種小國能碰瓷的,即便不依靠鐵路也能輕鬆將阿比西尼亞帝國滅國,也正是清晰知道這一點,所以阿比西尼亞帝國當局對東非完全採取“逆來順受”的態度。

除了建築,基礎設施,城市規劃等等方面,阿比西尼亞帝國全面學習東非以外,東非的政治制度也是阿比西尼亞帝國學習的重點。

尤其是約翰尼斯四世對於東非的中央集權非常羨慕,在前幾年阿比西尼亞帝國飽受軍閥割據之苦。

所以約翰尼斯四世上位之後,一直忙於集中中央政府權力,尤其是其基本盤格雷提地區被意大利直接威脅後,被迫遷都巴赫達爾。

所以約翰尼斯四世遷都後,全面加強巴赫達爾在本國內的地位,包括阿巴鐵路修建也是爲了拉攏和制衡靠近東非的部族勢力,防止他們徹底倒向東非。

東非在阿比西尼亞帝國南部影響力巨大,所以防止南方勢力分裂是約翰尼斯四世重要工作之一,這也和他出身於北方傳統門閥有關。

在以前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核心是北部,但在同意大利戰爭之後,北方勢力遭到嚴重削弱,如今北部更是直接成爲邊境,這纔是巴赫達爾這座原本毫無存在感地區成爲新首都的重要原因之一,順帶着北部門閥勢力以及約翰尼斯四世將北部的資源向巴赫達爾集中。

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177章 放牧第137章 補丁第981章 捷徑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103章 “大殺器”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633章 “故”人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499章 建交熱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84章 談判第1535章 阿道夫上臺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521章 申請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383章 引入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681章 金沙薩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199章 討論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3章 國際調停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998章 貝拉市第24章 籌措資金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185章 速成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87章 西北之亂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215章 交涉第1024章 監視第353章 下一站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261章 威脅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265章 新世界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938章 換血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144章 貿易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938章 換血第200章 分裂第647章 準備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
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177章 放牧第137章 補丁第981章 捷徑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103章 “大殺器”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633章 “故”人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499章 建交熱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84章 談判第1535章 阿道夫上臺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521章 申請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383章 引入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681章 金沙薩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199章 討論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3章 國際調停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998章 貝拉市第24章 籌措資金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185章 速成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87章 西北之亂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215章 交涉第1024章 監視第353章 下一站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261章 威脅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265章 新世界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938章 換血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144章 貿易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938章 換血第200章 分裂第647章 準備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