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屯田

因爲準備戰爭的原因,東非政府決定放緩贊比亞地區的開發,將津巴布韋地區放在首位。

首先,就是修建一條從南薩爾茨堡省到津巴布韋的電報線路,這條專用線路有別於南薩爾茨堡到盧薩卡的電報線路,將會直接從南薩爾茨堡省一直通到林波波河北岸,然後沿着林波波河北岸向兩邊延伸,保證中央政府能隨時瞭解前線消息。

其次,就是將本地的紹納族組織起來,修築一條南北向的簡易公路,用來保證前線糧食,武器,人員等暢通運行。

同時東非王國將在津巴布韋境內修築一系列防禦工事,雖然說布爾人反推的可能性極低,但是隻要是有可能,那就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其中,原馬塔貝萊王國首都,布拉瓦約就被當做一座軍事要塞繼續發揮作用,同時承擔保證糧道安全的重任。

最後就是抓緊在津巴布韋地區的屯田工作,這次東非政府將原本恩德貝萊人的土地佔爲己有,境內的紹納族依然是“無產”階級,作爲地主的東非自然有權利對使用自己土地的紹納族徵稅。

但是非洲這個情況是衆所周知的,想讓黑人老老實實從事農業生產,不採取些特別手段是不行的。

失去恩德貝萊人約束的紹納族靠着遍地的野生動物就可以維持生計,這就很不符合“東非價值觀”了。

都去抓野獸了,誰來開發土地!東非立刻宣佈津巴布韋所有動物歸政府所有,禁止“違法”狩獵行爲,法理自然是土地是屬於東非的,那土地上所有的一切,包括紹納族本身都是東非王國財產。

至於什麼是違法狩獵,就是一切津巴布韋境內黑人在沒有得到東非政府允許的情況下從事的狩獵活動都是違法的,被發現立刻變爲奴隸。

至於數百年來就生存在此地的紹納族,誰說你來的早,土地所有權就是你的?反正東非王國是從恩德貝萊人手裡搶來的土地,所以就算討論土地所有權也應該是恩德貝萊人來談,很可惜他們已經踏上前往開挖中央運河的道路了,十死九生是難以避免的。

東非在津巴布韋屯田,主要是解決前線糧食供應問題,東非預計對布爾人開戰的兵力是五萬,加上防備葡萄牙人的邊境部隊和維持當地治安的一萬多軍隊,那整個津巴布韋境內就會擁有至少七萬脫產軍人。

供養七萬大軍的糧食如果光靠後方運輸,那絕對是一場災難,主要是交通上難以承受,所以需要在津巴布韋本地屯田,就近解決大部分糧食供應問題。

恩斯特都可以想象到土著種地的場景,前世自己在坦桑尼亞,看過一些本地人搞農業生產,相當粗獷,基本上把種子撒在地裡就不管了。

最後糧食產量確實慘不忍睹,但是非洲人比較曠達,能養活自己就足夠了,他們雖然懶是懶了點,但是真的一點都不卷,這在東方叫做不求上進。

當然,缺乏科學觀念也是重要原因,像坦桑尼亞政府也試圖過下鄉破除當地封建迷信,但是作用不大。

大多數人排斥科學,即便吃不飽,也不接受化肥,農藥。雜交水稻等高產作物推廣也困難重重。

雖然這樣,坦桑尼亞在非洲一衆國家裡也可以算作模範國家,光是政府相對負責,政權比較穩定就遠超同行。

這也說明遠東的援助還是有些作用的,實際上前世遠東人總搞錯一個概念,那就是把東非國家和西非國家以及南非國家混爲一談。

衆所周知,西非是法蘭西的地盤,即便到了21世紀,法國依然在西非是說一不二的存在。

南非則是英國的地盤,尤其是開普敦地區,英國開發時間久,即便南非獨立夠,英國也對該國存在重要影響,而南非又通過經濟影響莫桑比克,津巴布韋,博茨瓦納和納米比亞等。

而東非就比較特殊了,雖然都是黑非洲,但是東非長時間是德國和葡萄牙殖民地,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帶領東非土著見識了所謂大英帝國有多撈,而葡萄牙在二戰後各個殖民地的表現也是丟人現眼,被印度,印度尼西亞,甚至安哥拉教育,毫無尊嚴。

這就造成東非國家獨立後,相較於西非和南非國家表現相對優異,同時也更加反對西方。

前世營銷號引發矛盾有一點就是聯合國反對遠東恢復聯合國席位的大多數是非洲國家,實際上仔細看看名單就會發現,非洲地區反對入常的國家全是西非和南非國家,

按照陰陽人的說法:“這就是所謂的黑兄弟!”

實際遠東和西非,南非國家從來沒有建立過比較友好,就像日韓一樣,兩條狗哪有什麼自主權。

遠東早期援助的國家也主要是東非,投票時非洲的支持國家主要就是北非和東非。

畢竟西非國家和南非國家投票時,西非要看法蘭西爸爸怎麼決定,法蘭西做法很雞賊,一半西非國家投了反對票,一半投了贊成票,這樣就可以既不得罪美國,也不得罪遠東。

至於南非三國(南非,萊索托,斯威士蘭)全部是反對票,還有尼亞薩蘭(馬拉維)也是反對票,剩下受南非影響的國家都棄權了,南非(白人)和澳大利亞,加拿大一樣是美國忠心耿耿的馬仔。

由此可以看出,非洲並不是一個整體,但是當遠東人討論非洲的時候總是把他們當成一個整體。

恩斯特在非洲生活的經歷,讓他對東非有不同的看法,至少他接觸過許多性格不錯的東非人,當然,也有一些專門看華人不順眼的人,好壞參半,所以這也是一般情況下恩斯特並不會選擇將東非人趕盡殺絕的原因。

不過爲了避免麻煩,最後還是讓他們離開東非的好,這樣對大家都友好。

說回津巴布韋,即便在東非王國的監視下,紹納族的糧食產量恐怕也是稀碎,不過兩百萬人種植的糧食,產量再低也可以極大緩解糧食供應壓力。

除了軍事上的考慮,津巴布韋屯田最主要的還是把田開闢出來,以前許多恩德貝萊地主是搞放牧業的,所以津巴布韋農田並不多。

先讓紹納族將土地開闢出來,後續移民接手田地的時候,改造起來也方便,開荒是個技術活,像土著那種刀耕火種的開荒方式只能用於初期,後期田地改造,還是要靠移民來完成。

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81章 煤礦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780章 追蹤第1156章 軟刀子第658章 方針第1316章 對話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269章 距離感第81章 煤礦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36章 道路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619章 繳獲第135章 休整第1296章 接見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871章 “萊茵”市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357章 索加第1045章 教育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555章 羞辱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91章 青檸第18章 遠洋貿易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238章 三把“刀”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680章 緩衝區第504章 借人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504章 借人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403章 撤資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215章 交涉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303章 撤資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1269章 距離感第1081章 消耗第775章 紹奎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847章 畜牧業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390章 勸離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591章 歸途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369章 送別第802章 爭論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300章 掠奪
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81章 煤礦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780章 追蹤第1156章 軟刀子第658章 方針第1316章 對話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269章 距離感第81章 煤礦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36章 道路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619章 繳獲第135章 休整第1296章 接見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871章 “萊茵”市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357章 索加第1045章 教育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555章 羞辱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91章 青檸第18章 遠洋貿易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238章 三把“刀”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680章 緩衝區第504章 借人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504章 借人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403章 撤資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215章 交涉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303章 撤資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1269章 距離感第1081章 消耗第775章 紹奎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847章 畜牧業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390章 勸離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591章 歸途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369章 送別第802章 爭論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300章 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