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8章 政治互信

智利的銅儲量比東非要富裕的多,早在西班牙殖民時代,智利就已經出現小規模的銅礦開採,進入二十世紀後,受到國際市場需求刺激,智利的銅礦開採規模開始加大,而其中最重要的推手就是東非。

銅因其優良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被廣泛應用於電氣、輕工、機械製造、建築工業、國防工業等多個領域。

毫無疑問,銅是一種相當保值的常見金屬,甚至可以用作儲備功能,而東非算是距離東非比較近的國家,所以東非從智利進口銅礦是相當划算的。

至於硝石,在合成氨技術出現以前,硝石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戰略物資之一。

而坐擁這兩項重要礦產的智利,天然就成爲東非最重視的南美國家之一,同理,東非既然能和智利發展貿易,自然也少不了它的鄰國秘魯,秘魯同樣是一個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

智利作爲東非和南美西海岸國家的橋頭堡,且掌握着麥哲倫海峽這條重要海上航道,它的優先級肯定在其他南美洲西海岸國家之前,當然,所謂的南美洲西海岸國家只有四個,分別是智利,秘魯,厄瓜多爾以及哥倫比亞。

但是這四個國家背靠安第斯山脈都是礦產豐富的國家,且和東非的貿易增長都比較快,是東非進口銀,銅,煤,鐵,硝石等資源的主要國家。

自從英國加入一戰之後,唯一能和東非在該區域競爭的國家只有美國,而不管秘魯還是哥倫比亞,目前都傾向於和東非發展關係。

而兩國現階段的外交選擇,都和巴拿馬運河息息相關,可以說哥倫比亞和智利都是巴拿馬運河開通的受害者,前者因此痛失巴拿馬地區,而後者經濟受到嚴重阻礙。

里加爾多外長說道:“智利和東非之間有着天然的合作基礎,我們有豐富的銅礦和硝石等自然資源,還盛產一些地區特產,而貴國有技術和市場。只要兩國在經濟領域聯手,未來都有更加光明的未來。”

“而提高麥哲倫海峽的通航效率就是擴大兩國經濟合作規模的前提條件,爲了支持麥哲倫海峽的建設,我國有意將蓬塔阿雷納斯建設成爲兩國合作的窗口城市。”

早在上個世紀,智利就將蓬塔阿雷納斯設置爲本國的自由港,其目的就是爲了藉助蓬塔阿雷納斯的位置優勢,依託麥哲倫海峽發展當地經濟。

很可惜,隨着巴拿馬運河的橫空出世,智利政府的想法也就算落空了,不過好消息則是隨着東非的崛起,這讓智利政府看到了復興蓬塔阿雷納斯的機會。

雷尼說道:“我對蓬塔阿雷納斯也有一些瞭解,這應該算是整個美洲最南部,尤其是靠近南極地區的最大城市。”

“我們東非倒是願意幫助貴國建設和提高蓬塔阿雷納斯港口的基礎設施和運營能力。”

“除此外,由我們兩國合作,對麥哲倫海峽的地形和水文,氣候進行一次系統和科學的調研。”

“在沿岸多設立氣候監測站,對大風,大浪,大霧和浮冰等極端情況進行預警,提高航道的航行安全。”

“同時,多建設引導性建築,比如燈塔和指示物,引導船隻對方向的辨別,同時應該設置備用的臨時停靠口岸,用於應對突發極端天氣下的船隻避險工作。”

麥哲倫海峽不僅氣候條件相對惡劣,地形更是複雜多變,這和麥哲倫海峽形成的原因息息相關,在麥哲倫海峽的形成過程中,受到冰川和風力侵蝕作用比較明顯。

所以麥哲倫海峽所處地區的地理環境就和挪威一樣,多峽灣地貌,這使得麥哲倫海峽多岔路,這很容易對船隻通行造成干擾。

雷尼接着說道:“除了這些基礎設施上的加強以外,我們兩國應該建設合理的引航制度,通過培養經驗豐富和熟悉當地地理,氣候的引水員,來規避一些人爲失誤,從而避免災難的發生。”

前世智利政府爲了保障麥哲倫海峽的船隻安全,就設置了嚴格的引航制度,尤其是外國船隻,必須僱傭當地的引水員,才被允許渡過麥哲倫海峽,這也充分說明了麥哲倫海峽航線的風險。

如今,東非政府的這些提議,顯然都是做過充分調查和研究的,就是爲了保障本國船隻的安全,同時爲擴大東非和美洲西海岸的貿易做準備。

雖然,智利政府目前因爲主權和領土安全的考慮,暫時不會允許東非海軍進入麥哲倫海峽。

但是,通過兩國經濟合作的幌子,進而獲得麥哲倫海峽的水文和地理數據,爲東非本國船隻,以及海軍提供詳細的數據支撐是很有必要的。

麥哲倫海峽,足以支撐大型船舶的通行,借道智利,實現東非海軍從大西洋進入太平洋,可以大大節約成本的同時,縮短東非本土抵達太平洋的時間。

這樣一來,東非前往阿拉斯加和南太平洋等殖民地就不需要先走印度洋,最後轉南洋再進入太平洋。

從這個角度來說,東非重視麥哲倫海峽也和巴拿馬運河息息相關,巴拿馬運河雖然便利和安全,但是掌握在美國人手中,而任何國家,尤其是大國都不會輕易的把自己的安全置於其他國家的承諾和良心之下。

而這也是智利爲什麼能同東非合作的一個主要原因,相對於美國,東非和智利畢竟隔着一個阿根廷,而且麥哲倫海峽也控制在智利手中,所以從現實角度來說,東非對智利的威脅比美國小的多。

當然,智利政府肯定不會輕易相信一個帝國主義國家,所以目前東非依舊在智利的考察期內,只有兩國合作不斷加深,產生一定互信後,智利纔會考慮是否進一步對東非開放相關領域,甚至是軍事層面的合作。

說到底,像智利這種國家其實也不容易,過去智利的外交遊走於美國和英國的博弈之中,現在則換成了美國和東非。

不過,從智利政府的選擇也可以看出,不管是之前的英國還是現在的東非,可靠性暫時都高於美國,畢竟美國西海岸和智利處於同一個大洋的一側,而任何太平洋國家都受到美國海軍的天然制約,稍微有些見識和自主發展能力的國家,勢必都會和域外國家發展關係,從而制衡美國。

從前世歷史來看,智利政府的決策明顯是正確的,如果有機會美國確實會干涉智利的發展和內政,也無怪乎智利會重視和蘇聯,以及21世紀重視和遠東帝國的關係。

當然,這種情況也僅僅是針對有自主發展能力的國家,而事實上,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沒有這種能力和覺悟,甚至一些國家政府用廢物來形容都不爲過,前世整個南美,除了極個別國家以外,可以說都是爛泥扶不上牆的存在。

當然,作爲已經成爲帝國主義一員的東非對世界很多國家的這種狀態,顯然是樂見其成的,畢竟沒有這些不識時務和不明事理的國家存在,哪有帝國主義國家的生存的空間。

雷尼說道:“以經濟發展爲基礎,不斷深化兩國互信,我們相信,未來兩國的前途一片光明,同時我們也支持貴國在中南美洲的合理利益。”

第616章 行蹤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942章 宣戰第862章 後續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1515章 進軍奢侈品行業第904章 卡賓達第1504章 脫鉤第736章 第九旅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958章 巴拉圭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847章 畜牧業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144章 貿易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991章 抵達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802章 爭論第524章 幸福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499章 建交熱第1008章 分析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228章 留學生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594章 矛盾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673章 象牙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385章 煽動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546章 許可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238章 三把“刀”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1413章 拉攏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958章 巴拉圭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238章 教唆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43章 行政區劃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780章 追蹤第615章 交流電第991章 抵達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822章 卡賓達第1141章 學習第740章 古戰法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1223章 “療養”第412章 買造結合
第616章 行蹤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942章 宣戰第862章 後續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1515章 進軍奢侈品行業第904章 卡賓達第1504章 脫鉤第736章 第九旅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958章 巴拉圭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847章 畜牧業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144章 貿易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991章 抵達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802章 爭論第524章 幸福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499章 建交熱第1008章 分析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228章 留學生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594章 矛盾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673章 象牙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385章 煽動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546章 許可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238章 三把“刀”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1413章 拉攏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958章 巴拉圭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238章 教唆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43章 行政區劃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780章 追蹤第615章 交流電第991章 抵達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822章 卡賓達第1141章 學習第740章 古戰法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1223章 “療養”第412章 買造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