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鐵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過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對它的終點選擇也必須慎重,意屬利比亞的港口有限,其中條件最好的就是班加西和圖卜魯格,除了這兩座現成的港口以外,其他港口都不成規模。
貝利特隨意的盤着腿,坐在沙地上,張開地圖,對他的團隊介紹。
“客觀的說,圖卜魯格港的綜合自然條件比班加西更加優越,是優良的避風港,而班加西更容易受到風暴,沙暴,洪水等多種自然災害的影響。”
“不過,班加西的經濟輻射範圍更廣,是整個東利比亞的中心,在利比亞王國時期,和的黎波里在地位上一樣,都是作爲首都存在。”
“而圖卜魯格歷史上則更多作爲軍事補給站,在經濟上對利比亞的作用很有限。”
“所以,這次北非鐵路的終點,必然選擇班加西,除了這些優點以外,選擇班加西還能大大縮短北非鐵路的長度,降低建設成本。”
耶里爾補充說道:“先生,還有一點,那就是班加西的位置,更有利於我們對歐洲貿易的展開,因爲圖卜魯格太過偏向東方,緊挨着埃及,這樣它很容易和蘇伊士運河形成功能上的重迭,但是圖卜魯格顯然無法和蘇伊士運河這條海運線路競爭。”
從地圖上看,班加西面向的是意大利半島,而圖卜魯格面向的是巴爾幹半島,前者更有利於中西歐國家的貿易,後者則是中東歐地區。
但是,中東歐地區本身就是東非重要的市場,這處市場的開發,就是依賴蘇伊士運河開展的。
當然,不管選擇班加西還是圖卜魯格,對於東非和歐洲貿易影響並不是很大,因爲兩地直線距離不到四百公里。
東非政府的目的不是取代蘇伊士運河,而是戰略備份,保障戰時東非和歐洲的貿易和聯繫,就像一戰期間,英國掐斷了蘇伊士運河和直布羅陀海峽一樣,這迫使東非和德國等國家,不得不繞道中東進行貿易。
而北非鐵路建設完成,那東非就多出一個選項,雖然這個選項也不是那麼穩妥,畢竟整個地中海都是英國一家獨大,他們能封鎖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一樣可以封鎖北非鐵路終點港口。
英國的馬耳他軍事基地,距離班加西也就將近七百公里距離,圖卜魯格也就不到一千公里,不管軍艦還是飛機,都能打擊這些地區。
而英國能否成功封鎖北非鐵路終點,實際上要看其他國家是否有能力和意願打破這種封鎖,就比如奧匈帝國海軍,他們控制的亞得里亞海就在利比亞對面,如果奧匈帝國海軍有魄力出亞得里亞海作戰,未嘗不能讓打通北非鐵路,從而保證和東非的貿易。
如果北非鐵路終點,意大利能夠允許東非駐軍的話,同樣能夠做到這一點,可惜,意大利政府的底線顯然不允許他們這麼幹。
不過,這些事情就不是貝利特、耶里爾這些小人物所能考慮的了,他們現在只是從經濟和工程的角度討論北非鐵路問題。
貝利特說道:“耶里爾,你說的很好,雖然班加西和圖卜魯格距離不遠,但我們還是要儘可能的考慮到蘇伊士運河的影響,能夠減少和蘇伊士運河的競爭,那是再好不過的事,即便這種影響微乎其微。”
“所以,把終點選擇在班加西的理由又多了一條,帝國和地中海沿岸地區的貿易,過去只能依靠蘇伊士運河,還有直布羅陀海峽進行,班加西和圖卜魯格相比,更處於二者的中心位置,這樣反而能把北非鐵路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這樣一來,未來北非鐵路在帝國和奧匈帝國,巴爾幹半島國家,突尼斯,意大利和法國的貿易中,都能發揮作用。”
貝利特列舉的這些國家,他們的共同點在於處於,其地中海沿岸領土比較居中,而蘇伊士運河位於偏東部,直布羅陀位於地中海西部,這樣就能儘可能的減少和這兩個關鍵航運路線的直接競爭。
……
在北非鐵路利比亞段還在選址,設計的時候,其南部的達爾富爾段已經準備開工,至於東非段更是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完工了。
達爾富爾已經屬於東非的殖民地範疇,不過其人口,卻只有六萬多,但是達爾富爾境內的北非鐵路,幾乎就佔到北非鐵路的一半左右,也就是一千多公里。
試想一下,爲了一個人口僅有六萬多的地區,建設一條長度高達一千多公里的鐵路,很顯然這是一筆註定賠本的買賣。
在萊茵宮。
恩斯特對弗里德里希說道:“北非鐵路想盡快收回成本,那達爾富爾的人口就必須儘快增長起來,雖然當地的環境惡劣,可養活幾百萬人口,還是沒有問題的。”
“同時,達爾富爾境內的資源礦產也不算少,想要開發也需要人口支撐,所以達爾富爾的人口遠遠不夠,我們要多從遠東帝國引入移民,完全放開當地的移民限制。”
恩斯特一點也不擔心達爾富爾的移民問題,哪怕當地完全是遠東移民,對東非也不會造成任何影響,畢竟達爾富爾的自然條件放在那裡,人口上限很難超過千萬規模。
假設達爾富爾的人口上限超過了其承載能力,這對東非也不會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畢竟在恩斯特的認知裡,未來東非是必然會進入老齡化,人口減少階段的,那時東非剛好需要引入勞動力。
相較於北非的阿拉伯教教徒,顯然遠東帝國移民,更讓恩斯特放心的多,至少他們不會和東非發生宗教上的衝突和矛盾。
恩斯特繼續說道:“達爾富爾的人口總量,在五百萬左右,應該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區間,既能保證對當地的充分開發,又能避免環境的崩潰,從而進行可持續發展。”
前世,達爾富爾地區的人口大約是六百萬,不過,東非的達爾富爾殖民地,地盤比前世蘇丹的達爾富爾地區還要大上一些,所以恩斯特說的五百萬人口已經是很保守的數字。
“還有利比亞南部的那些綠洲地區,我們也可以想想辦法,反正法國和意大利對這些地方,也不重視。”利比亞名義上由意大利和法國統治,但其南部其實就是無主之地,因爲人煙過於稀少,且環境,交通太差,完全就是三不管地帶。
這就給了東非可趁之機,現在這些地方確實沒有人要,但是北非鐵路修通後,控制這些地區,就成爲了可能。
過去東非選擇對這些地方視而不見,原因就出在交通上,從達爾富爾到利比亞境內,幾乎都是沙漠,沒有一條公路和鐵路,治理成本可想而知,總不可能,完全依靠駝隊來實現物資和兵力的運輸,且幾乎無利可圖。
弗里德里希皇儲點點頭說:“北非鐵路最大的缺憾就是沿線人口和城鎮太少,如果能化解人口問題,那北非鐵路不僅不虧,反而是一條和歐洲貿易十分完美的線路。”
其實,北非鐵路和前世的歐亞大陸橋中亞線路很相似,但北非鐵路最大的劣勢,就是人口問題,歐亞大陸橋,經過中亞地區,氣候確實比北非鐵路沿線好上不少,但也好的有限,沙漠也不少,東部還有諸多地質條件複雜的山地,但是,前世中亞的人口卻超過七千萬。
東非也不奢望北非鐵路沿線人口能達到這個數字,能突破一千萬,整個北非鐵路的意義都將完全不同,但這顯然是一個很難實現的目標。
前世,利比亞全國人口到21世紀,才達到七百萬規模,這還是有巨量石油資源加持的情況下。
所以,想增加北非鐵路沿線的人口,其重任還是落在達爾富爾地區,達爾富爾的自然條件,比利比亞大部分地區強上一些,尤其是靠近東非的中部和南部地方,降水量足夠農業發展,並且土地比較肥沃。
總得來說,達爾富爾之所以比利比亞大部分地區,更適合農業發展的原因,是當地多山地高原,所以能夠形成更多的降水,這一點,在利比亞地區同樣適用,就比如班加西,他就處於地中海和利比亞沿岸山地之間,這也是班加西爲什麼容易發生洪水的原因。
這就像埃塞俄比亞高原和東非高原一樣,他們能成爲東非水塔,反而中間的平原地帶極度乾旱,並且形成了圖爾卡納湖這個鹹水湖。
類似的例子還有意大利紅海殖民地,也門等地方,基本上雨水集中在山地。
當然,達爾富爾的雨水只是相對於撒哈拉沙漠大部分地區比較多,但依舊是偏少的,必須建設大量水利設施,才能養活更多的人口,而想要建設水利設施,又必須有一定的人口規模,需要更多的移民。
東非政府可以提供資金,技術,唯獨不可能讓本國工人去建設這些工程,所以,最終達爾富爾的建設,還是要依靠移民來完成。
從始至終,東非都沒有將達爾富爾納入本國領土的打算,畢竟,現在東非的領土範圍,就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限,吞併達爾富爾,對東非國力的增益十分有限,反而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同時,東非需要達爾富爾成爲東非的人口長城的一部分,從而保證東非和阿拉伯教國家隔離開來,這就需要這條人口長城,人口能夠穩定增長。
而隨着東非工業的進步,再過幾十年,東非人口自然增長率必然下降,甚至可能變成負數,從而走上前世歐美國家的老路。
因此恩斯特說道:“我們只要保證達爾富爾作爲帝國的從屬勢力即可,反正未來這裡也不可能脫離東非,達爾富爾深處內陸,各個領域的發展只能依賴東非。”
“這次,藉助北非鐵路建設這個契機,順帶解決達爾富爾的人口問題,也是培養未來的移民蓄水池和附庸市場,從而保證未來,東非不會被阿拉伯教移民滲透。”
弗里德里希雖然沒有見識過前世歐美國家的移民亂象,但在恩斯特的言傳身教下,對此完全不懷疑,因爲這些年東非人口統計數據,也顯示出一個事實,那就是東非的人口出生率一直呈現下降趨勢,雖然這個趨勢很慢,但終有一天,東非許多普通民衆可能就不願意生了。
而人口下降,也就意味着勞動力,消費,房地產等等都會出現問題,因此,東非政府必須未雨綢繆,爲未來做打算。
像達爾富爾,東加里曼丹,以及東非的其他殖民地,在其政策,都有這一層考慮,除此外,其他非東非殖民地,像南德意志王國,阿比西尼亞帝國,伊默里納王國等等,甚至是奧匈帝國和委內瑞拉,東非都在潛移默化的施加影響。
聊完了這些事後,弗里德里希並沒有離開,他反而和恩斯特提到了如今的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的戰爭。
“父親,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的戰爭,也已經有了結果,在我們的支持下,巴拉圭已經成功拿下了整個北查科地區,並且已經把兵鋒推進到玻利維亞境內。”
“估計再過不久,玻利維亞政府就要投降了,現在他們前線的主力,已經完全潰敗,如果不是巴拉圭的後勤補給效率太慢,這次玻利維亞會栽一個更大的跟頭。”
聽到這個消息,恩斯特毫不奇怪,實在是玻利維亞這個國家屢戰屢敗,給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每一場對外戰爭都沒有打贏,甚至失去了出海口,玻利維亞在整個美洲也算獨一份了。
而且,玻利維亞的民族政策,可以說是整個美洲最糟糕的,偏偏其主體民族又是印第安人,一邊歧視人家,一邊又不得不依靠人家爲自己的野心賣命,這種軍隊能打勝仗,那隻能說指揮官是個人物。
恩斯特說道:“既然玻利維亞已經這樣了,也輪到我們下場調解了,玻利維亞的駐軍,經濟,築路,礦產開發等等都可以順勢談下來。”
東非此前給予了巴拉圭那麼多支持,就是爲了今天對玻利維亞的收割的,如果玻利維亞現任政府識趣,東非不介意這個國家繼續存在,如果不識趣……
“亞松森—利馬鐵路,是我們全球貿易中重要的一環,同時是加強對南美南部控制的交通要道,玻利維亞的資源,尤其是其豐富的鐵礦資源,對未來帝國對全世界鐵礦資源的市場話語權有重要意義。因此,玻利維亞這個國家,必須和巴拉圭一樣,控制我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