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

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

1868年11月5日。

第一鎮。

第一鎮西北方向小萊茵河畔,這裡原本是第二鎮的土地,但是隨着東非殖民地升級,第一鎮地位也水漲船高,作爲東非殖民地政府所在地和中央區首府,自然也要擴張一番,於是緊挨着第一鎮的第二鎮就被吞併了。

一個多月前,原第二鎮的居民久違的見到了一批陌生人來到此地,對於將近半年沒有看到新面孔的第二鎮居民來說這可真是稀奇。

自從東非面積擴大後,各地區都需要移民,爲了填充新佔領的土地,東部許多地區因爲開發的時間比較早,人口相對多,所以很少有新的移民注入,第二鎮就在此列。

臨近沿海地帶的平原除了東非僅有的幾個港口城市和東非殖民地政府所在的第一鎮城區,基本上沒有新移民注入,新移民大多會向內陸地區傾斜。

如果只是普通移民,那第二鎮居民自然不會好奇,但是第二鎮的居民一眼就看出這批人和普通的移民不一樣,畢竟第二鎮的居民就是移民過來的。

所以移民到東非的時候什麼樣,他們還是很清楚的,當初他們來東非的時候,狼狽的不像樣子,許多人連件像樣衣服都沒有。

還是剛上岸時東非殖民地統一發的制服,直到現在東非絕大多數人穿的還是普魯士軍服改良的衣服。

即使是歐洲來的移民,他們也穿的沒有多好,但是他們的衣服沒有被東非殖民地沒收。

而是簡單消毒過後,就重新返還給他們,順便發給一套東非特色的普魯士軍裝。

歐洲移民畢竟生活相較於華人移民要體面些,衣服也精緻那麼一絲絲。

如果說歐洲移民的衣服,至少還能看的出來是件衣服,就是尺寸等方面可能不太合身。

華人移民當初穿到東非的那套衣服可以說就是各式各樣的破爛大集合,就沒有一件完整的,補丁上打補丁都是小意思,開線,窟窿都數不過來,甚至同一批到東非的華人移民有穿單衣的,還有套着棉襖的。

爲了方便消殺移民可能攜帶的細菌和塵土,還有方便後續管理,恩斯特乾脆爲移民準備了新裝,華人移民的那身破爛直接被東非殖民地沒收。

當然,東非沒收華人從遠東穿來那套衣服衣服也有同化上面的考慮,既然要德意志化,那就徹底點,辮子都剪了,帶有東方色彩的衣服自然也沒有必要保留。

歐洲來的移民倒是不用沒收衣服,簡單清理後就返還了,而且一些歐洲移民還自帶了幾件祖傳的衣物用來更換。

不過,東非既然發放了一套新衣服,雖然是軍裝,但是對於這個時代的窮人來說不要白不要。

歐洲移民在着裝上,喜歡將原本的衣服和普魯士軍裝換着穿。

假如歐洲國家的人到東非來參觀,就能看到一片怪異景象。

整個東非,一眼望去全是普魯士軍裝,不仔細瞭解還以爲到了普魯士軍營。

安東·佩魯茲就是受害者之一,安東·佩魯茲就是當初恩斯特搞得東非熱帶農業研究所聘請的那個教授。

在初到達累斯薩拉姆的時候,安東·佩魯茲還沒有察覺,因爲港口畢竟是東非殖民地唯一對外交流的窗口,爲了不嚇着友邦,所以港口的移民發放的不是軍裝,而是普通的歐洲服裝。

恩斯特又不可能把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這兩個傳統的印度洋沿岸港口關閉,各國商船還要在這兩個港口停靠和補充補給。

要是封鎖港口,英葡法荷聯軍第二天就打上門來,恩斯特成功開闢東非殖民地還託了普魯士尚未統一德意志的福了。

尤其是英國這個海洋霸主,當前和普魯士關係那是相當好,加上東非也算不上什麼好地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東非殖民地就讓恩斯特搞出來了。

東非不是好地方是相對當前歐洲各國的認知而言的,不要說東非,就是整個非洲能讓各國盯上的地方也沒有幾個。

西非那是黃金海岸,象牙海岸,奴隸海岸,胡椒海岸……所以各國哄搶。

開普敦,英屬索馬里蘭,直布羅陀分和未來的蘇伊士運河分別扼制非洲最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

北非沿岸從古羅馬時代就是歐洲重視的地區。

只有葡萄牙人在非洲穩定經營幾塊殖民地,但是葡萄牙人幾百年前就來到非洲了,那時還是奴隸貿易盛行的時代,早回本了,但是這樣漫長的投資很明顯現在的葡萄牙沒有精力繼續下去。

歐洲人之所以在1880年前後一窩蜂的涌入非洲完全是1873年經濟危機逼的。

每一次經濟危機對於資本主義國家來說都是致命的,同時也代表着經濟發展到了瓶頸,需要尋找到新的宣泄口。

1873年經濟危機的直接後果就是就是資本主義國家從商品輸出過渡到資本輸出階段,爲了原材料產地和世界市場,列強掀起了劃分全世界的狂潮。

現在這個時間顯然還沒到,對於英國人來說,歲月靜好,而且英國正在南美搞風搞雨,歐陸上接連發生大戰,法俄奧普都沒精力搞事,美國忙着收拾南北戰爭的爛攤子和西部大開發,葡西荷這些年都沒啥起色,在海外也沒啥大動作。

只要恩斯特忍得住,不提前把東非的資源暴露出去,基本沒人盯上東非。

說回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這兩個港口作爲東非唯一對外交流的窗口,除了自己用以外,還要照顧印度洋上漂流的各國殖民者。

畢竟是傳統航道上重要的節點,真把自己當回事,搞閉關鎖國肯定沒有好果子吃。

當然,恩斯特在東非本來就是吃獨食的,所以也只是繼續維持這兩個港口的現狀,繼續給予各國方便。

坦噶,巴加莫約和姆特瓦拉就沒必要和其他國家共享了,這都是東非自己搞出來的港口,只是黑興根財團自用。

但是爲了保險起見,恩斯特還是在所有港口強制除了正規軍以外的所有移民穿普通衣服,讓東非在各國船隻眼中看起來稍微正常些。

真要是讓其他國家看到東非一大片普魯士軍裝出現,恐怕任何人都會多想。

內陸地區就沒有必要了,除了移民和黑興根財團的成員沒有其他國家的人能深入東非內地探查情況。

以前活動在東非內陸的阿拉伯商人和奴隸販子現在都是在邊境市場直接等東非殖民地送貨上門。

而東非本身又和其他與世界有聯繫的國家和殖民地被地形和土著部落隔離開來。

(本章完)

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1185章 速成第903章 萊茵宮第50章 教育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973章 籌備第696章 油井第327章 南下第1222章 會面第1506章 焦夫鎮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215章 交涉第447章 趣談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973章 籌備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810章 海岸線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574章 服軟第1272章 犀牛園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713章 不畏戰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600章 嘗試第1450章 摻沙子第104章 飲食第62章 激戰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88章 衝突升級第953章 新家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802章 爭論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696章 油井第475章 出手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1296章 接見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531章 協商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607章 迂迴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1443章 監視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945章 空軍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223章 “療養”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847章 畜牧業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
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1185章 速成第903章 萊茵宮第50章 教育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973章 籌備第696章 油井第327章 南下第1222章 會面第1506章 焦夫鎮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215章 交涉第447章 趣談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973章 籌備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810章 海岸線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574章 服軟第1272章 犀牛園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713章 不畏戰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600章 嘗試第1450章 摻沙子第104章 飲食第62章 激戰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88章 衝突升級第953章 新家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802章 爭論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696章 油井第475章 出手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1296章 接見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531章 協商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607章 迂迴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1443章 監視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945章 空軍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223章 “療養”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847章 畜牧業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