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

事實上,在恩斯特的前世,非洲就有一個東南非共同市場組織,全稱爲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秘書處設在贊比亞的首都盧薩卡。

而東非主導建立的這個區域組織依舊稱爲東南非共同市場的原因,和如今非洲大陸的政治版圖格局息息相關。

東非這個國家過於獨特,本身佔據了小半個非洲的面積,而且國土佔據非洲東部和南部的大片土地。

所以用東南非把東非外圍的這些國家涵蓋其中最合適。

不管東非共同市場,亦或者南非共同市場都達不到這個效果。

就拿東非共同市場來說,先不提東非本身就是萊茵帝國在國際社會的傳統稱呼方法,體現不出國際性,容易讓人產生歧義。

而且,從當下的非洲地理來看,狹義上的非洲東部基本位於東非境內,也只有印度洋的幾個殖民地島嶼,南非殖民地東部,北非東部稍微和東非沾點邊。

就比如埃及這個國家,他所處的位置可以稱之爲“東北非”,在非洲大陸的東北角,所以把埃及歸納爲非洲東部是比較牽強的。

而且,從埃及的文化,歷史和宗教屬性上,世界範圍也更喜歡把埃及歸納到北非這個大地理概念裡,當然,這裡的北非指的是撒哈拉沙漠北部的非洲,對應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這個大概念,北非也可以看做沙漠或者阿拉伯教文化影響區域。

所以,爲了能夠把東非周邊國家歸納到一個體系裡,目前只有東南非共同市場這個概念最合適。

而事實上,前世的東南非共同市場就不僅侷限於南非和東非國家,就比如利比亞這個典型的北非國家也是其成員國。

而在東非政府看來,東南非共同市場也只是一個初步嘗試和過渡的區域性國際組織,未來,它完全有可能變成“非盟”,“非經合”等統合整個非洲大部分地區的強大國際組織。

而當前階段,整個非洲大陸上歐美的殖民勢力依舊比較強大,所以東非只能先搞“東南非共同市場”試試水。

隨後,東非政府就該組織的框架和參與各國進行了激烈的討論,不過,爭議最多的還是意大利和比利時兩國。

雖然說西班牙的地位比這兩個國家更高,但是西屬幾內亞實在沒有太大價值和存在感,以至於西班牙政府都不太重視。

通過一個月的討論後,東南非共同市場組織才正式成立,這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經濟合作組織,至少放在20世紀初來看,這種經濟合作組織是具有進步性的。

該經濟組織的總部,毫無疑問放在東非首都萊茵市,而開發銀行和仲裁法院等一些功能性部門則設置在東非偏北的一些城市,方便成員國間的交通往來。

未來,隨着該組織的成長和影響力擴大,可能會將一些重要的功能向西北轉移。

……

在東南非共同市場組織會議召開的時候,世界範圍的經濟走勢,這個時候也出現了新的變動。

雖然,國際競爭日益激烈,但是因爲一戰結束,整體世界局勢又重回到以和平發展爲主流。

而在正常情況下,經歷過一戰後,戰爭剛剛結束時,應該迎來一波戰後重建浪潮,從而刺激世界經濟的復甦。

但是,因爲突如其來的疫情,所以一直到1922年初,世界經濟都處於蕭條之中,沒有好轉的跡象。

但是,現在疫情結束了,加上整體世界和平的局勢,以及歐洲戰後重建工作重新開展,而東非和美國也要消化一戰時的戰利品。

所以在1922年中期,東非半死不活的經濟終於看到了曙光,市場信心重新恢復,投資活動走出低潮,全國經濟再次展現活力,這讓東非政府鬆了一口氣。

不過,相對於東非,北美和西歐地區的經濟復甦過程來的更加迅猛。

而造成東非經濟復甦反應慢於歐美的原因,則在於這個時期,東非的經濟轉型已經開展,在短時間內自然難以做出成績。

其中一個典型例子就是,1922年初,歐美各國的鋼鐵產業,不僅恢復到戰前水平,而且開始向着更高的產能發起了衝擊。

其中美國和德國的鋼鐵產量,在1921年末就已經重回巔峰,到了1922年初更是突飛猛進。

美國是因爲一戰中得到了更多世界市場,而德國則是因爲戰後重建工作創造出了大量的市場需求。

而歐美的情況自然也被東非政府看在眼裡。

萊茵宮。

剛剛送走各國代表的弗里德里希皇儲,又馬不停蹄的開始其他方面的工作,而關於當下的經濟形勢,也被恩斯特送到了弗里德里希皇儲的面前。

恩斯特看着迅速成長,並且已經能夠挑起大梁的的兒子,內心十分欣慰:“弗里德里希,這幾個月你的表現很不錯,政務工作處理的整體上差強人意,所以我還要給你加加擔子,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

“這是近期的一份經濟領域報告,你先拿過去看看,然後再說一說你的觀點和意見。”

“是,父親!”弗里德里希從恩斯特手中接過一份稍微有些厚度的資料,坐在椅子上就翻閱了起來。

通過這些資料,弗里德里希的眉頭不由自主的皺了起來。

這些數據雖然因爲涉及到其他國家的原因,所以不可能太過準確,但是也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而通過這些數據,再對比東非國內的經濟數據,可以反映出一點,那就是東非的經濟復甦過程是比歐美國家慢上一些的。

過了良久,弗里德里希終於把所有資料看完,而恩斯特則坐在一邊耐心等待弗里德里希發言。

“父親,通過這些統計部門的材料,可以看出來,現在世界經濟整體上處於復甦階段,自從戰爭結束到現在,長達將近兩年的經濟蕭條總算是觸底反彈。”

“不過,世界上不同地區因爲各種因素的原因,經濟走勢可能也有些不同,就比如我國當下的經濟增速稍遜於美國或者西歐。”

“世界上甚至有部分地區,經濟陷入了不增反降的狀態,不過整體上影響不大。”

恩斯特問道:“那你怎麼看待東非當前經濟發展速度不及歐美地區,這個情況?”

弗里德里希胸有成竹的回答:“雖然國內經濟發展預期,不及歐美各國,但我並不認爲這完全是壞事。”

“因爲我們東非現在正處在經濟轉型之中,大量資金投入到研發,高端和新興產業的扶持上來,而這個過程是緩慢且難以出成績的。”

“就比如在過去兩年裡,我國的鋼鐵產業爲了進行產業生產和調整,關停和淘汰了部分效率低下或者生產設備陳舊的企業。”

“同時,對鋼鐵產業發展,制定了更加嚴格的標準,提高了鋼鐵產業的准入門檻,這就導致我國鋼鐵產量不增反降,更是在增速上不及美國和德國等重要鋼鐵生產大國。”

自從1910年以後,東非鋼鐵產業的格局就發生了重大變化,那就是過去完全由東非政府壟斷,轉變爲允許私人投資和建設鋼鐵企業。

不過,因爲開放市場初期,東非國民普遍收入水平較低,民間資本薄弱的原因,這使得私人鋼鐵企業普遍以技術含量低,規模普遍比較小的小鋼鐵企業爲主。

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這些私人鋼鐵企業通過激烈的競爭和兼併,到1920年爲止,已經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規模鋼鐵生產企業,雖然依舊無法和東非大型國有鋼鐵企業對比,但是和一些地方企業對比,絲毫不落下風。

而民營鋼鐵企業也是助推東非鋼鐵產量在一戰期間,迅速膨脹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他們當時普遍規模不大,但是奈何數量衆多,所以集中在一起,整體產量足以對東非全國鋼鐵市場形成一定的影響力。

實際上,在一戰時期,東非的民營鋼鐵企業經過數年野蠻生長,已經積累了一定資本,甚至接盤了一些經營狀況不善的地方鋼鐵產業企業。

等到一戰徹底結束時,東非鋼鐵產業國民佔比已經達到接近六四開的水平。

這主要是因爲那些東非大型鋼鐵國有企業,產能過於驚人,單個鋼鐵企業就能達到動輒十萬,幾十萬甚至數百萬的鋼鐵產能,這種大型鋼鐵生產企業,投入巨大,也只有東非政府纔有能力進行投資。

而到了五五規劃期間,東非鋼鐵領域發展受到政策影響,轉向高質量發展後,相關法律,措施的出臺,提高鋼鐵產業企業門檻,推動落後產能淘汰。

這毫無疑問會壓制東非鋼鐵產業的短期發展,比如一些鋼鐵廠可能因爲設備情況,經營狀況,相關措施等不利因素,而無法通過政府審覈,所以停工停產,甚至可能直接倒閉。

這樣一來,整體的鋼鐵產能自然不會出現大幅度增加,反而在前期出現大幅度下降情況。

弗里德里希就針對這一點說道:“就目前國際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全世界鋼鐵產能在這幾年,處在一個爆發期。”

“歐洲各國鋼鐵生產恢復,帝國和美國等國家鋼鐵產能在一戰期間的野蠻生長,甚至許多落後國家和地區在一戰期間,也投資建設了不少鋼鐵生產企業。”

“所以這些年全世界的鋼鐵產量和戰前相比是大大增加了的,但是這種增長同樣也是不健康的。”

“競爭的日益激烈,導致國際鋼鐵價格持續下降,部分鋼鐵企業甚至虧本運作,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但是,除了我們東非以外,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意識到這一點,他們的鋼鐵生產企業,依舊因爲市場慣性或者其他因素,而毫無顧忌的擴大產能,這就容易陷入到惡性循環之中,生產的越多,鋼鐵價格越低,最終甚至會引發資金鍊斷裂,從而引發鋼鐵企業大量倒閉。”

“尤其是一些落後國家和地區,出於政治,國防等方面考慮,無限制擴大鋼鐵生產,如果把握不好其中的度,可能受到反噬也更加嚴重。”

落後國家和地區的鋼鐵生產企業,其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肯定不如東非這種工業國,但是他們出於國家發展的需要,又不得不支持鋼鐵產業的發展,這就很容易造成空有產能,但是總體生產效率低下,且產品質量無法同國際市場競爭的局面。

如果處理不好,就容易適得其反,當然,對於這一點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畢竟鋼鐵企業發展本來就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過程。

像東非這些工業國,鋼鐵產業發展也是這麼走過來的,當初,東非的鋼鐵產業和現在落後國家和地區鋼鐵產業面臨的問題沒有太大區別。

而東非的解決辦法也很簡單粗暴,那就是閉關鎖國,自產自銷,通過閉關鎖國,保護本國市場,避免了當時孱弱的東非鋼鐵產業被國外鋼鐵巨頭們扼殺在搖籃裡。

而自產自銷,是建立在保護本國市場這個基礎上的,除此外,東非上個世紀大規模推行基礎設施建設,也創造了大量市場需求,從而對本國鋼鐵產業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是,東非可以使用這些辦法,不代表其他國家就能辦的到,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如今世界上的落後國家和地區,甚至連自主發展的權利都沒有。

就比如印度,作爲英國的殖民地,印度能否大力發展鋼鐵產業,完全是倫敦一句話的事,印度人沒有決定本國產業發展的自主權利。

所以,對於部分國家來說,他們想要發展本國工業,那前提是能夠獨立自主,掌握自己的命運。

而東非雖然是由殖民地發展起來的國家,但是從殖民地時代開始,就一直都是獨立自主的,東非的殖民時代,根本就沒有宗主國存在,而是萊茵皇室,也就是當時黑興根王室推行的殖民活動,而萊茵皇室又一直把東非作爲發展的大本營。

弗里德里希說道:“所以在如今世界鋼鐵產業盲目發展的情況下,我們東非進行鋼鐵產業升級和轉型,確實在短期內壓制了產量的增加,但是長遠來看,更加有利於本國鋼鐵產業的發展。”

一旦東非的鋼鐵產業升級和轉型完成,到那時,生產效率更高,綜合成本更低,產品質量更優的東非鋼鐵產業才更有競爭力,同時對抗市場風險和經濟危機的能力也更強。

不過,想要實現這一點需要時間,尤其是東非五五規劃相對於其他五年計劃,受到疫情影響而被推遲的情況下,估計鋼鐵產業徹底升級轉型完畢,要等到1924年以後。

而在這中間的一段時間裡,歐美各國的鋼鐵產能應該依舊會處在大規模上升狀態,反映在其他工業生產領域,同樣是這個道理。

所以弗里德里希總結道:“我們既然知道自己所走的道理是正確的,就更應該堅定不移的去執行,對於一些流言蜚語,等時間一到自然不攻而破,而且情況始終在可控範圍之內,現在東非經濟復甦雖然速度慢於西歐和北美,但是也要高於世界其他地區,這意味着一些小問題不會影響到全國大局的發展。”

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015章 市場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97章 建議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1422章 蘇聯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1259章 同意第287章 西逃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1498章 移民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49章 疾病防控第347章 開飯第1389章 定居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281章 酒館第86章 咖啡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51章 坦噶港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1303章 撤資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108章 歷史課第556章 氣吐血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810章 海岸線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647章 準備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48章 訂婚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726章 深入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898章 太特市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36章 道路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356章 鐵路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84章 消息
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015章 市場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97章 建議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1422章 蘇聯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1259章 同意第287章 西逃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1498章 移民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49章 疾病防控第347章 開飯第1389章 定居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281章 酒館第86章 咖啡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51章 坦噶港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1303章 撤資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108章 歷史課第556章 氣吐血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810章 海岸線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647章 準備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48章 訂婚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726章 深入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898章 太特市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36章 道路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356章 鐵路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84章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