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道路

第136章 道路

利用休戰的閒暇時間,東非殖民地對境內的道路進行了加固。

一窮二白,那不是說着玩的,其他國家想要進行工業化,至少有農業時代家底的積累,要麼背後有大國支持。

道路,橋樑,農業灌溉系統,甚至運河……這些東西其他國家和發展起來的殖民地至少有百年的積累。

而東非在殖民者到來東非之前,真的是啥也沒有,連泥巴路都是東非殖民地自己開發出來的。

東非的道路交通情況可想而知,一場雨後,就變的泥濘不堪,好在東非草原地形平坦開闊,道路修築並不困難。

奮戰在東非修路大軍一線的,就是那些土著俘虜,東非殖民地政府則負責監工。

十幾萬人,同時奮鬥在修路的一線,雖然工具簡陋,但憑藉人數優勢,東非的道路還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暴漲。

東非殖民地的伙食對於土著來說,也不算差,高鹽高油,保證其每天力氣十足。

食物份量自然不多,但比其靠狩獵爲生穩定,加上東非殖民地那些野生動物時不時給這些土著加餐。

每天高強度工作的土著,不僅沒有累趴下,反而顯得比以前更精壯。

這個時代,不管是不是殖民地,用人幹活,那都是往死裡用,尤其是歐洲以外的地區。

像蘇伊士運河開發,美國兩洋鐵路修建……都是建立在森森白骨之上的,這些工程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爲了節約成本,大多數勞工的伙食極差,口感差,食物變質,而且還經常被剋扣。

至於東非爲什麼把土著往胖了養,迥然不同於其他地方,那不是東非殖民地政府良心發現。

而是爲了後續這些從東非退役的土著勞工能賣個好價錢,這些奴隸用個一段時間就要送給桑給巴爾的奴隸商人。

正好,東非先收割一遍這些土著的勞動力價值,像東非那些地勢險峻,或者工程難度高,危險係數大的地方,就使用大量土著來完成。

每個東非的工地因爲意外,死掉幾個,東非殖民地政府是一點也不心疼。

而東非殖民地政府要保證土著吃的不算太差,加上一到夜晚,整個東非都黑漆隆冬的,也不可能讓這些土著沒日沒夜的工作。

吃的不算差,加上睡眠時間充足,土著過的甚至比在草原上狩獵時還要舒服,唯一的缺點就是失去了自由,而且低人一等。

衆所周知,力氣都是練出來的,以前這些土著,力氣倒是不小,但乾重活的忍耐性就太差,常年狩獵,讓其爆發力比較好,善於奔跑,但幹活還吃腰力,臂力,而且要有耐心。

現在,經過東非殖民地的培養,每天奮鬥在工地上,大大加加強了土著的服從性和體力的持久性。

以至於東非殖民地將這些退役後的土著賣給桑給巴爾蘇丹國的奴隸商人後,得到了一致好評。

原因在於,奧斯曼帝國的客戶,在使用了這批被調教後的土著後,驚喜的發現,比以往的奴隸更好用,聽話,而且身體也比較健康,折損率更低。

當然,要保證東非道路的質量,至少保證其不至於太爛,光靠土著勞動力是不行的。

就像前面所說,土著的耐性比較差,幹不了精細的活,所以在一些需要點技術的路段還是要依靠移民。

尤其是橋樑等需要加固,而且必須耐用的,有技術含量的路段,普通移民還不行,必須找那種有相關經驗的移民。

通過土著加移民的搭配,東非殖民地實現了殖民地境內各個市鎮被道路連接起來。

這種泥巴路,其作用之一是防止移民迷路,茫茫大草原,荒無人煙,很容易迷失方向,而移民又需要不斷的向內陸輸送,所以需要把殖民地的據點用道路連接起來,萬一在野外走失,沿着道路一直往前,總能找到定居點獲救。

如果用當前東非的道路來搞運輸那就有利有弊。

天氣晴朗還好,道路確實比草地要舒服,可一遇到雨天,那自然是帶着草皮的道路兩邊好走些,雖然話是如此,雨天趕路的情況也不多,所以這路還是要修。

而且現在這些道路條件是差,以後還可以升級麼,遠的不說,姆貝亞到達累斯薩拉姆的道路就已經在進行砂石化改造。

姆貝亞的煤礦需要車輛運輸出來,給東非僅有的幾個工廠提供能源,所以道路的路基必須要比普通的道路強。

除此之外,上濱海區和中央區,這些開發時間早的地區也在升級道路,至於其他地區還是要先解決有無的問題。

而休戰期間,東非殖民地主要加固的道路,是從沿海通往姆萬紮的道路,和搶修一條從大湖區前往新佔領區的簡易土路出來。

戰爭期間,漫長的補給線和糟糕的路況可是讓東非殖民地吃盡了苦頭。

而戰爭纔打到一半,後面還有實力更強的北方四國,所以要做完全準備,避免翻車。

恩斯特雖然看不上土著,可土著有時還是能爆發出不小威力的,歷史上落後勢力戰勝先進勢力的案例也不少。

所以每一場戰鬥都應該認真準備,這場戰爭如果讓英國和葡萄牙人來打,他們絕對不會像恩斯特這麼穩妥。

一萬多拿着現代化軍事武器的東非殖民地軍隊(包括民兵)都夠去歐洲戰場上打一場小規模戰爭了。

而且足以給一些小國造成嚴重威脅,比如希臘等巴爾幹國家,人口才百萬規模,有的軍隊有的才幾萬規模,更不要說還有一些實力更弱的國家,就比如德意志境內的許多小邦國。

所以東非對這些土著國家絕對是盡心盡力對待了,當初桑給巴爾蘇丹國都沒享受過這待遇。

桑給巴爾蘇丹國才十幾萬人,東非把入侵西北的兵力往桑給巴爾蘇丹國面前一放,就威懾力十足。

東非殖民地短時間裡就可以在整個東非拉起一支暫時脫產的七八萬人的隊伍,放在整個非洲,當前也只有埃及能做到。

所以恩斯特纔敢於說立足非洲的話,至於爲什麼沒有引起其他勢力的關注。

那是其他國家殖民者沒有深入內陸,所以不瞭解東非的底細,加上東非本來就是當前歐洲通往印度和遠東的必經之地,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每天都有大量商船停靠。

人來人往也很正常,移民在東非登陸自然也就不突兀,而且除了東非殖民地自己,誰閒的沒事統計東非移民了多少人。

畢竟大家都往自己的殖民地招人,而東非殖民地只不過招的多了一點,而且東非殖民地全封閉式管理,桑給巴爾商人也只能在達累斯薩拉姆的市場做生意,目前沒有任何其他勢力深入到過東非內陸探查情況,頂多通過東非的幾個港口簡單判斷。

可從沿海看來東非和葡萄牙人的莫桑比克殖民地也差不多,自然不足爲慮。

真正和東非接壤的葡萄牙人也只見過東非的幾個村子,西部和東非接壤的是其下屬的土著勢力,而且兩塊殖民地大部分被魯伏馬河隔開,所以葡萄牙人對東非殖民地實力也摸不清。

至於阿拉伯人,和東非比較熟悉的也就是桑給巴爾蘇丹國,現在桑給巴爾蘇丹國被困在島上。

埃及的蘇丹(南蘇丹),距離東非奧莫拉特很近,可中間還有許多土著遊牧勢力隔開,而且埃及對南蘇丹的掌控力度太弱(南蘇丹全是黑人)。

當然,東非的地理位置還算不錯,尤其是達累斯薩拉姆是印度洋沿岸重要的停泊港口。

可英法兩國心裡門清着蘇伊士運河就快完成了,而且英國有開普敦,法國有馬達加斯加,兩國在印度洋都有自己的落腳點,所以達累斯薩拉姆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更何況現在達累斯薩拉姆等港口都被火炮武裝成了鐵王八,所以綜合多方面因素,東非才能獨善其身。

東非要真想被其他國家盯上,當然有辦法,那就是大規模開發東非的礦產資源,並且變現,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恩斯特自然是能捂多久捂多久。

(本章完)

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86章 咖啡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520章 發電廠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930章 漢薩省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70章 蒙巴薩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942章 宣戰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81章 煤礦第515章 狗咬狗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852章 夏威夷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404章 暴富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264章 在東非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215章 交涉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713章 不畏戰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230章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413章 拉攏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471章 漏洞第1117章 輿論第1399章 加入第463章 站隊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467章 觀察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449章 野心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878章 無線電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616章 行蹤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123章 誘拐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1230章 水權第658章 方針第555章 羞辱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
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86章 咖啡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520章 發電廠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930章 漢薩省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70章 蒙巴薩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942章 宣戰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81章 煤礦第515章 狗咬狗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852章 夏威夷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404章 暴富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264章 在東非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215章 交涉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713章 不畏戰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230章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413章 拉攏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471章 漏洞第1117章 輿論第1399章 加入第463章 站隊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467章 觀察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449章 野心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878章 無線電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616章 行蹤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123章 誘拐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1230章 水權第658章 方針第555章 羞辱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