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9章 瘟疫肆虐

倫敦街頭,開完會議的布魯斯將軍坐在汽車上,準備離開這個20世紀初的世界中心。

說倫敦是如今時代的世界中心毫不誇張,光是人口方面,坐擁七百萬人口的倫敦就毫無疑問超過了如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而經濟,政治,工業,航運各個方面,除了環境以外,倫敦幾乎不存在短板。

如果倫敦是一個單獨的國家,那它在全世界也能排在前列,這也就是所謂的“一城抵一國”了。

布魯斯將軍看着十分擁擠的倫敦對自己的秘書說道:“肉眼看見,倫敦的人口密度達到了一個十分可怕的程度,我們東非的任何一座城市,都難以望其項背。就是達累斯薩拉姆市,和倫敦對比起來,都像一個大規模的村鎮。”

他的秘書科瓦耶坐在副駕駛上說道:“估計全世界也就紐約可以和倫敦碰一碰,我們東非的城市想發展到這種規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倫敦的人太多,建築過於密集,道路也十分擁堵,再加上惡劣的空氣質量,這裡也就能唬住沒有見過世面的鄉下人。”

布魯斯頗爲認同的說道:“那我肯定更喜歡帝國的城市,不過,初到倫敦也確實讓人震撼,這種建築密度,簡直和鋼鐵水泥森林一樣。”

從一開始,東非城市發展走的就和歐美國家城市不同的路子,更加重視人居環境問題,這些年纔開始興建一些高層建築,在視覺效果上確實無法和倫敦,紐約,巴黎這些城市相比。

畢竟,東非那種城市環境,在這細節上更偏向於歐美的小鎮,佈置了衆多綠化帶,公園,水域等景觀都傾向於模擬自然,但是因爲設計和規劃的原因,又不像歐美小鎮那樣“純”天然。

科瓦耶說道:“這也使得如今倫敦的交通實在太糟糕了,堵車問題太嚴重,不知道我們要多久才能抵達港口。”

東非的車隊,已經被淹沒在倫敦的街道上,可以說寸步難行,車多人多建築多,偏偏路窄,且設計上也不合理。

布魯斯看着擁擠的人羣和車流也吐槽道:“這確實是一大痛點,也難怪倫敦是最早建設地鐵的國家,這麼點地方,生活着如此多的人,每一寸土地都寸土寸金,就是想進一步改造都十分困難,由此可見上個世紀拿破崙三世改造巴黎費了多大功夫。”

就這樣,兩人在車上等了大約三十多分鐘後,才終於離開內倫敦,進入所謂的外倫敦區,周邊依舊建築繁多,但是這裡的生活氣息也更加濃厚。

布魯斯和科瓦耶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解悶,不過很快,布魯斯就發現了一些問題。

內倫敦,至少在規劃和管理做的很不錯,畢竟是倫敦政府和富人集中的地方,但是進入外倫敦區域以後,空氣質量,環境衛生變得更差。

而布魯斯對這裡的環境並不上心,他注意到的是在外倫敦居住的英國市民的情況。

布魯斯發現有路上的行人,時不時就出現咳嗽,打噴嚏等症狀,不過目前這一狀況並沒有引起周圍行人的注意。

這些小細節,頻繁的出現,才讓布魯斯將軍注意到了這一點。

他面色變得嚴肅起來,對着科瓦耶說道:“倫敦現在應該出現了大規模疫情傳播的情況,不過好像並沒有受到太多重視。”

科瓦耶說道:“將軍閣下,這些天你都忙於會議,所以對倫敦的情況並沒有太過關注,尤其是我們開會和居住的地方在內倫敦,那裡環境和衛生情況要好的多。”

“事實上,我們的人早就發現了外倫敦可能存在大量人羣感染的情況,不過像現在這樣常見,應該就是最近幾天的事。”

“之前倫敦可能也有類似病例,但是很少,但是倫敦作爲一個開放的大都市,和各國的往來都很密集,所以歐洲大陸方向的人員不可避免的向倫敦匯聚。”

“現在看來,這場瘟疫終於在倫敦要爆發了,不過,現在英國人或許還沒有最後的警惕心,英國的報紙這些天也集中在幾場重要的國際會議上,對這場瘟疫沒有重點提及。”

沒有重點提及,那也是提及到了,不過英國個別報紙上對瘟疫的報告,更多是對東非和法國兩國的調侃。

科瓦耶說道:“英國人認爲我們是小題大做和怕死,而且病毒前期的症狀確實並不突出,不過接下來倫敦人民恐怕就要見識這場瘟疫的威力了。”

“根據我們國內傳過來的情報,海關隔離的瘟疫人員,死亡率超過了百分之四,如果這個數據不受其他因素干涉的話,恐怕整個倫敦都要出大問題。”

聽到這裡,布魯斯將軍說道:“倫敦果然是是非之地,我們還是趕快離開吧!聽說這次流感可是主要通過空氣傳播,我現在待在這裡就感覺不舒服,多待一刻我們惹上麻煩的可能性就更高,現在還是趕快回國吧!”

隨着布魯斯如此說,東非的車隊加快了向碼頭的行進速度,不過在擁堵的倫敦,還是耗費了很長時間。

在碼頭上,東非人員對布魯斯一行人進行了測溫和簡單消毒工作,其中有兩人體溫異常,只能被隔離起來,同時船醫也建議布魯斯等人在船上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

布魯斯等人所乘坐的船隻是東非本國的客輪,船上已經配備了專業醫療人員和相關的醫療物資,當然,也只有布魯斯這些東非高官才能享受這種待遇。

僅僅是一天後,這艘客輪就緊急返航回國,絲毫沒有多待在這裡的意思。

而在布魯斯等人離開後的僅僅一天,倫敦的疫情就徹底像脫繮的野馬,蔓延開來,倫敦街頭上出現了大量患者,而因爲之前東非和法國的行動,這加深了倫敦市民的恐慌。

畢竟在自己和身邊人沒有感染病毒前,大家自然可以繼續從容的生活和工作,但是危機真正來到眼前,甚至降臨到自己身上時,那就另當別論了。

而倫敦街頭市民們的對話內容也發生了改變。

“喬森,你的情況好像就是東非描述的流感症狀,東非人不會說的是真的吧!”

“鮑爾斯,我感覺好難受,呼吸困難,頭疼,整個人都沒有力氣。”

“喬森,或許這只是一場小感冒,你不用太擔心。”

嘴上這麼說,鮑爾斯還是自覺的後退了一步,如果僅僅是喬森一個人是這樣,鮑爾斯或許還不相信所謂歐洲大流感的存在,但是,喬森並不是第一個,而是鮑爾斯衆多中可能患流感病毒的熟人裡的一員。

“喬森,我想你需要休息,或者看醫生,我相信你會好起來的,不過我家裡還有事,就先不陪你聊了,再見!”

鮑爾斯很乾脆的選擇了繞道回家,並且在心中默唸道:“這應該是第五個了,難道歐洲大流感真的存在,大概率應該是這樣,該死的太陽報,兩天前還說歐洲大流感根本不存在。”

“現在,看來,所謂歐洲大流感並非空虛來風,回家我也要讓其他注意一點。”

很快,鮑爾斯就腳步匆匆的來到家門前,而鮑爾斯家僅僅是一棟在整個貧民窟裡毫不起眼的小房子。

周邊的環境十分惡劣,門前的道路坑坑窪窪,街道上到處都是違章建築,各種雨棚或者臨時搭建的木頭屋子擁擠在一起,甚至這種違章建築佔據了公共道路一大半面積。

而這些違章建築的材料,也是千奇百怪,各種不知道從哪裡獲得木材,磚塊或者破布,用帶着鏽跡的釘子組合在一起。

這些材料有可能來自農村,也可能是從廢棄的船隻上拆卸下來的,或者是從某一處工地上帶回來的。

窩棚內的傢俱也很簡陋,破舊,來源也未必乾淨,畢竟20世紀初的倫敦,也是小偷的天堂,而倫敦貧民窟的居民們顯然也不太富裕,所以很多東西的來源不問出處。

不過,作爲20世紀初,全世界最富裕的城市,倫敦大部分的市民收入情況還是不錯的,至於貧民窟,這裡的居民顯然在身份上還算不上真正的倫敦市民。

而鮑爾斯就是這樣的身份,他也是幾年前剛剛到倫敦的的鄉下人。

所以現在鮑爾斯的家,情況在倫敦顯然也好不到哪去,不過鮑爾斯對此熟視無睹。

他推開門說道:“愛麗絲,我回來了!”

一名年輕的英國姑娘正在狹窄的房子裡生火做飯,整個房子裡只有一臺燒煤的爐竈,在這臺爐竈的長期作用下,牆壁和屋頂被煙燻成黑色。

“鮑爾斯,你下班了!”愛麗絲說道。

鮑爾斯躺在牀上說道:“是啊!燒了一天的鍋爐,又累又熱,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

鮑爾斯家的小房子只有一間屋子,所以所有的傢俱都在這裡,沒有所謂的廚房,臥室,衛生間等等概念。

而居住在貧民窟內,自然不是沒有好處,雖然環境很差,但是可以省下很多錢,尤其是房租。

“對了,愛麗絲,最近周邊鄰居們感冒發燒的人多不多?”鮑爾斯對着忙碌的妻子說道。

愛麗絲說道:“你這麼一說,好像確實如此,福爾太太一家就得了感冒,街道上最近有不少人都是這樣。”

鮑爾斯面色難堪的說道:“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們也要小心了,根據我從廠裡聽到的消息,這很有可能是歐洲大流感。”

愛麗絲問道:“什麼是歐洲大流感?”

鮑爾斯說道:“一種傳染病毒,類似黑死病那樣的可怕病毒,之前廠裡的報紙說這只是東非的危言聳聽,但是,根據我的判斷,這大概率可能是真的。”

聽到黑死病,這讓愛麗絲嚇了一跳,雖然不知道歐洲大流感是什麼,但是黑死病的鼎鼎大名,歐洲人可是耳熟能詳。

愛麗絲有些慌張的問道:“這是真的麼?歐洲大流感比黑死病還要厲害?”

鮑爾斯搖搖頭說道:“我也不知道這個消息的真假,因爲這僅僅是東非和法國的說法,我們的政府機構,並沒有提及這一說法。”

愛麗絲問道:“那我們應該怎麼辦?”

鮑爾斯說道:“最近如果沒有特別情況的話,你最好不要出門,我們離人羣儘量遠一點,這也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了。”

愛麗絲說道:“可你每天還要去工廠……”

鮑爾斯有些無奈的說道:“是啊,我要工作,這是無法避免的,畢竟不工作我們怎麼生活,你也要出去買食物,工作這方面我肯定無法推辭,但是,我們先儘可能的囤積一些食物,趁着現在食品價格便宜的時候。”

“而且,我在廠裡的鍋爐房,那裡幾乎很少有人去,說不定可以避開這次歐洲大流感。”

愛麗絲嘆了口氣說道:“也只能如此了,上帝啊!什麼時候才能結束這些苦日子。”

無怪乎愛麗絲如此抱怨,畢竟之前因爲戰爭的原因,英國普通民衆的生活就受到了很大幹擾,現在戰爭結束了,又發生了瘟疫,簡直沒完沒了的。

1920年1月末。

倫敦的疫情徹底爆發,僅僅數天之後,整個倫敦幾乎到處都是感染歐洲大流感的病人。

除了倫敦之外,英國本土的其他地方同樣無法避免,這個時候,倫敦的英國政府纔開始慌亂起來。

與此同時,歐洲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即便是已經做好充足準備的法國,疫情也已經蔓延到全國範圍。

而德國,奧匈帝國,西班牙,比利時,荷蘭,葡萄牙等等國家都已經成爲疫區。

在大洋彼岸,美國的沿海城市也開始出現大量病例,大西洋沿岸的其他國家也沒有幸免,不過因爲距離遠近,或者開放程度受到的衝擊各不相同。

而疫情還在持續向世界範圍擴散,東非所“預言”的歐洲大流感真的來了。

而作爲第一個公佈歐洲大流感的國家,東非同樣受到歐洲大流感的衝擊,東非沿海地區開始出現疫情。

這也就意味着東非無法將歐洲大流感拒之國門外,不過,幸好東非政府的準備充足,且國民防範意識高,應對疫情的經驗也比較豐富,這使得疫情依舊在東非政府的可控範圍之內。

而等到時間進入二月,歐洲大流感的恐怖之處纔是真正在世界範圍內迎來一次高峰,大量感染者開始死亡,尤其是倫敦,紐約等超大型城市。

而且,死亡人員多以青壯爲主,這毫無疑問進一步引發了各國的恐慌,尤其是法國,克列孟梭總統召開了緊急會議,出臺了更加嚴格的疫情管控法案。

畢竟,如今對法國政府而言,人口就是最寶貴的財富,在戰爭中損失了大量人口之後,法國人口結構本就傷筋動骨,現在克列孟梭等法國領導人,可不想再來一次人口上的大損失。

在法國準備發動第二輪抗擊瘟疫工作的時候,歐美各國也不得不向法國和東非取經,因爲這場流感不僅僅針對普通人,一些政客和商人也開始因此受到波及,這讓各國人員意識到歐洲大流感的恐怖之處,所有國家都不得不跟進採取相對應的防疫政策。

第942章 宣戰第1008章 分析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810章 海岸線第820章 購艦第600章 嘗試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298章 香蕉園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559章 南美德意志化第1102章 備戰第1152章 黑幫第1084章 底氣第78章 奧匈帝國第837章 颱風第65章 電燈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926章 機耕路第647章 準備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945章 空軍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924章 海洋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426章 回歐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555章 羞辱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79章 閒談第594章 矛盾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197章 建議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29章 艱苦行軍第925章 造船業第1236章 敖德薩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926章 機耕路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128章 開端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862章 後續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318章 朱壩鎮第12章 戰場間隙第97章 日常第673章 象牙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19章 農忙第1503章 縱火案第417章 炊事車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013章 站隊第509章 起步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852章 夏威夷
第942章 宣戰第1008章 分析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810章 海岸線第820章 購艦第600章 嘗試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298章 香蕉園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559章 南美德意志化第1102章 備戰第1152章 黑幫第1084章 底氣第78章 奧匈帝國第837章 颱風第65章 電燈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926章 機耕路第647章 準備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945章 空軍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924章 海洋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426章 回歐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555章 羞辱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79章 閒談第594章 矛盾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197章 建議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29章 艱苦行軍第925章 造船業第1236章 敖德薩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926章 機耕路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128章 開端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862章 後續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318章 朱壩鎮第12章 戰場間隙第97章 日常第673章 象牙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19章 農忙第1503章 縱火案第417章 炊事車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013章 站隊第509章 起步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852章 夏威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