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

1917年2月14日。

巴士拉港。

自從巴格達鐵路全線貫通以後,這裡就成爲了東非和同盟國貿易的大動脈。

在巴士拉港,隨着鐵路延伸到這裡,港口也經過了一輪新的改造,但即便是改造後的巴士拉港,顯然也不能滿足目前巴格達鐵路繁忙的業務。

大型起重機和吊橋,源源不斷的將船上的貨物搬運下來,同時數萬碼頭工人匯聚在這裡,將散貨從船上卸下。

一些重要的物資,剛剛卸下船,就裝上火車,隨後沿着鐵路線直接北上,巴士拉港同時匯聚了大量汽車,和船隻,分擔巴格達鐵路的壓力。

即便如此,依舊有大量貨物,只能暫時寄存在巴士拉的倉庫中,其中,不限於糧食,棉花,軍火等等戰備物資。

爲了保障這條生命線的安全,奧斯曼帝國海軍,和東非海軍時刻在波斯灣地區巡航。

奧斯曼帝國海軍的主要任務是防止英國人偷襲巴士拉港口,而東非海軍自然是打着爲本國商船護航的名義在周邊活動。

而波斯灣的英國海軍只能無能狂怒,就像東非面對英吉利海峽和蘇伊士運河那樣。

而波斯灣的英國海軍,或者殖民地,顯然沒有本土海軍的強大實力,挑釁東非印度洋艦隊,印度洋是東非海軍的主場。

不知道從何時起,在巴士拉港,一座龐大的建築羣拔地而起,這裡看起來不像倉儲區域,也不像居民生活區,反而更像是一座軍事地帶。

卡爾看着巴士拉難民營,從卡車上跳了下來,迎面走來了一隊同盟國軍隊。

可以看出,他們身着奧斯曼帝國陸軍服飾,但是領頭的卻是一名德國軍官。

這名德國軍官,看到卡爾一行人的車隊後,高興的說道:“卡爾先生,我可是等你很久了。”

卡爾相當熟稔的說道:“多爾長官,還是先別敘舊了,目前巴士拉難民營的情況如何?”

名爲多爾的德國軍官說道:“目前巴士拉一共有三千多移民,他們大多數來自烏克蘭,其中全部都是青壯,同時女性佔比高達四成……”

在巴士拉港,出現德國軍官並不稀奇,畢竟奧斯曼帝國也是同盟國的一員,而且有衆多德國教官在奧斯曼帝國,多爾就是其中一員,他向卡爾等東非人一一介紹着難民營裡的人口情況。

東非“商人”卡爾說道:“我們會對他們進行體檢,並且根據我方標準評定價格。”

多爾:“這當然沒有問題,但是我還是希望卡爾先生能夠手下留情,畢竟爲了支撐這座難民營的日常運作,我們也是頂着巨大壓力的。”

所謂難民營,其實就是一處銷贓窩點,畢竟歐洲人怎麼也不可能把難民營設置到印度洋沿岸的奧斯曼帝國境內。

高聳的圍牆,鐵絲網,林立的哨塔,以及荷槍實彈的士兵,無不說明這處“難民營”其實更像一座集中營。

卡爾說道:“當然,只要你們不做手腳,那我們自然不會提高門檻。”

多爾保證道:“我們肯定不會摻假,畢竟在如今歐洲,人命是最不值錢的東西,在盟國佔領區內有的是難民,我們也是通過精挑細選後,纔將他們運輸到巴士拉的。除了一些水土不服的難民以外,其他身體素質絕對能滿足你們的需要。”

卡爾說道:“合不合格,還是要通過我們醫療人員的檢測,畢竟這些難民來自交戰區,而自古以來,戰爭地區都可能發生疾病,我們顯然承擔不起這樣的風險。”

“我們乾的也是小本買賣,畢竟有一個傳染源,說不定整船的貨物就有可能全毀了。”

聽到卡爾的說辭,多爾嘴角抽搐,內心腹誹到,什麼小本買賣,從巴士拉集……難民營建立到今天,卡爾從他這裡買走的難民都超過三萬了!

不過,多爾還是說道:“卡爾先生,你放心,如果真的有問題,在巴士拉就發生了,我們有完善的應對預案,你的擔心是多餘的。”

卡爾則說道:“多不多餘,自然由我們的人員評判,相較於你們,我更願意相信專業的醫療人員。”

隨後,卡爾手下的醫療人員開始對難民營的難民進行甄別,不過最終結果還是很讓人滿意的。

一名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的醫療人員報告道:“老闆,根據我們的檢測和統計,其中絕大部分人身體相當健康,只有十八人,有一些小問題。”

卡爾明面上的身份是一家勞務公司的老闆,所以下面的人也是這樣稱呼他的。

卡爾問道:“什麼小問題?”

下屬回答道:“其中有十三個人,身體有缺陷,還有三人有視力障礙,除此外還有兩名,可能水土不服,精神狀態不好。”

“身體缺陷的問題大麼!”卡爾問道。

下屬說道:“應該沒有什麼太大問題,根據我們的判斷,都是一些戰爭中留下的皮外傷。”

“既然如此,除了那兩個水土不服的以外,其他人開始給他們分發合同,簽字,不識字的按手印。”

烏克蘭地區屬於俄國的農業區,尤其是同盟國佔領下的西烏克蘭,經濟不發達,文盲率自然也要高。

毫不客氣的說,能被送到巴士拉難民營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連名字都不會寫的俄國文盲。

隨後,在卡爾的安排下,一個個烏克蘭人,開始了在合同上籤下名字,或者在合同上按下手印。

而不出所料,大部分烏克蘭人連名字都不會寫,所以九成以上的合同上,都是按的紅手印。

工作有序的進行下,一旁等待的多爾終於說道:“卡爾先生,既然這些程序都走完了,你們的貨款?”

卡爾說道:“多爾長官,放心,這是我們擬訂好的協議,你先確認一下,等我們雙方都確認無誤後,我再簽字,你就可以拿着這份協議,到巴士拉碼頭的第二百零三號倉庫兌換物資了。”

於是多爾拿起卡爾早就準備好的協議仔細看了起來,隨後眉頭一皺說道:“卡爾先生,爲什麼這次的價格比上次低了許多?”

卡爾解釋道:“我們需要更多的女性,這次難民裡的女性只佔到四成,自然不可能和上次一樣,如果你們能提供更多的女性難民,那我們自然可以給一個更高的價格。”

聽到卡爾的解釋後,多爾緊皺着的眉頭也舒展開來,他說道:“卡爾先生,放心,下一次,我們肯定會提供更多女性難民。”

卡爾強調道:“是年輕,健康的女性移民!”

這對於多爾來說,顯然也只是一個小問題,他斬釘截鐵的說道:“沒問題,你們要多少,我們就能給你們提供多少難民,各個年齡段,各種情況的都不成問題。”

聽到這裡,卡爾笑呵呵的伸出手說道:“那就祝我們未來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多爾握着他的手說道。

在雙方都確認了信息準確無誤以後,在奧斯曼士兵的幫助下,卡爾的人成功將這些難民押送到了車輛上。

而多爾也拿着東非開出的“支票”,到東非政府建設在巴士拉的倉庫去獲取物資。

這就是一筆移民貿易,同盟國用俄國人,從東非手裡換取他們所需的各種物資。

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144章 貿易第1511章 聲吶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936章 軍售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830章 蓄水池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394章 硬氣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942章 宣戰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1361章 影響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1316章 對話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903章 萊茵宮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102章 備戰第276章 “老朋友”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862章 後續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276章 酒精第298章 香蕉園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62章 激戰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12章 戰場間隙第695章 納塔爾第347章 開飯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515章 狗咬狗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606章 後悔第1443章 監視第694章 訛詐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1539章 中東第942章 宣戰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1250章 謠言第1349章 犧牲第810章 海岸線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509章 起步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710章 鞏固經濟
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144章 貿易第1511章 聲吶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936章 軍售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830章 蓄水池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394章 硬氣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942章 宣戰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1361章 影響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1316章 對話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903章 萊茵宮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102章 備戰第276章 “老朋友”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862章 後續第1263章 《東荷再協議條約》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276章 酒精第298章 香蕉園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62章 激戰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12章 戰場間隙第695章 納塔爾第347章 開飯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515章 狗咬狗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606章 後悔第1443章 監視第694章 訛詐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1539章 中東第942章 宣戰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1250章 謠言第1349章 犧牲第810章 海岸線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509章 起步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710章 鞏固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