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

康斯坦丁所說的把恩德貝萊人放到東部挖運河,並不是說說而已,而是已經完成地質勘探,並且準備動工的巨大工程。

東非政府將這一工程命名爲“中央運河”工程,主要是連接中央省內的三條主要河流,開發其航運價值。

這三條主要河流自北向南分別是瓦米河,小萊茵河(魯伏河),魯菲吉河。

其中瓦米-小萊茵河是從半乾旱的多多馬地區延伸到莫羅戈羅地區的內陸沼澤,一直延伸到沿海城市,最後到達巴加莫約地區,流域面積約爲6.2萬平方公里,其中瓦米河流域面積約4.3萬平方公里,小萊茵河流域面積約1.8萬平方公里。流域內面積大於0.1平方公里的湖泊約有12個,並且前世坦桑尼亞著名的莫羅戈羅國家公園和薩達尼國家公園也在此流域內。

該流域在前世坦桑尼亞屬於經濟較發達的區域,坦桑尼亞最大的城市-達累斯薩拉姆以及首都多多馬均位於該流域。

同樣的,也是東非目前最發達的區域,第一鎮市,達累斯薩拉姆市,巴加莫約市,東非排名前十的城市就有三座,還有高原省省會多多馬市,所以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魯菲吉河流域是前世坦桑尼亞第一大流域,流域面積約爲17.7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五分之一,並且魯菲吉河也是坦桑尼亞境內第一大河流。該流域提供坦桑尼亞約25%的可再生水資源,另外,此流域海拔高度從印度洋的0米到姆貝亞地區的3000米左右的山地地帶,氣候變化從熱帶溼潤的東部到溫帶的南部高地。

東非要開發的河段,主要集中在這三條河流的中下游,地勢比較平緩的區域,也就是東部沿海平原地帶。

工程完成後,大約覆蓋三條河流流域七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內,可以通過運河實現人流物流運輸,打通中央省交通的任督二脈。

……

1871年5月3日。

期維特宮。

運河工程的總設計師,奧地利水利工程師瓦斯科夫在沙盤上向康斯坦丁以及東非官員們介紹“中央運河”工程的施工計劃。

瓦斯科夫:“目前,我們的計劃是從小萊茵河上游修築一條長四十七公里的運河連接魯菲吉河中游,然後通過姆潘加東部的納茲卡湖連接魯菲吉河,這樣魯菲吉河的河水就可以順着地勢自然流入小萊茵河內。”

康斯坦丁:“瓦斯科夫先生,從沙盤上看納茲卡湖的上游有兩條河流注入,那這裡的地勢應該是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不應該是小萊茵河水流入魯菲吉河麼?”

瓦斯科夫比劃着沙盤說道:“陛下,魯菲吉河流經區域整體上是高於小萊茵河的,小萊茵河流域的地勢比較特殊,西北部是東非高原的延伸區域,南部魯菲吉河流域也高於小萊茵流域,所以小萊茵河整體上是東非的一塊窪地。

但是,就如你所說,納茲卡湖上游這片地勢,明顯是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畢竟水往低處流是常識,但是納茲卡湖以東,這種地勢由發生了逆轉,碰到了地勢更低的小萊茵流域,納茲卡湖所處的地區就像一塊高地,成爲了小萊茵河同魯菲吉河的分水嶺。

所以我們只要在納茲卡湖的東北方向打開一條口子,然後通過挖掘河道,把水從這塊高地引入小萊茵河平原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衆人看着瓦斯科夫手指比劃的地方,那裡在沙盤上展示出來的效果是一整塊的平原,但實際上瓦斯科夫親自實地考察後發現這裡雖然是一塊平原,但是也有一定的地勢落差存在。

康斯坦丁:“也就是說這裡的地勢並不妨礙運河的挖掘工作?”

瓦斯科夫:“是這樣的,這裡的地勢落差和奧地利相比,根本就不算什麼,只需要把南部納茲卡湖到小萊茵河平原的河道多挖深一兩米就可以保證運河的正常運行,一段距離大約是三公里左右,工程量並不會增加太大。” шшш¤тt kǎn¤C〇

康斯坦丁:“那就加深。”

反正挖運河的是土著,康斯坦丁用起來一點也不心疼。

瓦斯科夫接着說道:“以上就是中央運河的南線工程,主要是聯通魯菲吉河同小萊茵河,關於北線工程,連接小萊茵河和瓦米河,現在有兩個方案,還需要陛下您來定奪。”

康斯坦丁:“先說說看。”

瓦斯科夫:“第一個方案是沿海岸在兩條河流最下游修建一條河道,這樣就可以達到連接小萊茵河和瓦米的目的,不過這樣的話,就會和海運路線平行,而且兩者距離過近(參考京杭大運河),有點是修建難度低。”

康斯坦丁:“第二個方案呢?”

瓦斯科夫:“第二個方案是在內陸,莫羅戈羅附近挖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運河,藉助地勢落差連接小萊茵河和瓦米河,不過這條線路要沿着烏盧咕嚕山脈的東側的平原地區修建,而且長度幾乎是第一個方案的二倍,工程量大,且技術上要求也更高。”

康斯坦丁問道:“那技術上可以達到要求麼?”

對此,瓦斯科夫倒是信心滿滿:“陛下,我在奧地利有着豐富的經驗,奧地利的地形相信您也知道,那裡的地形條件遠比東非東部沿海平原要複雜的多,在這個區域修建運河,同在匈牙利修建運河一樣,是沒有太大難度挑戰的,不過從經濟利益上考慮,我更傾向於方案一,畢竟東部更發達一些,而且運河長度也更短,修建成本也更低。”

康斯坦丁:“這件事,不能着眼於當前,東部雖然目前城市相對成熟一點,但是隨着東非的發展,內陸發展速度也很快,至於兩個方案,各有優缺點,我們能不能同時修建兩條運河?”

瓦斯科夫:“理論上是可行的,不過這樣一來,修建運河的成本上就高了,需要大量人力填充。”

瓦斯科夫的話翻譯過來就是要做好大量人力因爲工程翻倍而喪命的準備。

“呵呵呵!”康斯坦丁冷笑道:“這件事不用擔心,我已經爲運河修建準備好了大量人力,不過他們到這裡還需要時間,我們可以先把難度最低且工程量最少的運河段修建完成。”

瓦斯科夫並不關心這點,東非肯定是不缺奴隸的,他說道:“難度最低的就是交通瓦米河同小萊茵河的第一方案,至於工程量最小的是小萊茵河聯通魯菲吉河的運河,如果從綜合方面考慮,那魯菲吉河到小萊茵河的運河,最符合您的要求。”

康斯坦丁:“那就先修建從魯菲吉河到小萊茵河的運河,後續瓦米河到小萊茵河的運河等人手到齊了再做考慮。”

中央運河工程全長大約一百八十公里,總共分爲三段,同蘇伊士運河長度相當,連接小萊茵河,瓦米河以及魯菲吉河。

其中瓦米河到小萊茵河下游運河稱爲一號運河,瓦米河到小萊茵河上游運河稱爲二號運河,魯菲吉河中游湖泊納茲卡湖到小萊茵河上游運河稱爲三號運河。

三段運河中,後兩段運河水河水流向小萊茵河,建成後除了改善航運條件外,還能給沿線地區提供灌溉用水,進一步提升三河流域的發展潛力。

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155章 震怖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967章 奧拓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606章 後悔第151章 在法國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640章 工地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607章 迂迴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98章 遊歷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801章 恭賀第1333章 1919年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801章 恭賀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428章 談論第71章 海底電纜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949章 戰敗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284章 連環計第1063章 推力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945章 空軍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9章 接觸戰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014章 輕工業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973章 籌備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1220章 萊茵人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128章 打探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388章 換師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236章 敖德薩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698章 魚餌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386章 兵臨城下
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155章 震怖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967章 奧拓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606章 後悔第151章 在法國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640章 工地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607章 迂迴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98章 遊歷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801章 恭賀第1333章 1919年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801章 恭賀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428章 談論第71章 海底電纜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949章 戰敗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284章 連環計第1063章 推力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945章 空軍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9章 接觸戰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014章 輕工業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973章 籌備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1220章 萊茵人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128章 打探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388章 換師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236章 敖德薩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698章 魚餌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386章 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