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8章 欺軟怕硬

俄國工黨確實對某些人羣不太友好,不僅僅是富人,資本家,什麼封建毒瘤,比如君主,貴族,奴隸主,農奴主,亦或者是小市民,小商販和農民都是如此。

唯一的區別就是原俄國治下佔據俄國大多數的農民,因爲知識水平和見識有限的問題,不太瞭解俄國工黨對他們的態度。

其實,俄國工黨對底層農民態度還是不錯的,雖然客觀上依舊是“當牛做馬”,但好歹不會像俄國的貴族和地主一樣,連上升渠道都不給。

而所謂的上升渠道,其實就是身份和職業的轉變,比如農民變成軍人或者工人等,雖然同樣不容易,但比帝俄時代要好的多,再怎麼說前世俄國工黨也把城鎮化水平提高到了百分之六十以上,大多數農民變成了真正的工人。

而俄國這個國家,不管什麼制度下都對戰爭比較上心,所以軍隊數量也不少。

俄國工黨一邊大幅度提高了工人的地位,一邊又全力推進工業化進程,這變相等於提高了全國大多數民衆的地位。

所以理論上只要俄國工黨把工業化程度提高到和前世21世紀美國等國家同一水平,那也等於帶着整個國家大多數人完成了俄國的蛻變,可惜沒到21世紀,蘇聯就解體了,之前的功也好,過也好,幾代人所有努力全部作廢,唯一留下的遺產可能就是把沙皇搞沒了。

當然,這些都絲毫不影響奧皮什尼亞對俄國工黨的態度,他還是有些文化和見識的,但他所處的羣體,並非能夠改變俄國曆史進程的主要力量。

而改變俄國曆史進程的主要力量,在這個時代,要麼是工人,要麼是資本家,而奧皮什尼亞這種小商販,小市民羣體屬於兩不討好的類型。

而俄國的這一特點,又和遠東帝國的國情不同,畢竟俄國在沙皇時代就積累了雄厚的工業化遺產,工人已經成爲可以主導國家發展的力量,而與俄國相比,遠東帝國完全就是農業社會,所以遠東帝國的工黨只能團結農民,才能完成推動歷史進程的發展。

……

西切斯拉夫市的反工小組在新一輪的運動中,可以說又大撈一筆,通過訛詐小商小販,每個人的腰包都又鼓了起來。

至於真的去抓捕工黨,這對於上級或許很重要,可對於反工小組的基層人員來說,工黨大部分窮的叮噹響,抓他們費時費力,撈不着油水不說,還可能有生命危險,也只有老實人才會真按列昂尼德的吩咐辦事。

在奧皮什尼亞酒館外,傑伊卡就在下屬西羅季涅面前侃侃而談道:“看到沒有表弟,我早就和你說過,跟着我混,每天都能吃香的喝辣的,只要穿上這身皮,有人就得乖乖的把錢送到我們手上。”

“雖然,每一筆都不多,但是積少成多,一天下來比你累死累活到工廠幹活的收入多好幾倍,不說大富大貴,混個小康小富是沒有問題。”

西羅季涅崇拜的看着自己的表哥說道:“還是表哥你厲害,整條街道上就屬你最威風,要是早知道情況,我早就投奔你了。”

一邊說着,他一邊清點着今天的收穫,在傑伊卡的帶領下,他今天的分紅就高達五盧布加十三戈比,這是什麼概念,一些貧窮的工人,可能一個月累死累活也就掙這麼多。

如果每天都能達到這個水平,那一個月下來幾乎就和一些高級技工,底層管理人員,中學教師收入差不多了。

就今天的收穫,足夠西羅季涅在西切斯拉夫市租一套不錯的房子,或者是買一套比較體面的西裝。

這在西羅季涅這個從農村來的年輕人看來和搶錢沒有區別。

而他的表哥傑伊卡掙得更多,加上工資的話,就是一些重要企業和單位的小主管,都沒有傑伊卡收入高,雖然傑伊卡的收入並不乾淨,但是那些企業和單位的小主管就不克扣下屬和工人的薪水麼?

傑伊卡對錶弟說道:“好日子還在後頭呢!趁着現在,能多撈一點,就多撈一點,手快有,手慢無,反正大家都這麼幹。”

聽表哥這麼一說,西羅季涅忍不住心動道:“那表哥我們今天不如繼續加班?”

西羅季涅的所謂加班,自然是繼續撈外快,而傑伊卡對此道:“那是當然,現在是戒嚴時期,是最好撈油水的時候,而且有上面放權,我們也不用像平時一樣束手束腳,今天我們再多收一條街道。”

於是兄弟二人急匆匆的開展了下半場的工作,一直搞到晚上八點,街道上基本沒有再營業的地方。

20世紀初的西切斯拉夫市,在烏克蘭雖然算是一座大城市,但是顯然要比其他國家落後許多,所以夜生活並不豐富。

過了七點之後,絕大部分商鋪就關門了,這也就是夏季,如果是冬天,關門時間只會更早。

畢竟烏克蘭的電力普及程度遠低於英國,法國等列強國家,更是遠不及德國,美國和東非這種電力強國。

所以想象一下,到了冬天白雪皚皚且黑暗的夜晚,除了少部分高端消費場所以外,絕大部分商鋪只能選擇關門閉店。

除了這些客觀因素限制以外,烏克蘭的治安也是一個大問題,尤其是剛剛結束兵荒馬亂不久的烏克蘭。

所以就算真像美國和東非城市那樣普及了照明,也沒有普通人敢夜晚在寒冷的大街上閒逛。

而在夜晚營業的地方,顯然不是傑伊卡和西羅季涅這種小人物能覬覦的,要麼是高端消費場所,要麼是真由黑惡勢力經營的賭場。

前者關係到西切斯拉夫市的權貴,後者也不是傑伊卡和西羅季涅敢招惹的,搞不好第二天就會暴屍街頭。

總而言之,傑伊卡的在西切斯拉夫市生存的信條就是欺軟怕硬。

而根據欺軟怕硬的原則,敢於鬥爭和政府對抗的工黨組織,顯然也在其中,所以如果真遇到工黨,那傑伊卡大概率也會裝作沒有看見,選擇跑路。

而像傑伊卡這樣心態的人員,在烏克蘭政府大有人在,所以西切斯拉夫市想要把工黨一網打盡,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於是,就在西切斯拉夫市反工小組“積極”工作的時候,烏克蘭工黨和俄國工黨也在積極謀劃着在西切斯拉夫市的新一輪運動。

在西切斯拉夫市的一處民居里,俄國的特派員馬林科夫正在向衆人詳細的介紹着當前的局勢。

“最近幾天,葉卡捷琳諾斯拉夫市的軍隊正在經歷一輪大的調動,根據可靠消息,第四十七師將會渡河,越過第聶伯河前往頓巴斯地區。”

“通過這幾天的觀察,烏克蘭的僞第四十七師確實正在收拾行李和物資,就在昨天,其師部也隨軍開往頓巴斯方向。”

烏克蘭和俄國目前的邊境線就在頓巴斯附近,根據當初俄國工黨和同盟國簽訂的條約,這條邊境線是根據當時雙方的實際控制區域劃分的。

“而十分幸運的是,我們滲透最嚴重的第三十七師,繼續留在當地,最近幾天,我們又新發展了幾名軍隊的重要人員,分別是第三十七師的一名營長和幾位連長,這讓我們可動用的人馬增加到了將近四千人。”

“而第三十七師總人數雖然對外宣稱是一萬四千多人,實際上只有一萬兩千多人,也就是說還忠於烏克蘭僞軍政府的軍隊數量大約在八千人左右。”

“敵我力量對比,達到了二比一,這進一步降低了我們舉事的難度,只要我們能夠利用好手中能影響到的軍隊,再配合葉卡捷琳諾斯拉夫的工人,就能一舉奪取葉卡捷琳諾斯拉夫的控制權。”

“而只要控制了葉卡捷琳諾斯拉夫,我們就能切斷烏克蘭僞軍的重要交通線路和後勤補給線,配合俄國赤軍,對第聶伯河東岸的烏克蘭僞軍造成致命打擊。”

“畢竟,葉卡捷琳諾斯拉夫市還是重要的第聶伯河沿岸城市,控制這裡,不僅能切斷僞軍的公路,鐵路,同時可以讓第聶伯河攔腰截斷,使得河流南北的運輸線,暫時不能首尾相顧。”

“這樣一來,第聶伯河上游的烏克蘭僞軍,他們的糧食,物資,武器運輸也會受到影響。”

“可以說,現在葉卡捷琳諾斯拉夫市,已經成爲了事關戰爭全局的關鍵節點,所以我們必須要詳細且認真的思考和部署接下來的任務,爲祖國的打開東進解放烏克蘭民衆的通道。”

昏暗的燈光下,馬林科夫神情激動的向着葉卡捷琳諾斯拉夫的工黨成員們訴說着自己的想法。

烏克蘭工黨代表也就是托馬傑符卡雙目帶着神彩的說道:“馬林科夫同志,接下來該怎麼做?我們都聽你的。”

一段時間的接觸和合作下來,這位烏克蘭方面的工黨,已經對馬林科夫等俄羅斯派來的精兵強將佩服的五體投地。

短短不到十幾天時間,馬林科夫等人就讓葉卡捷琳諾斯拉夫,也就是烏克蘭傀儡政府所稱的西切斯拉夫市的敵我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們在極短的時間裡,就拉攏了軍隊裡不少官兵的支持,而在工廠和鐵路系統,馬林科夫等靠着豐富的經驗,熟練的組織和培訓工人們的鬥爭經驗和能力。

而這個所謂的鬥爭經驗,可以說是半軍事化的,因爲馬林科夫需要工人具備一定的軍事能力,從而防止軍隊方面發生意外。

而神通廣大的馬林科夫等人,已經通過不知道什麼手段,搞來了數百把真槍,有了這批武器,他們就可以在舉事的第一時間,組織工人佔領警察局,軍火庫。

畢竟警察局也是配有武器的,軍火庫就更不需要多說了,只要能成功,就又可以進一步武裝一批工人,組建一支由工人臨時組建的軍隊,配合被策反的軍隊,實現對整個葉卡捷琳諾斯拉夫的佔領。

西切斯拉夫市有烏克蘭建立的大型軍火庫,畢竟這裡是烏克蘭軍隊的重要中轉樞紐,既可以通過鐵路公路向東部的烏克蘭僞軍輸送武器彈藥,也能通過第聶伯河照顧北方和南方的烏克蘭軍隊。

而且西切斯拉夫市不止一處軍火庫,而是有整整兩座大型軍火庫,只要能夠佔領一處,那馬林科夫等人的勝算就進一步提高。

馬林科夫說道:“我們真正要應付的敵人,實際上是那八千多沒有被策反過來的僞軍,只要能解決掉他們,那葉卡捷琳諾斯拉夫的僞軍政府也就徹底無力迴天。”

“所以我的計劃是,先由我們組織工人,奪取城內的軍火庫,鎮壓警局等機關,然後吸引第三十七師高層派兵鎮壓,這個時候,我們再讓我們在第三十七師的人,從背後順勢而起,徹底打亂第三十七師的部署,然後渾水摸魚。”

“最好能把第三十七師師部控制住,所以我們還要挑選一批敢死隊,讓他們趁亂直接突襲城外的第三十七師師部。”

按照這個步驟,那馬林科夫的策略就實現了三管齊下,大大提高了計劃的可行性。

馬林科夫說道:“其實根據我們在俄羅斯的豐富經驗,一旦軍隊內部能夠分化出一支屬於我們的力量,只要通過這支力量,裹挾其他軍隊成員,就可以迅速達到奪取軍權的目的。”

“而現在,我們不僅在軍隊裡有影響力,同時進行了比較慎重的部署,成功的可能性極大。”

“不過,在此前,我們還需要等最後一個機會,那就是邊境線的動向,一旦邊境方向祖國和烏克蘭僞軍開戰,那我們的計劃也就可以立馬實施。”

“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一直到戰爭爆發,中間的時間是不確定的,所以我們需要更加謹慎。”

“一方面繼續拉攏軍隊,另一方面也要保證我們的計劃不會泄露出去,一旦讓烏克蘭僞軍政府提前察覺,那即便我們奪取葉卡捷琳諾斯拉夫,所造成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如果葉卡捷琳諾斯拉夫的消息提前暴露,而那時俄國赤軍和烏克蘭僞軍還沒有開戰,烏克蘭傀儡政府就有可能從周邊調集軍隊對這個不安穩因素提前進行排除。

而按照馬林科夫所想,葉卡捷琳諾斯拉夫舉事的時間,應該和邊境交戰時間同步,這樣一來,不僅能打西切斯拉夫政府一個措手不及,同時能讓東部前線的烏克蘭僞軍軍心大亂。

畢竟,屁股後面突然冒出一股敵人,前線部隊還怎麼可能安心對抗俄國赤軍,而這也正是馬林科夫所想看到的情況,這也意味着可以幫助俄國赤軍提高突破僞軍所構築頓巴斯防線的成功率。

這樣一來,工黨組織就可以把葉卡捷琳諾斯拉夫運動的效果最大化,反之,如果出現意外的話,那馬林科夫等人也只能硬着頭皮舉事了,雖然也能對正面戰場起到積極作用,但是那樣的話,馬林科夫是不甘心的。

所以馬林科夫接下來向西切斯拉夫市的工黨組織,着重強調了保密性的重要。

就這樣,西切斯拉夫市的工黨組織接下來的活動變得更加嚴密和謹慎,安靜的等待最後時機的到來。

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958章 巴拉圭第1145章 機遇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182章 中間商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187章 勸說第77章 “貨物”到港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1399章 加入第772章 心態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379章 黃金葉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609章 提升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9章 接觸戰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238章 三把“刀”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215章 交涉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549章 潰兵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446章 災情第1421章 鑄鐵廠第43章 行政區劃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524章 幸福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438章 倒計時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93章 姆特瓦拉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230章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714章 伊林加第56章 平衡第681章 金沙薩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629章 教育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368章 插曲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451章 人口(續)第669章 工農聯動
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958章 巴拉圭第1145章 機遇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182章 中間商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187章 勸說第77章 “貨物”到港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1399章 加入第772章 心態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379章 黃金葉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609章 提升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9章 接觸戰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238章 三把“刀”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215章 交涉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549章 潰兵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446章 災情第1421章 鑄鐵廠第43章 行政區劃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524章 幸福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438章 倒計時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93章 姆特瓦拉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230章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714章 伊林加第56章 平衡第681章 金沙薩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629章 教育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368章 插曲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451章 人口(續)第669章 工農聯動